3需求价格弹性与消费者支出之间的关系 4.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 5.其他需求弹性 第四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自学内容: 4.1价格控制 课堂作业: 4.2税收 1.分析价格上限对均衡的影响 知识点: 2.分析价格下限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1.价格上限 3.画图说明税收如何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分 2.价格下限 担 3.税收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课外作业:章后习题 4.税收的分担 第五章生产函数与生产成本 课堂作业: 5.1生产函数 1什么是边际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5.2生产成本 2.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知识点: 3.什么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如何产生 1机会成本与经济利润 的? 2.生产函数的一般含义与要素报酬递减 课后作业: 3短期成本的含义 章后习题 4.短期总成本曲线 5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 6.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 7、长期成本 8、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自学内容: 6.1市场类型和完全竞争 行业短期供给曲线 6.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产量决策 课堂作业: 6.3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1.为什么边际成本曲线可以看做竞争厂商 知识点: 的短期供给曲线? 1,完全竞争的含义 2.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吗?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为什么? 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 3.完全竞争厂商产量决定原则? 4.产量决策的原则 课后作业: 5.厂商短期盈亏与厂商行为 章后习题 6.厂商短期供给曲线 7.行业短期供给曲线 第七章完全垄断厂商 自学内容: 7.1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的政府管制 7.2垄断厂商的均衡 课堂作业: 7.3完全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 1.垄断的福利损失是什么? 衡的比较 2.为什么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不等于价
3 3 需求价格弹性与消费者支出之间的关系 4.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 5.其他需求弹性 第四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4.1 价格控制 4.2 税收 知识点: 1. 价格上限 2. 价格下限 3.税收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4.税收的分担 自学内容: 课堂作业: 1. 分析价格上限对均衡的影响 2. 分析价格下限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3. 画图说明税收如何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分 担 课外作业:章后习题 第五章生产函数与生产成本 5.1 生产函数 5.2 生产成本 知识点: 1.机会成本与经济利润 2.生产函数的一般含义与要素报酬递减 3 短期成本的含义 4.短期总成本曲线 5.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 6.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 7、长期成本 8、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课堂作业: 1.什么是边际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2.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什么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如何产生 的? 课后作业: 章后习题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6.1 市场类型和完全竞争 6.2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产量决策 6.3 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知识点: 1.完全竞争的含义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 4.产量决策的原则 5.厂商短期盈亏与厂商行为 6.厂商短期供给曲线 7.行业短期供给曲线 自学内容: 行业短期供给曲线 课堂作业: 1.为什么边际成本曲线可以看做竞争厂商 的短期供给曲线? 2.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吗? 为什么? 3.完全竞争厂商产量决定原则? 课后作业: 章后习题 第七章 完全垄断厂商 7.1 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7.2 垄断厂商的均衡 7.3 完全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 衡的比较 自学内容: 垄断的政府管制 课堂作业: 1.垄断的福利损失是什么? 2.为什么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不等于价
知识点: 格? 1.完全垄断的含义 3.什么是完全价格歧视? 2.产生垄断的原因 课后作业: 3垄断厂商的需求与边际效益 章后习题 4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价格与需求价格弹性 之间的关系 5,垄断厂商的总收益、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 性的关系 6.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7.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8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 第八章赛头市场 自学内容: 8.1寡头市场的特征 寡头市场的特征 8.2卡特尔模型 课堂作业: 83博奔论中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 1.寡头垄断形成的原因 知识点: 2.用博奔论分析寡头市场厂商均衡 1寡头市场的定义 课后作业: 2.寡头市场模型的假定条件 章后习题 3寡头垄断形成的原因 4两种卡特尔 实例一石油输出国组织 5.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6.囚徒困境 7.纳什均衡 第九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自学内容: 9.1消费者的效用解释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9.2消费者行为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效用 2.边际替代率、消费者预算线的应用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3.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3.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4效用曲线和效用函数 5.货币的边际效用 6.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行为 7.无差异曲线 8.边际替代率 9.消费者预算线 10.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第十章市场失灵 课堂作业: 10.1公共产品 1什么是市场失灵, 10.2外部性 2.外部性等如何造成市场失灵。 10.3市场势力 课后作业:
4 知识点: 1.完全垄断的含义 2.产生垄断的原因 3.垄断厂商的需求与边际效益 4.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价格与需求价格弹性 之间的关系 5.垄断厂商的总收益、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 性的关系 6.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7.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8.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 格? 3.什么是完全价格歧视? 课后作业: 章后习题 第八章 寡头市场 8.1 寡头市场的特征 8.2 卡特尔模型 8.3 博弈论中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 知识点: 1.寡头市场的定义 2.寡头市场模型的假定条件 3.寡头垄断形成的原因 4.两种卡特尔 实例——石油输出国组织 5. 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6.囚徒困境 7.纳什均衡 自学内容: 寡头市场的特征 课堂作业: 1.寡头垄断形成的原因 2.用博弈论分析寡头市场厂商均衡. 课后作业: 章后习题 第九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9.1 消费者的效用解释 9.2 消费者行为 知识点: 1.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效用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3.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4.效用曲线和效用函数 5.货币的边际效用 6.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行为 7.无差异曲线 8.边际替代率 9.消费者预算线 10.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自学内容: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课堂作业: 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2.边际替代率、消费者预算线的应用 3.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第十章 市场失灵 10.1 公共产品 10.2 外部性 10.3 市场势力 课堂作业: 1.什么是市场失灵, 2.外部性等如何造成市场失灵。 课后作业:
10.4信息不对称 章后习题 知识点: 1.公共产品定义、特征 2.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 3.外部性定义 4.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5,市场势力与市场失灵 6.信息不对称定义 7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经济学导论 7 0 1 8 目标1、目标2 需求与供给 6 2 8 目标1、目标2 3 弹性 5 6 目标1、目标2 4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5 1 6 目标1 5 生产成本 5 1 6 目标1 6 完全竞争 5 6 目标1 7 完全垄断 5 6 目标1 8 寡头 5 6 目标1、目标2 9 消费者选择理论 5 1 6 目标1、目标2 10 市场失灵 5 1 6 目标1 合计 53 11 64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理论结合实际,具体内容包括: 1实行案例教学法。在每章教学过程中都给学生指定案例分析的内容,给学生布置参考资料 讨论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结合社会经济实践需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通 过案例教学过程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角色转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 效果。 2、对教学内容进行直观化处理,使教学过程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多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并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5
5 10.4 信息不对称 知识点: 1.公共产品定义、特征 2.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 3.外部性定义 4.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5.市场势力与市场失灵 6.信息不对称定义 7.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章后习题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经济学导论 7 0 1 8 目标 1、目标 2 2 需求与供给 6 2 8 目标 1、目标 2 3 弹性 5 1 6 目标 1、目标 2 4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5 1 6 目标 1 5 生产成本 5 1 6 目标 1 6 完全竞争 5 1 6 目标 1 7 完全垄断 5 1 6 目标 1 8 寡头 5 1 6 目标 1、目标 2 9 消费者选择理论 5 1 6 目标 1、目标 2 10 市场失灵 5 1 6 目标 1 合 计 53 11 64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理论结合实际,具体内容包括: 1.实行案例教学法。在每章教学过程中都给学生指定案例分析的内容,给学生布置参考资料 讨论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结合社会经济实践需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通 过案例教学过程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角色转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 效果。 2、对教学内容进行直观化处理,使教学过程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多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并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各部分成绩占比、预期目标等) 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烤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2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20%,平时测验 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系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2版。 参考书:《经济学原理》,曼昆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7版。 撰写人:白莹 *装人:健西卫性. 电锅香科 K件 学院分管数号轻(盖衣利 商学院 2018年6月30日 6
6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各部分成绩占比、预期目标等) 1.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 2 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其中考勤占 10%,作业占 20%,平时测验 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系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第 2 版。 参考书:《经济学原理》,曼昆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年第 7 版。 撰写人: 白莹 审核人: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8420520 课程名称:会计学 课程学分:3.5 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8)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商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或2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管理学》 适用专业(方向):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会计学是经济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阐明了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和基本程序;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及方法应用:掌握权责发生制和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理解财 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编制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 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学习的能力以及开展专业工作沟通交流的 能力,为本专业的深造打好良好的基础。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学的知识要求(指标点1) 2.教学目标2.了解会计学的能力要求(指标点2) 3教学目标3.了解会计学的素质要求(指标点3)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1、2、3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1.2、21、3.2 (1)指标点12:系统掌握包括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内的会计专门知识。 (2)指标点2.1:熟练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会计事项,撰写会计工 作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养成职业判断能力,提升专业水准,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进行 恰当分析,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3)指标点3.2:具备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
7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8420520 课程名称:会计学 课程学分:3.5 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8)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商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 或 2 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管理学》 适用专业(方向):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会计学是经济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阐明了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和基本程序;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及方法应用;掌握权责发生制和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理解财 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编制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 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学习的能力以及开展专业工作沟通交流的 能力,为本专业的深造打好良好的基础。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了解会计学的知识要求(指标点 1) 2.教学目标 2. 了解会计学的能力要求(指标点 2) 3.教学目标 3. 了解会计学的素质要求(指标点 3)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1、2、3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1.2、2.1、3.2 (1)指标点 1.2:系统掌握包括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内的会计专门知识。 (2)指标点 2.1:熟练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会计事项,撰写会计工 作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养成职业判断能力,提升专业水准,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进行 恰当分析,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3)指标点 3.2:具备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