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层( LAYER)是 AutoCaD的一大特色。图层本身是不可见的,可以将其理解为透明 薄膜。图形的不同部分可以画在不同的透明薄膜上,最终将这些透明薄膜叠加在一起就形成 幅完整的图形 例如一张简单的机械图,可把轮廓线放在一个图层上画出,设定颜色是白色(WHTE 线型为实线( CONTINUOUS),线宽为0.7mm;又把中心线放在某一图层上,设定颜色为 绿色( GREEN),线型为中心线( CENTER),线宽为025mm:把尺寸标注放在某一图层上, 设定颜色是蓝色(BLUE),线型为实线(CON∏ INUOUS),线宽为0.25mm:…。这样不同 类型的图线放在不同的图层上,绘图时切换到相应图层即可开始绘图,无需在每次绘制中心 线时去设置线型、线宽和颜色 当开始绘新图时,用户只有一个名字叫做0的图层,该图层不能删除或更名,它含有与 图形块有关的一些特殊变量。一幅图的层数没有限制,每一图层可以容纳的图元数目也没有 限制。 (2)图层的操作 图层特性管理器的打开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菜单:[格式]→[图层] 工具栏: 命令行: LAYER 图层特性管理器如图10-3。其主要功能是创建新图层,指定图层颜色、线型、线宽和 打印样式,改变当前层,删除图层,设定图层打开或关闭、冻结或解冻、锁定或解锁,过滤 图层等。 所有“应用对象特性工具栏)当 示细节 当前图层:0 状态④)」 开「在所色些型 1图层总数1显示图层数 帮助D 图10-3图层特性管理器 (3)图层转换器 图层转换器是专门针对图层结构的CAD标准转换工具。图层转换器的打开可以采用如
图层(LAYER)是 AutoCAD 的一大特色。图层本身是不可见的,可以将其理解为透明 薄膜。图形的不同部分可以画在不同的透明薄膜上,最终将这些透明薄膜叠加在一起就形成 一幅完整的图形。 例如一张简单的机械图,可把轮廓线放在一个图层上画出,设定颜色是白色(WHITE), 线型为实线(CONTINUOUS),线宽为 0.7mm;又把中心线放在某一图层上,设定颜色为 绿色(GREEN),线型为中心线(CENTER),线宽为 0.25mm;把尺寸标注放在某一图层上, 设定颜色是蓝色(BLUE),线型为实线(CONTINUOUS),线宽为 0.25mm;…。这样不同 类型的图线放在不同的图层上,绘图时切换到相应图层即可开始绘图,无需在每次绘制中心 线时去设置线型、线宽和颜色。 当开始绘新图时,用户只有一个名字叫做 0 的图层,该图层不能删除或更名,它含有与 图形块有关的一些特殊变量。一幅图的层数没有限制,每一图层可以容纳的图元数目也没有 限制。 (2)图层的操作 图层特性管理器的打开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菜 单: [格式]→[图层] 工具栏: 命令行: LAYER 图层特性管理器如图 10-3。其主要功能是创建新图层,指定图层颜色、线型、线宽和 打印样式,改变当前层,删除图层,设定图层打开或关闭、冻结或解冻、锁定或解锁,过滤 图层等。 图 10-3 图层特性管理器 (3) 图层转换器 图层转换器是专门针对图层结构的 CAD 标准转换工具。图层转换器的打开可以采用如
下方法 菜单:[工具]→[CAD标准]→[图层转换器] 工具栏:母 命令行: LAYTRANS 图层转换器如图10-4。其主要功能是转换当前图形文件中的图层名称和层属性,使其 与其他图形文件或DWS标准文件规定的图层结构一致。其中:“转换自”选项组显示图层 转换之前当前图形中的图层列表:“转换为”选项组显示标准的图层列表:“图层转换映射” 选项组显示已经转换完成的图层列表。转换图层时,在“转换自”选项组选中要转换的图层, 在“转换为”选项组选中作为转换目标的标准图层,单击“映射”按钮完成转换。若需要转 换的图层与标准图层具有相同名称,可以单击“映射相同”按钮完成同名图层之间的转换 转换目Q 转换方 选择过虎器 映射 c)映射相同 加截)」新建 图层转护肤射q)一 「靳层名色线型线宽打印式 ),翻了保存巴 L转)取消」帮助0 图10-4图层转换器 10.3 AutoCAD二维绘图命令 10.31基本图元绘制命令 (1) POINT命令 功能:创建点 命令打开方式: 菜单:[绘图]→[点] 工具栏: 命令行: POINT 说明: 系统变量 PDMODE和 PDSIZE控制点对象的外观。 PDMODE的值0、2、3和4将指 定一种表示点的图形,如果选择1,将不显示任何图形。将 PDMODE值上加32、64或96, 还可以选择在点的周围绘制图形。 PDSIZE将控制点图形的大小, PDMODE系统变量为0
下方法: 菜 单: [工具] →[CAD 标准] →[图层转换器] 工具栏: 命令行: LAYTRANS 图层转换器如图 10-4。其主要功能是转换当前图形文件中的图层名称和层属性,使其 与其他图形文件或 DWS 标准文件规定的图层结构一致。其中:“转换自”选项组显示图层 转换之前当前图形中的图层列表;“转换为”选项组显示标准的图层列表;“图层转换映射” 选项组显示已经转换完成的图层列表。转换图层时,在“转换自”选项组选中要转换的图层, 在“转换为”选项组选中作为转换目标的标准图层,单击“映射”按钮完成转换。若需要转 换的图层与标准图层具有相同名称,可以单击“映射相同”按钮完成同名图层之间的转换。 图 10-4 图层转换器 10.3 AutoCAD 二维绘图命令 10.3.1基本图元绘制命令 (1)POINT 命令 功能: 创建点。 命令打开方式: 菜 单: [绘图]→[点] 工具栏: 命令行: POINT 说明: 系统变量 PDMODE 和 PDSIZE 控制点对象的外观。PDMODE 的值 0、2、3 和 4 将指 定一种表示点的图形,如果选择 1,将不显示任何图形。将 PDMODE 值上加 32、64 或 96, 还可以选择在点的周围绘制图形。PDSIZE 将控制点图形的大小,PDMODE 系统变量为 0
和1时除外。 PDSIZE设置为0,将按绘图区域高度的百分之五生成的点对象。正的 PDSIZE 值指定点图形的绝对尺寸。负值将解释为视口尺寸的百分比。重新生成图形时将重新计算所 有点的尺寸。 2)LNE命令 功能:创建两个指定坐标点之间的直线。 命令打开方式 菜单:[绘图→[直线] 工具栏: 命令行:LINE 说明 ①最初由两点决定一直线,若继续输入第三点,则画出第二条直线,余此类推 ②坐标输入时可用光标指点输入坐标,或用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直接输入。 ③在 From Point:处直接打回车表示:若上次作出的是线,则从其终点开始绘图 若最后作出的是弧,则从其终点及其切线方向作图,要求输入长度 处除输入坐标外,还可输入 U(Undo)—一回退一次,即消去最后画的一条线。 C( Close)最后一段线回到起始点,即形成封闭图形,同时命令结束 结束命令 (3) XLINE命令 功能:创建无限长直线,通常作为辅助作图线使用。 命令打开方式: 菜单:[绘图]→[构造线] 工具栏: 命令行: XLINE 选项 ①指定点:用无限长直线所通过的两点定义构造线的位置 ②水平:创建一条通过选定点的水平参照线 ③垂直:创建一条通过选定点的垂直参照线。 ④角度:以指定的角度创建一条参照线 ⑤二等分:创建一条参照线,它经过选定的角顶点,并且将选定的两条线之间的夹 角平分 ⑥偏移:创建平行于已知参照线的参照线。 4) MLINE命令 功能:创建多重平行线。 命令打开方式:
和 1 时除外。PDSIZE 设置为 0,将按绘图区域高度的百分之五生成的点对象。正的 PDSIZE 值指定点图形的绝对尺寸。负值将解释为视口尺寸的百分比。重新生成图形时将重新计算所 有点的尺寸。 (2)LINE 命令 功能:创建两个指定坐标点之间的直线。 命令打开方式: 菜 单: [绘图]→[直线] 工具栏: 命令行: LINE 说明: ① 最初由两点决定一直线,若继续输入第三点,则画出第二条直线,余此类推。 ② 坐标输入时可用光标指点输入坐标,或用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直接输入。 ③ 在 From Point:处直接打回车表示:若上次作出的是线,则从其终点开始绘图; 若最后作出的是弧,则从其终点及其切线方向作图,要求输入长度。 ④ 在 To Point:处除输入坐标外,还可输入: U(Undo)——回退一次,即消去最后画的一条线。 C(Close)——最后一段线回到起始点,即形成封闭图形,同时命令结束。 ↙——结束命令。 (3)XLINE 命令 功能:创建无限长直线,通常作为辅助作图线使用。 命令打开方式: 菜 单: [绘图]→[构造线] 工具栏: 命令行: XLINE 选项: ① 指定点:用无限长直线所通过的两点定义构造线的位置。 ② 水平:创建一条通过选定点的水平参照线。 ③ 垂直:创建一条通过选定点的垂直参照线。 ④ 角度:以指定的角度创建一条参照线。 ⑤ 二等分:创建一条参照线,它经过选定的角顶点,并且将选定的两条线之间的夹 角平分。 ⑥偏移:创建平行于已知参照线的参照线。 (4)MLINE 命令 功能:创建多重平行线。 命令打开方式:
菜单:[绘图]→[多线] 工具栏: 命令行: MLINE 选项 ①指定起点:指定多线的第一个顶点 ②对正:在指定的点之间绘制多线。 ③比例:控制多线的全局宽度。这个比例不影响线型的比例 ④样式:指定多线的样式。 说明:使用 MLEDIT命令来编辑多线: MLSTYLE命令创建、加载和设置多线样式 系统变量 CMLJUST存储当前多线的对正设置; CMLSCALE存储当前多线的缩放比例 CMLSTYLE存储当前多线的样式名称 (5)PLⅠNE命令 功能:创建二维多段线(以前称为多义线),多段线由直线和弧组成,它有一系列附 加特性,如线的宽度可以变化(等宽度或锥度)。 命令打开方式: 菜单:[绘图]→[多段线] 工具栏:三 命令行: PLINE 选项 ①下一点:绘制一条直线段。 ②圆弧:将弧线段添加到多段线中。 ③闭合:在当前位置到多段线起点之间绘制一条直线段以闭合多段线 ④半宽:指定宽多段线线段的中心到其一边的宽度 ⑤长度:以前一线段相同的角度并按指定长度绘制直线段。如果前一线段为圆弧 将绘制一条直线段与弧线段相切 ⑥放弃:删除最近一次添加到多段线上的直线段 ⑦宽度:指定下一条直线段的宽度 (6) CIRCLE命令 功能:创建圆。 命令打开方式: 菜单:[绘图→[圆] 工具栏:⊙ 命令行: CIRCLE 选项: ①圆心:基于圆心和直径(或半径)绘制圆
菜 单: [绘图]→[多线] 工具栏: 命令行: MLINE 选项: ① 指定起点:指定多线的第一个顶点。 ② 对正:在指定的点之间绘制多线。 ③ 比例:控制多线的全局宽度。这个比例不影响线型的比例。 ④ 样式:指定多线的样式。 说明:使用 MLEDIT 命令来编辑多线:MLSTYLE 命令创建、加载和设置多线样式。 系统变量 CMLJUST 存储当前多线的对正设置;CMLSCALE 存储当前多线的缩放比例; CMLSTYLE 存储当前多线的样式名称。 (5)PLINE 命令 功能:创建二维多段线(以前称为多义线),多段线由直线和弧组成,它有一系列附 加特性,如线的宽度可以变化(等宽度或锥度)。 命令打开方式: 菜 单: [绘图]→[多段线] 工具栏: 命令行: PLINE 选项: ① 下一点:绘制一条直线段。 ② 圆弧:将弧线段添加到多段线中。 ③ 闭合:在当前位置到多段线起点之间绘制一条直线段以闭合多段线。 ④ 半宽:指定宽多段线线段的中心到其一边的宽度。 ⑤ 长度:以前一线段相同的角度并按指定长度绘制直线段。如果前一线段为圆弧, 将绘制一条直线段与弧线段相切。 ⑥ 放弃:删除最近一次添加到多段线上的直线段。 ⑦ 宽度:指定下一条直线段的宽度。 (6)CIRCLE 命令 功能:创建圆。 命令打开方式: 菜 单: [绘图]→[圆] 工具栏: 命令行: CIRCLE 选项: ① 圆心:基于圆心和直径(或半径)绘制圆
②三点:基于圆周上的三点绘制圆 ③两点:基于圆直径上的两个端点绘制圆 ④相切、相切、半径(TTR):基于指定半径和两个相切对象绘制圆。有不止一个圆 符合命令中所给条件时,绘制出切点与选定点最近的圆 (7) RECTANG命令 功能:创建矩形多段线。 命令打开方式: 菜单:[绘图→[矩形 工具栏;口 命令行: RECTANG 选项 ①第一个角点:两个指定的点决定矩形对角点的位置,边平行于当前用户坐标系的 X和Y轴。 ②倒角:设置矩形的倒角距离,以后执行 RECTANG命令时将使用此值为当前倒角 距离,下同 ③标高:指定矩形的标高。 ④圆角:指定矩形的圆角半径。 ⑤厚度:指定矩形的厚度 ⑥宽度:为要绘制的矩形指定多段线的宽 (8)ARC命令 功能:创建圆弧。 命令打开方式: 菜单:[绘图→[圆弧] 工具栏: 命令行:ARC 圆弧画法: ①三点画圆弧。 ②起点、圆心、终点:起点、圆心、角度;起点、圆心、弦长画圆弧。 ③圆心、起点、终点;圆心、起点、角度;圆心、起点、弦长画圆弧。 ④起点、终点、角度:起点、终点、方向:起点、终点、半径画圆弧。 说明: ①缺省状态时,以逆时针画圆弧。若所画圆弧不符合需要,可以将起始点及终点倒 换次序后再画 ②如果用回车键回答第一提问,则以上次所画线或圆弧的终点及方向作为本次所画 弧的起点及起始方向。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与上次线或圆弧相切的情况
② 三点:基于圆周上的三点绘制圆。 ③ 两点:基于圆直径上的两个端点绘制圆。 ④ 相切、相切、半径(TTR):基于指定半径和两个相切对象绘制圆。有不止一个圆 符合命令中所给条件时,绘制出切点与选定点最近的圆。 (7)RECTANG 命令 功能:创建矩形多段线。 命令打开方式: 菜 单: [绘图]→[矩形] 工具栏: 命令行: RECTANG 选项: ① 第一个角点:两个指定的点决定矩形对角点的位置,边平行于当前用户坐标系的 X 和 Y 轴。 ② 倒角:设置矩形的倒角距离,以后执行 RECTANG 命令时将使用此值为当前倒角 距离,下同。 ③ 标高:指定矩形的标高。 ④ 圆角:指定矩形的圆角半径。 ⑤ 厚度:指定矩形的厚度。 ⑥ 宽度:为要绘制的矩形指定多段线的宽度。 (8)ARC 命令 功能:创建圆弧。 命令打开方式: 菜 单: [绘图]→[圆弧] 工具栏: 命令行: ARC 圆弧画法: ① 三点画圆弧。 ② 起点、圆心、终点;起点、圆心、角度;起点、圆心、弦长画圆弧。 ③ 圆心、起点、终点;圆心、起点、角度;圆心、起点、弦长画圆弧。 ④ 起点、终点、角度;起点、终点、方向;起点、终点、半径画圆弧。 说明: ① 缺省状态时,以逆时针画圆弧。若所画圆弧不符合需要,可以将起始点及终点倒 换次序后再画。 ② 如果用回车键回答第一提问,则以上次所画线或圆弧的终点及方向作为本次所画 弧的起点及起始方向。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与上次线或圆弧相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