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杂草学(Weed Science)课程代码:231010066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26/1.5(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6学时)需预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化学保护适用专业:适用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课程简介农田杂草及防治是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方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该课程主要学习新疆农田常见杂草的分类、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综合防治技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农田重要杂草的识别特征及综合防治技术。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杂草的概念,了解杂草与人类的有害有益关系,能够充分利用杂草的益处,以及尽力减低杂草的害处:掌握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掌握杂草的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常见农由杂草的识别特征,能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杂草综合防治措施,掌握杂草化学防治的原理和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识、综合防治常见田间杂草的能力。3.达成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正确识别常见的农田杂草种类、掌握各类杂草的田间防治方法,对应于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方案中第4条要求毕业生掌握农业有害生物的诊断鉴定、发生发展规律、灾变预测及持续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的达成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课程能够独立设计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对应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方案中第5条要求毕业生具备试验设计、试验实施,归纳、整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综合应用理论知识防治有害生物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概论(讲课0.5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内容:1.杂草的定义;2.杂草与人类的关系;3.杂草科学研究的任务和内容:4.杂草科学国内外研究概况。教学要求:1.掌握杂草的概念;2.了解杂草与人类的有害和有益关系:3.了解杂草科学研究的任务和内容;4.了解国内外杂草科学的研究进展。本章重点、难点:杂草的概念。第二章杂草生物学(讲课1.5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内容:1.杂草的生物学特性2.杂草的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杂草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杂草学(Weed Science) 课程代码:231010066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26/1.5(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6学时) 需预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化学保护 适用专业:适用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 农田杂草及防治是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方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该课程主要学习新疆农田常见杂 草的分类、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综合防治技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农田重要杂草的识别特征及 综合防治技术。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杂草的概念,了解杂草与人类的有害有益关系,能够充分利用杂草的益处,以及尽 力减低杂草的害处;掌握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掌握杂草的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常见农田 杂草的识别特征,能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杂草综合防治措施,掌握杂草化学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识、综合防治常见田间杂草的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正确识别常见的农田杂草种类、掌握各类杂草的田间防治方法, 对应于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方案中第4条要求毕业生掌握农业有害生物的诊断鉴定、发生发展规律、灾变预测及持续 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的达成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课程能够独立设计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对应植物保护 人才培养方案中第5条要求毕业生具备试验设计、试验实施,归纳、整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 中综合应用理论知识防治有害生物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概论(讲课0.5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杂草的定义; 2.杂草与人类的关系; 3.杂草科学研究的任务和内容; 4.杂草科学国内外研究概况。 教学要求: 1.掌握杂草的概念; 2.了解杂草与人类的有害和有益关系; 3.了解杂草科学研究的任务和内容; 4.了解国内外杂草科学的研究进展。 本章重点、难点: 杂草的概念。 第二章杂草生物学(讲课1.5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2.杂草的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教学要求:本章着重对杂草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杂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介绍,使学生掌握农田杂草不同于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掌握杂草生长发育与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的关系。本章重点、难点:了解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育规律。第三章杂草生态学(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内容:1.杂草的干扰作用:2.杂草群落的动态;3.杂草与作物的生态经济关系及其防治原则。教学要求:1.掌握竞争作用、植化作用的概念和内容,了解植物生长的干扰作用类型和原理,了解影响杂草-作物间干扰平衡的因素;2.掌握杂草种群动态的构成因子,掌握杂草群体的增长模式,了解农田杂草群落演变的主要因素:3.理解性掌握杂草的群体水平、生长期限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掌握杂草的危害阈值和杀除阅值与防治的关系,了解经济阈值、生态经济國值、生态杀除國值,掌握杂草的生态经济管理原则。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杂草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以及杂草的生态经济管理原则。难点:经济阈值、生态经济阈值、生态杀除阈值。第四章杂草的分类和分布(讲课4学时;实验2学时)教学内容:1.杂草的分类;2.世界和中国农田主要杂草;3.新疆农田主要杂草分种概述。教学要求:1.掌握杂草的不同分类方法;2.掌握重要农田杂草的识别特征。本章重点、难点:重点:重要农田杂草的识别。难点:常见农田杂草的识别。第五章杂草的综合防治(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内容:1杂草综合防治的函义:2.杂草综合防治的内容;3.杂草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教学要求:1.掌握杂草综合防治的概念,掌握杂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措施;2.制定杂草综合防治体系。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杂草综合防治的措施。难点:制定杂草综合防治体系
教学要求: 本章着重对杂草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杂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介绍,使学生掌握农田杂草不同于作 物的生物学特性,掌握杂草生长发育与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了解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育规律。 第三章杂草生态学(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杂草的干扰作用; 2.杂草群落的动态; 3.杂草与作物的生态经济关系及其防治原则。 教学要求: 1.掌握竞争作用、植化作用的概念和内容,了解植物生长的干扰作用类型和原理,了解影响杂草-作物间干扰 平衡的因素; 2.掌握杂草种群动态的构成因子,掌握杂草群体的增长模式,了解农田杂草群落演变的主要因素; 3.理解性掌握杂草的群体水平、生长期限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掌握杂草的危害阈值和杀除阈值与防治的关系, 了解经济阈值、生态经济阈值、生态杀除阈值,掌握杂草的生态经济管理原则。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杂草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以及杂草的生态经济管理原则。 难点:经济阈值、生态经济阈值、生态杀除阈值。 第四章杂草的分类和分布(讲课4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内容: 1.杂草的分类; 2.世界和中国农田主要杂草; 3.新疆农田主要杂草分种概述。 教学要求: 1.掌握杂草的不同分类方法; 2.掌握重要农田杂草的识别特征。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重要农田杂草的识别。 难点:常见农田杂草的识别。 第五章杂草的综合防治(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杂草综合防治的函义; 2.杂草综合防治的内容; 3.杂草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 教学要求: 1.掌握杂草综合防治的概念,掌握杂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措施; 2.制定杂草综合防治体系。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杂草综合防治的措施。 难点:制定杂草综合防治体系
第六章杂草科学的研究方法(讲课2学时:实验4学时)教学内容:1.农田杂草及其危害调查:2.杂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3.杂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4.除草剂生物测定药效试验方法。教学要求:1.掌握农田杂草危害程度调查方法;2.掌握杂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3.掌握杂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4.掌握除草剂生物测定药效试验方法。本章重点、难点:农田杂草危害程度调查方法、杂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杂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除草剂生物测定药效试验方法。第七章新疆主要作物田杂草种类及其防治(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内容:1棉田主要杂草种类及防治方法:2.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防治方法:3.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及防治方法:4.其他作物主要杂草种类及防治方法。教学要求:掌握主要作物田棉花、玉米、小麦甜菜、向日葵、加工番茄、瓜类作物等主要的杂草种类、主要的除草剂种类以及除草剂应用技术。本章重点、难点:针对不同作物田不同杂草种类的除草剂应用技术。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的成绩将由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及课堂测验)、实验成绩(参与情况+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50%、考试成绩占4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杂草及其防治》,李孙荣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标准书号:ISBN7-81002-236-9。参考书目:1.《杂草识别与防治》,徐正浩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标准书号:ISBN9787308138826。2.《农田杂草识别与防治原色图鉴》,鲁传涛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标准书号:ISBN9787511616425
第六章杂草科学的研究方法(讲课2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内容: 1.农田杂草及其危害调查; 2.杂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 3.杂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4.除草剂生物测定药效试验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农田杂草危害程度调查方法; 2.掌握杂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 3.掌握杂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4.掌握除草剂生物测定药效试验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农田杂草危害程度调查方法、杂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杂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除草剂 生物测定药效试验方法。 第七章新疆主要作物田杂草种类及其防治(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棉田主要杂草种类及防治方法; 2.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防治方法; 3.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及防治方法; 4.其他作物主要杂草种类及防治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主要作物田棉花、玉米、小麦甜菜、向日葵、加工番茄、瓜类作物等主要的杂草种类、主要的除草剂种类 以及除草剂应用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针对不同作物田不同杂草种类的除草剂应用技术。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成绩将由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及课堂测验)、实验成绩(参与情况+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三 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50%、考试成绩占4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杂草及其防治》,李孙荣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标准书号:ISBN 7-81002-236-9。 参考书目: 1.《杂草识别与防治》,徐正浩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38826。 2.《农田杂草识别与防治原色图鉴》,鲁传涛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标准书号: ISBN 9787511616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