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一、字音(红色字) 噫吁鱼凫秦塞石栈猿猱萦岩峦扪参抚膺 巉岩喧豗万壑崔嵬吮血 二、文学常识 (一)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 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 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 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 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 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 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 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 《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 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
蜀道难 一、字音(红色字) 噫吁嚱 鱼凫 秦塞 石栈 猿猱 萦岩峦 扪参 抚膺 巉岩 喧豗 万壑 崔嵬 吮血 二、文学常识 (一)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 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 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 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 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 、 “七古” 。杂言有 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 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 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 《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 、 “三别” 、 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
(二)、李白(701-762年) 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 “诗仙”。其诗风豪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氵 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 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 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们又称诗歌史上“双子星座”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 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 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 (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 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 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 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 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 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
(二)、李白(701—762年) 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 “诗仙” 。其诗风豪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 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 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 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 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们又称诗歌史上“双子星座” 。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 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 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 (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 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 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 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 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 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
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 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 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 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 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 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 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 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 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 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 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 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 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李翰林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 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余光中这样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 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 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 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 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 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 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 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 “安黎元”的进 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 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 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 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 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 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李翰林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 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余光中这样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 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研读文本 1文章内容写了几难? 叹蜀道之高 二叹蜀道之危 三叹蜀中战祸之烈(叹蜀中之险) 2诗人反复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勾勒出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髙峻、崎岖的髙危 险要的面貌。结构上贯穿全诗,点明主题,感情跌宕起伏, 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又耐人寻味
三、研读文本 1.文章内容写了几难? 一叹蜀道之高 二叹蜀道之危 三叹蜀中战祸之烈(叹蜀中之险) 2.诗人反复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勾勒出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高危 险要的面貌。结构上贯穿全诗,点明主题,感情跌宕起伏, 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又耐人寻味
四、诗歌主题 《蜀道难》写作背景 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 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 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 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 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 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 廷节制。 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王番)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 宗天宝十二载(公元七五三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 《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 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 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 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 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现在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天宝一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 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四、诗歌主题 《蜀道难》写作背景 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 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 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 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 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 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 廷节制。 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王番)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 宗天宝十二载(公元七五三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 《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 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 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 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 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现在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天宝一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 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