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材来源: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单元 主题:基因在亲自代间的传递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郝丽娟/北山口一中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教材分析: 关于基因和染色体( chromosome),教师可事先准备好图片,帮学生回忆细胞核、染色体、DNA, 以及DNA是遗传物质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测,基因在什么地方?基因通过什么途径由亲代 传给子代?进而明确基因、染色体、DNA三者的关系。通过观察人体染色体图以及染色体和DNA之间关 系的示意图,让学生明白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3学情分析 学生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知识知之甚少。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 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回顾,观察课本中的图片,知道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传递的桥梁。 2、自主阅读教材,观察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3、观察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排序图,对比果蝇等其他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排序图,归纳并类推出生 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的规律。 4、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本中的图表,得出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基因的传递规 律 评价任务: 第6页
第 6 页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材来源: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单元 主题:基因在亲自代间的传递 课时:1 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郝丽娟/北山口一中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教材分析: 关于基因和染色体(chromosome),教师可事先准备好图片,帮学生回忆细胞核、染色体、DNA, 以及 DNA 是遗传物质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测,基因在什么地方?基因通过什么途径由亲代 传给子代?进而明确基因、染色体、DNA 三者的关系。通过观察人体染色体图以及染色体和 DNA 之间关 系的示意图,让学生明白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3 学情分析: 学生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知识知之甚少。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 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观察课本中的图片,知道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传递的桥梁。 2、自主阅读教材,观察染色体和 DNA 的关系示意图,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3、观察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排序图,对比果蝇等其他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排序图,归纳并类推出生 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的规律。 4、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本中的图表,得出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基因的传递规 律。 评价任务:
1.展示精子卵细胞结合的图片,识记课本中的知识点。达成目标1。 2.尝试绘图表示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并用文字解释。达成目标2 3.练习、识记,达成目标3 合作完成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图表,小组内识记基因传递的规律。达成目标4。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提问:1我们的各种性状都是由什么控制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 复习:1我们的各种性状都是由什么控制回顾旧知 的?2父母是把自己眼睛、脸型这样的性状 创设情境 直接传给了孩子吗?3回忆学过的昆虫、青/察图片, 设疑激趣 蛙、鸟和人的生殖,基因通过什么过程传递思考表述;:精子和卵细胞是基 给子代?4展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图因传递的“桥梁” 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给子代带去了什 ? 达成目标 质疑: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桥1学生阅读课文,观察染色 ”的呢?精子和卵细胞都属于细胞,基因体、DNA的关系图,逐步明 环节二 应该就存在于细胞里,那么基因应该在细胞确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 自主阅读,观的什么位置上呢? 察思考,绘制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图片(1)什么是染2小组讨论,表述交流。 图表(基因 色体?它在细胞的什么位置上?染色体的 DNA和染色 3组内合作,尝试绘图表示基 组成?遗传物质在染色体的那部分上? 体) 因、DNA和染色体三者间的 (2)基因在哪里? 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并识 (3)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基因?还是 含有多个基因? (4)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达成目标2 尝试绘图表示。 第7页
第 7 页 1.展示精子卵细胞结合的图片,识记课本中的知识点。达成目标 1。 2.尝试绘图表示基因、DNA 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并用文字解释。达成目标 2。 3.练习、识记,达成目标 3。 4.合作完成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图表,小组内识记基因传递的规律。达成目标 4。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提问:1.我们的各种性状都是由什么控制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创设情境 设疑激趣 复习: 1.我们的各种性状都是由什么控制 的?2.父母是把自己眼睛、脸型这样的性状 直接传给了孩子吗?3.回忆学过的昆虫、青 蛙、鸟和人的生殖,基因通过什么过程传递 给子代?4. 展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图 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给子代带去了什 么? 回顾旧知, 观察图片, 思考表述:精子和卵细胞是基 因传递的“桥梁” 达成目标 1 环节二 自主阅读,观 察思考,绘制 图表(基因、 DNA 和染色 体) 质疑: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桥 梁”的呢?精子和卵细胞都属于细胞,基因 应该就存在于细胞里,那么基因应该在细胞 的什么位置上呢?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图片 (1)什么是染 色体?它在细胞的什么位置上?染色体的 组成? 遗传物质在染色体的那部分上? (2)基因在哪里? (3)一个 DNA 分子中只有一个基因?还是 含有多个基因? (4)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尝试绘图表示。 1.学生阅读课文,观察染色 体、DNA 的关系图,逐步明 确基因、DNA 和染色体的关 系。 2.小组讨论,表述交流。 3.组内合作,尝试绘图表示基 因、DNA 和染色体三者间的 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并识 记。 达成目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