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第1~5题为单选题,第6~7题为多选题) 1物理学史的学习是物理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 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并提出了光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巴耳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 答案:C 解析:光电效应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故选项C错误,符合题 意,其余选项正确。 2.根据玻尔模型,原子中电子绕核转动的半径() A.可以取任意值 B.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 C.可以取一系列不连续的任意值 D.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 答案D 解析:根据玻尔模型,原子中电子绕核转动的半径是量子化的,是一系列不连续的 特定值,故选项D正确。 3.对原子光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 B.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同的 C.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也不相同 D.分析物质发光的光谱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 答案B 解析:原子光谱为线状谱,选项A正确:各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选项B错 误,C正确:据各种原子的特征谱线进行光谱分析可鉴别物质组成,选项D正确。 4.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光谱是连续谱,分析太阳光谱可以知道太阳内部的化学组成 B.霓虹灯和炼钢炉中炽热铁水产生的光谱,都是线状谱 C.强白光通过酒精灯火焰上的钠盐,形成的是吸收光谱 D进行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发射光谱,也可以用吸收光谱 答案:C
4.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 课后·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第 1~5 题为单选题,第 6~7 题为多选题) 1.物理学史的学习是物理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 B.卢瑟福通过对 α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并提出了光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巴耳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 答案:C 解析:光电效应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 1887 年发现,故选项 C 错误,符合题 意,其余选项正确。 2.根据玻尔模型,原子中电子绕核转动的半径( ) A.可以取任意值 B.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 C.可以取一系列不连续的任意值 D.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 答案:D 解析:根据玻尔模型,原子中电子绕核转动的半径是量子化的,是一系列不连续的 特定值,故选项 D 正确。 3.对原子光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 B.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同的 C.各种原子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也不相同 D.分析物质发光的光谱可以鉴别物质中含哪些元素 答案:B 解析:原子光谱为线状谱,选项 A 正确;各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选项 B 错 误,C 正确;据各种原子的特征谱线进行光谱分析可鉴别物质组成,选项 D 正确。 4.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谱是连续谱,分析太阳光谱可以知道太阳内部的化学组成 B.霓虹灯和炼钢炉中炽热铁水产生的光谱,都是线状谱 C.强白光通过酒精灯火焰上的钠盐,形成的是吸收光谱 D.进行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发射光谱,也可以用吸收光谱 答案:C
解析: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这是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过温度比较低的太阳大气 层时产生的,所以选项A错误:霓虹灯呈稀薄气体状态,因此光谱是线状谱,而炼钢 炉中炽热铁水产生的光谱是连续光谱,所以选项B错误;强白光通过酒精灯火焰 上的钠盐时,某些频率的光被吸收,形成吸收光谱,所以选项C正确;发射光谱可以 分为连续光谱和线状谱,而光谱分析中只能用线状谱和吸收光谱,因为它们都具备 特征谱线,所以选项D错误。 5.下图为氢原子能级图,现有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n=1能级跃迁时,会 辐射一些不同频率的光,分别标记为①、②、③,让这些光照射一个逸出功为2.29 eV的金属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 EleV 0 -0.85 -1.51 1③ 2 -3.4 ① ② -13.6 A.①比②的能量低 B.③比②的波长小 C.①、②、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 D.让①和②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①的条纹间距小于②的 答案D 解析:氢原子由n=3跃迁到n=1辐射的光子能量E31=E3-E1=-1.51eV-(-13.6 eV)=12.09eV,氢原子由n=2跃迁到n=1辐射的光子能量E21=E2-E1=-3.4eV-( 13.6eV)=10.2eV,氢原子由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E32=E3-E2=-1.51 eV-(-3.4eVFl.89eV。由此可知①比②的能量高,结合E=h可知③比②的波长 长,由于③的光子能量小于金属的逸出功,不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选项A、 B、C错误:根据E=可知①的波长小于②的波长,结合亮条纹中心间距公式 △=可知①的条纹间距小于②的,故选项D正确。 6.如图所示,氢原子可在下列各能级间发生跃迁,设从n=4到n=1能级辐射的电磁 波的波长为1,从n=4到n=2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2,从n=2到n=1能级 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3,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3.4 -13.6 A.11>13 B元=元- C.13<12
解析: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这是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过温度比较低的太阳大气 层时产生的,所以选项 A 错误;霓虹灯呈稀薄气体状态,因此光谱是线状谱,而炼钢 炉中炽热铁水产生的光谱是连续光谱,所以选项 B 错误;强白光通过酒精灯火焰 上的钠盐时,某些频率的光被吸收,形成吸收光谱,所以选项 C 正确;发射光谱可以 分为连续光谱和线状谱,而光谱分析中只能用线状谱和吸收光谱,因为它们都具备 特征谱线,所以选项 D 错误。 5.下图为氢原子能级图,现有大量处于 n=3 能级的氢原子,向 n=1 能级跃迁时,会 辐射一些不同频率的光,分别标记为①、②、③,让这些光照射一个逸出功为 2.29 eV 的金属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能量低 B.③比②的波长小 C.①、②、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 D.让①和②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①的条纹间距小于②的 答案:D 解析:氢原子由 n=3 跃迁到 n=1 辐射的光子能量 E31=E3-E1=-1.51 eV-(-13.6 eV)=12.09 eV,氢原子由 n=2 跃迁到 n=1 辐射的光子能量 E21=E2-E1=-3.4 eV-(- 13.6 eV)=10.2 eV,氢原子由 n=3 跃迁到 n=2 辐射的光子能量 E32=E3-E2=-1.51 eV-(-3.4 eV)=1.89 eV。由此可知①比②的能量高,结合 E=h𝑐 𝜆 可知③比②的波长 长,由于③的光子能量小于金属的逸出功,不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选项 A、 B、C 错误;根据 E=h𝑐 𝜆 可知①的波长小于②的波长,结合亮条纹中心间距公式 Δx= 𝑙 𝑑 λ 可知①的条纹间距小于②的,故选项 D 正确。 6.如图所示,氢原子可在下列各能级间发生跃迁,设从 n=4 到 n=1 能级辐射的电磁 波的波长为 λ1,从 n=4 到 n=2 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 λ2,从 n=2 到 n=1 能级 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 λ3,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λ1>λ3 B. 1 𝜆3 = 1 𝜆1 − 1 𝜆2 C.λ3 <λ2
D防=+岩 答案:BC 解析:释放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所以从n=4到n=1跃迁辐射的电 磁波能量大于从=2到n=1跃迁辐射的电磁波能量,则辐射的光子频率大,所以 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短,所以11<3,故A错误:同理2>13,故选项C正确:根据释放 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有候气+气可得号=元-故选项B正 确,D错误。 7.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3.11eV,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EleV 0.54 -0.85 -1.51 -3.4 -13.6 A.一个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一个能量为1eV的光子 B.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是不可见光 C.大量处于=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6种频率的光子 D.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释放的光子的能量可能大于13.6εV 答案BC 解析:n=2能级的氢原子能量为-3.4eV,若吸收一个能量为1eV的光子,则能量变 为-2.4eV,不属于任何一个能级,则一个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不可以吸收一个 能量为1eV的光子,选项A错误: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 光的频率不超过1.51eV,则属于不可见光,选项B正确: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 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根据数学组合有C?=6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因此释放出6 种频率的光子,选项C正确: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释放的光子 的能量小于13.6eV,选项D错误。 二、计算题 8.氢原子基态能量E1=-13.6eV,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半径n1=0.53×1010m。(已 知能量关系En-气,半径关系n=2n,k=9.0x109Nm2C2,e=1.6x10-19C) (1)求氢原子处于n=4激发态时原子系统具有的能量。 (2)电子在n=4轨道上运动的动能。 (3)若要使处于=2轨道上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频率为多大的电磁波照射氢原 子?(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答案:(1)-0.85eV
D. 1 𝜆3 = 1 𝜆1 + 1 𝜆2 答案:BC 解析:释放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所以从 n=4 到 n=1 跃迁辐射的电 磁波能量大于从 n=2 到 n=1 跃迁辐射的电磁波能量,则辐射的光子频率大,所以 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短,所以 λ1<λ3,故 A 错误;同理,λ2>λ3,故选项 C 正确;根据释放 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有 h 𝑐 𝜆1 =h 𝑐 𝜆2 +h 𝑐 𝜆3 ,可得 1 𝜆3 = 1 𝜆1 − 1 𝜆2 ,故选项 B 正 确,D 错误。 7.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 1.62~3.11 eV,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处于 n=2 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一个能量为 1 eV 的光子 B.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 n=3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是不可见光 C.大量处于 n=4 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 6 种频率的光子 D.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释放的光子的能量可能大于 13.6 eV 答案:BC 解析:n=2 能级的氢原子能量为-3.4 eV,若吸收一个能量为 1 eV 的光子,则能量变 为-2.4 eV,不属于任何一个能级,则一个处于 n=2 能级的氢原子,不可以吸收一个 能量为 1 eV 的光子,选项 A 错误;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 n=3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 光的频率不超过 1.51 eV,则属于不可见光,选项 B 正确;大量处于 n=4 能级的氢原 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根据数学组合有C4 2=6 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因此释放出 6 种频率的光子,选项 C 正确;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释放的光子 的能量小于 13.6 eV,选项 D 错误。 二、计算题 8.氢原子基态能量 E1=-13.6 eV,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r1=0.53×10-10 m。(已 知能量关系 En= 𝐸1 𝑛 2 ,半径关系 rn=n2 r1,k=9.0×109 N·m2 /C2 ,e=1.6×10-19C) (1)求氢原子处于 n=4 激发态时原子系统具有的能量。 (2)电子在 n=4 轨道上运动的动能。 (3)若要使处于 n=2 轨道上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频率为多大的电磁波照射氢原 子?(普朗克常量 h=6.63×10-34 J·s) 答案:(1)-0.85 eV
(2)0.85eV (3)8.21×1014Hz 解析(0)根据能级关系Em是则有E4卓=36v-085eV。 42 16 (Q)国为电子的轨道半径月=4n,根播痒仑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号=号 所以,E4=mv,2= ke2 32r1 =90x109x16x109J=0.85eV。 32×0.53×10-10 (3)若要刚好使=2激发态的电子电离,据玻尔理论得, 发出的光子的能量为加=0号 解得v=8.21×1014Hz。 拓展提高 选择题(第1~4题为单选题,第5~6题为多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D玻尔对原子模型提出了三点假设,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答案:A 解析: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故选项A正确:汤姆孙发 现了电子,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 构,故选项B、C错误:玻尔对原子模型提出了三点假设,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发光现 象,故选项D错误。 2.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激发态能量En=总,其中n=23,4,…。若氢原子从 n=3跃迁到n=1能级辐射光的频率为v,则能使基态氢原子电离的光子最小频率 为) A B.v c D.3y 5 答案:C 解析:从n=3跃迁到n=1能级辐射光的频率为y,则导E1=m,若使基态氢原子电 离,则0-E1=w联立解得v=,故选项C正确。 3.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用氢原子从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的光照射逸 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85 eV (3)8.21×1014 Hz 解析:(1)根据能级关系 En= 𝐸1 𝑛 2 ,则有 E4= 𝐸1 4 2 = -13.6eV 16 =-0.85 eV。 (2)因为电子的轨道半径 r4=4 2 r1,根据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k 𝑒 2 𝑟4 2=m 𝑣 2 𝑟4 所以,Ek4= 1 2 𝑚𝑣4 2 = 𝑘𝑒 2 32𝑟1 = 9.0×10 9 ×(1.6×10 -19 ) 2 32 ×0.53×10 -10 J=0.85 eV。 (3)若要刚好使 n=2 激发态的电子电离,据玻尔理论得, 发出的光子的能量为 hν=0- 𝐸1 2 2 解得 ν=8.21×1014 Hz。 拓展提高 选择题(第 1~4 题为单选题,第 5~6 题为多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卢瑟福的 α 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D.玻尔对原子模型提出了三点假设,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答案:A 解析: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故选项 A 正确;汤姆孙发 现了电子,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卢瑟福的 α 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 构,故选项 B、C 错误;玻尔对原子模型提出了三点假设,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发光现 象,故选项 D 错误。 2.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E1,激发态能量 En= 𝐸1 𝑛 2 ,其中 n=2,3,4,…。若氢原子从 n=3 跃迁到 n=1 能级辐射光的频率为 ν,则能使基态氢原子电离的光子最小频率 为( ) A. 8 9 ν B. ν C. 9 8 ν D. 36 5 ν 答案:C 解析:从 n=3 跃迁到 n=1 能级辐射光的频率为 ν,则 𝐸1 3 2 -E1=hν,若使基态氢原子电 离,则 0-E1=hν',联立解得 ν'=9 8 ν,故选项 C 正确。 3.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用氢原子从 n=4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辐射的光照射逸 出功为 6.34 eV 的金属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n EleV 00.85 -1.51 -3.4 -13.6 A.氢原子从n=4能级向n=2能级跃迁辐射的光也能使金属铂发生光电效应 B.氢原子从n=2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不能使金属铂发生光电效应 C.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12.75eV D.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6.41eV 答案D 解析:氢原子从n=4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为△E=E4-E2=-0.85 eV-(-3.4eV)=2.55eV<6.34eV,则氢原子从n=4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 光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选项A错误;氢原子从n=2能级向=1能级跃 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为△E=E2-E1=-3.4eV-(-13.6eV)=10.2eV>6.34eV,则能使金 属铂发生光电效应,故选项B错误: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n=1能级辐射 出的光子的能量为△E=E4-E1=0.85eV-(-13.6eV)=12.75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E-W%=12.75 eV-6.34eV=6.41eV,故选项C错误,D正确。 4.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小区物业利用红外测温仪对出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红外测温仪的原理是被测物体辐射的光线只有红外线可被捕捉,并转变成电信 号。下图为氢原子能级图,己知红外线单个光子能量的最大值为1.62V,要使氢 原子辐射出的光子可被红外测温仪捕捉,最少应给处于n=2激发态的氢原子提供 的能量为( EleV -1.51 -3.4 -13.6 A.10.20eV B.2.89eV C.2.55eV D.1.89eV 答案:C 解析:处于n=2能级的原子不能吸收10.20eV、2.89eV的能量,则选项A、B错 误;处于n=2能级的原子能吸收2.55eV的能量而跃迁到n=4的能级,然后向低能 级跃迁时辐射光子,其中从n=4到n=3的跃迁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小于1.62eV
A.氢原子从 n=4 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辐射的光也能使金属铂发生光电效应 B.氢原子从 n=2 能级向 n=1 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不能使金属铂发生光电效应 C.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 12.75 eV D.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 6.41 eV 答案:D 解析:氢原子从 n=4 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为 ΔE=E4-E2=-0.85 eV-(-3.4 eV)=2.55 eV<6.34 eV,则氢原子从 n=4 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 光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选项 A 错误;氢原子从 n=2 能级向 n=1 能级跃 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为 ΔE=E2-E1=-3.4 eV-(-13.6 eV)=10.2 eV>6.34 eV,则能使金 属铂发生光电效应,故选项 B 错误;处于 n=4 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 n=1 能级辐射 出的光子的能量为 ΔE=E4-E1=-0.85 eV-(-13.6 eV)=12.75 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照射逸出功为 6.34 eV 的金属铂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k=ΔE-W0=12.75 eV-6.34 eV=6.41 eV,故选项 C 错误,D 正确。 4.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小区物业利用红外测温仪对出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红外测温仪的原理是被测物体辐射的光线只有红外线可被捕捉,并转变成电信 号。下图为氢原子能级图,已知红外线单个光子能量的最大值为 1.62 eV,要使氢 原子辐射出的光子可被红外测温仪捕捉,最少应给处于 n=2 激发态的氢原子提供 的能量为( ) A.10.20 eV B.2.89 eV C.2.55 eV D.1.89 eV 答案:C 解析:处于 n=2 能级的原子不能吸收 10.20 eV、2.89 eV 的能量,则选项 A、B 错 误;处于 n=2 能级的原子能吸收 2.55 eV 的能量而跃迁到 n=4 的能级,然后向低能 级跃迁时辐射光子,其中从 n=4 到 n=3 的跃迁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小于 1.62 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