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角下的城市规划方法 姓名:付凯 班级:建筑学院城市规划0501班 学号:050120131 导师:任云英黄嘉颖
多学科视角下的城市规划方法 姓名:付凯 班级:建筑学院城市规划 0501 班 学号:050120131 导师:任云英 黄嘉颖
多学科视角下的城市规划方法 (城市规划0501班 付凯) [摘要]:本文在多学科的视角下,以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系统学,生态环境学这五 个学科角度论述西方近百年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并且对各个学科与城市规划方法 的联系进行了简单地探讨。并且在最后用图表的方法表明了各种学科与城市规划方 法结合的时间关系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系统学生态环境学 引言:产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的变革,而这种变革给城市带来了很多社会,环境,经济的问题。 起初,为了追求良好的社会秩序,建筑师通过对建筑改造或对城市空间的改造来达到 改变社会现状的社会目的。但是实践证明,试图通过一个学科来处理城市问题是片面 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问题的逐步深入,从60年代开始,人们相继 从多学科的视角来看待城市,探索每个学科之间与城市规划方法的可结合之处 一、从建筑学的视角审视城市规划方法 建筑学的思维方式贯穿了近代城市规划方法发展的始终,他对20世纪的城市规划方法 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代表事件 L.柯布西耶的机械理性主义与形式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邻里单位理论与 Radburn规划 F.L. Wright的广亩城 Abercrombie的大伦敦规划 英国的新城建设 Chandigarh规划和 Basilia规划 美国的郊区化和内城改造 《雅典宪章》(1933年8月现代建筑国际会议拟订) 1.1.现代建筑运动的源起与思想根源 1.1.1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急速变革,整个社会进入了工业时代
多学科视角下的城市规划方法 (城市规划 0501 班 付凯) [摘要]:本文在多学科的视角下,以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系统学,生态环境学这五 个学科角度论述西方近百年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并且对各个学科与城市规划方法 的联系进行了简单地探讨。并且在最后用图表的方法表明了各种学科与城市规划方 法结合的时间关系。 [关键词]:城市规划 建筑学 经济学 社会学 系统学 生态环境学 引言:产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的变革,而这种变革给城市带来了很多社会,环境,经济的问题。 起初,为了追求良好的社会秩序,建筑师通过对建筑改造或对城市空间的改造来达到 改变社会现状的社会目的。但是实践证明,试图通过一个学科来处理城市问题是片面 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问题的逐步深入,从 60 年代开始,人们相继 从多学科的视角来看待城市,探索每个学科之间与城市规划方法的可结合之处。 一、从建筑学的视角审视城市规划方法 建筑学的思维方式贯穿了近代城市规划方法发展的始终,他对 20 世纪的城市规划方法 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代表事件: L.柯布西耶的机械理性主义与形式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邻里单位理论与 Radburn 规划; F. L. Wright 的广亩城; Abercrombie 的大伦敦规划 ; 英国的新城建设 ; Chandigarh 规划和 Basilia 规划; 美国的郊区化和内城改造; 《雅典宪章》(1933 年 8 月现代建筑国际会议拟订); 1.1.现代建筑运动的源起与思想根源 1.1.1 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急速变革,整个社会进入了工业时代;
1.1.2.为了追求当时的理性的社会秩序,建筑师通过对建筑改造和发展来达到改变社会现状 的社会目的,建立理性的社会秩序。他们强调用全新的思想、方法、技术、材料面对全新的 工业化社会的要求,反对复古倾向。 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是全部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是以形式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提倡“形式服从功能” ●在形式上提倡简单的形体造型和非装饰原则。体现新的建筑审美观,建筑艺术趋向净化, 摒弃折衷主义的复古思潮与繁琐装饰,建筑造型要成为几何体形的抽象组合。也就是现 在建筑运动所提倡的“少就是多”的原则 注意应用新技术的成就,使建筑形式体现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和工业化施工的特点。 注意空间组合与结合周围环境。流动空间论( Flowing Space),有机建筑论( Organic rchitecture)和开敞布局( Open Plan)都是具体表现 12.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对城市规划方法的探讨 在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的领域内得到发展的,甚至可以说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的。 二十世纪20年代末,随着现代建筑运动走向高潮,欧洲的一些建筑师于1928年集会组 织了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在此次会议上发表的宣言中,提出了现代建筑和建筑运动 的基本思想和准则。它认为,城市化的实质是一种功能秩序,对土地使用和土地分配的政策 要求有根本性变革,标志着理性的土地使用规划。 提出 ●“城市建设就是要把城、乡集体生活的各种功能组织起来。在城市建设中,起决定 作用的不是美学的标准,而只能是功能的标准。城市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组织居 住、劳动和休息这三项功能 ●“城市规划是组织集体生活的功能:它包括城市密集区和乡村。城市规划是在一切 地区组织生活”。 重新分配土地是任何城市规划的初步基础,它必须包括在土地所有者和社区之间 公平地分配为双方共同的利益所进行的工程带来的自然增值”。 “而交通控制必须考虑到集体生活的功能。能用统计数字证明的这个有活力的功能 的不断增强,说明交通问题先于一切的重要性”。 1.3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对城市规划方法探讨的实例 一从勒·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到《雅典宪章》的宣言 1.3.1勒·柯布西耶的形式理性主义与功能理性主义的规划思想 1.3.1.1功能理性主义特征: 在勒·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的规划方案中,他充分阐述了从功能和理性的角度出发的对 现代城市的基本理解,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他的规划构思表达了充分的功能理性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城市内部的 改造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活力。由拥挤导致的城市 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保证阳光、空间和绿地。交通问题的重要性 1.3.1.2形式理性主义的特征 这集中体现在1951年开始规划并建设的昌迪加尔与巴西利亚的规划
1.1.2.为了追求当时的理性的社会秩序,建筑师通过对建筑改造和发展来达到改变社会现状 的社会目的,建立理性的社会秩序。他们强调用全新的思想、方法、技术、材料面对全新的 工业化社会的要求,反对复古倾向。 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 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是全部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是以形式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提倡“形式服从功能” 。 ⚫ 在形式上提倡简单的形体造型和非装饰原则。体现新的建筑审美观,建筑艺术趋向净化, 摒弃折衷主义的复古思潮与繁琐装饰,建筑造型要成为几何体形的抽象组合。也就是现 在建筑运动所提倡的“少就是多”的原则。 ⚫ 注意应用新技术的成就,使建筑形式体现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和工业化施工的特点。 ⚫ 注意空间组合与结合周围环境。流动空间论(Flowing Space),有机建筑论(Organic Architecture)和开敞布局(Open Plan)都是具体表现。 1.2.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对城市规划方法的探讨 在 20 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的领域内得到发展的,甚至可以说,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的。 二十世纪 20 年代末,随着现代建筑运动走向高潮,欧洲的一些建筑师于 1928 年集会组 织了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在此次会议上发表的宣言中,提出了现代建筑和建筑运动 的基本思想和准则。它认为,城市化的实质是一种功能秩序,对土地使用和土地分配的政策 要求有根本性变革,标志着理性的土地使用规划。 提出: ⚫ “城市建设就是要把城、乡集体生活的各种功能组织起来。在城市建设中,起决定 作用的不是美学的标准,而只能是功能的标准。城市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组织居 住、劳动和休息这三项功能” 。 ⚫ “城市规划是组织集体生活的功能;它包括城市密集区和乡村。城市规划是在一切 地区组织生活”。 ⚫ “重新分配土地是任何城市规划的初步基础,它必须包括在土地所有者和社区之间 公平地分配为双方共同的利益所进行的工程带来的自然增值” 。 ⚫ “而交通控制必须考虑到集体生活的功能。能用统计数字证明的这个有活力的功能 的不断增强,说明交通问题先于一切的重要性” 。 1.3 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对城市规划方法探讨的实例 ——从勒·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到《雅典宪章》的宣言 1.3.1 勒·柯布西耶的形式理性主义与功能理性主义的规划思想 1.3.1.1 功能理性主义特征: 在勒·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的规划方案中,他充分阐述了从功能和理性的角度出发的对 现代城市的基本理解,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他的规划构思表达了充分的功能理性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城市内部的 改造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活力。由拥挤导致的城市 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保证阳光、空间和绿地。交通问题的重要性。 1.3.1.2 形式理性主义的特征: 这集中体现在 1951 年开始规划并建设的昌迪加尔与巴西利亚的规划
①从巴西利亚的整个城市平面特征看,它呈现出严格的几何构图特征,矩形和对角线的 道路交织在一起,犹如机器部件一样规整而有序。这与他在建筑设计中寻找着某种控制线极 为相似。虽然这些几何元素用于建筑设计中对于现代建筑的模式化的生产有着巨大的推动作 用,但是对于城市空间中运用这种几何关系是否适合城市的发展,勒·柯布西耶并没有实际 根据。 ②从昌迪加尔的规划中也可以看出柯布西耶的“形式现性主义”思想,例如:以象征人 体的生物形态构成城市总图的基本特征,主脑为行政中心,设在城市顶端山麓下:商业中心 位于全城中央,象征城市心脏;博物馆、图书馆等是神经中枢,位于主轴附近的风景区;大 学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宛如右手;工业区位于东南侧宛如左手等。但是后来却出现了很多严 重的社会问题:功能分区倒是了社会分化,构思与布局过于生硬机械、空间环境冷漠等。后 来柯布西耶因其在追求形式理性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而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批判。 1.3.1.3对勒·柯布西耶的规划思想的建筑学审视 在1950年代,昌迪加尔与巴西利亚的规划由于严格体现了功能分区思想,布局规整有序 从而得到了普遍的赞誉。但是196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规划领域对人文,社会因素的普遍 重视,他的规划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怀疑与批判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他的理性主义思想最后集中体现在《雅典宪章》中的“功能分 区”对于以后的城市规划发展、实践影响最为深远。并且提出了大批量生产、机械化建造城 市的方法。 1.3.2F.L. Wright的广亩城 1.32. I Wright的建筑思想:在 Wright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一种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平 等思想。有机建筑 1.32.2 Wright的建筑思想与其规划实践——广亩城理论: F.L. Wright1932年提出广亩城市( Broadacre City),将城市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 点。广亩城市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 他认为现代城市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是一种 反民主的机制,因此这类城市应该取消,尤其是大城市。汽车作为“民主”的驱动方式,成为 他反城市模型也就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 在广亩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居住区 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接,提供方便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 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 Wright认为广亩城市是一种必然,是 社会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他写道:“美国不需要有人帮助建造广亩城市,它将自己建造 自己,并且完全是随意的”。 1.3.2.3对F.L. Wright的广亩城的建筑学审视 L. Wright在城市规划中高度重视自然环境,努力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这正如他的流水别墅的风格一样,把自然因素运用的出神入化。因此他反对大城市的集聚与 专制,追求土地和资本的平民化,使人们都回到广袤的土地中去,这与起建筑设计中的自然 主义风格是一致的 1.3.3《雅典宪章》的伟大实践 1.3.3.1《雅典宪章》的主要思想是功能分区,城市活动可以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①从巴西利亚的整个城市平面特征看,它呈现出严格的几何构图特征,矩形和对角线的 道路交织在一起,犹如机器部件一样规整而有序。这与他在建筑设计中寻找着某种控制线极 为相似。虽然这些几何元素用于建筑设计中对于现代建筑的模式化的生产有着巨大的推动作 用,但是对于城市空间中运用这种几何关系是否适合城市的发展,勒·柯布西耶并没有实际 根据。 ②从昌迪加尔的规划中也可以看出柯布西耶的“形式现性主义”思想,例如:以象征人 体的生物形态构成城市总图的基本特征,主脑为行政中心,设在城市顶端山麓下;商业中心 位于全城中央,象征城市心脏;博物馆、图书馆等是神经中枢,位于主轴附近的风景区;大 学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宛如右手;工业区位于东南侧宛如左手等。但是后来却出现了很多严 重的社会问题:功能分区倒是了社会分化,构思与布局过于生硬机械、空间环境冷漠等。后 来柯布西耶因其在追求形式理性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而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批判。 1.3.1.3 对勒·柯布西耶的规划思想的建筑学审视 在 1950 年代,昌迪加尔与巴西利亚的规划由于严格体现了功能分区思想,布局规整有序, 从而得到了普遍的赞誉。但是 1960 年代以后,随着城市规划领域对人文,社会因素的普遍 重视,他的规划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怀疑与批判。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他的理性主义思想最后集中体现在《雅典宪章》中的“功能分 区”对于以后的城市规划发展、实践影响最为深远。并且提出了大批量生产、机械化建造城 市的方法。 1.3.2 F. L. Wright 的广亩城 1.3.2.1Wright 的建筑思想:在 Wright 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一种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平 等思想。有机建筑 1.3.2.2 Wright 的建筑思想与其规划实践——广亩城理论: F.L.Wright1932 年提出广亩城市(Broadacre City),将城市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 点。广亩城市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 他认为现代城市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是一种 反民主的机制,因此这类城市应该取消,尤其是大城市。汽车作为“民主”的驱动方式,成为 他反城市模型也就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 在广亩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居住区 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接,提供方便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 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Wright 认为广亩城市是一种必然,是 社会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他写道:“美国不需要有人帮助建造广亩城市,它将自己建造 自己,并且完全是随意的”。 1.3.2.3 对 F. L. Wright 的广亩城的建筑学审视 F. L. Wright 在城市规划中高度重视自然环境,努力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这正如他的流水别墅的风格一样,把自然因素运用的出神入化。因此他反对大城市的集聚与 专制,追求土地和资本的平民化,使人们都回到广袤的土地中去,这与起建筑设计中的自然 主义风格是一致的。 1.3.3《雅典宪章》的伟大实践 1.3.3.1《雅典宪章》的主要思想是功能分区,城市活动可以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四大活动,这是城市规划研究和分析的“最基本分类”。 城市规划的四个主要功能要求各自都有其最适宜发展的条件,以便给生活、工作和文 化分类和秩序化。每一主要功能都有其独立性,都被视为可以分配土地和建造的整体,并且 所有现代技术的巨大资源都被用于安排和配备它们” 1.3.3.2《雅典宪章》的建筑学审视 《雅典宪章》受到建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的深刻影响。认为城市规划就是要描绘终极蓝 图,并且期望通过不断的城市建设活动来达到理想的空间形态,这是典型地用建筑学的方法 论来解决城市规划思想。所以勒·柯布西耶把建筑看作机器,把城市看作产品,只试图解决 城市的物质空间布局的问题,导致了在城市规划中忽略了社会与文化的根基,而不能满足城 市本质上发展的需要和人生活于其中的切实要求。因此到了1960年代末以后,《雅典宪章》 的主题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和批判 1.3.4其他城市规划的实践 Abercrombie的大伦敦规划; 英国的新城建设 美国的郊区化和内城改造 二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城市规划方法 2.1对经济学与城市规划方法关系的认识 经济活动是城市存在的基础,1950年以后,在经济世界与地理交界的共同推动下,欧美学 者在对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所进行研究中统一了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在经济学意义 上对城市规划方法进行分析也有不同角度。 代表事件:增长极理论,空间扩散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前苏联的地城生产的系体中的地理 论等 2.1.1产业结构分类方面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生产结构对特定历史时期城市的结构的反馈作用不是相同 的,例如:在前工业社会时期,以农业经济为主,由于产业经济,增长,总是小关联贯性较 弱,所以对城市的结构的推动力是就较弱,而新工业社会时期,以资源为依托的大工业,经 济增长总量较大,并联性强,所以它的结构演化速度快,而在后工业社会时期,以信息经济 为主,它对知识的利用效率更高,因此更快地推动了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 2.12生产要素方面 在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中,技术的进步是城市发展之根本动因。在工 业化时期,技术进步改变需要求结构,促成资源在部门和区域上新的分配格局,形成规模经 济,再加上劳动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加强,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其他相伴因素,共同促成人口在 城市的集中。在后工业社会,围绕信息与信息加工的智能技术,加速了资本与劳动力的国际 化,使城市空间系统规划超越了国家与区域的范围。 2.1.3空间经济方法(见2.3)
四大活动,这是城市规划研究和分析的“最基本分类”。 “城市规划的四个主要功能要求各自都有其最适宜发展的条件,以便给生活、工作和文 化分类和秩序化。每一主要功能都有其独立性,都被视为可以分配土地和建造的整体,并且 所有现代技术的巨大资源都被用于安排和配备它们”。 1.3.3.2《雅典宪章》的建筑学审视 《雅典宪章》受到建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的深刻影响。认为城市规划就是要描绘终极蓝 图,并且期望通过不断的城市建设活动来达到理想的空间形态,这是典型地用建筑学的方法 论来解决城市规划思想。所以勒·柯布西耶把建筑看作机器,把城市看作产品,只试图解决 城市的物质空间布局的问题,导致了在城市规划中忽略了社会与文化的根基,而不能满足城 市本质上发展的需要和人生活于其中的切实要求。因此到了 1960 年代末以后,《雅典宪章》 的主题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和批判。 1.3.4.其他城市规划的实践 ⚫ Abercrombie 的大伦敦规划 ; ⚫ 英国的新城建设 ; ⚫ 美国的郊区化和内城改造 二.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城市规划方法 2.1.对经济学与城市规划方法关系的认识 经济活动是城市存在的基础,1950 年以后,在经济世界与地理交界的共同推动下,欧美学 者在对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所进行研究中统一了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在经济学意义 上对城市规划方法进行分析也有不同角度。 代表事件:增长极理论,空间扩散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前苏联的地城生产的系体中的地理 论等。 2.1.1 产业结构分类方面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生产结构对特定历史时期城市的结构的反馈作用不是相同 的,例如:在前工业社会时期,以农业经济为主,由于产业经济,增长,总是小关联贯性较 弱,所以对城市的结构的推动力是就较弱,而新工业社会时期,以资源为依托的大工业,经 济增长总量较大,并联性强,所以它的结构演化速度快,而在后工业社会时期,以信息经济 为主,它对知识的利用效率更高,因此更快地推动了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 2.1.2 生产要素方面 在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中,技术的进步是城市发展之根本动因。在工 业化时期,技术进步改变需要求结构,促成资源在部门和区域上新的分配格局,形成规模经 济,再加上劳动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加强,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其他相伴因素,共同促成人口在 城市的集中。在后工业社会,围绕信息与信息加工的智能技术,加速了资本与劳动力的国际 化,使城市空间系统规划超越了国家与区域的范围。 2.1.3 空间经济方法(见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