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一单位该商品所带给该消费者的效用的增加量,即边际效用将递减。多数商 品具有这一规律,但也有例外。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一个重要假设。 3、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对某两种商品的组合的偏好情况,其上任意一点都表 示相应的商品组合对该消费者而言具有相同的效用水平,是没有差异的根据偏好 的一些假设,可得出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性质:具有负斜率;位置越高的无差异 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无差异曲线族具有密 集性;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相反数即边际替代率MRS是递减的。无差异曲线作为消 费者偏好的体现,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相反数,他表示某两种商品的替代关系, 即一单位商品X可以替代多少单位商品Y,并且保证所获得的效用水平保持不变。 MRS一般具有递减趋势(但不排除有例外),表示消费者拥有某种商品越少,就越 不愿意用它来换取另外相对富足的商品 5基数效用论是一种消费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 6序数效用论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 7表示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的预算条件,因为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收入是一定 的。预算约束线的方程为:PX1+P2X2+…+PnX2=m 在只消费X1和X2两种商品时,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P1/P2,其位置取决于 两种商品的价格及收入水平。预算约束线上的点以及预算约束线以内的点都 表示消费者的收入所允许的消费数量,预算约束线以外的点,消费者则不可 能达到
11 加的一单位该商品所带给该消费者的效用的增加量,即边际效用将递减。多数商 品具有这一规律,但也有例外。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一个重要假设。 3、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对某两种商品的组合的偏好情况,其上任意一点都表 示相应的商品组合对该消费者而言具有相同的效用水平,是没有差异的根据偏好 的一些假设,可得出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性质:具有负斜率;位置越高的无差异 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无差异曲线族具有密 集性;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相反数即边际替代率MRS是递减的。无差异曲线作为消 费者偏好的体现,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相反数,他表示某两种商品的替代关系, 即一单位商品X可以替代多少单位商品Y,并且保证所获得的效用水平保持不变。 MRS一般具有递减趋势(但不排除有例外),表示消费者拥有某种商品越少,就越 不愿意用它来换取另外相对富足的商品。 5 基数效用论是一种消费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 6 序数效用论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 7 表示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的预算条件,因为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收入是一定 的。预算约束线的方程为:P1X1+P2X2+…+PnXn=m 在只消费 X1 和 X2 两种商品时,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P1/P2,其位置取决于 两种商品的价格及收入水平。预算约束线上的点以及预算约束线以内的点都 表示消费者的收入所允许的消费数量,预算约束线以外的点,消费者则不可 能达到
简答题 1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两者有明显 的差异如下: (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 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 边际效用MU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 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特点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2)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以及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 大化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作 为工具。 (3)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基数效用论表达为MUP=入,序数效用论则表达 为MRS12=P/P2。 者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1)它们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需要,都是从市场的需求 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 效用最大化 (2)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即定的收入 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 (3)它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 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4)它们推导得出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2答:基数效用论是一种消费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
12 简答题 1 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两者有明显 的差异如下: (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 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 边际效用 MU 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 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特点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2)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 MU 以及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 大化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作 为工具。 (3)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基数效用论表达为 MUi/Pi=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 为 MRS1,2=P1/P2。 二者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1) 它们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需要,都是从市场的需求 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 效用最大化。 (2)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即定的收入 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 (3)它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 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4)它们推导得出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2 答:基数效用论是一种消费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
(1)假设。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 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而且每个消费者可以准确 地说出消费各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多少。因而,只要效用函数可导,就可以 求得边际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对消费所能获 得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即在即定的收入约束下追求最大的效用满足。因而, 消费者均衡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求得: maxU=U(X1,X2,…Xn) s·tPlX1+P2X2+…+PnXn=m 均衡条件为: MU1/P1=MU2/P2=.=MUn/Pn=A 由边际效用MU递减,以及均衡条件,可以推导出个人需求曲线MU/P=A向右 下方倾斜。然后将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3序数效用论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 (1)假设。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 示,它怀疑基数效用论关于个人之间效用值的比较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认为消 费者所能知道的只是满足程度的排序情况。关于效用或偏好的特征反映在无差异 曲线上,而预算约束则使用预算约束线来表示。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在即定的收 入约束下对消费所能获得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消费者均衡可以表示为消费者无 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此时的均衡条件为:MRS12=PP2 (2)任何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变动,从而使得消费者的均衡 点随之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使得消费者 按效用最大化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量也随之变动,得到消费者在这一系列价格
13 (1)假设。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 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 1,2,3,……来表示;而且每个消费者可以准确 地说出消费各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多少。因而,只要效用函数可导,就可以 求得边际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对消费所能获 得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即在即定的收入约束下追求最大的效用满足。因而, 消费者均衡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求得: maxU=U(X1,X2,…,Xn) s·tP1X1+P2X2+…+PnXn=m 均衡条件为: MU1/P1=MU2/P2=…=MUn/Pn=λ 由边际效用 MU 递减,以及均衡条件,可以推导出个人需求曲线 MU/P=λ向右 下方倾斜。然后将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3 序数效用论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 (1) 假设。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 示,它怀疑基数效用论关于个人之间效用值的比较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认为消 费者所能知道的只是满足程度的排序情况。关于效用或偏好的特征反映在无差异 曲线上,而预算约束则使用预算约束线来表示。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在即定的收 入约束下对消费所能获得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消费者均衡可以表示为消费者无 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此时的均衡条件为:MRS12=P1/P2 (2) 任何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变动,从而使得消费者的均衡 点随之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使得消费者 按效用最大化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量也随之变动,得到消费者在这一系列价格
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即个人需求曲线 (3)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大小。对于正常物品而言, 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导致的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导致的对该商品的 需求量同样也增加。只有在收入效应为负,并且绝对值超过替代效应时,才会出 现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 (4)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沿横向加总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分析题 运用序数效用法分析消费者均衡? 答:序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用序数来表示; 消费者的偏好服从完备性,传递性和不饱和性等理性假定,并假定边际替代率递 减 序数效用论把建立在上述假定基础上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说明消 费者的均衡 理性的消费者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目的在于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 满足。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面临的无差异曲线有无 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决定消费者的 预算线;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 线只能有一条。序数效用论认为,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 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的均衡点。如图
14 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即个人需求曲线。 (3) 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大小。对于正常物品而言, 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导致的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导致的对该商品的 需求量同样也增加。只有在收入效应为负,并且绝对值超过替代效应时,才会出 现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 (4)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沿横向加总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分析题 运用序数效用法分析消费者均衡? 答:序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用序数来表示; 消费者的偏好服从完备性,传递性和不饱和性等理性假定,并假定边际替代率递 减。 序数效用论把建立在上述假定基础上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说明消 费者的均衡。 理性的消费者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目的在于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 满足。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面临的无差异曲线有无 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决定消费者的 预算线;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 线只能有一条。序数效用论认为,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 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的均衡点。 如图
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E点,在E点,两者的斜率相等。由于无 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替代率表示,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可以 用两商品的价格之比表示。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RCS12=PI/P2 这一均衡条件表示,在一定收入约束下,消费为获得最大效用。而选择 的最优商品组合,应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当消费点位于C点时,RCS12>P/P2,理性的消费者会沿AB线减少对 商品2的购买,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逐步达到均衡点E。当消费点位于D 点时,理性的消费者会沿着预算线AB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增加对商品2 的购买,逐步向均衡点E靠近。显然,只有在E点,RCS1=PP2,才是消 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线AB的约束下能达到的最大效用点,在该点,消费者既 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一种商品的购买量,除非消费者的收入和商 品的价格发生变化 计算题 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为 dY/dX=MRS=PX/Py 所以-(-20/Y)=2/5 Y=50
15 预算线 AB 与无差异曲线 I 相切于 E 点,在 E 点,两者的斜率相等。由于无 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替代率表示,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可以 用两商品的价格之比表示。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RCS1,2=P1/P2 这一均衡条件表示,在一定收入约束下,消费为获得最大效用。而选择 的最优商品组合,应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当消费点位于 C 点时,RCS1,2>P1/P2 ,理性的消费者会沿 AB 线减少对 商品 2 的购买,增加对商品 1 的购买,逐步达到均衡点 E。当消费点位于 D 点时,理性的消费者会沿着预算线 AB 减少对商品 1 的购买,增加对商品 2 的购买,逐步向均衡点 E 靠近。显然,只有在 E 点,RCS1,2=P1/P2 ,才是消 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线 AB 的约束下能达到的最大效用点,在该点,消费者既 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一种商品的购买量,除非消费者的收入和商 品的价格发生变化 计算题 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为 -dY/dX=MRS=PX/PY 所以 -(-20/Y)=2/5 Y=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