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冲击下的世界丛书 法律与资本主义 的兴起 泰格利维著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在解这两个现 点的张为之升,还有另一个必然会缪 现的问觅,那就是,为什么属样的法 律革命和演化没有在中国发生?更 切的问应该是:法律在中国为什么 设有像在而方那样,形成一个高度积 密与辨性的系就,并且以此形式流 ,泼展,和影响政治、文化、杜会? 明属的是中国的大传重礼而不 重法,讲求个人筑流修养的儒家是主 流,讲完刑律的法家白秦朝以后便失 去券力,述与丙方文明源头重思辨的 希腊精种然不网,现导后来的发
现代化冲击下的世界丛书 陈方正主编 法律与资本主义 的兴起 泰格利维著 纪琨译刘锋校
现 代 化 冲 击 下 的 世 界 丛 书 陈 方 正 主 编 法 律 与 资 本 主 义 的 兴 起 泰 格 利 维 著 纪 琨 译 刘 锋 校
“现代化冲击下的世界”丛书总序 以西方眼光衡量,中国人常被认为过份倚赖与尊重群体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却又十分自足,即使受 到外界极大刺激或面对种种炫惑,也往往无动于中。从中国 近代学术史的发展趋向来观察,这种看法似乎是不无道理的 在上一个世纪,讲求西学的前驱如魏源、王韬、郑观应等犹 如空谷足音,响应乏人,固不待言。在本世纪西潮澎湃,德 先生和赛先生被供奉起来,新思想靡然成风之后,纯学术的 主流(这里所指,以人文学科为限)虽然视野扩大了,在方 法上革新了,可是,就方向和领域而言,即始终没有大变。固 执如辜鸿铭,或者在神州遭逢钜劫奇变之际甘愿身殉的王国 维固然不待言,就是继起的陈寅恪、胡适之、梁漱溟、熊十 力、郭沫若、冯友兰诸大家,乃至近数十年的许多博学鸿儒, 无论才识如何卓越,见解如何不群,学养如何渊通,其为学 用功的著力点却绝少有能翻出中土的经史、制度、词章、思 想范畴以外。这和欧美、日本许多学者如饥似渴地终生钻研 异域文物、典章,思想,乐而忘返,恰好形成强烈对比。 这一现象已经存在大半个世纪了,它恐怕并非由个人或
“ 现 代 化 冲 击 下 的 世 界 ” 丛 书 总 序 以 西 方 眼 光 衡 量 , 中 国 人 常 被 认 为 过 份 倚 赖 与 尊 重 群 体 ; 另 一 方 面 , 中 华 民 族 作 为 一 个 整 体 , 却 又 十 分 自 足 , 即 使 受 到 外 界 极 大 刺 激 或 面 对 种 种 炫 惑 , 也 往 往 无 动 于 中 。 从 中 国 近 代 学 术 史 的 发 展 趋 向 来 观 察 , 这 种 看 法 似 乎 是 不 无 道 理 的 。 在 上 一 个 世 纪 , 讲 求 西 学 的 前 驱 如 魏 源 、 王 韬 、 郑 观 应 等 犹 如 空 谷 足 音 , 响 应 乏 人 , 固 不 待 言 。 在 本 世 纪 西 潮 澎 湃 , 德 先 生 和 赛 先 生 被 供 奉 起 来 , 新 思 想 靡 然 成 风 之 后 , 纯 学 术 的 主 流 ( 这 里 所 指 , 以 人 文 学 科 为 限 ) 虽 然 视 野 扩 大 了 , 在 方 法 上 革 新 了 , 可 是 , 就 方 向 和 领 域 而 言 , 即 始 终 没 有 大 变 。 固 执 如 辜 鸿 铭 , 或 者 在 神 州 遭 逢 钜 劫 奇 变 之 际 甘 愿 身 殉 的 王 国 维 固 然 不 待 言 , 就 是 继 起 的 陈 寅 恪 、 胡 适 之 、 梁 漱 溟 、 熊 十 力 、 郭 沫 若 、 冯 友 兰 诸 大 家 , 乃 至 近 数 十 年 的 许 多 博 学 鸿 儒 , 无 论 才 识 如 何 卓 越 , 见 解 如 何 不 群 , 学 养 如 何 渊 通 , 其 为 学 用 功 的 著 力 点 却 绝 少 有 能 翻 出 中 土 的 经 史 、 制 度 、 词 章 、 思 想 范 畴 以 外 。 这 和 欧 美 、 日 本 许 多 学 者 如 饥 似 渴 地 终 生 钻 研 异 域 文 物 、 典 章 , 思 想 , 乐 而 忘 返 , 恰 好 形 成 强 烈 对 比 。 这 一 现 象 已 经 存 在 大 半 个 世 纪 了 , 它 恐 怕 并 非 由 个 人 或
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者偶然性因素使然,而是与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有密切 关系的。 这传统观念究竟是什么,很难确切说明。它可能是一种 强烈的“返本归源”意识,可能是对“道术将为天下裂”的 潜存厌恶和恐惧,亦可能是历时已一个世纪的“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思想仍然在作祟。无论其底蕴如何,其结果则是中 国的人文学科始终保持近乎浑然一体的状态。西方有汉学、藏 学、埃及学、非洲学,日本也曾经有兰学、阳明学、国学并 存。至于中国,在大学里虽然也教授西洋史、西洋文学、哲 学以及外语等科目,却似乎从没有希腊学、罗马学或越南学 日本学可言,甚至连有十分切身关系的(譬如说)英国历史 或俄罗斯文化,在我们的学术传统中也并没有能占一席位,也 不能成“学”(马列思想和相关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自是例 外,但那有十分特殊的原因)。其所以曾如此,也许是由于欧 洲和日本自古以来就习惯于不同文明同时并立,各自保存本 来面目,而中国则从来只意识到其本身庞大和融合型的文明 之存在吧 无论其原因何在,中国人文学术传统之重“本”轻 末”,重中土而轻四裔外洋,是不争的事实。这对于中华文 明之所以能深柢广被,屹立数千载,自然有莫大关系。然而, 不能否认,这对于当代中国,又是一个严重问题。图道罗夫 ( T zetan t odoroy)在分析西班牙如何以三百勇士征服墨西 哥数千万众之后说:“这惊人的成功关键在于西方文明的一个 特点,……说来奇怪,那就是欧洲人了解别人的能力”;也就 是这一能力,使得“西欧三百五十年来同化别人,消除外在
者 偶 然 性 因 素 使 然 , 而 是 与 根 深 蒂 固 的 传 统 文 化 观 念 有 密 切 关 系 的 。 这 传 统 观 念 究 竟 是 什 么 , 很 难 确 切 说 明 。 它 可 能 是 一 种 强 烈 的 “ 返 本 归 源 ” 意 识 , 可 能 是 对 “ 道 术 将 为 天 下 裂 ” 的 潜 存 厌 恶 和 恐 惧 , 亦 可 能 是 历 时 已 一 个 世 纪 的 “ 中 学 为 体 , 西 学 为 用 ” 思 想 仍 然 在 作 祟 。 无 论 其 底 蕴 如 何 , 其 结 果 则 是 中 国 的 人 文 学 科 始 终 保 持 近 乎 浑 然 一 体 的 状 态 。 西 方 有 汉 学 、 藏 学 、 埃 及 学 、 非 洲 学 , 日 本 也 曾 经 有 兰 学 、 阳 明 学 、 国 学 并 存 。 至 于 中 国 , 在 大 学 里 虽 然 也 教 授 西 洋 史 、 西 洋 文 学 、 哲 学 以 及 外 语 等 科 目 , 却 似 乎 从 没 有 希 腊 学 、 罗 马 学 或 越 南 学 、 日 本 学 可 言 , 甚 至 连 有 十 分 切 身 关 系 的 ( 譬 如 说 ) 英 国 历 史 或 俄 罗 斯 文 化 , 在 我 们 的 学 术 传 统 中 也 并 没 有 能 占 一 席 位 , 也 不 能 成 “ 学 ” ( 马 列 思 想 和 相 关 的 德 国 古 典 哲 学 研 究 , 自 是 例 外 , 但 那 有 十 分 特 殊 的 原 因 ) 。 其 所 以 曾 如 此 , 也 许 是 由 于 欧 洲 和 日 本 自 古 以 来 就 习 惯 于 不 同 文 明 同 时 并 立 , 各 自 保 存 本 来 面 目 , 而 中 国 则 从 来 只 意 识 到 其 本 身 庞 大 和 融 合 型 的 文 明 之 存 在 吧 。 无 论 其 原 因 何 在 , 中 国 人 文 学 术 传 统 之 重 “ 本 ” 轻 “ 末 ” , 重 中 土 而 轻 四 裔 外 洋 , 是 不 争 的 事 实 。 这 对 于 中 华 文 明 之 所 以 能 深 柢 广 被 , 屹 立 数 千 载 , 自 然 有 莫 大 关 系 。 然 而 , 不 能 否 认 , 这 对 于 当 代 中 国 , 又 是 一 个 严 重 问 题 。 图 道 罗 夫 ( T z v e t a n T o d o r o v ) 在 分 析 西 班 牙 如 何 以 三 百 勇 士 征 服 墨 西 哥 数 千 万 众 之 后 说 : “ 这 惊 人 的 成 功 关 键 在 于 西 方 文 明 的 一 个 特 点 , … … 说 来 奇 怪 , 那 就 是 欧 洲 人 了 解 别 人 的 能 力 ” ; 也 就 是 这 一 能 力 , 使 得 “ 西 欧 三 百 五 十 年 来 同 化 别 人 , 消 除 外 在 2 法 律 与 资 本 主 义 的 兴 起
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界别的企图,基本上得以成功。”也许,在二十一世纪行将来 临之际,也是国人把心思从自我( the self)稍稍转移到别人 ( the other)身上,把目光从中土扩展到整个世界的时候了。 这套小小的丛书名为“现代化冲击下的世界”,目的在于 通过世界近代史译著,介绍自十七世纪以来受到西欧势力扩 张影响的其他古老帝国的现代化历程,以及促成欧洲本身蜕 变的一些深层因素。这两方面,我们认为,都是值得国人注 意,而至今大部分还是被忽略的。这里所谓古老帝国,主要 是指欧陆东北边缘的俄罗斯帝国,东南边缘的奥托曼帝国,西 南端的西班牙帝国(它虽曾占欧洲权力结构的核心地位,但 由于思想和制度停滞,到十八世纪中叶已被排斥于主流之 外),以及远东的日本帝国。它们的共同点是各自有悠久的传 统与文化,和经过长期发展的政治结构与军事力量,因此具 有抵受西欧冲击的相当能力,能够通过一系列反应与蜕变达 到某种能够立足于现代世界,甚至与西方作一定程度竞争的 状态。也就是说,它们都有一段和中国类似的艰困而漫长的 现代化历程。这些历程的考察可以带领我们脱离华夏中心的 世界观,今我们以更客观和实际的心态来了解、比较西方与 世界其他文化、政治体系的互动。 至于欧洲本身的现代化蜕变,从发韧至今已经有五百年 以上的历史。它的基本动力是国人长期探索的问题,但答案 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从服膺于坚船利炮,到科学、民主和各 种政治思想的提倡,乃至于今日的经济改革,无疑代表中国 对现代社会认识的逐步深入与提高。但这些是否就是答案的 全部呢?也许,在更深的层次,我们会发现,现代化并非单
界 别 的 企 图 , 基 本 上 得 以 成 功 。 ” 也 许 , 在 二 十 一 世 纪 行 将 来 临 之 际 , 也 是 国 人 把 心 思 从 自 我 ( t h e s e l f ) 稍 稍 转 移 到 别 人 ( t h e o t h e r ) 身 上 , 把 目 光 从 中 土 扩 展 到 整 个 世 界 的 时 候 了 。 这 套 小 小 的 丛 书 名 为 “ 现 代 化 冲 击 下 的 世 界 ” , 目 的 在 于 通 过 世 界 近 代 史 译 著 , 介 绍 自 十 七 世 纪 以 来 受 到 西 欧 势 力 扩 张 影 响 的 其 他 古 老 帝 国 的 现 代 化 历 程 , 以 及 促 成 欧 洲 本 身 蜕 变 的 一 些 深 层 因 素 。 这 两 方 面 , 我 们 认 为 , 都 是 值 得 国 人 注 意 , 而 至 今 大 部 分 还 是 被 忽 略 的 。 这 里 所 谓 古 老 帝 国 , 主 要 是 指 欧 陆 东 北 边 缘 的 俄 罗 斯 帝 国 , 东 南 边 缘 的 奥 托 曼 帝 国 , 西 南 端 的 西 班 牙 帝 国 ( 它 虽 曾 占 欧 洲 权 力 结 构 的 核 心 地 位 , 但 由 于 思 想 和 制 度 停 滞 , 到 十 八 世 纪 中 叶 已 被 排 斥 于 主 流 之 外 ) , 以 及 远 东 的 日 本 帝 国 。 它 们 的 共 同 点 是 各 自 有 悠 久 的 传 统 与 文 化 , 和 经 过 长 期 发 展 的 政 治 结 构 与 军 事 力 量 , 因 此 具 有 抵 受 西 欧 冲 击 的 相 当 能 力 , 能 够 通 过 一 系 列 反 应 与 蜕 变 达 到 某 种 能 够 立 足 于 现 代 世 界 , 甚 至 与 西 方 作 一 定 程 度 竞 争 的 状 态 。 也 就 是 说 , 它 们 都 有 一 段 和 中 国 类 似 的 艰 困 而 漫 长 的 现 代 化 历 程 。 这 些 历 程 的 考 察 可 以 带 领 我 们 脱 离 华 夏 中 心 的 世 界 观 , 今 我 们 以 更 客 观 和 实 际 的 心 态 来 了 解 、 比 较 西 方 与 世 界 其 他 文 化 、 政 治 体 系 的 互 动 。 至 于 欧 洲 本 身 的 现 代 化 蜕 变 , 从 发 韧 至 今 已 经 有 五 百 年 以 上 的 历 史 。 它 的 基 本 动 力 是 国 人 长 期 探 索 的 问 题 , 但 答 案 至 今 仍 不 十 分 清 楚 。 从 服 膺 于 坚 船 利 炮 , 到 科 学 、 民 主 和 各 种 政 治 思 想 的 提 倡 , 乃 至 于 今 日 的 经 济 改 革 , 无 疑 代 表 中 国 对 现 代 社 会 认 识 的 逐 步 深 入 与 提 高 。 但 这 些 是 否 就 是 答 案 的 全 部 呢 ? 也 许 , 在 更 深 的 层 次 , 我 们 会 发 现 , 现 代 化 并 非 单 法 律 与 资 本 主 义 的 兴 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