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轼
苏 轼
背景介绍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 先任开封推官,继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得代,以辙 之在济南,求为东州守”。宋神宗熙宁七年,被批准 改任密州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 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 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写了这篇 《超然台记》。这是政治失意后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 本文说明超然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即把一切事 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 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 人。这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观点来自我麻醉,以 旷达超然的思想来自我安慰。管它什么祸福,什么美 丑,什么善恶,什么去取,通通都一样。自己屡遭贬 谪,每况愈下,也就不足挂齿,可以逆来顺受,无往 而不乐了
(一)背景介绍 •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 先任开封推官,继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得代,以辙 之在济南,求为东州守”。宋神宗熙宁七年,被批准 改任密州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 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 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写了这篇 《超然台记》。这是政治失意后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 本文说明超然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即把一切事 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 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 人。这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观点来自我麻醉,以 旷达超然的思想来自我安慰。管它什么祸福,什么美 丑,什么善恶,什么去取,通通都一样。自己屡遭贬 谪,每况愈下,也就不足挂齿,可以逆来顺受,无往 而不乐了
作者简介—文学成就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 “唐宋八大家”成员。 词与辛弃疾齐名“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书法与米芾.蔡襄.黄庭坚共称“北宋四 大家” 在文艺理论中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同为 “唐宋八大家”成员。 • 词与辛弃疾齐名“苏辛” •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书法与米芾.蔡襄.黄庭坚 共称“北宋四 大家” • 在文艺理论中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作者简介——文学成就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 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 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 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 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作者简介—生平经历 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丧母守孝 熙宁二年(1069)反对变法卷入党争。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 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密 州、徐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 绩 ·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 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 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入狱后,受尽凌 辱,酷刑棒打,几致死地。历时五个月,营救者络绎不 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将苏 轼贬到黄州
• 嘉祐二年(1057) 进士及第丧母守孝 • 熙宁二年(1069) 反对变法卷入党争。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 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密 州、徐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 绩。 • 元丰二年(1079)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 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 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入狱后,受尽凌 辱,酷刑棒打,几致死地。历时五个月,营救者络绎不 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将苏 轼贬到黄州。 作者简介——生平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