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A:合并降低固定成本 假定b=1 所有的厂商具有相同的边际成本30 但合并厂商的固定成本为af,其中1<a<2 从前例知道: 合并之前每家厂商的利润是900-f 合并之后没有合并厂商的当固定成本“高”,合并使固定「的 利润为1,600-af 成本有“显著”节约时,合并就 存在以下条件时,合并 可能是有利可图的。 1,600-af>1,800-2f,要求a<2-200f 还有,非合并厂商总是获益,获益要高于合并厂商 ·因此合并悖论要求我们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要合并? 为何不等待其他厂商合并?
情况A: 合并降低固定成本 • 假定b = 1 – 所有的厂商具有相同的边际成本30 – 但合并厂商的固定成本为af ,其中1 < a < 2 • 从前例知道: – 合并之前每家厂商的利润是900 – f – 合并之后没有合并厂商的利润是1,600 - f ,合并厂商的 利润为1,600 – af • 存在以下条件时,合并就是有利可图的: – 1,600 – af > 1,800 – 2f ,要求a < 2 – 200/f • 还有,非合并厂商总是获益,获益要高于合并厂商 • 因此合并悖论要求我们回答以下问题 – 为什么要合并? – 为何不等待其他厂商合并? 当固定成本“高”,合并使固定 成本有“显著”节约时,合并就 可能是有利可图的
情况B:合并降低变动成本 合并降低变动成本的情况: 一假设b>1,f=0,厂商2和厂商3合并,因此通过 关闭高成本的经营活动而使生产得以合理化 一合并前 90+3b 210-90b 产量是:4=92 q 4 4 利润是:c(90+3b)2c(210-90b 16 3 16 合并后,合并和非合并厂商的利润都是 $1.600
• 合并降低变动成本的情况: – 假设b>1, f = 0,厂商2和厂商3合并,因此通过 关闭高成本的经营活动而使生产得以合理化。 – 合并前: – 产量是: 4 210 90 ; 4 90 3 1 2 3 b q b q q C C C − = + = = – 利润是: ( ) ( ) 16 210 90 ; 16 90 3 2 3 2 1 2 C C b C − b p = + p = p = – 合并后,合并和非合并厂商的利润都是 $1,600。 情况B: 合并降低变动成本
情况B:合并降低变动成本 这个合并是否有利可图? 对于合并厂商来说,要增加利润需如果高成本厂商的 劣势“足够大”,高成 600 (90+3b)2,(210-90b) 16 0本和低成本厂商的合并 16 就是有利可图的。 这就意味着:25(7-3b)(15b-9)2>0 前一项必为正,厂商合并前的产量为正 ·要使合并有利,要求第二项为正,即b>19/15 ·如果成本节约显著,合并就是有利的 但并不能保证消费者获益,上两例中都是消费者因合并受损失 Farrell and shapiro(1990)的观点 使消费者受益的成本节约显著大于使合并有利可图的成本节约, 因此合并的“成本节约”理由值得怀疑。 一悖论仍然存在:非合并厂商获益多于合并厂商
• 这个合并是否有利可图? • 对于合并厂商来说,要增加利润需要: ( ) ( ) 0 16 210 90 16 90 3 1,600 2 2 − + + − b b • 这就意味着: 25(7 – 3b)(15b – 9)/2 > 0 • 前一项必为正,厂商合并前的产量为正 • 要使合并有利,要求第二项为正,即b > 19/15 如果高成本厂商的 劣势“足够大”,高成 本和低成本厂商的合并 就是有利可图的。 情况B: 合并降低变动成本 • 如果成本节约显著,合并就是有利的 – 但并不能保证消费者获益,上两例中都是消费者因合并受损失 • Farrell and Shapiro (1990)的观点: – 使消费者受益的成本节约显著大于使合并有利可图的成本节约, 因此合并的“成本节约”理由值得怀疑。 – 悖论仍然存在:非合并厂商获益多于合并厂商
厂商的垂直边界 垂直一体化 (vertical integration):不同的生产阶段 在同一厂商之中发生的程度。向前面的生产 阶段发展叫后向一体化 (backward integration),向 随后阶段发展叫前向一体化( forward integration) 在垂直一体化情况下,交易成了不同生产阶 段之间的内部联系和产出流动,从原材料开 采或加工一端到向顾客零售供应的另一端。 通过内部交易形成的垂直一体化的主要优点 就是生产中的技术经济性 (technical economies in production),(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密切协调可以降低 成本)因此必须存在某种技术联系 ( techn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厂商的垂直边界 • 垂直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不同的生产阶段 在同一厂商之中发生的程度。向前面的生产 阶段发展叫后向一体化(backward integration),向 随后阶段发展叫前向一体化(forward integration) • 在垂直一体化情况下,交易成了不同生产阶 段之间的内部联系和产出流动,从原材料开 采或加工一端到向顾客零售供应的另一端。 • 通过内部交易形成的垂直一体化的主要优点 就是生产中的技术经济性(technical economies in production),(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密切协调可以降低 成本)因此必须存在某种技术联系(techn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例:钢铁生产中的垂直一体化 高炉向轧钢厂提供热钢水——为何它们属于同一厂商? 技术解释是“节约热能”,但为何不会属于两家邻近的独 立厂商? 长期契约不可能保障权益 系列的短期契约又过于昂贵:高额的文书成本(“ink” c0sts),协商成本和监督成本 方被另一方机会主义“打劫”(“hold-up”)的危险 无效率的讨价还价可能会大于利润
例:钢铁生产中的垂直一体化 高炉向轧钢厂提供热钢水——为何它们属于同一厂商? 技术解释是“节约热能”,但为何不会属于两家邻近的独 立厂商? •长期契约不可能保障权益 •一系列的短期契约又过于昂贵: 高额的文书成本(“ink” costs),协商成本和监督成本 •一方被另一方机会主义“打劫”(“hold-up”)的危险 •无效率的讨价还价可能会大于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