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是对更好管理者资源的转移 如果一家厂商经营无效,股 票价格会很低。 此厂商将被他人所购买, 由他人安排更好的管理者, 股票价格会上升 如果真是这样,合并后的 绩效会更好!因此合并是提 高企业效率的重要机制
合并是对更好管理者资源的转移 • 如果一家厂商经营无效,股 票价格会很低。 • 此厂商将被他人所购买, 由他人安排更好的管理者, 股票价格会上升。 • 如果真是这样,合并后的 绩效会更好!因此合并是提 高企业效率的重要机制
合并的绩效结果 如果是为了利用协同效应机会, 增加市场力量或加强管理,那么 合并厂商的绩效预期会提高。 在很多情况下,被收购厂商股东 获利,因为收购厂商要向“牺牲 品”支付一个溢价 对于收购厂商来说,结果是不确 定的,一般为下降而不是上升!
合并的绩效结果 • 如果是为了利用协同效应机会, 增加市场力量或加强管理,那么 合并厂商的绩效预期会提高。 • 在很多情况下,被收购厂商股东 获利,因为收购厂商要向“牺牲 品”支付一个溢价。 • 对于收购厂商来说,结果是不确 定的,一般为下降而不是上升!
合并也会是操纵股票市 场和估价差异的结果 ·操纵:散布谣言,自我拔高c" bootstrapping) 我的P/(价格/盈余)为15:1,如果我收购一家 P/E比率为10:1的企业,它的股票价格就会上 升,直至P/E为15:1 估价矛盾 (Valuation discrepancies 环境动荡时,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 某些人认为一家厂商的价值比市场价值更高
合并也会是操纵股票市 场和估价差异的结果 • 操纵: 散布谣言,自我拔高(“bootstrapping”) – 我的P/E(价格/盈余)为15:1,如果我收购一家 P/E比率为10:1的企业,它的股票价格就会上 升,直至P/E为15:1。 • 估价矛盾(Valuation discrepancies) – 环境动荡时,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 某些人认为一家厂商的价值比市场价值更高
企业合并带来的问题 ·对于社会来讲,合并是否有益?是否需 要加以管制? 对于全社会来说,降低成本当然是有益的 但合并也会形成可法的卡特尔,因而是有 害的 美国政府特别关注合并造成的市场力量 问题,由反托拉斯局发布合并指南, 力求在对竞争的损害与避免不必要的干预 之间做出平衡
• 对于社会来讲,合并是否有益?是否需 要加以管制? – 对于全社会来说,降低成本当然是有益的 – 但合并也会形成可法的卡特尔,因而是有 害的。 • 美国政府特别关注合并造成的市场力量 问题,由反托拉斯局发布合并指南, – 力求在对竞争的损害与避免不必要的干预 之间做出平衡 企业合并带来的问题
合并悖论( the merger paradox) ◆不是为形成垄断的合并可能不是有利可图的除非“绝大多数的” 厂商合并在一起,对于线性的需求和成本至少要有80%的厂商进行 合并,但这种合并可能不会被政府批准。 ◆假定有3家相同的厂商;市场需求P=150-Q;每家厂商的边际成本 为$30。厂商的行为符合古诺模型竞争者。根据古诺方程,可知: 每家厂商生产量为q(3)=(150-30/(3+1)=30单位 产品价格为P(3)=150-3×30=s60 各厂商的利润为(3)=(60-30)×30=900 ◆现在假定有两家厂商合并,那么还存在两家独立的厂商,产量变为 q(2)=(150-30)/3=40单位;价格为P(2)=150-2×40=$70 合并后各厂商的利润是(2)=(70-30)×40=$1,600 ◆但合并前两厂商的总利润是$1,800 这种合并无利可图,因此不应该发生
合并悖论(the merger paradox) 不是为形成垄断的合并可能不是有利可图的,除非“绝大多数的” 厂商合并在一起,对于线性的需求和成本,至少要有80%的厂商进行 合并,但这种合并可能不会被政府批准。 假定有3家相同的厂商;市场需求P = 150 - Q; 每家厂商的边际成本 为 $30。厂商的行为符合古诺模型竞争者。根据古诺方程,可知: 每家厂商生产量为q(3) = (150 - 30)/(3 + 1) = 30单位 产品价格为P(3) = 150 - 330 = $60 各厂商的利润为(3) = (60 - 30)30 = $900 现在假定有两家厂商合并,那么还存在两家独立的厂商,产量变为: q(2) = (150 - 30)/3 = 40单位; 价格为P(2) = 150 - 240 = $70 合并后各厂商的利润是p(2) = (70 - 30)40 = $1,600 但合并前两厂商的总利润是$1,800 这种合并无利可图,因此不应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