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课后古诗、文言文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 八年级(上)课后古诗、文言文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3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4缤纷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6,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7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8。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l。阡陌交通12,鸡犬相闻1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o),悉如外人14。 黄发垂髫15,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16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 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7,不复出焉,遂 (sui)与外人间(ja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18魏晋。此人 选自《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 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 4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5缤纷,繁多的样子 6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10俨(yan)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12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3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4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15黄发垂髫(a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 用来指小孩 6要(yao):通“邀”,邀请 17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8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2
2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1 桃花源记1 陶渊明 晋太元2中,武陵3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4缤纷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6,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7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8。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11。阡陌交通12,鸡犬相闻1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14。 黄发垂髫15,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16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 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7,不复出焉,遂 (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18魏晋。此人一一 1 选自《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年版)。陶渊明(约 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 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2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3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 4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5 缤纷,繁多的样子。 6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7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8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9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10 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11 属:类。 12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3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4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15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 用来指小孩。 16 要(yāo):通“邀”,邀请。 17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8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2(wa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3,处处志之。及郡下4,诣5太守,说如此。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6,遂7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9(ji),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10往。未果1,寻12病终。后遂 无问津13者。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14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2,阅金经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孔子云:何陋 之有? 1具言:详细地说出 2叹惋:感叹、惋惜 3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 5诣(y):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6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7遂:终于 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 刘子骥:名驎(lin)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规:计划 11果:没有实现。 13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14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 “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15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16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 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19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20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d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23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24案牍:官府的公文 2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2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 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 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杨雄, 西汉文学家。 27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3 为具言1所闻,皆叹惋2(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3,处处志之。及郡下4,诣5太守,说如此。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6,遂7迷,不复得路。 南阳8刘子骥9(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10往。未果11,寻12病终。后遂 无问津13者。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14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7。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8。谈笑有鸿儒19,往来无白丁20。可以调素琴21,阅金经22。 无丝竹23之乱耳,无案牍24之劳形2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6。孔子云:何陋 之有27? 1 具言:详细地说出。 2 叹惋:感叹、惋惜。 3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4 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 5 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6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7 遂:终于。 8 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9 刘子骥:名驎(lín)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10 规:计划。 11 未果:没有实现。 12 寻:随即,不久。 13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14 选自《全唐文》卷六 0 八。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 “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15 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16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17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 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8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19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20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21 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22 金经:指佛经。 23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24 案牍:官府的公文。 25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26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 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 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杨雄, 西汉文学家。 27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爱莲说1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3;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1,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23、核舟记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2,为宫室、器皿3、人物,以至鸟 兽、木3石,罔不因势象形ξ,各具情态。尝贻3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η。 选自《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 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晢学家,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蕃(fo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李唐:指唐朝。唐代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染:沾染(污秽)。 7濯(zhu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8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9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10亵(x)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2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1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14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5噫y):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6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7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8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19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略有删节。魏学洢(y)(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 在 20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2为:做。这里指雕刻 23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24木:树木。 25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 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27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大苏,就是苏 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
4 爱莲说1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4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5而不染6,濯清涟而不妖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8,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0焉11。 予谓菊,花之隐逸12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3;莲,花之君子14者也。 噫15!菊之爱16,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8。 23、核舟记19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20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21,为22宫室、器皿23、人物,以至鸟 兽、木24石,罔不因势象形25,各具情态。尝贻26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27。 1 选自《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 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 蕃(fán):多。 3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 李唐:指唐朝。唐代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5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 染:沾染(污秽)。 7 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8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9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10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 焉:助词。 12 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13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14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5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6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7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8 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19 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略有删节。魏学洢(yī)(约 1596—约 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 在浙江嘉兴)人。 20 奇巧人 :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1 径 寸 之 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22 为:做。这里指雕刻。 23 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24 木:树木。 25 罔不 因势象形: 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 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26 贻:赠。 27 盖 大 苏 泛赤壁云 :(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大苏,就是苏 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 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 共阅一手卷3。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 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 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鹢,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3。 卧右膝,诎3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3倚之3一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卲。楫左右舟子2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 端容寂3,若听茶声然 赤壁,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东 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 1八分有奇(j):八分多一点儿。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2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一说,古代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 长度为一分,这里的“二黍许”即二分左右。可,大约。许,上下。 3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5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里的句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里的句子。徐,缓缓地。兴,起。 8石青糁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 9峨冠:高高的帽子 10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佛印: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12鲁直: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13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14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15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16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1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8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指东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膝。比,靠近。 19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30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2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22不属:不相类似 23诎:同“屈”,弯曲 24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25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26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27楫:船桨 舟子:撑船的人。 椎髻:椎形发髻 衡:同“橫 3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5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1,高可二黍许2。中轩敞者为舱3,箬篷4覆之。旁开小 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5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6”,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7”,石青糁之8。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9而多髯10者为东坡,佛印11居右,鲁直12居左。苏、黄 共阅一手卷13。东坡右手执卷端14,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15,右手指 卷,如有所语16。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17,其两膝相比者18,各隐 卷底衣褶中19。佛印绝类弥勒20,袒胸露乳,矫首昂视21,神情与苏、黄不属22。 卧右膝,诎23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24倚之25 —— 珠可历历数26也。 舟尾横卧一楫27。楫左右舟子28各一人。居右者椎髻29仰面,左手倚一衡30木,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 端容寂31,若听茶声然1。 赤壁,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东 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 1 八分有奇(jī):八分多一点儿。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2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一说,古代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 长度为一分,这里的“二黍许”即二分左右。可,大约。许,上下。 3 中 轩 敞 者为舱: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4 箬 篷 :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5 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6 山 高 月 小,水落 石出:《后赤壁赋》里的句子。 7 清 风 徐 来,水波 不兴:《赤壁赋》里的句子。徐,缓缓地。兴,起。 8 石青糁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 9 峨冠:高高的帽子。 10 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11 佛印: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12 鲁直: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13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14 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15 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16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17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18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指东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膝。比,靠近。 19 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20 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21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22 不属:不相类似。 23 诎:同“屈”,弯曲。 24 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25 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26 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27 楫:船桨。 28 舟子:撑船的人。 29 椎髻:椎形发髻。 30 衡:同“横”。 31 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