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案 2008年10月23日 授课题目:脊髓疾病概 授课老师:邓芬 授课对象:2005级影像、生物医学工程系 学时,05学时 目的与要求:掌握脊随的应用解生理、脊髓与脊柱的关系和脊髓的血液供应。 点:脊髓与脊柱定位诊断的解剖关系。 采用教具和电化器材:powerpoint幻灯片 粉学内空、方法及时间分配 脊髓的应用解剂生理 5分钟 脊髓共有31对脊神经,包括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尾神经1对。 2.颈膨大C5-T2脊髓组成 上肢 3.腰膨大L1-S2脊随组成 下肢 ·、脊髓的血液供应(5分钟) 1前动脉 1相 脊髓横断面前2/3区域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2.脊髓后动脉 吻合支丰富、后1/3区域, 不易发生缺血。 3.根动脉 ·些节段性动脉的脊髓支进入推管 三、脊髓节段与脊椎节段的关系(5分钟) 1.上预髓(C1-4)大致与同序数椎骨相对应 2.下颈髓(C5-8)和上胸随(T1-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一节椎体平对。 3.中胸部脊髓与同序数椎骨上2节椎体平对。 4.下胸髓与同序数椎骨上3节椎体平对。 5.腰髓平11-12胸椎。 6.鬣随和尾髓约平第1腰推。 四、着箱节段与眷椎节段的关系(5分钟) 1.上颈髓(C1-4)大致与同序数椎骨相对应 2.下颈髓(C5-8)和上胸随(T1-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一节椎体平对。 3.中胸部脊髓与同序数椎骨上2节椎体平对。 4,下胸髓与同序数椎骨上3节椎体平对。 5.腰髓平11-12胸椎。 6.骶髓和尾髓约平第1腰椎。 五、脊髓的生理功能 1运动传导 2.感觉传导 3.自主神经运动 4反射运动 六、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5分钟) 1.运动障碍 前角、锥体束损害。 2感觉障碍 后角(节段型)、后索、脊随丘脑束(传导束型)、前连合(对称性、节段型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膀胱、直肠。 七、脊髓不同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5分钟) .脊随半侧损苦Brom-seq ard syndrome 病变同侧肢体痱痪和深感觉障碍和对侧痛、温觉障碍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案 2008 年 10 月 23 日 授课题目:脊髓疾病概述 授课老师:邓芬 授课对象:2005 级影像、生物医学工程系 学 时:0.5 学时 目的与要求:掌握脊髓的应用解剖生理、脊髓与脊柱的关系和脊髓的血液供应。 重 点:脊髓与脊柱定位诊断的解剖关系。 采用教具和电化器材:powerpoint 幻灯片 教学内容、方法及时间分配: 一、脊髓的应用解剖生理(5 分钟) 1. 脊髓共有 31 对脊神经,包括颈段 8 对,胸段 12 对,腰段 5 对,骶段 5 对,尾神经 1 对。 2. 颈膨大 C5-T2 脊髓组成 上肢 3. 腰膨大 L1-S2 脊髓组成 下肢 二、脊髓的血液供应(5 分钟) 1. 脊髓前动脉 1 根 脊髓横断面前 2/3 区域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2.脊髓后动脉 吻合支丰富、后 1/3 区域,不易发生缺血。 3. 根动脉 一些节段性动脉的脊髓支进入椎管 三、脊髓节段与脊椎节段的关系 (5 分钟) 1.上颈髓(C1-4)大致与同序数椎骨相对应。 2.下颈髓(C5-8)和上胸髓(T1-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一节椎体平对。 3.中胸部脊髓与同序数椎骨上 2 节椎体平对。 4.下胸髓与同序数椎骨上 3 节椎体平对。 5.腰髓平 11-12 胸椎。 6.骶髓和尾髓约平第 1 腰椎。 四、脊髓节段与脊椎节段的关系 (5 分钟) 1.上颈髓(C1-4)大致与同序数椎骨相对应。 2.下颈髓(C5-8)和上胸髓(T1-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一节椎体平对。 3.中胸部脊髓与同序数椎骨上 2 节椎体平对。 4.下胸髓与同序数椎骨上 3 节椎体平对。 5.腰髓平 11-12 胸椎。 6.骶髓和尾髓约平第 1 腰椎。 五、脊髓的生理功能 1 运动传导 2.感觉传导 3.自主神经运动 4.反射运动 六、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5 分钟) 1.运动障碍 前角、锥体束损害。 2.感觉障碍 后角(节段型)、后索、脊髓丘脑束(传导束型)、前连合(对称性、节段型)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膀胱、直肠。 七、脊髓不同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5 分钟) 1.脊髓半侧损害 Brown-séquard syndrome 病变同侧肢体瘫痪和深感觉障碍和对侧痛、温觉障碍
(①)高颈段(C1-4)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隔肌无力易呼吸困难,常伴高热 2.颈膨大(C5-T2)四肢瘫。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病变 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Horner综合征(C8-T1) 3.胸段(T3-T12)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病变以下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束带感/根痛确定损害脊髓节段 腰膨大(L1-S1) 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痪,病变以下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反 射异常。 5.脊髓圆锥(S3-5和尾节)无运动障碍、膀胱直肠和性功能障碍早、鞍区感觉缺失。 6马尾根痛多明显,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晚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案 2008年10月23日 授课题目:脊髓压迫症 授课老师:邓芬 授课对象:2005级影像系、生物医学工程系 学时.15学时 目的与要求:掌握脊随压迫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重 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签别诊断、治疗原则。 点:脊髓压迫症髓内髓外病变鉴别诊断要点。 采用教具和电化器材:powerpoint幻灯片 教学内容、方法及时间分配: (3分钟 是由于椎管内的占位性病变而引起的脊受压的一大组疾,由于精变进行性发展, 髓、脊神经根及脊髓血管不同程度受景,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横贷性损害和椎管阻塞。 临床上表现出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和推管阻寒的表现。 二、病 因(1分钟) 2.外伤 3.炎 4.先天性疾病及其他 三、发病机制(4分钟) 1却压泊 2.血供障碍 3.占位病变的直接浸润、破坏 四、病理(5分钟) 1.原发病灶 2脊髓充血、肿胀、神经根破坏、神经细胞和纤维变性、坏死、脱髓鞘, 床表现(30分钟 较少见,发展迅速,脊髓横贷性损伤,常有脊髓休克。 多由急性外伤血肿、转移肿瘤、硬脊膜外脓肿引起
⑴ 高颈段(C1-4) 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膈肌无力易呼吸困难,常伴高热。 2.颈膨大(C5-T2)四肢瘫。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病变 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Horner 综合征(C8-T1) 3.胸段(T3-T12)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病变以下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束带感/根痛确定损害脊髓节段。 4 腰膨大(L1-S1) 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变以下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反 射异常。 5. 脊髓圆锥(S3-5 和尾节) 无运动障碍、膀胱直肠和性功能障碍早、鞍区感觉缺失。 6.马尾 根痛多明显,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晚 大 L1-S2 脊髓组成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案 2008 年 10 月 23 日 授课题目:脊髓压迫症 授课老师:邓芬 授课对象:2005 级影像系、生物医学工程系 学 时:1.5 学时 目的与要求:掌握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重 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难 点:脊髓压迫症髓内髓外病变鉴别诊断要点。 采用教具和电化器材:powerpoint 幻灯片 教学内容、方法及时间分配: 一、定 义(3 分钟) 是由于椎管内的占位性病变而引起的脊髓受压的一大组疾病,由于病变进行性发展,脊 髓、脊神经根及脊髓血管不同程度受累,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横贯性损害和椎管阻塞。 临床上表现出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和椎管阻塞的表现。 二、病 因(1 分钟) 1.肿瘤 2.外伤 3.炎症 4.先天性疾病及其他 三、发病机制(4 分钟) 1.机械压迫 2.血供障碍 3.占位病变的直接浸润、破坏 四、病 理(5 分钟) 1.原发病灶 2 脊髓充血、肿胀、神经根破坏、神经细胞和纤维变性、坏死、脱髓鞘。 五、临 床 表 现(30 分钟) 1.急性压迫症: 较少见,发展迅速,脊髓横贯性损伤,常有脊髓休克。 多由急性外伤血肿、转移肿瘤、硬脊膜外脓肿引起
2.慢性脊蹄压迫症分期 多数起病喷找、讲民努慢 神经根或脊膜的刺激征,早期症状、可确定损害平面。 ,脊髓部分受压期 产生脊随半侧损害综合症(Brown-Sequard syndrome)。 (3).脊髓完全受压期 脊髓横贳性损害病变以下双侧肢体的各种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 能障碍。 六、临床症状与体征(20分钟 ,神经根痛 (1)沿神经根分布区扩散,驱干呈带状分布,四肢呈线条状分布。 (2)性质为电灼、针刺、刀切或牵拉感。 (3)可有强迫体位、姿势性疼痛或咳嗽、喷嚏或用力大便等加重的脑脊液冲击征 (4)初期阵发性,可有夜间痛或平卧痛,被迫坐睡。 2.运动障砖 脊髓前角 维体束 脊髓休克 3.成觉喷碍后角、后索、脊髓丘胶束 ()节段性分布的分离性感觉障得、(痛温觉障得自上向下发展,鞍区S3-5保留到最后受累) 多见于髓内病变。 (②)感觉障碍进展方式有二: 随内病变呈下行性,较早出现双侧损害。 髓外病变呈上行性,由一侧发展到对侧。 与脊髓丘脑束内纤维的排列顺序有关。 4反射异常 (1)腱反射的改变和病理反射的有无与上、下运动神经元的麻痹性质一致。 (2)完全性横断损害时出现下肢的屈曲性防御反射。也称三短反射(刺激足底,发生屈酸、 屈膝、用理) 5.白主神经功能暗碍 (1)双侧锥体束受压引起尿潴留和便秘(假性尿失禁)。反射性神经元性膀胱 (2②)膀胱过度充盈(真性尿失禁)又称无张力性神经元性膀胱, (3)血管运动和泌汗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少汗或无汗,神经营养障碍。颈膨大 可有Horner综合征。 6.着膜激症状 硬脊膜外病变引起脊柱自发性疼痛或叩痛及压痛。 七、辅助检查(10分钟) 1.脑脊液检查 压力:阻寒平面以下压力偏低 细胞数,多正常 蛋白含量:与椎管阻塞程度和部位有关,下roin sign:蛋白含量>10g/ 2.脊柱X线检查 3.脊随椎管造影 4.CT和MRI
2.慢性脊髓压迫症分期 多数起病隐袭、进展缓慢。 ⑴.根性神经痛期 神经根或脊膜的刺激征,早期症状、可确定损害平面。 ⑵.脊髓部分受压期 产生脊髓半侧损害综合症(Brown-Sequard syndrome)。 ⑶.脊髓完全受压期 脊髓横贯性损害 病变以下双侧肢体的各种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 能障碍。 六、临床症状与体征(20 分钟) 1.神经根痛 (1)沿神经根分布区扩散,躯干呈带状分布,四肢呈线条状分布。 (2)性质为电灼、针刺、刀切或牵拉感。 (3)可有强迫体位、姿势性疼痛或咳嗽、喷嚏或用力大便等加重的脑脊液冲击征 (4)初期阵发性,可有夜间痛或平卧痛,被迫坐睡。 2.运动障碍 脊髓前角 锥体束 脊髓休克 3.感觉障碍后角、后索、脊髓丘脑束。 (1)节段性分布的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障碍自上向下发展,鞍区 S3-5 保留到最后受累)。 多见于髓内病变。 (2)感觉障碍进展方式有二: 髓内病变呈下行性,较早出现双侧损害。 髓外病变呈上行性,由一侧发展到对侧。 与脊髓丘脑束内纤维的排列顺序有关。 4.反射异常 (1)腱反射的改变和病理反射的有无与上、下运动神经元的麻痹性质一致。 (2)完全性横断损害时出现下肢的屈曲性防御反射。也称三短反射(刺激足底,发生屈髋、 屈膝、屈踝)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双侧锥体束受压引起尿潴留和便秘(假性尿失禁)。反射性神经元性膀胱 (2)膀胱过度充盈(真性尿失禁)又称无张力性神经元性膀胱, (3)血管运动和泌汗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 ,少汗或无汗,神经营养障碍。颈膨大 可有 Horner 综合征。 6.脊膜刺激症状 硬脊膜外病变引起脊柱自发性疼痛或叩痛及压痛。 七、辅 助 检 查(10 分钟) 1.脑脊液检查 压力:阻塞平面以下压力偏低。 细胞数:多正常。 蛋白含量:与椎管阻塞程度和部位有关,Froin sign:蛋白含量>10g/L 2.脊柱 X 线检查 3.脊髓椎管造影 4.CT 和 MRI
八、诊斯和鉴别诊断(20分钟) ,确定是否为脊随压迫症 2.确定脊髓损害节段 根痛、感觉平面、腱反射、CT和MRI 3.髓内外病变的鉴别 酷外病变 根痛明显、早 ,硬膜外病变脊膜刺激症状更明显 运动、感觉障碍自下向上发展,常见有髓半切征。 自主神经障碍晚 椎管阻塞早 脑脊液蛋白含量高 脊柱X片和RI可显示病灶部位 常见疾病:硬膜下:神经鞘瘤和脊膜瘤:硬膜外:恶性肿瘤或转移瘤、椎管疾病、血肿 肉瘤等 髓内病变 快、双侧起病 根痛少月 运动、感觉障碍自损害平面向下发展、鞍区回避。 自主神经障碍早 推管阻塞晚 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不明显 脊柱X片和RI可显示病牡部位 常见病变:室管膜: 星形细胞癌 4.判断脊髓压迫症病变的性质 肿瘤最多见 九.、鉴别诊断(5分钟) 1.急性脊随炎 2.脊髓空洞症 3.脊随蛛网膜炎 十、治疗(5分钟) 1治疗原星 尽早祛除脊髓压迫的病因、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对症治疗 抗感染、放化疗、椎板减压 3.康复治 4.防治并发症 一、预后因素 起病和进展速度 病变部位:髓内差 3.性质:恶性肿瘤、脓肿,预后差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20 分钟) 1.确定是否为脊髓压迫症 2.确定脊髓损害节段 根痛、感觉平面、腱反射、CT 和 MRI 3.髓内外病变的鉴别 髓外病变 起病慢、一侧 根痛明显、早,硬膜外病变脊膜刺激症状更明显 运动、感觉障碍自下向上发展,常见脊髓半切征。 自主神经障碍晚 椎管阻塞早 脑脊液蛋白含量高 脊柱 X 片和 MRI 可显示病灶部位 常见疾病:硬膜下:神经鞘瘤和脊膜瘤; 硬膜外:恶性肿瘤或转移瘤、椎管疾病、血肿、 肉瘤等 。 髓内病变 快、双侧起病 根痛少见 运动、感觉障碍自损害平面向下发展、鞍区回避。 自主神经障碍早 椎管阻塞晚 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不明显 脊柱 X 片和 MRI 可显示病灶部位 常见病变: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 4.判断脊髓压迫症病变的性质 肿瘤最多见 九、鉴别诊断(5 分钟) 1.急性脊髓炎 2.脊髓空洞症 3.脊髓蛛网膜炎 十、治疗(5 分钟) 1.治疗原则 尽早祛除脊髓压迫的病因、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对症治疗 抗感染、放化疗、椎板减压。 3.康复治疗 4.防治并发症 十一、预后因素 1. 起病和进展速度; 2. 病变部位:髓内差. 3. 性质: 恶性肿瘤、脓肿,预后差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案 2008年10月 授课题目:急性脊髓炎 授课老师:邓芬 授课对象:2005级影像系、生物工程系 2与日计.1些H 目的与要求:掌握急性脊随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重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难点:急性髓炎定位诊断要点。 采用教具和电化器林:powerpoint幻灯片 教学内容、方法及时间分面 一、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的概念(5分钟) 急性脊髓炎是一种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性病变,它可能由各种感染或变态反应所致,主要引 起急性横贯性脊随炎性损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脊髓炎。 强调非特异性炎症和脊髓横贯性损害的特征。 病因及发病机理(5分钟) 1,病因不十分清楚。约半数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病毒感染症状,或部分有疫苗接种 中。 2.病理机制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应答异常。 病理学改变 1,好发部位:炎症可累及脊髓全长任何 一个节段,但以胸段(T3-5)损害最常见占74.5% 其次为颈段(12.7%)和腰段(11.7%) 2.病理改变: (1)大体观可见受累脊髓水肿、充血、软化。 (②)镜下可见软脊膜和脊随内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灰 质神经元肿胀 、消失 尼氏体溶解:白质纤维髓脱失、轴突变性:病程较长可见 质细胞增生。严重者脊髓软化形成空洞。 三、临床表现(15分钟) 1一般的临床表现 (①)流行病学特点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青壮年多见,无性别差异,全年散发,以冬看 及秋冬相交时较多 (2病前1-2周有上感、胃肠道疾病史,或有疫苗接种史。病程多在2-3天达高峰。 (③)部分患者有受凉、劳累、扭伤等诱因。 2.典型描贯性脊髓损害临床表现 病初表现为背痛、束带感或双下肢麻木,数小时到数天出现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①)运动障碍 病变节段以下双下肢截瘫,病变部位和损害程度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2)感觉障碍 传导束型感觉障碍。病变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均消失,在感觉消失区上缘有 1-2个节段的感觉过敏区,或呈束带感,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感觉平面逐渐下降,但感觉较 运动恢复慢。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障碍 早期无张力性神经元性膀胱表现为小便潴留、膀胱无充盈感,膀胱可因过度充盈(容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案 2008 年 10 月 授课题目:急性脊髓炎 授课老师:邓芬 授课对象:2005 级影像系、生物工程系 学 时:1 学时 目的与要求:掌握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重 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难 点:急性髓炎定位诊断要点。 采用教具和电化器材:powerpoint 幻灯片 教学内容、方法及时间分配 一、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的概念(5 分钟) 急性脊髓炎是一种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性病变,它可能由各种感染或变态反应所致,主要引 起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损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脊髓炎。 强调非特异性炎症和脊髓横贯性损害的特征。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5 分钟) 1.病因不十分清楚。约半数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病毒感染症状,或部分有疫苗接种 史。 2.病理机制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应答异常。 病理学改变 1.好发部位:炎症可累及脊髓全长任何一个节段,但以胸段(T3-5)损害最常见占 74.5%, 其次为颈段(12.7%)和腰段(11.7%) 2.病理改变: ⑴大体观可见受累脊髓水肿、充血、软化。 ⑵ 镜下可见软脊膜和脊髓内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灰 质神经元肿胀、破碎、消失,尼氏体溶解;白质纤维髓鞘脱失、轴突变性;病程较长可见胶 质细胞增生。严重者脊髓软化形成空洞。 三、临床表现(15 分钟) 1.一般的临床表现 ⑴ 流行病学特点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青壮年多见,无性别差异,全年散发,以冬春 及秋冬相交时较多 ⑵病前 1-2 周有上感、胃肠道疾病史,或有疫苗接种史。病程多在 2-3 天达高峰。 ⑶部分患者有受凉、劳累、扭伤等诱因。 2.典型横贯性脊髓损害临床表现 病初表现为背痛、束带感或双下肢麻木,数小时到数天出现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⑴ 运动障碍 病变节段以下双下肢截瘫,病变部位和损害程度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⑵ 感觉障碍 传导束型感觉障碍。病变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均消失,在感觉消失区上缘有 1-2 个节段的感觉过敏区,或呈束带感,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感觉平面逐渐下降,但感觉较 运动恢复慢。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障碍 早期 无张力性神经元性膀胱 表现为小便潴留、膀胱无充盈感,膀胱可因过度充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