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高三年级复习用) 渭南市下吉中学“满仓系列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篇 第一节概说 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包括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等五个方面。 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语义单位,也是汉语的一级语言单位(语法理论书上表述为“最小的语 音语义结合体”,实际上它只是最小语义单位)。虽说这个语法单位是语法家们研究的范畴, 但是学好它对于我们把握词语的构成、辨析近义词和同义词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词语是汉语的二级语言单位,它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本核心,掌握大量的词语是写作的基础, 也是我们做好高考复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知识包括词类、词的结构(熟语,主要是 成语)、近义词(同义词)辨析这三个主要主要方面(这里只从高考的角度球入,实际上还 包括“词语的选用”“反义词”“成语”等)。 短语是汉语的三级语言单位,对于短语结构的熟练把握,有助于我们分析语言结构,从而使 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短语知识主要包括短语的类型、短语的结构和熟语(主要 是“成语”)三个方面 句子是汉语的四级语言单位,这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而且是难点、重点。句子知识主要包括 句子的分类、句子的结构以及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三个方面 句群是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这个语言单位与语段的层次结构非常相似,只需要了解一下即 附:汉语语法知识结构图 语素的概念 语素语素的种类(单音节、多音节/自由、半自由、不自由) 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 词语的概念 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 词语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 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短语的概念 短语短语的语法种类 短语的结构种类(成语) 句子的概念 句子句子的种类(用途和语气、结构、骈散等来划分) 句子的结构(单句、复句) 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 病的辨析与修改※ 句群句子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歌诀]五级语言单位,意义结构切分。语素、词语、短语,还有句子、句群。 汉语语法高考中似乎不涉及,实际在词语的选用,近义词辨析,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句式的 变换、选用和仿用,甚至在写作(包括微型写作)方面都有涉及,而且语法知识的熟练系统 掌握,对于语言水平的提高,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语文复 习应考中,这些知识的复习、梳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第二节语素 、语素的概念 人类的语言是有声音、有意义的,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便是语法单位的基本特征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高三年级复习用) 渭南市下吉中学“满仓系列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篇 第一节 概 说 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包括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等五个方面。 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语义单位,也是汉语的一级语言单位(语法理论书上表述为“最小的语 音语义结合体”,实际上它只是最小语义单位)。虽说这个语法单位是语法家们研究的范畴, 但是学好它对于我们把握词语的构成、辨析近义词和同义词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词语是汉语的二级语言单位,它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本核心,掌握大量的词语是写作的基础, 也是我们做好高考复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知识包括词类、词的结构(熟语,主要是 成语)、近义词(同义词)辨析这三个主要主要方面(这里只从高考的角度球入,实际上还 包括“词语的选用”“反义词”“成语”等)。 短语是汉语的三级语言单位,对于短语结构的熟练把握,有助于我们分析语言结构,从而使 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短语知识主要包括短语的类型、短语的结构和熟语(主要 是“成语”)三个方面。 句子是汉语的四级语言单位,这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而且是难点、重点。句子知识主要包括 句子的分类、句子的结构以及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三个方面。 句群是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这个语言单位与语段的层次结构非常相似,只需要了解一下即 可。 附:汉语语法知识结构图 语素的概念 语素 语素的种类(单音节、多音节/自由、半自由、不自由) 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 词语的概念 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 词语 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 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短语的概念 短语 短语的语法种类 短语的结构种类(成语) 句子的概念 句子 句子的种类(用途和语气、结构、骈散等来划分) 句子的结构(单句、复句) 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 ※ 语病的辨析与修改 ※ 句群 (句子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歌诀] 五级语言单位,意义结构切分。语素、词语、短语,还有句子、句群。 汉语语法高考中似乎不涉及,实际在词语的选用,近义词辨析,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句式的 变换、选用和仿用,甚至在写作(包括微型写作)方面都有涉及,而且语法知识的熟练系统 掌握,对于语言水平的提高,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语文复 习应考中,这些知识的复习、梳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第二节 语 素 一、语素的概念 人类的语言是有声音、有意义的,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便是语法单位的基本特征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因此语素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它是汉语的一级语法单位 考察语素的特点,更清楚更准确的表达应该为“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法单位”。 我们来看下边这个句子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这是一个最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个一个的语素了。这里的“沙发”只是 个语素,是英文sofa的译音,表达一个意义,所以不能再切分。 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小的,不能再分割的;二是有意义的。因此说“语素是最 小的有意义的语法单位”这样的表述才是准确的。按照语法书上的解释,这句话里的“沙发” 一词就应该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可是它并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而是最小的语义单位。音义 结合是语言的特征,不是语素的特征 二、语素的种类 音义结合是语言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从音节的多寡和语义的独立性这两个方面来考察语 素。根据音节的多寡来考察,可以将语素划分为三类: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 单音节:天、地、人、日、月、金、木、水、火、土(基本事物的概念) 音节双音节:坦克、扑克、蝴蝶、苜蓿、踯躅(踟蹰)、徘徊/仓促、仿佛、淋漓 多音节:威士忌、麦克风、布拉吉(连衣裙)、青霉素、奥林匹克、阿司匹林 根据语义的独立性来考察,也可以将语素划分为三类: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是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这种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和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 构词能力很强。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 定的语素。这种语素是意义实在,只是不能够独立运用了,要跟其他语素组结合才能构词。 不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而且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这种语素实际上 跟英语里的前缀和后缀很像,或者是词根(一个词的意义的主要承担者) 自由语素:天、地、人、日、月、金、木、水、火、土、风、车、刀 语义半自由语素:民、机、器、孩、童、意、师、生、时、可、责 不自由语素:老、初、第、阿、者、子、头、巴、儿、们 语素与汉字的关系 从上面对语素的分类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来,语素与汉字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 单音节语素可以简单的认为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但是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就不是一 个汉字一个语素了,而是两个或者更多的汉字才是一个语素一一也就是说两个或者更多的汉 字合起来才表示一个意思。这里关键是想让同学们知道,有些词语并不是一个字一个意思, 而是合起来才是一个整体的意思,而拆开来后每一个字就没有了意思,这一点非常重要! ⅴ学习语素之后,我们应该有一个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就是在积累词语(主要是合成词) 的过程中,要注意字义,也就是说要注意语素的意思,尤其是近义词,仅仅一字(语素)之 差,而这不同的字(语素)就是辨析词义的关键 歌诀]学语素,好处多,理解词义更深刻! 语素练习题 请按要求把下列词语进行归类,只填写序号 ①恍惚②流苏③滥觞③佳丽⑤歇斯底里⑥法西斯⑦仓皇⑧婵媛⑨氤氲⑩啾啾 个语素的有: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因此语素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它是汉语的一级语法单位, 考察语素的特点,更清楚更准确的表达应该为“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法单位”。 我们来看下边这个句子: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这是一个最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个一个的语素了。这里的“沙发”只是 一个语素,是英文 sofa 的译音,表达一个意义,所以不能再切分。 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小的,不能再分割的;二是有意义的。因此说“语素是最 小的有意义的语法单位”这样的表述才是准确的。按照语法书上的解释,这句话里的“沙发” 一词就应该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可是它并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而是最小的语义单位。音义 结合是语言的特征,不是语素的特征。 二、语素的种类 音义结合是语言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从音节的多寡和语义的独立性这两个方面来考察语 素。根据音节的多寡来考察,可以将语素划分为三类: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 素。 单音节:天、地、人、日、月、金、木、水、火、土(基本事物的概念) 音节 双音节:坦克、扑克、蝴蝶、苜蓿、踯躅(踟蹰)、徘徊/仓促、仿佛、淋漓 多音节:威士忌、麦克风、布拉吉(连衣裙)、青霉素、奥林匹克、阿司匹林、 根据语义的独立性来考察,也可以将语素划分为三类: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是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这种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和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 构词能力很强。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 定的语素。这种语素是意义实在,只是不能够独立运用了,要跟其他语素组结合才能构词。 不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而且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这种语素实际上 跟英语里的前缀和后缀很像,或者是词根(一个词的意义的主要承担者)。 自由语素:天、地、人、日、月、金、木、水、火、土、风、车、刀 语义 半自由语素:民、机、器、孩、童、意、师、生、时、可、责 不自由语素:老、初、第、阿、者、子、头、巴、儿、们 三、语素与汉字的关系 从上面对语素的分类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来,语素与汉字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 单音节语素可以简单的认为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但是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就不是一 个汉字一个语素了,而是两个或者更多的汉字才是一个语素——也就是说两个或者更多的汉 字合起来才表示一个意思。这里关键是想让同学们知道,有些词语并不是一个字一个意思, 而是合起来才是一个整体的意思,而拆开来后每一个字就没有了意思,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习语素之后,我们应该有一个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就是在积累词语(主要是合成词) 的过程中,要注意字义,也就是说要注意语素的意思,尤其是近义词,仅仅一字(语素)之 差,而这不同的字(语素)就是辨析词义的关键。 [歌诀]学语素,好处多,理解词义更深刻! 语 素 练 习 题 一、请按要求把下列词语进行归类,只填写序号。 ①恍惚 ②流苏 ③滥觞 ④佳丽⑤歇斯底里⑥法西斯⑦仓皇⑧婵媛⑨氤氲⑩啾啾 一个语素的有:
两个语素的有: 、用横线画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素 1、奥林匹克运动会。2、我很爱吃巧克力。 3、园中的葡萄熟了。4、学生在山上植树 用语素知识做下面词语填空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为把我国软件推向世界,这家公司的总裁把全部精力到多媒体智能软件的研究中。 (2)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如长江黄河的滚滚东流,不可 (3)《五国联合公告》在亿万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 了一座光明和希望的灯塔 A灌注遏制树起 B灌注遏止竖起 C贯注遏止树起 D贯注遏制竖起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人脑是人的思想器官,这个器官和其他人体器官一样,愈用愈发达,不用则 (2)以往,在语文学习中,课文是精确无误的典范,学生只有迷信的义务,很少有的 权利。 (3)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人大在立法、监督等方面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 了很多新的工作 A退化质疑职能B蜕化置疑职能 C蜕化质疑职责D退化置疑职责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唐太宗纳谏的故事,一直至今。 (2)台湾当局对结束两岸的敌对状态不仅缺乏应有的诚意,而且还在制造对抗,妄图 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3)他不理解组织上对他的照顾,对组织分配给他的工作十分不满,总不停地 A留传刻意报怨 B留传蓄意抱怨 C流传蓄意抱怨D流传刻意报怨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这些人利令智昏,他们的私欲是没有的 (2)这天晚上,我在灯下写材料, 起他白天的话,觉得很深刻。 (3)在我们这到处掌声一一的时代,它经久不息地回荡在城市里,跳动在荧屏中,去尽情 释放他的表演才能 (4)人防腐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 也许败归。 A界限捉摸泛滥胜利 B界限琢磨泛滥凯旋 C界线捉摸滥觞胜利 D界线琢磨滥觞凯放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李刚喝过几年墨水,信笔写了几张借据,后来陪了数千元。 (2)许多出租车单位设立了监督电话,以便与乘客取得联系,监督自身的服务质量 (3)伪制的紫砂壶的作伪手段是在新壶上直接刻上名人的 A自持勾通款识B自恃沟通款识 C自持勾通款式D自恃沟通款式 6、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1)新规定将与今年十月一日开始各单位依照新规定作出相应调整。 (2)这篇文章适当地利用收到了很好的喜剧效果 (3)对那些不法商人的欺诈手段暴利的非法行为应依法加以严惩
两个语素的有: 二、用横线画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素 1、奥林匹克运动会。 2、我很爱吃巧克力。 3、园中的葡萄熟了。 4、学生在山上植树。 三、用语素知识做下面词语填空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为把我国软件推向世界,这家公司的总裁把全部精力 到多媒体智能软件的研究中。 (2)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如长江黄河的滚滚东流,不可 。 (3)《五国联合公告》在亿万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 了一座光明和希望的灯塔。 A 灌注 遏制 树起 B 灌注 遏止 竖起 C 贯注 遏止 树起 D 贯注 遏制 竖起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人脑是人的思想器官,这个器官和其他人体器官一样,愈用愈发达,不用则 。 (2) 以往,在语文学习中,课文是精确无误的典范,学生只有迷信的义务,很少有 的 权利。 (3)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人大在立法、监督等方面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 ,做 了很多新的工作。 A 退化 质疑 职能 B 蜕化 置疑 职能 C 蜕化 质疑 职责 D 退化 置疑 职责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唐太宗纳谏的故事,一直 至今。 (2)台湾当局对结束两岸的敌对状态不仅缺乏应有的诚意,而且还在 制造对抗,妄图 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3)他不理解组织上对他的照顾,对组织分配给他的工作十分不满,总不停地 。 A 留传 刻意 报怨 B 留传 蓄意 抱怨 C 流传 蓄意 抱怨 D 流传 刻意 报怨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这些人利令智昏,他们的私欲是没有 的。 (2)这天晚上,我在灯下写材料, 起他白天的话,觉得很深刻。 (3)在我们这到处掌声——的时代,它经久不息地回荡在城市里,跳动在荧屏中,去尽情 释放他的表演才能。 (4)人防腐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 ,也许败归。 A 界限 捉摸 泛滥 胜利 B 界限 琢磨 泛滥 凯旋 C 界线 捉摸 滥觞 胜利 D 界线 琢磨 滥觞 凯旋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李刚 喝过几年墨水,信笔写了几张借据,后来陪了数千元。 (2)许多出租车单位设立了监督电话,以便 与乘客取得联系,监督自身的服务质量。 (3)伪制的紫砂壶的作伪手段是在新壶上直接刻上名人的 。 A 自持 勾通 款识 B 自恃 沟通 款识 C 自持 勾通 款式 D 自恃 沟通 款式 6、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1)新规定将与今年十月一日开始 各单位依照新规定作出相应调整。 (2)这篇文章适当地利用 收到了很好的喜剧效果。 (3)对那些不法商人的欺诈手段 暴利的非法行为应依法加以严惩
(4)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杨扬经过高三一年的刻苦学习,考上了重点院校,让人 A实行曲解谋取另眼相看B施行误解谋取另眼相看 C施行曲解牟取刮目相看D实行误解牟取刮目相看 答案 除了“佳丽”一词是两个语素之外,其他的都是一个语素。二、1、奥林匹克运动会。 2、我很爱吃巧克力。3、园中的葡萄熟了。4、学生在山上植树。三、 D2、A3、C4、B5、B6、C 第三节词语 词语在高考中是必考内容,尤其是同义词(近义词)辨析,在语言表达(试题结构中的第六 大题)题目当中也有涉及。写作中的词语运用更不用说,它是写作能力强弱和语言水平高下 的集中体现。因此词语是语文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词语的概念 词语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来词语的特征:一是能够独立运 用,二是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句子也能独立运用)当中最小的 二、词语的种类 词语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考察,可以根据词语的语法功能(通常意义上的词类,在这里 不讲)、词语的结构、词语的意义、词语的色彩来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从而可以对一个词语 达到较为深入的把握。 (一)根据结构来考察,词语首先可以分作两大类,一类是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另一 类是合成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我们主要研究合成词,合成词根据语素之间的 关系,可以分为七种,如下所示: 并列式:领袖、是非/开关、发展/高大、正误 偏正式:粗心、红色/大战、高中/笔直、金黄 支配式:求学、补课、打球、提水、走路、看书 补充式:提高、走高、扩大、放大、缩小、变小 陈述式:地震、月亮、脸红、眼红、腰酸、背疼 附加式:老师、老虎/学者、老者/木头、砖头 重叠式:朝朝、暮暮/走走、说说/潇潇、皎皎/常常 除了这基本的七种构成方式,还有一种很特殊的词语构成方式。前一个语素是名词性的语素, 后一个语素是量词性语素,合起来构成一个词,我们叫它为“名量式”。例如:车次、人次、 人口、物件、纸张、马匹、砖块、肉片……。其实,这些词语都构成方式可以当作偏正式来 看待。由于它比较特殊,所以就另起一个名字“名量式”。 歌诀]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对词语结构有比较淸晰的把握,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词语,这只是理解和把握词语的一种 办法。 (二)根据意义来考察,对词语进行分类,有很多标准,比如“词语的来源”“词语的 音节”等等。我们主要看下面这四个不同的标准:从意义的多寡来看,词语可分为单义词 多义词两类;从意义的正反来看,可分为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两类;从意义附着的感 情色彩来看,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三类:从意义附着的语体色彩来看,可分为口 语和书面两类。这里我们主要考察前两种情况,后面两种情况在同义词辨析里面要提到。 单义词和多义词中,单义词比较简单,我们只需了解一下(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大多数 都是单义词),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多义词。一词多义是由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所决定的,多义词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另一个是词语包含多 个义项,实际上是一个书写形式表示几个不同的语素(一个语素只有一个意义)
(4)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杨扬经过高三一年的刻苦学习,考上了重点院校,让人 。 A 实行 曲解 谋取 另眼相看 B 施行 误解 谋取 另眼相看 C 施行 曲解 牟取 刮目相看 D 实行 误解 牟取 刮目相看 答案: 一、除了“佳丽”一词是两个语素之外,其他的都是一个语素。二、1、奥林匹克运 动 会。 2、我 很 爱 吃 巧克力。3、园 中 的 葡萄 熟 了。4、学 生 在 山 上 植 树。三、1、 D 2、A 3、C 4、B 5、B 6、C 第三节 词 语 词语在高考中是必考内容,尤其是同义词(近义词)辨析,在语言表达(试题结构中的第六 大题)题目当中也有涉及。写作中的词语运用更不用说,它是写作能力强弱和语言水平高下 的集中体现。因此词语是语文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词语的概念 词语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来词语的特征:一是能够独立运 用,二是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句子也能独立运用)当中最小的。 二、词语的种类 词语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考察,可以根据词语的语法功能(通常意义上的词类,在这里 不讲)、词语的结构、词语的意义、词语的色彩来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从而可以对一个词语 达到较为深入的把握。 (一)根据结构来考察,词语首先可以分作两大类,一类是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另一 类是合成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我们主要研究合成词,合成词根据语素之间的 关系,可以分为七种,如下所示: 并列式:领袖、是非/开关、发展/高大、正误 偏正式:粗心、红色/大战、高中/笔直、金黄 支配式:求学、补课、打球、提水、走路、看书 补充式:提高、走高、扩大、放大、缩小、变小 陈述式:地震、月亮、脸红、眼红、腰酸、背疼 附加式:老师、老虎/学者、老者/木头、砖头 重叠式:朝朝、暮暮/走走、说说/潇潇、皎皎/常常 除了这基本的七种构成方式,还有一种很特殊的词语构成方式。前一个语素是名词性的语素, 后一个语素是量词性语素,合起来构成一个词,我们叫它为“名量式”。例如:车次、人次、 人口、物件、纸张、马匹、砖块、肉片……。其实,这些词语都构成方式可以当作偏正式来 看待。由于它比较特殊,所以就另起一个名字“名量式”。 [歌诀] 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对词语结构有比较清晰的把握,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词语,这只是理解和把握词语的一种 办法。 (二)根据意义来考察,对词语进行分类,有很多标准,比如“词语的来源”“词语的 音节”等等。我们主要看下面这四个不同的标准:从意义的多寡来看,词语可分为单义词、 多义词两类;从意义的正反来看,可分为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两类;从意义附着的感 情色彩来看,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三类;从意义附着的语体色彩来看,可分为口 语和书面两类。这里我们主要考察前两种情况,后面两种情况在同义词辨析里面要提到。 单义词和多义词中,单义词比较简单,我们只需了解一下(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大多数 都是单义词),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多义词。一词多义是由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所决定的,多义词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另一个是词语包含多 个义项,实际上是一个书写形式表示几个不同的语素(一个语素只有一个意义)
同义词、反义词是由事物本身的相同、相似、相反、相对、矛盾等关系所决定的。其中同义 词是学习、复习的重点。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大量掌握对于我们在写作中表达缜密的思想和细 腻的感情有很重要的意义。 1、多义词 (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各个义项之间又逻辑联系,可以理解为词语的纵向意义)。 本义是词语本来的意思,比如:“兵”的本义是“兵器”。 引申义是一个词语所指称的事物发展变化后具有的在原来基础上引申得来的意义。再比如 “兵”,他除了本义之外,还有“士兵”(精兵之路),“战争”(连年兴兵),“兵法 、策略”(兵书)等意义。 比喻义是一个词语通过比喻得来的新的意义。比如“手足”,它的本义是“手和脚”,但是在 语言运用中,它又常常用为比喻义“兄弟”:再如“疙疙瘩瘩”,本意是事物表面不平整,但 它常常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这类词语在口语和成语中很多,比如“眉 目”“骨肉”“手脚”“首领”“文章”“节骨眼”“白费蜡”“吃闭门羹”“一头雾水”“量体裁 衣”“黑吃黑,白吃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等等。 (2)一个词语包含多个义项,也就是一个书写形式包括多个语素(各个义项之间没有必然 的逻辑联系,可以理解为词语的横向意义)。 这种情况在汉语中比较普遍,举例说明,即可明了。如:白,①白颜色,②做了事情却没有 得到应该得到的结果(白费蜡);土,①土地,②土壤,③不时兴,跟不上形势:会,①聚 集(会聚),②会议,③有某种能力(会不会)④交易市场(集会) ※词义一般指词语在辞典中的解释,这些意义都属于静态意义,容易把握。还有一种情况 要引起注意,词语在文章的上下文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除了本身的意义之外,还常常 由于语言环境的影响,获得了一个特殊的临时意义,我们叫这个意义为“语境义”,这种意 义是动态意义。在现代文阅读中,经常考察这种动态的“语境义”,而这是比较难的。比如 下面一段话 媳妇对公公很有意见,于是一边喂猪,一边大声嚷道:“好好吃吧,吃了好长膘,长肥了就 可以卖个好价钱喽!”说完,她瞟了一眼公公。没好气地飞进了屋子里 在这段话中,这个媳妇说的都是反话,于是乎,在这样的语境中,每个词语的意思都与原来 的意思相反。在文学作品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艺术感悟力,只有这样 才能很好的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歌诀]词义类型有多种,单多同反褒贬中,口语书面属语体,运用风格不相同 多义词,有两类,纵向意义本引比,汉字相同有多义,横向意义莫忘记 2、同义词和反义词 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关注同义词辨析,但是反义词也很重要。积累大量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对 于思想的细密性、周密性和深刻性,对于文章阅读与写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1)从意义来辨别(辨意义)。 a词义的轻重不同,如:蔑视、鄙视、轻视/悲恸、悲痛、悲伤 b.词义的范围不同,如:战争、战役、战斗/土地、土壤、红壤 (2)从色彩来辨别(辨色彩) a感情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如:果断-武断/趋之若鹜-众望所归 b.语体色彩(口语、书面)如:爸爸-父亲(家父、家严)/妈妈-母亲(家母) (3)从词性来辨别(辨词性)如: 爱好(n/.)-兴趣(n.)评论(n/.)-议论(多用v) 中伤(v)-损伤(v/n)妨碍(vn.)-妨害(多用v)
同义词、反义词是由事物本身的相同、相似、相反、相对、矛盾等关系所决定的。其中同义 词是学习、复习的重点。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大量掌握对于我们在写作中表达缜密的思想和细 腻的感情有很重要的意义。 1、多义词 (1) 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各个义项之间又逻辑联系,可以理解为词语的纵向意义)。 本义是词语本来的意思,比如:“兵”的本义是“兵器”。 引申义是一个词语所指称的事物发展变化后具有的在原来基础上引申得来的意义。再比如 “兵”,他除了本义之外,还有“士兵”(精兵之路),“战争”(连年兴兵),“兵法 、策略”(兵书)等意义。 比喻义是一个词语通过比喻得来的新的意义。比如“手足”,它的本义是“手和脚”,但是在 语言运用中,它又常常用为比喻义“兄弟”;再如“疙疙瘩瘩”,本意是事物表面不平整,但 它常常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这类词语在口语和成语中很多,比如“眉 目”“骨肉”“手脚”“首领”“文章”“节骨眼”“白费蜡”“吃闭门羹”“一头雾水”“量体裁 衣”“黑吃黑,白吃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等等。 (2)一个词语包含多个义项,也就是一个书写形式包括多个语素(各个义项之间没有必然 的逻辑联系,可以理解为词语的横向意义)。 这种情况在汉语中比较普遍,举例说明,即可明了。如:白,①白颜色,②做了事情却没有 得到应该得到的结果(白费蜡);土,①土地,②土壤,③不时兴,跟不上形势;会,①聚 集(会聚),②会议,③有某种能力(会不会)④交易市场(集会)。 ※ 词义一般指词语在辞典中的解释,这些意义都属于静态意义,容易把握。还有一种情况 要引起注意,词语在文章的上下文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除了本身的意义之外,还常常 由于语言环境的影响,获得了一个特殊的临时意义,我们叫这个意义为“语境义”,这种意 义是动态意义。在现代文阅读中,经常考察这种动态的“语境义”,而这是比较难的。比如 下面一段话: 媳妇对公公很有意见,于是一边喂猪,一边大声嚷道:“好好吃吧,吃了好长膘,长肥了就 可以卖个好价钱喽!”说完,她瞟了一眼公公。没好气地飞进了屋子里。 在这段话中,这个媳妇说的都是反话,于是乎,在这样的语境中,每个词语的意思都与原来 的意思相反。在文学作品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艺术感悟力,只有这样 才能很好的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歌诀]词义类型有多种,单多同反褒贬中,口语书面属语体,运用风格不相同。 多义词,有两类,纵向意义本引比,汉字相同有多义,横向意义莫忘记。 2、同义词和反义词 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关注同义词辨析,但是反义词也很重要。积累大量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对 于思想的细密性、周密性和深刻性,对于文章阅读与写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1) 从意义来辨别(辨意义)。 a.词义的轻重不同,如:蔑视、鄙视、轻视 / 悲恸、悲痛、悲伤 b.词义的范围不同,如:战争、战役、战斗 / 土地、土壤、红壤 (2) 从色彩来辨别(辨色彩) a.感情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如:果断-武断/趋之若鹜-众望所归 b.语体色彩(口语、书面)如:爸爸-父亲(家父、家严)/ 妈妈-母亲(家母) (3) 从词性来辨别(辨词性)如: 爱好(n./v.)- 兴趣(n.) 评论(n./v.)- 议论(多用 v.) 中伤(v.)- 损伤(v./n.) 妨碍(v./n.)- 妨害(多用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