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宾道军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宾道军
2012-02-07 1石榴 郭沫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冋往 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本文作者借文中石榴的形象寄托情伓,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 发向上的品格与精神。培养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向往之情。 难点体会石榴的内在特征,理解作者所言之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F (一)导入新课
2 2012-02-07 1.石榴 郭沫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 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本文作者借文中石榴的形象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 发向上的品格与精神。培养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向往之情。 难点 体会石榴的内在特征,理解作者所言之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石榴文化”参考资料 石榴,别名安石榴、若榴、丹若、金罂。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在地中海沿岸各地、 印度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也有栽培,喜欢亮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栽培石榴也有 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由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的。山东 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世榴园”之称。此外云南、四川、新 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 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根据花的颜色 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 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观赏 关于石榴的古诗句 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远,因依汉使槎。——元稹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天。——白居易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友离为忆君。不仅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 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屈原》《蔡文姬》等。 《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土变节 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状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 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三)教师范读课文(配舒缓欢乐的轻音乐) 要求学生 1听准字音。(可通过课件展示字词读音,在范读后领读) 争妍(yan)斗艳奇崛(jue)枯瘠(j)犀(x利 琢(zhuo)安普剌(1a)金疊(1ei)盎ang)然 皓(hao)齿丰腴(yu) 2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 (四)整体感知,初步分析课文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 篇。 1学生默读课文,可在文中圈岀标志性语言,理清课文的情感脉络。如:“石榴树便是 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是它的花”,“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 2研读课文第-部分(第1段) (1)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到底有 什么独特之处呢?齐读第1段 (2)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3 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石榴文化”参考资料: 石榴,别名安石榴、若榴、丹若、金罂。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在地中海沿岸各地、 印度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也有栽培,喜欢亮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栽培石榴也有 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由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的。山东 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世榴园”之称。此外云南、四川、新 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 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根据花的颜色 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 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观赏。 关于石榴的古诗句: 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远,因依汉使槎。——元稹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天。——白居易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友离为忆君。不仅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 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屈原》《蔡文姬》等。 《石榴》写于 1942 年 10 月 31 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 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状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 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三)教师范读课文(配舒缓欢乐的轻音乐) 要求学生: 1.听准字音。(可通过课件展示字词读音,在范读后领读) 争妍(yán) 斗艳 奇崛(jué) 枯瘠(jí) 犀(xī)利 琢(zhuó) 安普剌(lá) 金罍(léi)盎(àng)然 皓(hào)齿 丰腴(yú) 2 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 (四)整体感知,初步分析课文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 篇。 1.学生默读课文,可在文中圈出标志性语言,理清课文的情感脉络。如:“石榴树便是 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是它的花”,“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 2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 1 段)。 (1)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到底有 什么独特之处呢?齐读第 1 段。 (2)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 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嬴得了作者的青睐,也初步流露岀作者“爱 石榴”的情感。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 3欣赏石榴的美,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6段)。 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1)枝叶美(第2段) 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 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杨柳的叶。 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2花朵美第3~5段) ˆ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珍贵悦人,对于 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现 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 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的,它不向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 以使那些伸张伞盖、“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 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还被多情人 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奇迹”。的确,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 竟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 熟的蜕变。当它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 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标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 默、积极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性格已鮮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 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情怀 4自由朗读第2~4段,仔细体会作者借石榴来写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写法 5男生朗读第2段,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致气韵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女生朗 读第3~4段,要求读出石榴花热烈向上的个性品质及作者喜爱且敬佩的情感。 五)结束语 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实,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 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凊,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 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 丽吧,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 (六)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4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 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也初步流露出作者“爱 石榴”的情感。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 3.欣赏石榴的美,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 2~6 段)。 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1)枝叶美(第 2 段) 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 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杨柳的叶。 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2)花朵美(第 3~5 段) “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珍贵悦人,对于 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现 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 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的,它不向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 以使那些伸张伞盖、“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 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还被多情人 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奇迹”。的确,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 竟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 熟的蜕变。当它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 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标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 默、积极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性格已鲜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 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情怀。 4 自由朗读第 2~4 段,仔细体会作者借石榴来写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写法。 5 男生朗读第 2 段,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致气韵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女生朗 读第 3~4 段,要求读出石榴花热烈向上的个性品质及作者喜爱且敬佩的情感。 (五)结束语 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实,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 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 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一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 丽吧,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 (六)布置作业 1 复习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想想它有哪些你喜欢的特性。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 这一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硏渎第二部分(第2~6段)。 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 的享受呢?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中国式的金罍 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黄,形体变为胖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 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 正当浓艳的花儿呈现自己的骄傲时,果实也好似有情人一般,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露 出排排子实,它已经不是原先的花瓶与金罍了,它子孙满堂,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它的富足, 石榴心中的自豪和作者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生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逼真地描绘了石榴由花 朵向果实过渡的过程。 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 榴的变化,反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 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晧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 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 2齐读第6小节,想象石榴满枝的喜人情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欢愉、欣赏之情。 3总结以上课文所描绘的石榴之美(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想想这样美丽清逸的事物, 到底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9段) 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之情。 喜欢夏天是由来已久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 重重的束缚”。这是从宇宙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称颂夏天的,实际上,夏已经是旺盛的斗志 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称石榴是夏的心脏,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 准确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这是石榴的内在美、精神美的 表现。作者是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夏季的心脏”——石榴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石 榴成了承载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载体,要是没有它,夏天将黯然无光、索然无味。 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別”,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 明写石榴的口味,暗写的是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回味无穷
5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 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想想它有哪些你喜欢的特性。 第 2 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 这一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 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 2~6 段)。 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 的享受呢?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中国式的金罍” 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黄,形体变为胖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 “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 正当浓艳的花儿呈现自己的骄傲时,果实也好似有情人一般,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露 出排排子实,它已经不是原先的花瓶与金罍了,它子孙满堂,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它的富足, 石榴心中的自豪和作者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生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逼真地描绘了石榴由花 朵向果实过渡的过程。 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 榴的变化,反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 “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 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 2 齐读第 6 小节,想象石榴满枝的喜人情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欢愉、欣赏之情。 3 总结以上课文所描绘的石榴之美(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想想这样美丽清逸的事物, 到底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 7~9 段) 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之情。 喜欢夏天是由来已久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 重重的束缚”。这是从宇宙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称颂夏天的,实际上,夏已经是旺盛的斗志、 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称石榴是夏的心脏,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 准确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这是石榴的内在美、精神美的 表现。作者是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夏季的心脏”——石榴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石 榴成了承载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载体,要是没有它,夏天将黯然无光、索然无味。 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别”,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 明写石榴的口味,暗写的是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