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 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5)苏联经济改革失败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1.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 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 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 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一定程度上冲击斯大林模式 D.大大增强苏联军事实力 考点】赫鲁晓夫改革 【题点】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 答案C 解析通过“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 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 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可知,减轻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际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冲 击,故C项正确 2.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 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在其改革上表现为() A.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改革废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 C.经济改革卓有成效,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D.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 【考点】赫鲁晓夫改革 【题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答案A 解析赫鲁晓夫改革的两面性表现在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只是对原有模式的小修小 6
6 (4)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 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5)苏联经济改革失败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 1.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 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 105 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 ) 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一定程度上冲击斯大林模式 D.大大增强苏联军事实力 【考点】赫鲁晓夫改革 【题点】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 答案 C 解析 通过“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 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 105 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 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可知,减轻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际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冲 击,故 C 项正确。 2.俄罗斯《20 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 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在其改革上表现为( ) A.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改革废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 C.经济改革卓有成效,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D.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 【考点】赫鲁晓夫改革 【题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答案 A 解析 赫鲁晓夫改革的两面性表现在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只是对原有模式的小修小
补,没有真正的突破,所以最终失败,故A项正确 3.勃列日涅夫指出: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 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根除华而不实的喧嚷的表现”。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A.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 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 C.政治倾向发生了转变 D.基本放弃旧的经济体制 【考点】勃列日涅夫改革 【题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 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可知是意识到计划体制的弊端,故选B 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做表面的改革,而不 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勃列日涅夫改革 【题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 答案C 解析“勃列日涅夫政府……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表明他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 式”,故选C。开创苏联改革先河的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也没 有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A、B、D。 5.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 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 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A.适应了时代需要,获得成功 B.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7
7 补,没有真正的突破,所以最终失败,故 A 项正确。 3.勃列日涅夫指出: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 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根除华而不实的喧嚷的表现”。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 A.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 B.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 C.政治倾向发生了转变 D.基本放弃旧的经济体制 【考点】勃列日涅夫改革 【题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 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可知是意识到计划体制的弊端,故选 B。 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做表面的改革,而不 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勃列日涅夫改革 【题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 答案 C 解析 “勃列日涅夫政府……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表明他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 式”,故选 C。开创苏联改革先河的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也没 有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 A、B、D。 5.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 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 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 A.适应了时代需要,获得成功 B.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