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然抗原的制备 二、半抗原的改造 、合成抗原 四、超级抗原及其免疫机理 第三节抗体的制备 一、抗体的发展简史 二、多克隆抗体的制餐 三、单克隆抗体的制名 四、生物工程抗体简 五、各种抗体的性质比车 第四节常用的免疫学技术 一、抗原-抗体反应 二、兔疫学技术的分类 三、常用的免疫学技术 第五节 源性病 菌的免疫学检测 一、常见的食源性病原南 二、食源性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第六节食品中污染的真菌及其毒素的免疫学分析 ·、免疫学技术在直菌分卷中的应用 免疫学技术在植物病原 菌研究中的应用 真菌离体抗原在医学病原真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四、食源性真南的免疫检测 五、食品中污染真菌毒素的免疫学检测 第三章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10学时) 节分子生物学基础 一、核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二、DNA的复制 三、核酸的提取 、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工具酶 第 节核酸分子杂交 一、核酸分子杂交的定义与原理 二、核酸分子杂交中的探针 三、核酸分子的杂交方法 第三节PCR技术 PCR的原理 二、PCR的操作过程 三、PCR的特点 四、PCR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 五CR的举型 六、DNA的其他链扩增技术 第四节食源性细茵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一、样品的前处理 二、食品中常见病原细菌的特异性靶基因 三、食品中常见病原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第五节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食品中其他污染微生物的检测 -26
- 26 - 一、天然抗原的制备 二、半抗原的改造 三、合成抗原 四、超级抗原及其免疫机理 第三节抗体的制备 一、抗体的发展简史 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四、生物工程抗体简介 五、各种抗体的性质比较 第四节常用的免疫学技术 一 、抗原-抗体反应 二、免疫学技术的分类 三、常用的免疫学技术 第五节食源性病原菌的免疫学检测 一、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 二、食源性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第六节食品中污染的真菌及其毒素的免疫学分析 一、免疫学技术在真菌分类中的应用 二、免疫学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三、真菌离体抗原在医学病原真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四、食源性真菌的免疫检测 五、食品中污染真菌毒素的免疫学检测 第三章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10 学时)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基础 一、核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二、DNA 的复制 三、核酸的提取 四、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工具酶 第二节核酸分子杂交 一、核酸分子杂交的定义与原理 二、核酸分子杂交中的探针 三、核酸分子的杂交方法 第三节 PCR 技术 一、PCR 的原理 二、PCR 的操作过程 三、PCR 的特点 四、PCR 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 五、PCR 的类型 六、DNA 的其他链扩增技术 第四节食源性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一、样品的前处理 二、食品中常见病原细菌的特异性靶基因 三、食品中常见病原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第五节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食品中其他污染微生物的检测
一、食源性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二、食源性真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三、食源性寄生虫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第六节食源性病原菌的实时监溪 一、实时检测监督体系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 二、新兴的技术和方法 第四章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4学时) 第一节生物传感器概述 一、生物传感器的概多 二、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史 生物传感器的特点 第二节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活性物质的固定化 一、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二、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三、生物传感器活性物质的固定化 第三节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酶生物传感器 二、免疫传感器 三、微生物传感器 四、组织传感器 五、DNA杂交传感器 六、细胞器传感器 七、仿生型生物传感器 八、分子印迹生物传感器 第五章生物芯片检测技术(10) 第一节基因芯片 一、基因芯片的制作原理 第二节蛋白质芯片 一、蛋白质芯片的概念 二、蛋白质芯片的类型 三、蛋白质芯片的制作 第三节组织芯片 第四节芯片实验室 第五节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和品质控制中的应用 一、食品毒理学 一二、合品卫生检验 三、分子水平上阐释食品营养机理 四、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五、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现代生物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 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实例阐述,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 .27
- 27 - 一、食源性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二、食源性真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三、食源性寄生虫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第六节食源性病原菌的实时监测 一、实时检测监督体系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 二、新兴的技术和方法 第四章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4 学时) 第一节生物传感器概述 一、生物传感器的概念 二、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史 三、生物传感器的特点 第二节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活性物质的固定化 一、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二、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三、生物传感器活性物质的固定化 第三节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一、酶生物传感器 二、免疫传感器 三、微生物传感器 四、组织传感器 五、DNA 杂交传感器 六、细胞器传感器 七、仿生型生物传感器 八、分子印迹生物传感器 第五章 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生物芯片检测技术(10) 第一节基因芯片 一、基因芯片的制作原理 第二节蛋白质芯片 一、蛋白质芯片的概念 二、蛋白质芯片的类型 三、蛋白质芯片的制作 第三节组织芯片 第四节芯片实验室 第五节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和品质控制中的应用 一、食品毒理学 二、食品卫生检验 三、分子水平上阐释食品营养机理 四、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五、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现代生物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 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实例阐述,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
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大课堂授课 的信息量。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6学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把握难度和方向,并进行必要的提示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讲解,点评和总结。 教师应适时推荐教学参考书,以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基础理论学习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在讲授的内容上,一方面突出重点,尽量以自行 设计或精选的简明、直观和形象化的图示、表格或表解等形式表达,借以加大信息量和改善信总质 量,进而达到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乐于自学等目的。另一方面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随 时补充本学科前沿,尽量使理论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此外课后做思考题和参考课外书籍,以方 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做习题,加深印象。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 门课程主要概念的堂挥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堂挥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出勤、作业占20%、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5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1,殷红主编,《食品安全检测与现代生物技术》(普通高等教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工业 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 2.陈志南主编,《细胞工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 4.李志勇,《细胞工程》(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生物工程系列),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 5.Mohamed Al-Rubeai主编,(Cell engineering〉,kluwer Academic出版,出版时间I999 6.徐永华主编,《动物细胞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细胞生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部分同学还选修过免疫学、植物生物学。 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还开设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生化分离工程 所以学生们对细胞工程相关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先修课对各章节的具体的内容涉及很少。 在讲授广义的细胞工程内容时,避免与同时开设的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生化分离工程内容重复。 主撰人:赵勇 审核人:赵勇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年5月14日 -28-
- 28 - 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大课堂授课 的信息量。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 6 学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把握难度和方向,并进行必要的提示。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讲解,点评和总结。 教师应适时推荐教学参考书,以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基础理论学习。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在讲授的内容上,一方面突出重点,尽量以自行 设计或精选的简明、直观和形象化的图示、表格或表解等形式表达,借以加大信息量和改善信息质 量,进而达到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乐于自学等目的。另一方面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随 时补充本学科前沿,尽量使理论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此外课后做思考题和参考课外书籍,以方 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做习题,加深印象。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 门课程主要概念的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出勤、作业占 20%、期中考试占 30%, 期末考试占 5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1. 殷红主编,《食品安全检测与现代生物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工业 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 2. 陈志南主编,《细胞工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 4. 李志勇,《细胞工程》(21 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生物工程系列),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3 5. Mohamed Al-Rubeai 主编,〈Cell engineering〉,kluwer Academic 出版,出版时间 1999 6. 徐永华主编,《动物细胞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3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细胞生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部分同学还选修过免疫学、植物生物学。 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还开设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生化分离工程。 所以学生们对细胞工程相关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先修课对各章节的具体的内容涉及很少。 在讲授广义的细胞工程内容时,避免与同时开设的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生化分离工程内容重复。 主撰人: 赵 勇 审核人:赵勇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 年 5 月 14 日
《生物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生物工程导论(bioengineering》 课程编号:1807123 学分:2学分 学时:总学时32讲授学时28 讨论学时4 开设学期:春、秋学期 授课对象: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 课程级别:公共选修课 课程负责人:孙晓红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一门选修课。其任务是介绍生物工程的定义、组成部分 相关技术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生物工程的技术实质和外延应用,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自然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二、课程简介(200字左右) 本课程主要讲授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工 程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及重要作用,获得必要的生物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现代生 物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掌握生物工程与人类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面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理论,为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提供全面的介绍、清晰的框架和深入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章节名称 知识点 学时教学目标 第一章绪论 生物工程基4 主要掌握生物工程基本概 第一节生物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本概念和主 念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生物工程的组成 要内容 第三节生物工程发展历史和趋势 第四节我国生物工程现状 第二章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操 主要掌握基因工程操作所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理论基础 作所需的基 需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 本条件 第三节基因工程载体 .29
- 29 - 《生物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生物工程导论(bioengineering) 课程编号:1807123 学 分:2 学分 学 时:总学时 32 讲授学时 28 讨论学时 4 开设学期: 春、秋学期 授课对象: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 课程级别: 公共选修课 课程负责人:孙晓红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一门选修课。其任务是介绍生物工程的定义、组成部分、 相关技术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生物工程的技术实质和外延应用,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自然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二、课程简介(200 字左右) 本课程主要讲授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工 程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及重要作用,获得必要的生物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现代生 物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掌握生物工程与人类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面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理论,为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提供全面的介绍、清晰的框架和深入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章节名称 知识点 学时 教学目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物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第二节 生物工程的组成 第三节 生物工程发展历史和趋势 第四节 我国生物工程现状 生物工程基 本概念和主 要内容 4 主要掌握生物工程基本概 念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因工程 第一节 遗传物质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 第三节 基因工程载体 基因工程操 作所需的基 本条件 4 主要掌握基因工程操作所 需的基本条件
第四节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路线 第三章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操 主要掌握细胞工程研究的 第一节细胞工程基础 作的内容 内容 第二节植物细胞工程 第三节动物细胞工程 第四章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的 4 主要掌握发酵工程研究的 第一节发酵工程概述 基本知识 内容 第二节发酵过程概述 第三节发酵经济学 第五章酶工程 酶工程的基 4 主要掌握酶工程研究的内 第一节酶学基础 本知识 容 第二节酶制剂来源 第三节酶反应器 第四节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第六章生物工程在医药方面的应 案例分析 了解生物工程在医药方面 用 的应用,讨论 第七章生物工程在农业方面的应 案例分析 了解生物工程在农业领域 用 的应用,讨论 第八章生物工程在环境保护方面 案例分析 了解生物工程在环境保折 的应用 领域的应用,讨论 第九章生物工程的安全性与社会 案例分析 了解生物安全性的争议焦 伦理 点,讨论 四、教学基本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在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 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3.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进行自学,教师布置有关思考题,学生准备多媒体,进行汇报。 五、教学方法 1,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为主。 2.考试采用课程论文方式,论文内容是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 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3.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2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20%、课程论文占60%
- 30 - 第四节 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路线 第三章 细胞工程 第一节 细胞工程基础 第二节 植物细胞工程 第三节 动物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操 作的内容 4 主要掌握细胞工程研究的 内容 第四章 发酵工程 第一节 发酵工程概述 第二节 发酵过程概述 第三节 发酵经济学 发酵工程的 基本知识 4 主要掌握发酵工程研究的 内容 第五章 酶工程 第一节 酶学基础 第二节 酶制剂来源 第三节 酶反应器 第四节 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酶工程的基 本知识 4 主要掌握酶工程研究的内 容 第六章 生物工程在医药方面的应 用 案例分析 3 了解生物工程在医药方面 的应用,讨论 第七章 生物工程在农业方面的应 用 案例分析 3 了解生物工程在农业领域 的应用,讨论 第八章 生物工程在环境保护方面 的应用 案例分析 3 了解生物工程在环境保护 领域的应用,讨论 第九章 生物工程的安全性与社会 伦理 案例分析 3 了解生物安全性的争议焦 点,讨论 四、教学基本要求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在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 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3. 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进行自学,教师布置有关思考题,学生准备多媒体,进行汇报。 五、教学方法 1.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为主。 2. 考试采用课程论文方式,论文内容是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 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3.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 2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 20%、课程论文占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