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 Mayer.,传毒实验(TMv) 1892 Ivanovski(俄)发现TMV的致病因子能穿过 细菌过滤器 1898 Beijerinck(荷兰),病毒学之父,提出病原不 是细菌,而是“可过滤性病毒” 1935 Stanley TMV蛋白结晶,获诺贝尔奖
1886 Mayer, 传毒实验(TMV) 1892 Ivanovski (俄) 发现TMV的致病因子能穿过 细菌过滤器。 1898 Beijerinch(荷兰),病毒学之父,提出病原不 是细菌,而是“可过滤性病毒” 1935 Stanley TMV蛋白结晶,获诺贝尔奖
目前已研究和命名的植物病毒达1000多种, 其中许多为重要的农作物病原,其所造成的损 失仅次于真菌病害。 水稻东格鲁病( Rice tungro)在东南亚 国家是最具有毁灭性的病毒病,上世纪中期仅 菲律宾每年因此病所致的稻谷损失即达140万吨; 水稻矮缩病( Rice dwarf)于19世纪末在 日本一些地区流行,曾因此饿死1万多人;
目前已研究和命名的植物病毒达1000多种, 其中许多为重要的农作物病原,其所造成的损 失仅次于真菌病害。 水稻东格鲁病(Rice tungro)在东南亚一些 国家是最具有毁灭性的病毒病,上世纪中期仅 菲律宾每年因此病所致的稻谷损失即达140万吨; 水稻矮缩病(Rice dwarf)于19世纪末在 日本一些地区流行,曾因此饿死1万多人;
在我国北方麦区间歇性暴发的小麦黄矮病 ( Barley yellow dwarf)平均造成30%的产量损 失。在油菜上,因病毒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常年达 20-30 甜菜曲顶病( Beet curly top)、香蕉束顶 病( Banana bunchy top)等几乎对一些产区造 成了毁灭性打击
在我国北方麦区间歇性暴发的小麦黄矮病 (Barley yellow dwarf)平均造成30%的产量损 失。在油菜上,因病毒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常年达 20~30%。 甜菜曲顶病(Beet curly top)、香蕉束顶 病(Banana bunchy top)等几乎对一些产区造 成了毁灭性打击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电子显微镜的进 步,对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及 理化特性都有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对植物病毒 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内容包括基因组结构 及功能、侵染、增殖、致病过程的分子机制以 及抗病毒基因工程等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电子显微镜的进 步,对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及 理化特性都有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对植物病毒 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内容包括基因组结构 及功能、侵染、增殖、致病过程的分子机制以 及抗病毒基因工程等
第一节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植物病毒的形态 植物病毒粒体很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其度量单位为纳米(nm)。大多数植物病毒 粒体为球状、杆状和线状,少数为弹状、杆菌 状和双联体状等;还有些病毒呈丝线状,柔软 不定形
第一节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一、植物病毒的形态 植物病毒粒体很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其度量单位为纳米( nm)。大多数植物病毒 粒体为球状、杆状和线状,少数为弹状、杆菌 状和双联体状等;还有些病毒呈丝线状,柔软 不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