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北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 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作 文纸”的相应位置上 请将笫Ⅰ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笫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 上。按规定位置答题,方为有效。 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蒙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遒劲(qiu) 吞噬(shi) 忧心忡忡( zhong) B.不羁(j) 嬴弱(16i)鱗次栉比(zhi) C.蜷伏(qun)狩猎(shbu)兀兀穷年(w) D.砭骨(bidn)绂默(xian)颔首低眉(ha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凋零 奥秘 语无伦次 妇孺皆知 B.挑衅 恻隐 略胜一筹 反即往 C.姥美 沉湎 顾名思议 抑扬顿挫 D.凛冽 阔绰 云云众生 沧海桑田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 B.“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够随便送人 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C.在“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迎新春”的节日里,“嗵—啪——”的礼炮声 不绝于耳。 D.我在天空垂钓,钓一池品莹剔透的繁星,我在自然垂钓,钓几缕怡神养性的空灵, 我在书海垂钓,钓些许开启混沌的真谛,我在尘世垂钓,钓几多感人肺腑的真情 4.下列几个句子,排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1)问题是,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为琐事所苦,,… 2)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需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 上的甘露 (3)为了微妙地享乐,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 (4)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 A.(3X421) B.(3)(2(4) C.(4)(3)(2)1) D.(4)2XD(3) 九年级语文(二)第1页(共6页)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夸张地描写了路途的遥远和木兰行进的神速,表现出军情的急迫,心情的紧急。 B.沉舟側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用来比喻那些政治斗争中的对手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叶圆? 这句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米,好像是对月怀有怨恨之意,其实是 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D.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 阅读《敬畏自然》选段,完成6~8题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 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 然 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 了这样丰宙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 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甲]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 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 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 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乙]最 的恐怕要数 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 还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丙]大自然也很“懂 得”美学原則,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 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 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丁 6.下列各组词语,最适合填入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 A.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不可思议 喜怒哀乐 B.自惭形秽 巧妙绝伦 毋庸置疑 嬉笑怒骂 C.妄自菲薄 巧夺天工 匪夷所思 悲喜交加 D.小巫见大巫 鬼斧神工 难以置信 悲欢离合 7.如果给文中横线处加一组句子的话,较适合的一项是 A.无论是苍茫的大海,还是巍峨的高山 B.无论是秀美的风景,还是名胜古迹 C.无论是茫茫林海,还是葱郁的小草 D.无论是苍凉的大漠,还是润物无声的细雨 8.综合分析这段文字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论证了“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这一观点 B.这种认为“苍蝇蚊子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的说法,旨在赞美大白然非 凡的创造力,在本文背景下,并不偏激 C.作者用了过多笔墨赞美人体的复杂和美好,略微冲淡了本段的主题 D.本文是议论性散文,其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特点是,文章更富有文学色彩 九年级语文(二)第2页(共6页)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1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口:“肉食者鄣,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字,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辗,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逐逐 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遇.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部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B.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C.小大之狱 狱:监狱。 D.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土气正旺盛, 10.下面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 公将驰之 B.虽不能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必以情 扶苏以数谏故 D.战于长勺 欲有求于我也 11.对选段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 条件。 B.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经过,将曹刿和庄公的不同指挥方式进行了对比 C.从文中来看,鲁庄公政治无能,军事上无知,一无是处,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D.本文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咯写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突出了 曹刿的“远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九年级语文(二)第3页(共6页)
1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欲渡黄河冰塞川, 的诗句感慨征途的艰 险: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的诗句抒发乐观的情怀:苏轼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 的词句,寄托美好的祝愿(共3分) 三、(本大題共3小题,共7分) 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14~16题。 楚庄王茌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与王隐①曰:“有鸟止南方之阜②,三 年不翅,不飞不鸣,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长羽翼;不飞不呜,观民则。来日 飞必冲天;虽无呜,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③知之矣”又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 所起者九,诛贪臣五,举处士④六,而邦大治, (《韩非子·喻老》,有删改) 【注释】①隐:有所暗指的话,也指谜语。②阜:土山,③不谷: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 ④处士:隐居的贤人 4.解释上文中加点词。(2分) (1)有鸟止南方之阜止 (2)举处士六举; 5.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年翅膀没有生长,不会飞也不会叫,这只鸟叫什么? B.三年不长翅膀,不思意飞也不愿意叫,这是什么鸟呢 C.三年不挥翅膀,不学飞也不叫,这只鸟为什么出名呢? D.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呢? 16.楚庄王是否理解了右司马的用意?请简述理由。(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0题。 我对黑暗的柔情 迟子建 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今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 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蘼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 鞋棉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李时繁 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了.(0母亲侍弄的花國,昨天还花团锋 簇的,一衣的霜冻,就让它们股折,花容失色, 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 有样地开着。宣毕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 寻寻觅览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紅的灯笼花 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恕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 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 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的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蜇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 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侯,不止一次被蜜烽蛰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 蜂窝,倾果而出的马峰蛰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 九年级语文(二)第4页(共6页)
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剜间肿胀起来,而 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杀手铜.而蛰过 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作尘埃了 我和它,两败俱伤 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 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的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 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湖的海水一样, 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峰留在我手指上的蜂 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 衣服的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 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 可止痛,我便拔了针,进了洗手间,站在水龙头下,用冷水冲击拇指,这招儿倒是灵验, 痛感减轻了不少,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床上,(B)然而才躺下,刚刚缓解的疼痛又做慢 地抬头了,没办法,我只得起来,病急乱投医,一会儿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青,一会 会 儿又涂抗炎药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我泄气了,关 上灯,拉开窗帘,求助于天, 已经是子夜时分了,如果天气好,我可以望见窗外的月亮、星星,可以看见山的剪 影,然而那天阴天,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人的心真是奇怪,越是看不见什么, 却越是想看,我将脸貼在玻璃窗上,瞪大眼睛,然而黑夜就是黑夜,它毫不含糊地将白 日我所见的景致都抹杀掉了,我盼望着山下会突然闪现出打鱼人的渔火,或是堤坝上有 汽车驶过,那样,就会有光明划破这黑暗。然而没有,我的眼前仍然是沉沉的无边的暗 夜 我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这样的黑暗了。都市的夜晩,由于灯火的作祟,已没冇黑暗可 言了;而在故乡,我能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因为月色的诱惑,有谁会欣賞黑暗 呢?然而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 渐渐泛起暖意,有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如今能看到真正的黑暗的地方,又有 几处呢?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 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 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罘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 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 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 暗的从未有过的柔情。只冇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眀啊 17.“我”受蜂蜇疼痛之苦,为消减痛苦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述在橫线上。(4分) 18.作者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对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 19.本文题目是“我对黑夜的柔情”却从“野花”“母亲的花團”“居室的花季”写起, 你认为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4分) 20.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句话“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 理解。(4分) 九年级语文(二)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