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果树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②果树病害发生的结果是果树产量和质量下降。 ③病害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的,是一个病理变化过程。首先是内部生理变化, 其次是组织变化,最后是外部形态变化。外部形态变化是识别果树病害的关键。 2.简述果树植物生物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是什么?并解释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 答:侵染性病害发生的3个基本要素是环境条件、病原物、果树。三者的关 系如下。 (1)环境条件通过影响寄主果树的生长发育来影响其对病原物的抵抗力, 同时,环境条件也通过影响病原物的生长发育来影响其对果树的致病性。只有在 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果树的情况下,病害才会发生。 (2)病原物对寄主果树具有致病作用。 (3)果树本能地抵抗病原物的侵染而具有抗病性。 3.简述果树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程序。 答:果树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程序包括林间观察、症状诊断、病原鉴定。 (1)林间观察。侵染性病害在林间发生时,一般呈分散状分布,发病时间 不一致,有先有后。侵染性病害具有由点到面的扩展过程,有的病害在林间的扩 展还与某些昆虫有关。 林间观察应注意以下方面。 ①群体表现:包括病害在整个林间如何分布、其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如何变 化、是个别零星发生还是大面积发生、发病部位是随机的还是一致的,以及开始 发病时间和生长发育阶段等。 ②个体表现:包括局部症状和整株症状、地上症状和地下症状、内部症状和 外部症状,以及病状的变化、气味等。 ③林外表现:包括相邻果林的病害发生情况、不同类型果树或其他作物的病 害发生情况等。 (2)症状诊断。侵染性病害的各类病原,除病毒、类菌质体、类立克次氏 体及类病毒外,在病部均产生明显的症状,而且每种病原所产生的病征各有其特 殊性
①果树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②果树病害发生的结果是果树产量和质量下降。 ③病害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的,是一个病理变化过程。首先是内部生理变化, 其次是组织变化,最后是外部形态变化。外部形态变化是识别果树病害的关键。 2. 简述果树植物生物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是什么?并解释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 答:侵染性病害发生的 3 个基本要素是环境条件、病原物、果树。三者的关 系如下。 (1)环境条件通过影响寄主果树的生长发育来影响其对病原物的抵抗力, 同时,环境条件也通过影响病原物的生长发育来影响其对果树的致病性。只有在 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果树的情况下,病害才会发生。 (2)病原物对寄主果树具有致病作用。 (3)果树本能地抵抗病原物的侵染而具有抗病性。 3.简述果树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程序。 答:果树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程序包括林间观察、症状诊断、病原鉴定。 (1)林间观察。侵染性病害在林间发生时,一般呈分散状分布,发病时间 不一致,有先有后。侵染性病害具有由点到面的扩展过程,有的病害在林间的扩 展还与某些昆虫有关。 林间观察应注意以下方面。 ①群体表现:包括病害在整个林间如何分布、其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如何变 化、是个别零星发生还是大面积发生、发病部位是随机的还是一致的,以及开始 发病时间和生长发育阶段等。 ②个体表现:包括局部症状和整株症状、地上症状和地下症状、内部症状和 外部症状,以及病状的变化、气味等。 ③林外表现:包括相邻果林的病害发生情况、不同类型果树或其他作物的病 害发生情况等。 (2)症状诊断。侵染性病害的各类病原,除病毒、类菌质体、类立克次氏 体及类病毒外,在病部均产生明显的症状,而且每种病原所产生的病征各有其特 殊性
真菌性病害的病征:粉状物、霉状物、粒状物、锈状物等。 细菌性病害的病征:潮湿时,在病部表面可见滴状或薄膜状脓状物。 线虫病害的病征:有时在病部可看见线虫或虫瘿。 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的病征:由于寄生和被寄生这两种植物形态各异,因此 在病部很容易看见寄生性种子植物。四川盆地果树的寄生性种子植物多为桑寄生 属(Loranthus),该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的桑寄生(L.parasiticus)多为害桃、李、杏、 柑橘、梨、苹果、枣、茶树和柳树等。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在田间由于受发病条件限制,病征表现不够明显, 难以区分,可观察林间发生情况,同时将病斑或病部采回,用清水洗净后置于培 养箱中培养,促使病征充分表现,再进行鉴定。 (3)病原鉴定。对于常见病害,可通过病状鉴别、镜检病原、查阅文献资 料进行确定:对于少见病害、新病害或疑难病害,通常采用柯赫氏证病律进行鉴 定。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感病植株上的病组织进行分离培养,证明这种菌与这种病害同时存在, 且可得到纯培养物。 ②将分离得到的纯培养物接种在相同植物的健康植株上,看其是否产生相同 症状。 ③从接种后的感病植株上再分离得到与原来用于接种的病菌相同的病菌。 通过这一系列实验,可以证明该病菌是否为该植物病害的真正病原物。 柯赫氏证病律也适用于病毒及线虫病害。实验时,直接从感病植株上取线虫 或汁液、枝条、昆虫等,用相同的方法进行人工接种,当得到同样的结果时才可 证实该病的病原为这种病毒或线虫。 4.简述侵染循环的概念。侵染循环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侵染循环:侵染性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 生的过程。 病程是组成侵染循环的基本环节。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①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度过寄主植物的休眠期,成为下一个生长季 节侵染源。 ②初侵染和再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生长季节苗木种植前进行
真菌性病害的病征:粉状物、霉状物、粒状物、锈状物等。 细菌性病害的病征:潮湿时,在病部表面可见滴状或薄膜状脓状物。 线虫病害的病征:有时在病部可看见线虫或虫瘿。 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的病征:由于寄生和被寄生这两种植物形态各异,因此 在病部很容易看见寄生性种子植物。四川盆地果树的寄生性种子植物多为桑寄生 属(Loranthus),该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的桑寄生(L.parasiticus)多为害桃、李、杏、 柑橘、梨、苹果、枣、茶树和柳树等。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在田间由于受发病条件限制,病征表现不够明显, 难以区分,可观察林间发生情况,同时将病斑或病部采回,用清水洗净后置于培 养箱中培养,促使病征充分表现,再进行鉴定。 (3)病原鉴定。对于常见病害,可通过病状鉴别、镜检病原、查阅文献资 料进行确定;对于少见病害、新病害或疑难病害,通常采用柯赫氏证病律进行鉴 定。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感病植株上的病组织进行分离培养,证明这种菌与这种病害同时存在, 且可得到纯培养物。 ②将分离得到的纯培养物接种在相同植物的健康植株上,看其是否产生相同 症状。 ③从接种后的感病植株上再分离得到与原来用于接种的病菌相同的病菌。 通过这一系列实验,可以证明该病菌是否为该植物病害的真正病原物。 柯赫氏证病律也适用于病毒及线虫病害。实验时,直接从感病植株上取线虫 或汁液、枝条、昆虫等,用相同的方法进行人工接种,当得到同样的结果时才可 证实该病的病原为这种病毒或线虫。 4. 简述侵染循环的概念。侵染循环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侵染循环:侵染性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 生的过程。 病程是组成侵染循环的基本环节。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以下 3 个方面: ①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度过寄主植物的休眠期,成为下一个生长季 节侵染源。 ②初侵染和再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生长季节苗木种植前进行
病害防疫的首次侵染为初侵染,重复侵染为再侵染。如果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 染,整个侵染循环仅有一个病程,则称为单循环病害:如果在寄主生长季节重复 侵染,多次引起发病,整个侵染循环包括多个病程,则称为多循环病害。 ③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的传播包括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前者如有鞭毛的 细菌或真菌的游动孢子在水中游动传播,其传播的距离和范围有限:后者靠自然 和人为因素传播,如气流传播、水流传播、生物传播等,其传播的距离和范围没 有限制。 5.简述柑橘炭疽病的叶片为害症状。 答:叶片症状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多发生在连续阴雨而后高温 的天气,病叶很快脱落,常造成全株严重落叶。多数从幼嫩叶片的叶尖和叶缘开 始,初时为淡青色带暗褐色,像被热水烫伤的小斑,病健部界限不明,小斑迅速 扩大成水渍大斑,边缘界限模糊,似云纹状,病叶腐烂、脱落。慢性型多发生在 短暂潮湿而后很快转晴的天气,多由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褐色至灰白色病斑, 病斑扩大为不规则形,边缘呈深褐色、稍隆起,斑面常现轮纹。 6.简述果树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及细菌性病害特征。 答: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侵染所致的病害。侵害植物的细菌是杆状菌,大多 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 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 发病。细菌性病害的症状是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 害部位溢出细菌黏液,有恶臭味,这是细菌性病害的特征。 7.简述果树受细菌性病害侵染后产生的症状。 答:细菌性病害症状: (1)斑点型: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多数呈斑点状。 (2)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3)青枯型: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 枯萎。 (4)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 中心凹陷、呈溃疡状。例如,柑橘溃疡病为此类型。 (5)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植物最终腐烂
病害防疫的首次侵染为初侵染,重复侵染为再侵染。如果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 染,整个侵染循环仅有一个病程,则称为单循环病害;如果在寄主生长季节重复 侵染,多次引起发病,整个侵染循环包括多个病程,则称为多循环病害。 ③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的传播包括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前者如有鞭毛的 细菌或真菌的游动孢子在水中游动传播,其传播的距离和范围有限;后者靠自然 和人为因素传播,如气流传播、水流传播、生物传播等,其传播的距离和范围没 有限制。 5.简述柑橘炭疽病的叶片为害症状。 答:叶片症状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多发生在连续阴雨而后高温 的天气,病叶很快脱落,常造成全株严重落叶。多数从幼嫩叶片的叶尖和叶缘开 始,初时为淡青色带暗褐色,像被热水烫伤的小斑,病健部界限不明,小斑迅速 扩大成水渍大斑,边缘界限模糊,似云纹状,病叶腐烂、脱落。慢性型多发生在 短暂潮湿而后很快转晴的天气,多由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褐色至灰白色病斑, 病斑扩大为不规则形,边缘呈深褐色、稍隆起,斑面常现轮纹。 6.简述果树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及细菌性病害特征。 答: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侵染所致的病害。侵害植物的细菌是杆状菌,大多 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 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 发病。细菌性病害的症状是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 害部位溢出细菌黏液,有恶臭味,这是细菌性病害的特征。 7. 简述果树受细菌性病害侵染后产生的症状。 答:细菌性病害症状: (1)斑点型: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多数呈斑点状。 (2)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3)青枯型: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 枯萎。 (4)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 中心凹陷、呈溃疡状。例如,柑橘溃疡病为此类型。 (5)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植物最终腐烂
(6)根瘤型: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最终使植物的根、根颈以及枝杆畸 形、呈瘤肿状。 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症状如下表: 病害类型 病征 病状 斑点型 湿度大时流脓 点状水渍样、透明斑 腐烂型 湿度大时流脓、恶臭 软腐 溃疡型 湿度大时流脓 木栓化 青枯型 维管束流脓 植株全株或半株萎蔫 叶枯型 皮孔、气孔流脓 边缘干枯 根瘤型 根瘤有白色脓液 根瘤、植株萎蔫 8.简述细菌性病害识别方法。 答:细菌性病害的病症无霉状物,而真菌性病害的病症有霉状物(菌丝、孢 子等)。细菌性病害的病症如下。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样透 明斑,潮湿时,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细菌溢出黏状物一一细 菌脓。 (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茎部断面维 管束发生变化:用手挤压茎节,导管中流出乳白色细菌脓。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 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 (3)腐烂型细菌性病害的特点:病部软腐、黏滑,无残留纤维,有臭气。 而真菌引起的腐烂有纤维残体,无臭气。 (4)溃疡型细菌性病害特点:叶片受害初,在其一面出现微点状黄色或暗 黄色油浸状褪绿斑点,后渐扩大透穿叶肉,在叶两面不断隆起,成为近圆形木栓 化的灰褐色病斑。病斑中部凹陷,裂似火山口状,周围有黄色晕环。 (5)根瘤型:主要发生在根部,也可发生在根颈部,甚至主干、主枝上。 发病部位膨大形成肿瘤,肉眼可见。 (6)镜检:细菌性病害发生初期,还未出现典型症状时,需要在低倍显微 镜下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切取一小块新鲜病组织,将其置于载玻片上,滴一小
(6)根瘤型: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最终使植物的根、根颈以及枝杆畸 形、呈瘤肿状。 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症状如下表: 病害类型 病征 病状 斑点型 湿度大时流脓 点状水渍样、透明斑 腐烂型 湿度大时流脓、恶臭 软腐 溃疡型 湿度大时流脓 木栓化 青枯型 维管束流脓 植株全株或半株萎蔫 叶枯型 皮孔、气孔流脓 边缘干枯 根瘤型 根瘤有白色脓液 根瘤、植株萎蔫 8.简述细菌性病害识别方法。 答:细菌性病害的病症无霉状物,而真菌性病害的病症有霉状物(菌丝、孢 子等)。细菌性病害的病症如下。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样透 明斑,潮湿时,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细菌溢出黏状物——细 菌脓。 (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茎部断面维 管束发生变化;用手挤压茎节,导管中流出乳白色细菌脓。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 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 (3)腐烂型细菌性病害的特点:病部软腐、黏滑,无残留纤维,有臭气。 而真菌引起的腐烂有纤维残体,无臭气。 (4)溃疡型细菌性病害特点:叶片受害初,在其一面出现微点状黄色或暗 黄色油浸状褪绿斑点,后渐扩大透穿叶肉,在叶两面不断隆起,成为近圆形木栓 化的灰褐色病斑。病斑中部凹陷,裂似火山口状,周围有黄色晕环。 (5)根瘤型:主要发生在根部,也可发生在根颈部,甚至主干、主枝上。 发病部位膨大形成肿瘤,肉眼可见。 (6)镜检:细菌性病害发生初期,还未出现典型症状时,需要在低倍显微 镜下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切取一小块新鲜病组织,将其置于载玻片上,滴一小
点水,盖上盖玻片,轻压,即能看到大量的细菌从病组织中呈云雾状涌出。 9.简述果树植物病毒病的常见症状。 答:果树病毒病的症状: (1)变色 由于营养物质被病毒利用,或病毒造成维管束坏死,阻碍了营养物质的运输, 叶片的叶绿素形成受阻或积聚,从而产生花叶、斑点、环斑、脉带和黄化等。花 朵的花青素也可因此改变,使花色变成绿色或杂色等。常见的症状为深绿与浅绿 相间的花叶症。 (2)坏死 果树对病毒的过敏性反应可导致细胞或组织死亡,变成枯黄色至褐色,有时 出现凹陷。叶片上常出现坏死斑、坏死环和坏死脉,茎、果实和根的表面常出现 坏死条。 (3)畸形 由于果树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到干扰,体内生长素与其他激素的生成和植株正 常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可导致器官变形,如茎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点异常 分化而形成丛枝或丛簇,叶片的局部细胞变形而出现疱斑、卷曲、蕨叶及黄化等。 10.简述苹果花叶病在叶片上表现出的主要症状。 答:苹果花叶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由于苹果品种的不同和病毒株系 之间的差异,苹果花叶病的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斑驳型 病叶上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定、边缘清晰的鲜黄色病斑,后期病斑处常常 枯死。在一年中,这种病斑出现最早,而且是苹果花叶病最常见的症状。 (2)花叶型 病叶上出现较大块的深绿与浅绿的色变,边缘不清晰,发生略迟,数量不多。 (3)条斑型 病叶支叶脉失绿黄化并延及附近的叶肉组织。有时仅主脉及支脉发生黄化, 变色部分较宽:有时主脉、支脉、小脉都呈现较窄的黄化,使整叶呈网纹状。 (4)环斑型
点水,盖上盖玻片,轻压,即能看到大量的细菌从病组织中呈云雾状涌出。 9.简述果树植物病毒病的常见症状。 答:果树病毒病的症状: (1)变色 由于营养物质被病毒利用,或病毒造成维管束坏死,阻碍了营养物质的运输, 叶片的叶绿素形成受阻或积聚,从而产生花叶、斑点、环斑、脉带和黄化等。花 朵的花青素也可因此改变,使花色变成绿色或杂色等。常见的症状为深绿与浅绿 相间的花叶症。 (2)坏死 果树对病毒的过敏性反应可导致细胞或组织死亡,变成枯黄色至褐色,有时 出现凹陷。叶片上常出现坏死斑、坏死环和坏死脉,茎、果实和根的表面常出现 坏死条。 (3)畸形 由于果树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到干扰,体内生长素与其他激素的生成和植株正 常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可导致器官变形,如茎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点异常 分化而形成丛枝或丛簇,叶片的局部细胞变形而出现疱斑、卷曲、蕨叶及黄化等。 10.简述苹果花叶病在叶片上表现出的主要症状。 答:苹果花叶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由于苹果品种的不同和病毒株系 之间的差异,苹果花叶病的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斑驳型 病叶上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定、边缘清晰的鲜黄色病斑,后期病斑处常常 枯死。在一年中,这种病斑出现最早,而且是苹果花叶病最常见的症状。 (2)花叶型 病叶上出现较大块的深绿与浅绿的色变,边缘不清晰,发生略迟,数量不多。 (3)条斑型 病叶支叶脉失绿黄化并延及附近的叶肉组织。有时仅主脉及支脉发生黄化, 变色部分较宽;有时主脉、支脉、小脉都呈现较窄的黄化,使整叶呈网纹状。 (4)环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