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展开—清末 新政 王誠至坠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 残月 图半恐量麦惹途的主要规图 “残局“的主要原 终导致了清廷的垮台 观念的滞后和就得利盈的缚博 重点和难点:①20世纪初社会各界对改革的认识和态度 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近代化方案的出台。②对“宪政 民”和“民立宪政”的理解及其对预备立宪的选择。③立宪 对清廷由支持到背弃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展开——清末 新政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一、“残局” 的出现是清末新政发生的主要原因。二、“残局“的主要原因 在于19世纪反应的迟钝。三、观念的滞后和既得利益的束缚, 最终导致了清廷的垮台。 重点和难点:①20世纪初社会各界对改革的认识和态度, 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近代化方案的出台。②对“宪政立 民”和“民立宪政”的理解及其对预备立宪的选择。③立宪派 对清廷由支持到背弃的原因分析
节近代化变革:困境中的选择 、19世纪举步维艰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 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 书“免谈肘世”四字,俨有“诗书偶话”之禁。 倭仁认为科甲正途师事夷人,深为可耻:“臣愚以为 博 廷命官必用科甲正途者,为此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是 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习为机巧,专明制造轮船、洋行 之理乎……,若令科甲人员习为机巧之事,又借仕途、银西剌 绣之,是重名利而轻气节
第一节 近代化变革:困境中的选择 一、19世纪举步维艰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 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 书“免谈时世”四字,俨有“诗书偶话”之禁。 倭仁认为科甲正途师事夷人,深为可耻:“臣愚以为朝 廷命官必用科甲正途者,为此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题 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习为机巧,专明制造轮船、洋枪 之理乎……,若令科甲人员习为机巧之事,又借仕途、银两刺 绣之,是重名利而轻气节
19世纪举步维艰的中国近代化至 历程 孟 吾国则一经甲中圆明园之变,再经甲中马江之变,而十 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等台 湾既割,二百兆之悽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 1900年8月清廷在一道谕旨中对此曾有很好的总结。 谕旨指出:“近二三十年来,每有一次衅端,必申一番诰诫 卧薪尝胆,徒託空言,理财自强,几成习套。事过之后 徇情面如故,敷衍公事如故,欺饰朝廷如故。 “欲救残局,惟有变法
一、19世纪举步维艰的中国近代化 历程 吾国则一经甲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 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等台 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 1900年8月清廷在一道谕旨中对此曾有很好的总结。 谕旨指出:“近二十年来,每有一次衅端,必申一番诰诫, 卧薪尝胆,徒託空言,理财自强,几成习套。事过之后, 徇情面如故,敷衍公事如故,欺饰朝廷如故。” “欲救残局,惟有变法”
以传统方式御侮的终结 誠至 多 月,端方会见美国使馆的官员们及其夫人们,并与之合影
二、以传统方式御侮的终结
中外力的压迫和外患的加深 命 成至经博学 信可 4)2秀自 上海外滩的西式建筑一幢接一幢地出现,是从1907年左右开始的,是按当时世界上最高标 准、最新建筑样式设计建造的
三、外力的压迫和外患的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