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可视化处理》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9170163 课程名称:信息可视化处理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rocess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媒艺术)本科二、三年级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计算机设计软件》《互动编程艺术》《网格与版式设计》 二、课程简介 信息可视化处理是数字媒体艺术表达中常见的手段与方法,信息可视化处理包含 信息获取与分析、可视化创意、可视化生成方法与技术等。《信息可视化处理》课程 主要的讲授信息获取与分析模式与方法、可视化创意思维构建、可视化生成方法与技 术、信息可视化创作实践四大部分。课程选用Excel、Processing、Python和H5平 台的Mugeda等软件相互配合作为信息收集及可视化工具,课程教学力求思想思维循 循诱导、技术原理深入浅出。结合思政案例分析:如抗击新冠疫情、中国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四史学习与讲述等。通过课程学习后,让学生能了解信 息可视化处理的定义和原理,开拓信息可视化创意思维,学识信息可视化处理方法和 工具应用,并用这些方法处理生成自己理解的信息可视化作品。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rocessing is a common means and method in digital media art expression,It includes infomation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visualization creativity,visualizatior generation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rocessing mainly includes four parts:infomation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mode and method.visual creative thinking construction,visualization generation method and technology,an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creation practice.Excel,processing.Python and Mugeda of H5 platform are used a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visualization tools.that teaching of the course should be easy to understand.After leaming.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definition and principle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rocessing.expand the creative thinking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leam th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and tool applications,and use these methods to process and generate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works
1 《信息可视化处理》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9170163 课程名称:信息可视化处理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rocess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艺术与设计学院 (数媒艺术)本科二、三年级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计算机设计软件》《互动编程艺术》《网格与版式设计》 二、课程简介 信息可视化处理是数字媒体艺术表达中常见的手段与方法,信息可视化处理包含 信息获取与分析、可视化创意、可视化生成方法与技术等。《信息可视化处理》课程 主要的讲授信息获取与分析模式与方法、可视化创意思维构建、可视化生成方法与技 术、信息可视化创作实践四大部分。课程选用 Excel、Processing、Python 和 H5 平 台的 Mugeda 等软件相互配合作为信息收集及可视化工具,课程教学力求思想思维循 循诱导、技术原理深入浅出。结合思政案例分析:如抗击新冠疫情、中国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四史学习与讲述等。通过课程学习后,让学生能了解信 息可视化处理的定义和原理,开拓信息可视化创意思维,学识信息可视化处理方法和 工具应用,并用这些方法处理生成自己理解的信息可视化作品。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rocessing is a common means and method in digital media art expression, It include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visualization creativity, visualization generation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rocessing mainly includes four part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mode and method, visual creative thinking construction, visualization generation method and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creation practice. Excel, processing, Python and Mugeda of H5 platform are used a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visualization tools, that teaching of the course should be easy to understand. After learning,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definition and principle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rocessing, expand the creative thinking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learn th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and tool applications, and use these methods to process and generate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work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信息可视化处理》是一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信息数 字化处理的关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信息可传达作 用,以科学、正确的价值体系,去了解和分析信息的来源与归类方法,开拓信息可视 化处理创意思维,学识信息可视化处理方法和工具应用,并用这些方法处理生成自己 理解的信息可视化作品。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践行“四个正确认识”,引导同 学们客观地认识事物、科学分析事物、正确地处理信息、有效地传达可视化成果,为 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奠定坚实的信息数据化处理的技能基础,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 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拥有正确价值观、科学世界观、学识信息可视化处理模式、 掌握信息可视化处理方法、具有信息可视化处理能力的新时代大湾区数字媒体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信息可视化概念 (一)目的与要求 1.认识信息可视化的概念 2.了解信息可视化的作用 3.弄懂信息可视化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息设计概念 1.信息的概念 虚假信息 错误信息 c) 干扰信息 d) 不确定信息 e) 有效信息 2.信息的形式 a 事件 b) 数据(数字) c) 图像 d) 形状 e 色彩 维度(空间)》 g) 时间 2
2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信息可视化处理》是一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信息数 字化处理的关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信息可传达作 用,以科学、正确的价值体系,去了解和分析信息的来源与归类方法,开拓信息可视 化处理创意思维,学识信息可视化处理方法和工具应用,并用这些方法处理生成自己 理解的信息可视化作品。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践行“四个正确认识”,引导同 学们客观地认识事物、科学分析事物、正确地处理信息、有效地传达可视化成果,为 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奠定坚实的信息数据化处理的技能基础,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 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拥有正确价值观、科学世界观、学识信息可视化处理模式、 掌握信息可视化处理方法、具有信息可视化处理能力的新时代大湾区数字媒体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信息可视化概念 (一)目的与要求 1.认识信息可视化的概念 2.了解信息可视化的作用 3.弄懂信息可视化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设计概念 1.信息的概念 a) 虚假信息 b) 错误信息 c) 干扰信息 d) 不确定信息 e) 有效信息 2.信息的形式 a) 事件 b) 数据(数字) c) 图像 d) 形状 e) 色彩 f) 维度(空间) g) 时间
3.信息的本质 可视化设计的作用 创 以用户为中心 c) 实用型设计 d) 面向功能的设计 e) 易于理解的设计 第二节设计指向 1.指向的分类 a) 自我指涉型设计 b) 面向功能的设计 2.非指路地图和示意图 a)地理图 b) 概念图 y 经验图 d) 数字/统计图 3.拿破仑东征图 a)空间信息 b) 时间信息 c) 数字信息 d) 事件信息 4.简单与复杂 5.矛盾分析 第三节展现数掘 1.重叠与平铺 2.解剖和功能 3.明喻和隐喻 a)明喻 b)隐喻 4.细节的重要性 5.巧用情绪 6.品牌化逐论 7.图文会意 3
3 3.信息的本质 a) 可视化设计的作用 b) 以用户为中心 c) 实用型设计 d) 面向功能的设计 e) 易于理解的设计 第二节 设计指向 1.指向的分类 a) 自我指涉型设计 b) 面向功能的设计 2.非指路地图和示意图 a) 地理图 b) 概念图 c) 经验图 d) 数字/统计图 3.拿破仑东征图 a) 空间信息 b) 时间信息 c) 数字信息 d) 事件信息 4.简单与复杂 5.矛盾分析 第三节 展现数据 1.重叠与平铺 2.解剖和功能 3.明喻和隐喻 a) 明喻 b) 隐喻 4.细节的重要性 5.巧用情绪 6.品牌化谬论 7.图文会意
(三)思考与实践 1.信息的本质是什么? 2.信息可视化为什么会越来越重要?其背后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3.信息可视化有哪些不同的形式?数字信息可视化的有哪些常用的形式 4.据你所知,实现信息可视化的方法与工具有哪些? 5.在数据智能时代,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职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 2.实例法 3.小组讨论 4多煤体教学 5.课堂练习 6.调查研究 第二章信息可视化定性 (一)目的与要求 1.对信息可视化的定性理解 2.信息可视化的作用与惯例 3.弄懂信息可视化的临近度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线条 1.细线 2.粗线 3.面 第二节形状 4.导 5.误导\灰度图例的演化 第三节图形含义 第四节色彩应用 1.色彩 2.明度 3.色彩限制 4.黑白 第五节图例的演化 1.人与人
4 (三)思考与实践 1. 信息的本质是什么? 2. 信息可视化为什么会越来越重要?其背后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3. 信息可视化有哪些不同的形式?数字信息可视化的有哪些常用的形式? 4. 据你所知,实现信息可视化的方法与工具有哪些? 5. 在数据智能时代,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职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讲授法 2. 实例法 3. 小组讨论 4. 多媒体教学 5. 课堂练习 6. 调查研究 第二章 信息可视化定性 (一)目的与要求 1.对信息可视化的定性理解 2.信息可视化的作用与惯例 3.弄懂信息可视化的临近度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线条 1.细线 2.粗线 3.面 第二节 形状 4.引导 5.误导\灰度\图例的演化 第三节 图形含义 第四节 色彩应用 1.色彩 2.明度 3.色彩限制 4.黑白 第五节 图例的演化 1.人与人
2.人与物 3.产品关联 第六节协助符号 第七节视角、空间和时间 1.视角 2.空间 3.时间 第八节导航:书与屏幕 第九节信息解释 1.信息解释的方法 2.信息解释的作用 (三)思考与实践 1.信息的定性是什么? 2.信息可视化定性的作用是什么? 3.信息可视化定性有哪些常见发方法? 4.实践训练:优秀信息可视化定性的案例分析? 5.如何用辩证法对信息进行定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 2.实例法 3.小组讨论 4.多媒体教学 5.课堂练习 6.调查研究 第三章信息可视化定量 (一)目的与要求 1.对信息可视化的定量理解 2.信息可视化的作用与惯伤 3.弄懂信息可视化的临析度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息加载 1.信息过载 2.信息过多 3.数字过多
5 2.人与物 3.产品关联 第六节 协助符号 第七节 视角、空间和时间 1.视角 2.空间 3.时间 第八节 导航:书与屏幕 第九节 信息解释 1.信息解释的方法 2.信息解释的作用 (三)思考与实践 1. 信息的定性是什么? 2. 信息可视化定性的作用是什么? 3. 信息可视化定性有哪些常见发方法? 4. 实践训练:优秀信息可视化定性的案例分析? 5. 如何用辩证法对信息进行定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讲授法 2. 实例法 3. 小组讨论 4. 多媒体教学 5. 课堂练习 6. 调查研究 第三章 信息可视化定量 (一)目的与要求 1.对信息可视化的定量理解 2.信息可视化的作用与惯例 3.弄懂信息可视化的临近度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加载 1.信息过载 2.信息过多 3.数字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