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动的封建专制集团的心愿。在这篇著作里恩格斯根据对德国的 社会环境和政治情况的分析,拟定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 的革命策略。 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这篇评论中,恩格斯批判 了“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美学观点,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 评的基础。恩格斯尖锐地指责了在文学中的一切小市民的狭隘 性、多愁善感、庸俗、市侩气、小心翼翼地向有产者谄媚的行为。恩 格斯强调说,进步的作家和诗人应当是进步思想和革命斗争的喉 舌,应当歌颂“倔强的、威严的和革命的无产者”。恩格斯对“真正 的社会主义者”格律恩想用小市民的尺度来衡量伟大的德国作家 歌德的创作的企图进行了致命的批评。恩格斯在评述歌德的创作 中,做出了研究文学的复杂现象的范例,揭示了作家的世界观和他 周围的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指出了歌德著作中的矛盾方面,说明 了它们的真正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之所在。 1847年夏天问世的卡·马克思的著作“哲学的贫困。 答蒲鲁 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极其重要的理论著作之 一。在这部哲学兼经济学的著作里,马克思第一次以论战的形式 在报刊上详细地阐述了他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唯物主义学说的基 础;阐述了他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在这部著作里提 出了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策略的创见。 “哲学的贫困”是为了反对蒲鲁东主义而写的。蒲鲁东主义反 映了小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矛盾和空想,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意向: 它力图摆脱资本主义发展给它造成的毁灭性的后果,同时又要保 存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马 克思证明,要在资本主义关系的范围内消除资本主义“坏的方面” 第 四 卷 说 明
反动的封建专制集团的心愿。在这篇著作里恩格斯根据对德国的 社会环境和政治情况的分析,拟定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 的革命策略。 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这篇评论中,恩格斯批判 了“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美学观点,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 评的基础。恩格斯尖锐地指责了在文学中的一切小市民的狭隘 性、多愁善感、庸俗、市侩气、小心翼翼地向有产者谄媚的行为。恩 格斯强调说,进步的作家和诗人应当是进步思想和革命斗争的喉 舌,应当歌颂“倔强的、威严的和革命的无产者”。恩格斯对“真正 的社会主义者”格律恩想用小市民的尺度来衡量伟大的德国作家 歌德的创作的企图进行了致命的批评。恩格斯在评述歌德的创作 中,做出了研究文学的复杂现象的范例,揭示了作家的世界观和他 周围的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指出了歌德著作中的矛盾方面,说明 了它们的真正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之所在。 1847年夏天问世的卡·马克思的著作“哲学的贫困。 答蒲鲁 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极其重要的理论著作之 一。在这部哲学兼经济学的著作里,马克思第一次以论战的形式 在报刊上详细地阐述了他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唯物主义学说的基 础;阐述了他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在这部著作里提 出了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策略的创见。 “哲学的贫困”是为了反对蒲鲁东主义而写的。蒲鲁东主义反 映了小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矛盾和空想,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意向: 它力图摆脱资本主义发展给它造成的毁灭性的后果,同时又要保 存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马 克思证明,要在资本主义关系的范围内消除资本主义“坏的方面” 第 四 卷 说 明
的任何计划都是站不住脚的,这就给整个改良主义的思想体系以 打击,抱有改良主义思想的人们企图用细小的改良的纲领引诱工 人阶级脱离社会主义革命斗争。 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方法的同时, 在“哲学的贫困”中捍卫并发展了新的科学的无产阶级世界观。 马克思在这部著作里比自己先前的著作更全面更深刻地论证 了他的辩证方法。马克思和把真实的现实描写成“绝对观念”的体 现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相反,他把观念、抽象、逻辑范畴看 成是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 的辩证过程的反映。 在“哲学的贫困”里马克思在阐明物质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方 面前进了一大步。马克思在揭示“生产力”这个概念的内容时,指 出它不仅包括生产工具,而且还包括劳动者本身;“最强大的一种 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见本卷第197页)。马克思指出生产力 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 关系和相互作用。他证明,在阶级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之间所发生的对抗性矛盾,使阶级斗争尖锐化成为不可 避免的现象,使新的更先进的生产方式通过革命来代替旧的生产 方式。只有在没有阶级对抗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进化将不再 是政治革命”(见本卷第198页)。 在“哲学的贫困”里马克思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 础,后来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这一天才著作中对这 门科学做了详细的研究。马克思驳斥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资 本主义经济规律是永恒的不可动摇的这种形而上学的观念。马克 思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了经济的现实,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的任何计划都是站不住脚的,这就给整个改良主义的思想体系以 打击,抱有改良主义思想的人们企图用细小的改良的纲领引诱工 人阶级脱离社会主义革命斗争。 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方法的同时, 在“哲学的贫困”中捍卫并发展了新的科学的无产阶级世界观。 马克思在这部著作里比自己先前的著作更全面更深刻地论证 了他的辩证方法。马克思和把真实的现实描写成“绝对观念”的体 现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相反,他把观念、抽象、逻辑范畴看 成是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 的辩证过程的反映。 在“哲学的贫困”里马克思在阐明物质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方 面前进了一大步。马克思在揭示“生产力”这个概念的内容时,指 出它不仅包括生产工具,而且还包括劳动者本身;“最强大的一种 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见本卷第197页)。马克思指出生产力 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 关系和相互作用。他证明,在阶级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之间所发生的对抗性矛盾,使阶级斗争尖锐化成为不可 避免的现象,使新的更先进的生产方式通过革命来代替旧的生产 方式。只有在没有阶级对抗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进化将不再 是政治革命”(见本卷第198页)。 在“哲学的贫困”里马克思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 础,后来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这一天才著作中对这 门科学做了详细的研究。马克思驳斥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资 本主义经济规律是永恒的不可动摇的这种形而上学的观念。马克 思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了经济的现实,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济关系的对抗性和历史短暂性。 马克思从新的真正科学的立场出发,考察了产生资本主义社 会的条件,阐明了大机器工业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资 本主义生产的许多方面:竞争、资本主义的分工。马克思指出,生 产工具的积聚和分工是有机地联系着的,技术方面的每一项巨大 的发明都使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加剧起来。 马克思强调说,生产的 无政府状态、危机、群众的贫困化是资本主义必不可免的伴侣;他 揭露了雇佣劳动制度的剥削实质,大体上表述了资本主义积累的 普遍规律,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产生财富的那些关系中也 产生贫困”(见本卷第155页)。 在“哲学的贫困”里拟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货币、工资、 利润、地租等学说的一些初步原理。 马克思提出了土地国有化的 深刻思想,他认为在资产阶级社会的条件下土地国有化是最彻底 的资产阶级措施。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以及“保护关税派、自由贸易派和工人 阶级”和“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里,提出了研究剩余价值理论的初 步原理。50年代末马克思建立了这一理论的完备形式。在这以前 所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等)里,马克思还使用“劳动价值”,“劳 动价格”这样一些概念,正如恩格斯后来在给马克思的“雇佣劳动 和资本”一书所做的序言中指出的,这些概念“从晚期著作的观点 来看,是不确切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后来马克思确定了工人出 卖给资本家的不是自己的劳动,而是自己的劳动力,因此他用“劳 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概念代替了“劳动价值”和“劳动价 格”的概念。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里把他关于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的伟大 第 四 卷 说 明
济关系的对抗性和历史短暂性。 马克思从新的真正科学的立场出发,考察了产生资本主义社 会的条件,阐明了大机器工业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资 本主义生产的许多方面:竞争、资本主义的分工。马克思指出,生 产工具的积聚和分工是有机地联系着的,技术方面的每一项巨大 的发明都使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加剧起来。 马克思强调说,生产的 无政府状态、危机、群众的贫困化是资本主义必不可免的伴侣;他 揭露了雇佣劳动制度的剥削实质,大体上表述了资本主义积累的 普遍规律,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产生财富的那些关系中也 产生贫困”(见本卷第155页)。 在“哲学的贫困”里拟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货币、工资、 利润、地租等学说的一些初步原理。 马克思提出了土地国有化的 深刻思想,他认为在资产阶级社会的条件下土地国有化是最彻底 的资产阶级措施。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以及“保护关税派、自由贸易派和工人 阶级”和“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里,提出了研究剩余价值理论的初 步原理。50年代末马克思建立了这一理论的完备形式。在这以前 所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等)里,马克思还使用“劳动价值”,“劳 动价格”这样一些概念,正如恩格斯后来在给马克思的“雇佣劳动 和资本”一书所做的序言中指出的,这些概念“从晚期著作的观点 来看,是不确切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后来马克思确定了工人出 卖给资本家的不是自己的劳动,而是自己的劳动力,因此他用“劳 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概念代替了“劳动价值”和“劳动价 格”的概念。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里把他关于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的伟大 第 四 卷 说 明
历史意义的结论加以具体化,同时指出经济斗争、罢工、工人同盟 (工会)在团结和以革命精神教育无产阶级群众的过程中的作用。 马克思提出了这样一种深刻的思想:无产阶级应当具有阶级觉悟, 社会主义的觉悟,应当了解自己对于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政治制 度和经济制度的革命作用,或者如马克思所说的,应当由“对资本 说来已经形成一个阶级,但还不是自为的阶级”的群众变成“自为 的阶级”(见本卷第196页)。马克思表述了关于经济斗争和政治 斗争的统一的重要原理,并且强调指出,在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 中,政治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具有决定的意义。 本卷收入了恩格斯在宪章派报纸“北极星报”和法国民主主义 报纸“改革报”上发表的一些文章和通讯。在政论性的文章中具有 特别重大意义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上发 表的那些文章,这一报纸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影响下成了宣传共 产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战斗的机关报。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注视着 国际民主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运动,在报上评论当时的一切巨大 事变,对无产阶级在即将来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许多重要问 题上的立场加以论证,并同敌视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进行斗争。 在“‘莱茵观察家’的共产主义”这篇文章里,马克思揭露了打 着基督教社会主义旗帜的普鲁士封建反动派的代表人物迷惑人民 群众的勾当。在马克思的文章“拉马丁和共产主义”、“驳阿·巴泰 尔斯”和恩格斯的文章“讨论自由贸易问题的布鲁塞尔会议”、“拉 马丁先生的宣言”里,资本主义的辩护人和自由资产阶级的思想家 遭到了严厉的抨击,资产阶级自由派和激进派关于共产主义的臆 想遭到了驳斥。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给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历史意义的结论加以具体化,同时指出经济斗争、罢工、工人同盟 (工会)在团结和以革命精神教育无产阶级群众的过程中的作用。 马克思提出了这样一种深刻的思想:无产阶级应当具有阶级觉悟, 社会主义的觉悟,应当了解自己对于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政治制 度和经济制度的革命作用,或者如马克思所说的,应当由“对资本 说来已经形成一个阶级,但还不是自为的阶级”的群众变成“自为 的阶级”(见本卷第196页)。马克思表述了关于经济斗争和政治 斗争的统一的重要原理,并且强调指出,在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 中,政治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具有决定的意义。 本卷收入了恩格斯在宪章派报纸“北极星报”和法国民主主义 报纸“改革报”上发表的一些文章和通讯。在政论性的文章中具有 特别重大意义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上发 表的那些文章,这一报纸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影响下成了宣传共 产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战斗的机关报。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注视着 国际民主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运动,在报上评论当时的一切巨大 事变,对无产阶级在即将来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许多重要问 题上的立场加以论证,并同敌视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进行斗争。 在“‘莱茵观察家’的共产主义”这篇文章里,马克思揭露了打 着基督教社会主义旗帜的普鲁士封建反动派的代表人物迷惑人民 群众的勾当。在马克思的文章“拉马丁和共产主义”、“驳阿·巴泰 尔斯”和恩格斯的文章“讨论自由贸易问题的布鲁塞尔会议”、“拉 马丁先生的宣言”里,资本主义的辩护人和自由资产阶级的思想家 遭到了严厉的抨击,资产阶级自由派和激进派关于共产主义的臆 想遭到了驳斥。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给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阿·克特根的信和“布鲁塞尔的德国民主主义者—共产主义者 给菲格斯·奥康瑙尔先生的信”、弗·恩格斯发表在“改革报”上的 关于英国宪章运动的通讯,以及当时的其他文章和文献里,都包含 着要无产阶级的民主的力量实行国际合作和团结一致的思想。马 克思和恩格斯赞同无产阶级革命者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联 盟,但同时也批判了后者的落后观点和幻想。在“路易·勃朗在第 戎宴会上的演说”一文中恩格斯写道:“没有批评就不能互相了解, 因而也就谈不到团结”(见本卷第423页)。 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 坚决地驳斥了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路易·勃朗和其他法国小资 产阶级活动家所宣扬的世界主义观点。 在恩格斯所著的“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和马克思所著 的“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里,揭露了德国小资产阶级激 进派的狭隘性和不彻底的民主主义,尤其是他们对德国的集中和 统一的必要性的无知。在同海因岑的论战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捍卫 并论证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原则。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1847年11月29日关于波兰的演说和他 们1848年2月22日关于波兰问题的发言里,在恩格斯的“奥地利 末日的开端”、“菲格斯·奥康瑙尔和爱尔兰人民”以及其他著作 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族问题的重要思想, 宣布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他们赞同工人阶级坚决援助波 兰、意大利、爱尔兰和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做法,表述了著 名的原理:“任何民族当它还在压迫别的民族时,不能成为自由的 民族”(见本卷第410页)。 恩格斯的“普鲁士宪法”、“法国的改革运动”、“瑞士的内战”、 “1847年的运动”等文是分析革命前夕许多欧洲国家的社会环境 第 四 卷 说 明
·阿·克特根的信和“布鲁塞尔的德国民主主义者—共产主义者 给菲格斯·奥康瑙尔先生的信”、弗·恩格斯发表在“改革报”上的 关于英国宪章运动的通讯,以及当时的其他文章和文献里,都包含 着要无产阶级的民主的力量实行国际合作和团结一致的思想。马 克思和恩格斯赞同无产阶级革命者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联 盟,但同时也批判了后者的落后观点和幻想。在“路易·勃朗在第 戎宴会上的演说”一文中恩格斯写道:“没有批评就不能互相了解, 因而也就谈不到团结”(见本卷第423页)。 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 坚决地驳斥了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路易·勃朗和其他法国小资 产阶级活动家所宣扬的世界主义观点。 在恩格斯所著的“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和马克思所著 的“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里,揭露了德国小资产阶级激 进派的狭隘性和不彻底的民主主义,尤其是他们对德国的集中和 统一的必要性的无知。在同海因岑的论战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捍卫 并论证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原则。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1847年11月29日关于波兰的演说和他 们1848年2月22日关于波兰问题的发言里,在恩格斯的“奥地利 末日的开端”、“菲格斯·奥康瑙尔和爱尔兰人民”以及其他著作 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族问题的重要思想, 宣布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他们赞同工人阶级坚决援助波 兰、意大利、爱尔兰和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做法,表述了著 名的原理:“任何民族当它还在压迫别的民族时,不能成为自由的 民族”(见本卷第410页)。 恩格斯的“普鲁士宪法”、“法国的改革运动”、“瑞士的内战”、 “1847年的运动”等文是分析革命前夕许多欧洲国家的社会环境 第 四 卷 说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