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工程实验》实验课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名称课程编码纺纱工程实验N09500188个课程总学分1开设实验项目总数其中:必修(8)个,选修(0)个32课程总学时32实验总学时先修课程纺织材料学纺织工程)适用专业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开设本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1.立德树人以纺纱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为背景,提炼出体现蕴含历史辩证、思维辩证、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思政体系,在教学中贯穿哲学思想;以专业案例为导向,引导纺纱工程师的责任感、绿色纺织、节能环保的行业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国爱专业的家国情怀。以纺织服装文化为线索,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养纺织行业高智商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道德情操,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以纺纱行业发展历程为平台,构建思政体系下全新的实验实践方案,指引学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新诚信的学习科研观。2.课程目标实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验1.依据纱线质量检验标准,运用数理统计原理、纺织材料学等相关知识,对纺纱半制品、成品进行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质量分析。(毕业能力指标点4-1):程2.运用机械原理、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知识对主要机械(或机构)进行工艺计算、传基动系统测绘,并分析复杂机构的设计原理。(毕业能力指标点4-2)本3.运用纺纱工艺原理优选工艺参数,合理制定综合实验方案,并对主要工艺理论加以分析。(毕业情能力指标点4-3);况4.结合纺纱工艺原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毕业能力指标点4-4)5.了解各种短纤维纺纱系统的适用原料、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其产品特征:学会使用通用工具、专用工具、专用量具、精密仪器仪表,初步掌握主要工序的操作技能和要领,通过团队协作独立完成相关实验,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毕业能力指标点5-4)。实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的有关内容):通过本课程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纺纱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加深对主要工艺原理的理解,掌握主要设备的工艺调节以及各工序半制品的质量测试方法及控制标准:1.掌握纺纱半制品和成品的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和控制指标:(教学目标1)2.认识主要纺纱设备的传动系统和工艺计算:(教学目标2)3.深入理解主要纺纱工艺理论:(教学目标3、4)4.掌握主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教学目标5)
《纺纱工程实验》实验课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 纺纱工程实验 课程编码 N0950018 实 验 课 程 基 本 情 况 课程总学分 1 开设实验项目总数 8 个 其中:必修( 8 )个,选修( 0 )个 课程总学时 32 实验总学时 32 先修课程 纺织材料学 适用专业 纺织工程) 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开设本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1.立德树人 以纺纱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为背景,提炼出体现蕴含历史辩证、思维辩证、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思 政体系,在教学中贯穿哲学思想;以专业案例为导向,引导纺纱工程师的责任感、绿色纺织、节能环保 的行业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国爱专业的家国情怀。以纺织服装文化为线索,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培养纺织行业高智商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道德情操,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以纺 纱行业发展历程为平台,构建思政体系下全新的实验实践方案,指引学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新诚 信的学习科研观。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 1.依据纱线质量检验标准,运用数理统计原理、纺织材料学等相关知识,对纺纱半制品、成品进行 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质量分析。(毕业能力指标点 4-1); 2.运用机械原理、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知识对主要机械(或机构)进行工艺计算、传 动系统测绘,并分析复杂机构的设计原理。(毕业能力指标点 4-2); 3.运用纺纱工艺原理优选工艺参数,合理制定综合实验方案,并对主要工艺理论加以分析。(毕业 能力指标点 4-3); 4.结合纺纱工艺原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毕业能力指标点 4-4); 5.了解各种短纤维纺纱系统的适用原料、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其产品特征;学会使用通用工具、 专用工具、专用量具、精密仪器仪表,初步掌握主要工序的操作技能和要领,通过团队协作独立完成相 关实验,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毕业能力指标点 5-4)。 实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的有关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纺纱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加深对主要工艺原理的理 解,掌握主要设备的工艺调节以及各工序半制品的质量测试方法及控制标准: 1.掌握纺纱半制品和成品的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和控制指标;(教学目标 1) 2.认识主要纺纱设备的传动系统和工艺计算;(教学目标 2) 3.深入理解主要纺纱工艺理论;(教学目标 3、4) 4.掌握主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教学目标 5)
序实验实验是否为实验名称内容提要号时数必修类型(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5条)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各种短纤维纺纱系统的适2演示是短纤维纺纱系统用原料、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产品特征,理解通过产品的需求建立纺纱生产过程的方法。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1条)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纱线质量评价的依据,掌握22是纱线质量标准验证棉本色纱线质量分等的方法,通过虚拟仿真的教学环境掌握一般纺织品的原料、纱线、面料、服装的要求要求,并提炼所设计纱线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实(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1、2、3、4、5条验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开棉机和成卷机的机构组项开清棉工序实验是/34综合成、作用原理,掌握不同打手型式的作用特点及相关目工艺参数的调节方法,完成单打手成卷机的传动测与绘。内容(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1、2、3、4、5条提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梳棉机的机构组成、作用原综合是梳棉工序实验4要理,能进行落棉分析、道夫转移率测试、生条品质检验。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1、2、3、4、5条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并条机的机构组成、作用原理,了解各变换齿轮的作用及调节方法,能进行移距是5并条工序实验6综合偏差(或摩擦力界分布)以及牵伸区纤维数量分布的测试,掌握熟条的品质检验,能对并条机进行传动系统的测绘,并通过虚拟仿真的实验了解设备的配置、机构的传动、罗拉牵伸过程中纤维的动力学规律。(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1、2、3、4、5条)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精梳机的机构组成、作用原综合是2精梳工序实验理,掌握精梳机的运动配合,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出分离罗拉的位移曲线
实 验 项 目 与 内 容 提 要 序 号 实验名称 实验 时数 实验 类型 内容提要 是否为 必修 1 短纤维纺纱系统 2 演示 (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 5 条) 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各种短纤维纺纱系统的适 用原料、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产品特征,理解通过 产品的需求建立纺纱生产过程的方法。 是 2 纱线质量标准 2 验证 (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 1 条) 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纱线质量评价的依据,掌握 棉本色纱线质量分等的方法,通过虚拟仿真的教学环 境掌握一般纺织品的原料、纱线、面料、服装的要求 要求,并提炼所设计纱线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是 3 开清棉工序实验 4 综合 (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 1、2、3、4、5 条) 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开棉机和成卷机的机构组 成、作用原理,掌握不同打手型式的作用特点及相关 工艺参数的调节方法,完成单打手成卷机的传动测 绘。 是 4 梳棉工序实验 4 综合 (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 1、2、3、4、5 条) 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梳棉机的机构组成、作用原 理,能进行落棉分析、道夫转移率测试、生条品质检 验。 是 5 并条工序实验 6 综合 (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 1、2、3、4、5 条) 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并条机的机构组成、作用原 理,了解各变换齿轮的作用及调节方法,能进行移距 偏差(或摩擦力界分布)以及牵伸区纤维数量分布的 测试,掌握熟条的品质检验,能对并条机进行传动系 统的测绘,并通过虚拟仿真的实验了解设备的配置、 机构的传动、罗拉牵伸过程中纤维的动力学规律。 是 6 精梳工序实验 2 综合 (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 1、2、3、4、5 条) 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精梳机的机构组成、作用原 理,掌握精梳机的运动配合,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绘 出分离罗拉的位移曲线。 是
(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1、2、3、4、5条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粗纱机的机构组成、作用原理、传动系统,掌握各变换齿轮的作用及调节方法,是7粗纱工序实验综合4能进行粗纱伸长率测试,能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出铁炮外形曲线,能根据粗纱卷绕成形要求探索粗纱传动系统的改进途径,(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1、2、3、4、5条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细纱机的机构组成、作用原是s细纱工序实验81综合理,掌握细纱机传动系统的测绘,能进行常规产品的工艺配置和调节,能对所纺产品进行品质评定,能进行动态纺纱张力测试,初步学会细纱机的生头操作。考核方式及要求: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列为考查课,课程考核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堂表现。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评分,其中实验操作占30%,实验报告占40%,实验课表现占30%。实验教科书、参考书:1、郁崇文,纺纱实验教程[M](纺织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42、谢春萍.,纺纱工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纺织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2大纲撰写人:刘基宏大纲审核人:傅佳佳注:实验类型中填写“综合、设计、验证、演示”,分别指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为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演示性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
7 粗纱工序实验 4 综合 (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 1、2、3、4、5 条) 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粗纱机的机构组成、作用原 理、传动系统,掌握各变换齿轮的作用及调节方法, 能进行粗纱伸长率测试,能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出 铁炮外形曲线,能根据粗纱卷绕成形要求探索粗纱传 动系统的改进途径。 是 8 细纱工序实验 8 综合 (支撑“二、课程培养目标”中第 1、2、3、4、5 条) 本实验要求学生了解细纱机的机构组成、作用原 理,掌握细纱机传动系统的测绘,能进行常规产品的 工艺配置和调节,能对所纺产品进行品质评定,能进 行动态纺纱张力测试,初步学会细纱机的生头操作。 是 考核方式及要求: 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列为考查课,课程考核包括 3 个部分,分别为实验操作、 实验报告、课堂表现。 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评分,其中实验操作占 30%,实验报告占 40%,实验课表现占 30%。 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1、郁崇文,纺纱实验教程 [M](纺织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4. 2、谢春萍.,纺纱工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纺织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2. 大纲撰写人:刘基宏 大纲审核人:傅佳佳 注: 实验类型中填写“综合、设计、验证、演示”,分别指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为验证这种认识或假 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 演示性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