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术语或行话,必须使用时要有解释。同时以朴实保障、增加客观性和信实感,显得更“言之凿凿”。 要而言之,新闻写作要具体精确、简明生动。 2.新闻语言 与上述新闻写作的要求相应,新闻写作的用语要准确、精炼、朴实和传神。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多用简单句,少用复杂、倒装句:多用白描,少用形容词和副词。不说过头话,不用夸张词,以准确的 刻画、有力的动词产生鲜明生动的效果。 “会场上掌声不断”之类的语言不应出现在新闻中。中央电视台在2001年元旦晚上7点钟新闻联播 的消息中说:“北京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挂起了彩旗、宫灯。”生动了,文学了,但显然是不准确的, 不可能“家家户户”,外国人看了还会以为我们在说谎。 广播电视新闻还要口语化。为了容易听懂记住,又需必要的重复,尤其是人名、地名、关键词等。 要少用代词,多用具体的人名、地名等取代“他”、“这里”等:少用简称略语、方言土语,分清同音不 同义的词。标点符号也需词语化,如用“和”、“跟”、“同”代替顿号,用“是”代替破折号,用“等等” 代替省略号。 3.新闻摄影的意义、要求和方法 新闻摄影有许多优势:报道速度快:真实感强,“用事实说话”时说服力也强:能有瞬间凝聚之强, 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可让人轻松阅读,并在很短时间里获得很 多信息:可方便地用于报刊和新媒体:可打破语言和文字的理解障碍,便于对外宣传、跨文化传播。尽 管现在电视已很发达,但新闻摄影仍有很大的影响力。调查显示,美国人关于越南战争印象最深的画面, 不是来自新闻纪录电影和电视,而是美联社记者的照片。获得1968年度世界新闻摄影赛最佳照片的《西 贡街头枪杀越共》,被认为引发了美国国内的反战浪潮,迫使美国政府考虑改变越战政策:而获得该赛 1972年度最佳照片的《火从天降》,则被认为使战争提前6个月结束。 《西贡街头枪杀越共》,世界新闻摄影赛1968年度最佳照片,美联社记者艾迪·亚当斯(Eddie Adams,1933~2004)拍摄。 画面中是南越首府西贡的大街上,警官阮隆上尉枪杀了一名未经审判的越南共产党嫌疑人。这幅照 22
22 词术语或行话,必须使用时要有解释。同时以朴实保障、增加客观性和信实感,显得更“言之凿凿”。 要而言之,新闻写作要具体精确、简明生动。 2.新闻语言 与上述新闻写作的要求相应,新闻写作的用语要准确、精炼、朴实和传神。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多用简单句,少用复杂、倒装句;多用白描,少用形容词和副词。不说过头话,不用夸张词,以准确的 刻画、有力的动词产生鲜明生动的效果。 “会场上掌声不断”之类的语言不应出现在新闻中。中央电视台在 2001 年元旦晚上 7 点钟新闻联播 的消息中说:“北京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挂起了彩旗、宫灯。”生动了,文学了,但显然是不准确的, 不可能“家家户户”,外国人看了还会以为我们在说谎。 广播电视新闻还要口语化。为了容易听懂记住,又需必要的重复,尤其是人名、地名、关键词等。 要少用代词,多用具体的人名、地名等取代“他”、“这里”等;少用简称略语、方言土语,分清同音不 同义的词。标点符号也需词语化,如用“和”、“跟”、“同”代替顿号,用“是”代替破折号,用“等等” 代替省略号。 3.新闻摄影的意义、要求和方法 新闻摄影有许多优势:报道速度快;真实感强,“用事实说话”时说服力也强;能有瞬间凝聚之强, 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可让人轻松阅读,并在很短时间里获得很 多信息;可方便地用于报刊和新媒体;可打破语言和文字的理解障碍,便于对外宣传、跨文化传播。尽 管现在电视已很发达,但新闻摄影仍有很大的影响力。调查显示,美国人关于越南战争印象最深的画面, 不是来自新闻纪录电影和电视,而是美联社记者的照片。获得 1968 年度世界新闻摄影赛最佳照片的《西 贡街头枪杀越共》,被认为引发了美国国内的反战浪潮,迫使美国政府考虑改变越战政策;而获得该赛 1972 年度最佳照片的《火从天降》,则被认为使战争提前 6 个月结束。 《西贡街头枪杀越共》,世界新闻摄影赛 1968 年度最佳照片,美联社记者艾迪·亚当斯(Eddie Adams,1933~2004)拍摄。 画面中是南越首府西贡的大街上,警官阮隆上尉枪杀了一名未经审判的越南共产党嫌疑人。这幅照
片发表后舆论哗然,激起了美国人民对越战的反思,引发了反战浪潮,从而改变了越战进程。并影响了 当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一一照片发表后不到两个月,美国总统约翰逊宣布自己不再争取连任。它还涉及 个法律问题:警官有无权力在未审判的情况下击毙嫌疑人? 这幅照片还获得了1969年普利策突发新闻照片一等奖。新闻摄影史专家肯内利说,这幅照片是“二 十世纪改变历史的5幅最伟大照片之一。” 但由于眼睁睁地看着嫌疑犯被枪决,亚当斯受到了一些同行的责难,一位荷兰记者当众质问他:“当 时你为什么不阻止他向那人开枪?”有将近两年时间,亚当斯都不敢看自己的作品一眼,更加不敢将它挂 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他对媒体表示:“因为表现了一个人杀害另一个人,我获得了奖金。两条人命都被毁 掉了,而我获得了报酬,我真是一个英雄!” 亚当斯还说:“有时一张照片会被误解,因为它并没有完整地讲述整个故事。我不是说他(阮隆)的 所作所为是对的,但他正在打仗,而战争是残酷的。” 照片发表后阮隆被免职,后来移民到美国,在弗吉尼亚开了一家匹萨饼店。但很多人都熟悉他的面 孔,使他怎么也摆脱不掉狼藉的声名,还不断接到辱骂和恫吓电话。 《火从天降》,世界新闻摄影赛1972年度最佳照片:被烧伤的潘金淑(图中)和其他儿童一起逃避 南越飞机误投的凝固汽油弹引起的大火,后面是一群无动于衷的美国大兵。美联社记者Nick Ut拍摄。 目前受众的生活节奏加快,可利用的碎片时间增多,更乐于接受一目了、“一图值千言”的信息。同 时,数码摄影、传输和处理日益方便、快速和优质,也使平面媒体日益图像化。许多报刊机构撤销了原 有的摄影部,而让所有文字记者也提供照片。过去是“图配文”,现在是“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有的 杂志甚至“文配图”。“读图时代”的特征日益明显。 新闻摄影作品要力求真实,深刻:以小见大,内涵丰富:力求具有人性化的视角,全球传播的可能。 经济新闻图片要见物更见人,多到市场和生活中去抓拍。 图像质量要主题突出,构图完美,力求新意。注意用好特写手段。前后景一般都要清楚,从而有较 23
23 片发表后舆论哗然,激起了美国人民对越战的反思,引发了反战浪潮,从而改变了越战进程。并影响了 当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照片发表后不到两个月,美国总统约翰逊宣布自己不再争取连任。它还涉及一 个法律问题:警官有无权力在未审判的情况下击毙嫌疑人? 这幅照片还获得了 1969 年普利策突发新闻照片一等奖。新闻摄影史专家肯内利说,这幅照片是“二 十世纪改变历史的 5 幅最伟大照片之一。” 但由于眼睁睁地看着嫌疑犯被枪决,亚当斯受到了一些同行的责难,一位荷兰记者当众质问他:“当 时你为什么不阻止他向那人开枪?”有将近两年时间,亚当斯都不敢看自己的作品一眼,更加不敢将它挂 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他对媒体表示:“因为表现了一个人杀害另一个人,我获得了奖金。两条人命都被毁 掉了,而我获得了报酬,我真是一个英雄!” 亚当斯还说:“有时一张照片会被误解,因为它并没有完整地讲述整个故事。我不是说他(阮隆)的 所作所为是对的,但他正在打仗,而战争是残酷的。” 照片发表后阮隆被免职,后来移民到美国,在弗吉尼亚开了一家匹萨饼店。但很多人都熟悉他的面 孔,使他怎么也摆脱不掉狼藉的声名,还不断接到辱骂和恫吓电话。 《火从天降》,世界新闻摄影赛 1972 年度最佳照片:被烧伤的潘金淑(图中)和其他儿童一起逃避 南越飞机误投的凝固汽油弹引起的大火,后面是一群无动于衷的美国大兵。。美联社记者 Nick Ut 拍摄。 目前受众的生活节奏加快,可利用的碎片时间增多,更乐于接受一目了、“一图值千言”的信息。同 时,数码摄影、传输和处理日益方便、快速和优质,也使平面媒体日益图像化。许多报刊机构撤销了原 有的摄影部,而让所有文字记者也提供照片。过去是“图配文”,现在是“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有的 杂志甚至“文配图”。“读图时代”的特征日益明显。 新闻摄影作品要力求真实,深刻;以小见大,内涵丰富;力求具有人性化的视角,全球传播的可能。 经济新闻图片要见物更见人,多到市场和生活中去抓拍。 图像质量要主题突出,构图完美,力求新意。注意用好特写手段。前后景一般都要清楚,从而有较
强的现场感和环境交代。要比一般照片更清晰,明暗反差更大一一用在媒介上时,反差会有所损失,而 且要在众多文字和图片构成的版面中,能较为显眼。 新闻摄影也有采访。除了文字记者那样的采访外,还要做好形象采访一一以画面表现新闻内容所需 的观察和准备。 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纪实摄影,尽可能采用现场抓拍,不干涉拍摄对象,不进行摆布,甚至 尽可能不用闪光灯。绝不应用电脑拼贴或变形。 文字说明可补充图片的局限和点明重点,要尽力使图与文相得益彰,既说明清楚,又画龙点睛。 世界新闻摄影赛(荷赛) 世界新闻摄影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办,故又称“荷赛”。自1957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是新闻摄影界规模 最大、威望最高的国际性年赛。 2008年起荷赛的奖项有10类:突发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中的人物、体育动作、体育专题、当代 热点、日常生活、肖像、艺术和娱乐、自然;每类之中分单幅照和组照(最多不超过12幅)两项,共20 项:每项评出一、二、三等奖:再从所有参赛作品中,评出年度最佳新闻照片一张:还由儿童评委会从 当年获奖作品中选一张授予“儿童奖”。2014年的第57界有5754名摄影师提交了超过10万张照片参赛, 2月14日揭晓。 可搜索World Press Photo、世界新闻摄影赛、世界新闻摄影奖年度照片回顾等。 《信号》,世界新闻摄影赛2014年度最佳照片及当代热点类单幅一等奖。画面中非洲吉布提海岸上, 群移民在途中中寻找来自索马里的手机信号。吉布提是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移民的中转 站,移民们想到欧洲、中东等地寻求更好的生活。月光下美国摄影师John Stanmeyer采用了近乎剪影的 品多
24 强的现场感和环境交代。要比一般照片更清晰,明暗反差更大——用在媒介上时,反差会有所损失,而 且要在众多文字和图片构成的版面中,能较为显眼。 新闻摄影也有采访。除了文字记者那样的采访外,还要做好形象采访——以画面表现新闻内容所需 的观察和准备。 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纪实摄影,尽可能采用现场抓拍,不干涉拍摄对象,不进行摆布,甚至 尽可能不用闪光灯。绝不应用电脑拼贴或变形。 文字说明可补充图片的局限和点明重点,要尽力使图与文相得益彰,既说明清楚,又画龙点睛。 世界新闻摄影赛(荷赛) 世界新闻摄影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 WPP),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办,故又称“荷赛”。自 1957 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是新闻摄影界规模 最大、威望最高的国际性年赛。 2008 年起荷赛的奖项有 10 类:突发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中的人物、体育动作、体育专题、当代 热点、日常生活、肖像、艺术和娱乐、自然;每类之中分单幅照和组照(最多不超过 12 幅)两项,共 20 项;每项评出一、二、三等奖;再从所有参赛作品中,评出年度最佳新闻照片一张;还由儿童评委会从 当年获奖作品中选一张授予“儿童奖”。2014 年的第 57 界有 5754 名摄影师提交了超过 10 万张照片参赛, 2 月 14 日揭晓。 可搜索 World Press Photo、世界新闻摄影赛、世界新闻摄影奖年度照片回顾等。 《信号》,世界新闻摄影赛 2014 年度最佳照片及当代热点类单幅一等奖。画面中非洲吉布提海岸上, 一群移民在途中中寻找来自索马里的手机信号。吉布提是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移民的中转 站,移民们想到欧洲、中东等地寻求更好的生活。月光下美国摄影师 John Stanmeyer 采用了近乎剪影的
手法。 “这是一张可以让人想到许多的照片”,评委说,“它激发了有关技术、全球化、移民、贫困、人性的 讨论。” 4.数码技术与新闻摄影 可利用数码摄影和处理的快、多、低成本、网络化的长处,采用以量求质的策略:一则可有更多的 挑选余地:二则新闻事件和人物会有许多精彩瞬间,这些瞬间的出现往往出人意料,大量拍摄可较容易 碰上:三则便于形成专题摄影、故事摄影的成组照片,用照片做文章。当然,每次的拍摄时仍要尽可能 充分准备,多动脑筋,耐心等待,尽力提高质量。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用电脑弄虚作假的问题,新闻图片的偷拍、隐私权、著作权等问题,也随数字技术而日益凸显。要 根据专业要求、公众利益和法律规范进行取舍。 5.手机拍摄新闻图片 手机拍摄质量的提高、无线上网的普及,对新闻图片的内容和运作都带来革命性影响。 手机拍摄新闻图片要注意: (1)像素要多,以便后期剪裁图片,尤其是与拍摄对象距离较远、需从图片中抠出一小部分时。 (2)持机要稳,尤其是在单手持机和按快门时。抓拍时,手合身体要有个“定格”动作。 (3)用脑拍摄。手机拍摄比较“傻瓜化”,没多少技术发挥的余地,要拍得不同寻常,更需靠头脑, 包括善于选择画面,捕捉时机。 新闻摄影和摄像都涉及偷拍问题:有时不用暗访偷拍的手段,就得不到必要的画面。这种手段只能 在为了公众利益而不得己时才用,不应出于自己或传媒机构的私利,让人感到缺乏诚信。还要保护拍摄 对象与公众无关的隐私,并且不能为了获取图像而诱使拍摄对象做出不合法或不道德行为。 第四节新媒体带来新闻传播新特点,更新新闻学 如前所述,新媒体具有无限容量、无限时空和多媒体、多重方便的性能特点,综合与扩散、虚拟与 多元、自由与自主、方便与互动的传播特点,以及传播微内容、产生“长尾效应”、开展网络调查和网络 监督等新功能。这些都给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带来相应变化,呈现新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发展、影响和开 发利用、防范应对,正在大大改变着新闻理论与实践。 一、内容 数字化新媒体使新闻传播的内容无限丰富,无限多元,还使质量更加优化,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 响 1.新鲜和广泛 新媒体使传者能更方便和快捷地得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又能更方便地从新闻现场即时传播,从而 使传播内容更新鲜。大数据还带来许多前所谓偶的实时性统计结果和预测性新闻。 新媒体的内容来源可以从各种机构到各种普通人。有些弱小、边缘媒介的内容,也能通过网络媒体 进入其他媒介和全社会的视野。新媒体使多元的信息和观点、真知灼见、创造性思维,都更能得到展现 的机会,不同意见在交流碰撞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和更迅速、广泛、有效的传播。网络媒体上的不同 意见交流己远远超过传统媒体上的,不仅让我们看到多元意见交流的好处,还让我们看到即使是不全面、 25
25 手法。 “这是一张可以让人想到许多的照片”,评委说,“它激发了有关技术、全球化、移民、贫困、人性的 讨论。” 4.数码技术与新闻摄影 可利用数码摄影和处理的快、多、低成本、网络化的长处,采用以量求质的策略:一则可有更多的 挑选余地;二则新闻事件和人物会有许多精彩瞬间,这些瞬间的出现往往出人意料,大量拍摄可较容易 碰上;三则便于形成专题摄影、故事摄影的成组照片,用照片做文章。当然,每次的拍摄时仍要尽可能 充分准备,多动脑筋,耐心等待,尽力提高质量。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用电脑弄虚作假的问题,新闻图片的偷拍、隐私权、著作权等问题,也随数字技术而日益凸显。要 根据专业要求、公众利益和法律规范进行取舍。 5.手机拍摄新闻图片 手机拍摄质量的提高、无线上网的普及,对新闻图片的内容和运作都带来革命性影响。 手机拍摄新闻图片要注意: (1)像素要多,以便后期剪裁图片,尤其是与拍摄对象距离较远、需从图片中抠出一小部分时。 (2)持机要稳,尤其是在单手持机和按快门时。抓拍时,手合身体要有个“定格”动作。 (3)用脑拍摄。手机拍摄比较“傻瓜化”,没多少技术发挥的余地,要拍得不同寻常,更需靠头脑, 包括善于选择画面,捕捉时机。 新闻摄影和摄像都涉及偷拍问题:有时不用暗访偷拍的手段,就得不到必要的画面。这种手段只能 在为了公众利益而不得已时才用,不应出于自己或传媒机构的私利,让人感到缺乏诚信。还要保护拍摄 对象与公众无关的隐私,并且不能为了获取图像而诱使拍摄对象做出不合法或不道德行为。 第四节 新媒体带来新闻传播新特点,更新新闻学 如前所述,新媒体具有无限容量、无限时空和多媒体、多重方便的性能特点,综合与扩散、虚拟与 多元、自由与自主、方便与互动的传播特点,以及传播微内容、产生“长尾效应”、开展网络调查和网络 监督等新功能。这些都给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带来相应变化,呈现新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发展、影响和开 发利用、防范应对,正在大大改变着新闻理论与实践。 一、内容 数字化新媒体使新闻传播的内容无限丰富,无限多元,还使质量更加优化,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 响 1.新鲜和广泛 新媒体使传者能更方便和快捷地得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又能更方便地从新闻现场即时传播,从而 使传播内容更新鲜。大数据还带来许多前所谓偶的实时性统计结果和预测性新闻。 新媒体的内容来源可以从各种机构到各种普通人。有些弱小、边缘媒介的内容,也能通过网络媒体 进入其他媒介和全社会的视野。新媒体使多元的信息和观点、真知灼见、创造性思维,都更能得到展现 的机会,不同意见在 交流碰撞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和更迅速、广泛、有效的传播。网络媒体上的不同 意见交流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上的,不仅让我们看到多元意见交流的好处,还让我们看到即使是不全面
甚至不正确的意见,也并非洪水猛兽,一般很快会被补充和纠正。 这种广泛又可带来许多珍稀的内容,如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图像,或具有舆论监督价值的内容。2008 年中国汶川大地震最早的实景纪录及其传播,是地震爆发时一位游客在震中拍摄、上传在自己博客上的 录像。 这种广泛还是新闻媒介容纳了许多与受众的日常生活关系更密切的实用性内容,以及边缘性的、少 数人感兴趣的内容,使新闻梵信息化。微内容在总量上远远超出宏内容的增长速度,“长尾”效应日益显 现。 2.客观和全面 传者多元化、人人可参与使新闻传播能反映多来源、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众多反映的 总和,就能更接近事物的原貌,接近客观和全面,从每一新闻到整个世界的反映皆如此。以片面报道、 虚假新闻欺世蒙人永远会有,但在网络宽带普及的地方难得多。能骗一个人一世,也能骗一世人一时, 但要骗一世人一世,在新媒体时代更不容易了。互联网与一世人相通,网民的上网时间加起来近乎无穷, 他们如要对某一公开报道的人或事深究,其洞察力是无与伦比的。一些假新闻照片就是这样被揭露出来 的。 3.反映民情民意 不仅通过受众直接发出的传播,受众的主动化还使传媒机构倾向于尽可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而不是 仅仅考虑传者的需要,于是传媒内容也会更倾向于反映民情民意。许多新闻机构还越来越多地把来自受 众的信息纳入其传播内容,如转载受众的帖子,讨论受众提出的话题,阅读、点评受众的短信。 从1990年代起,伴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兴起博客、微博等个人媒体,或称自媒体(we media), 同时发展起“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即非专业新闻传者的普通公民,通过个人传播工具 和大众媒体,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闻性信息。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之 间的传统界限,实现了传播主体的位移,促进了民间话语体系的崛起,并促使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客观 化、平民化,许多主流媒体还直接把公民新闻插入其中。 现在博客、微博、微信己成为新闻机构的重要信息源。广播电视主持人也经常利用微博微信与受众 互动。这使新闻和评论更丰富和生动,也更反映民情和民意。 4.消极方面 新媒体使虚假信息,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侵犯隐私权、名誉权、著作权等侵权信息大量增多。新 媒体中低俗化、娱乐化内容过多,也不利于公民素养的提高。对此又难以通过简单的禁堵来解决。一方 面禁堵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这种难度还被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大和更新。另一方面,许多 内容的界限很难分清,如色情与人体艺术,暴力与反映生活,合理批评与过分谴责,问题探讨与不良宣 传,简单禁赌难免失误,甚至违背宪法中有关传播自由的精神。怎样能既防止这些负面影响,又不妨碍 有益的传播、不侵犯人们的传播权,己是全人类的新课题。 二、传者和受者 1.传者 新媒体带来新闻传者多元化、自由化,并有更大能量、更小消耗,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过去的新闻传者一般为职业传者,包括记者编辑和新闻机构,新媒体使许多其他传者,包括政府机 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网络服务商、移动通讯运营商,以及普通个人,都可通过网站、手机等, 直接面向公众传播新闻和时事评论。这种传者的多元化,既能更充分地发挥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又能 提高人们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权的实现程度。 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发展还使传播活动的重心日益从职业的机构传者转向个人。互联网1.0的代表性 传播模式是由机构提供资讯的门户网站,具有“一对多”单向发散的、封闭的阵地化特征,并有较严格 的“把关”规则,如搜狐、新浪、网易等网站的新闻栏目,以及各大官方媒体网站:互联网2.0己可由 26
26 甚至不正确的意见,也并非洪水猛兽,一般很快会被补充和纠正。 这种广泛又可带来许多珍稀的内容,如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图像,或具有舆论监督价值的内容。2008 年中国汶川大地震最早的实景纪录及其传播,是地震爆发时一位游客在震中拍摄、上传在自己博客上的 录像。 这种广泛还是新闻媒介容纳了许多与受众的日常生活关系更密切的实用性 内容,以及边缘性的、少 数人感兴趣的内容,使新闻梵信息化。微内容在总量上远远超出宏内容的增长速度,“长尾”效应日益显 现。 2.客观和全面 传者多元化、人人可参与使新闻传播能反映多来源、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众多反映的 总和,就能更接近事物的原貌,接近客观和全面,从每一新闻到整个世界的反映皆如此。以片面报道、 虚假新闻欺世蒙人永远会有,但在网络宽带普及的地方难得多。能骗一个人一世,也能骗一世人一时, 但要骗一世人一世,在新媒体时代更不容易了。互联网与一世人相通,网民的上网时间加起来近乎无穷, 他们如要对某一公开报道的人或事深究,其洞察力是无与伦比的。一些假新闻照片就是这样被揭露出来 的。 3.反映民情民意 不仅通过受众直接发出的传播,受众的主动化还使传媒机构倾向于尽可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而不是 仅仅考虑传者的需要,于是传媒内容也会更倾向于反映民情民意。许多新闻机构还越来越多地把来自受 众的信息纳入其传播内容,如转载受众的帖子,讨论受众提出的话题,阅读、点评受众的短信。 从 1990 年代起,伴随着 Web2.0 时代的到来,兴起博客、微博等个人媒体,或称自媒体(we media), 同时发展起 “公民新闻 ”(Citizen Journalism),即非专业新闻传者的普通公民,通过个人传播工具 和大众媒体,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闻性信息。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之 间的传统界限,实现了传播主体的位移,促进了民间话语体系的崛起,并促使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客观 化、平民化,许多主流媒体还直接把公民新闻插入其中。 现在博客、微博、微信已成为新闻机构的重要信息源。广播电视主持人也经常利用微博微信与受众 互动。这使新闻和评论更丰富和生动,也更反映民情和民意。 4.消极方面 新媒体使虚假信息,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侵犯隐私权、名誉权、著作权等侵权信息大量增多。新 媒体中低俗化、娱乐化内容过多,也不利于公民素养的提高。对此又难以通过简单的禁堵来解决。一方 面禁堵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这种难度还被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大和更新。另一方面,许多 内容的界限很难分清,如色情与人体艺术,暴力与反映生活,合理批评与过分谴责,问题探讨与不良宣 传,简单禁赌难免失误,甚至违背宪法中有关传播自由的精神。怎样能既防止这些负面影响,又不妨碍 有益的传播、不侵犯人们的传播权,已是全人类的新课题。 二、传者和受者 1.传者 新媒体带来新闻传者多元化、自由化,并有更大能量、更小消耗,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过去的新闻传者一般为职业传者,包括记者编辑和新闻机构,新媒体使许多其他传者,包括政府机 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网络服务商、移动通讯运营商,以及普通个人,都可通过网站、手机等, 直接面向公众传播新闻和时事评论。这种传者的多元化,既能更充分地发挥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又能 提高人们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权的实现程度。 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发展还使传播活动的重心日益从职业的机构传者转向个人。互联网 1.0 的代表性 传播模式是由机构提供资讯的门户网站,具有“一对多”单向发散的、封闭的阵地化特征,并有较严格 的“把关”规则,如搜狐、新浪、网易等网站的新闻栏目,以及各大官方媒体网站;互联网 2.0 已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