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评教学设计 课文:语文必修V第一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制作者:巢湖二中高二年级组祖朝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和内容;了解与林冲故事有关的其 他情节内容。 、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掌握运用景物和细节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 题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把握情节,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思想性格转 变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象地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 斗争。 2、学习鉴赏古典文学名著,诱发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参评教学设计 课文:语文必修 V 第一课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制作者:巢湖二中高二年级组 祖朝伦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水浒传》的作者和内容;了解与林冲故事有关的其 他情节内容。 2、 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 掌握运用景物和细节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 题的技巧。 二、 过程与方法: 1、 把握情节,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思想性格转 变过程。 2、 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形象地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 斗争。 2、 学习鉴赏古典文学名著,诱发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重点
1、鉴赏“风雪”“山神庙”的景物和细节描写,并体会其推动 情节、渲染气氛、刻画形象的重要作用。 2、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从情节线索走向看人物性格发展。 2、掌握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情境导入、交流讨论教师精讲疑点反馈讨论评结布置作业 教学设想: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为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随着情 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进而领悟文章“官逼民反”的主 题 本课时教学采用“学案导学法”教学。教师课前印发学案,学 生据此自学。课内学生分组交流讨论,问难解疑。重难点部分采 用诱导模式(提问一讨论一归纳总结)教学 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节选部分内容,疏解掌握文章中的生字 词
1、 鉴赏“风雪”“山神庙”的景物和细节描写,并体会其推动 情节、渲染气氛、刻画形象的重要作用。 2、 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 教学难点 1、 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从情节线索走向看人物性格发展。 2、 掌握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情境导入、交流讨论 教师精讲 疑点反馈 讨论评结 布置作业 教学设想: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为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随着情 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进而领悟文章“官逼民反”的主 题 本课时教学采用“学案导学法”教学。教师课前印发学案,学 生据此自学。课内学生分组交流讨论,问难解疑。重难点部分采 用诱导模式(提问—讨论—归纳总结)教学 学案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作品、节选部分内容,疏解掌握文章中的生字 词
、把握小说主要情节,分析小说情节结构 3、分析林冲这一人物形象,学习鉴赏方法,培养鉴赏能力 4、分析、领悟小说主题 二、学习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小说主题 、学法点拨 本单元学习鉴赏小说,鉴赏小说最主要的是关注人物形象,因 为小说的主题思想总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达的。欣赏人 物形象,则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因为人物形象是在 一定环境背景下,在一系列事件、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和刻画的。 三、学习过程、要求 1、查找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水浒传》中与林 冲被逼反相关的情节内容 2、熟读课文,了解小说内容,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解决 字词问题 3、思考沧州巧遇李小二与主要情节的关系,划分情节结构, 拟定小标题 4、熟读文本,思考林冲性格在文中如何变化,为什么会有变 化,变化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5、收集问题,组内交流讨论或班内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2、 把握小说主要情节,分析小说情节结构 3、 分析林冲这一人物形象,学习鉴赏方法,培养鉴赏能力 4、 分析、领悟小说主题 二、 学习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领悟小说主题 三、学法点拨: 本单元学习鉴赏小说,鉴赏小说最主要的是关注人物形象,因 为小说的主题思想总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达的。欣赏人 物形象,则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因为人物形象是在 一定环境背景下,在一系列事件、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和刻画的。 三、 学习过程、要求: 1、 查找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水浒传》中与林 冲被逼反相关的情节内容 2、 熟读课文,了解小说内容,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解决 字词问题 3、 思考沧州巧遇李小二与主要情节的关系,划分情节结构, 拟定小标题 4、 熟读文本,思考林冲性格在文中如何变化,为什么会有变 化,变化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5、 收集问题,组内交流讨论或班内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片尾曲《好汉歌》)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好汉歌》中的 一句歌词,也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 况自己受了委屈?但是梁山好汉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 的拳头打不下,一忍再忍。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认 识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一一豹子头林冲”。 、交流讨论一(主要解决学习要求1、2) 方式:以学生A组为主发言,其他组适当补正。教师引导、 补正。 附:1、施耐庵(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 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明嘉靖十九年 (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 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 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 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 庵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 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 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 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2、《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 说,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施
一、 情境导入: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片尾曲《好汉歌》)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 《好汉歌》中的 一句歌词,也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 况自己受了委屈?但是梁山好汉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 的拳头打不下,一忍再忍。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认 识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豹子头林冲”。 二、 交流讨论一(主要解决学习要求 1、2) 方式:以学生 A 组为主发言,其他组适当补正。教师引导、 补正。 附:1、施耐庵(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 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明嘉靖十九年 (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 卷。钱塘施 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 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 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 庵是《水浒传》作者。 施耐庵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 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 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 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2、《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 说,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施
耐庵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 工定型。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 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 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国古代 优秀长篇小说之一。《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 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 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3、《水浒传》中与林冲被逼反有关的回目 第7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8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9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10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11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12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交流讨论二(主要解决学习要求3 方式:以学生B组为主发言,其他组适当补正。教师引 导、补正。 附:1、小说情节结构主要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 部分组成,有的结构复杂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2、节选部分情节围绕中心点林冲反抗高俅、陆谦等邪恶 压迫展开。林冲沧州巧遇李小二一节详细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的 关系,为下文写李小二帮助林冲埋下伏笔,作好铺垫,是故事的
耐庵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 工定型。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 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 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国古代 优秀长篇小说之一。。《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 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 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3、《水浒传》中与林冲被逼反有关的回目: 第 7 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 8 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 9 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 10 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 11 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 12 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三、 交流讨论二(主要解决学习要求 3) 方式:以学生 B 组为主发言,其他组适当补正。教师引 导、补正。 附:1、小说情节结构主要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 部分组成,有的结构复杂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2、节选部分情节围绕中心点林冲反抗高俅、陆谦等邪恶 压迫展开。林冲沧州巧遇李小二一节详细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的 关系,为下文写李小二帮助林冲埋下伏笔,作好铺垫,是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