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讲座 词类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 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 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 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 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 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恳(能恳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 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 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 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 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 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 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 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 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 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 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 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 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 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 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 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知识讲座 一、词类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 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 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 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 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 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 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 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 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 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 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 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 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 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 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 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 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 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 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 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 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 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 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 向、往、朝……闱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 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 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 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 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 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 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 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短语(请参看教材P248) 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 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 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 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 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 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 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 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 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 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 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 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 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 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 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 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请参看教材P249) 句子成分歌诀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 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 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 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 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 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 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 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 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 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短语(请参看教材 P248) 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 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 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 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 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 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 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 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 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 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 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 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 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 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 使用主 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三、单句: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 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请参看教材 P249) 句子成分歌诀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 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 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 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 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 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 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 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四、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 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 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 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 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 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五、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1、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 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2、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 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背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 还可以变双重否定句 六、修改病句 1、句子:由词或短语构成,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2、“病句”:有病的句子,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 语句”。一般说来,影响句子正误的因素有3个:(1)从语法方面看,是否有语法结构问题:(2)从逻 辑方面看,是否符合事理:(3)从色彩(感情、语体色彩等)方面看,是否符合语言习惯 3、修改病句的原则 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 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 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 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 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 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 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 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四、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 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 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 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 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 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五、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1、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 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2、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 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 还可以变双重否定句。 六、修改病句: 1、句子:由词或短语构成,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2、“病句”:有病的句子,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 语句”。一般说来,影响句子正误的因素有 3 个:(1)从语法方面看,是否有语法结构问题;(2)从逻 辑方面看,是否符合事理;(3)从色彩(感情、语体色彩等)方面看,是否符合语言习惯。 3、修改病句的原则 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
4、修改病句的方法 增一一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删一一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病句的类型及实例 (一)成分残缺:是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缺主语) 修改:听了校长的报告,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2、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缺宾语) 修改: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二)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修改: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 2、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动宾搭配不当)修改: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态度 3、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修改:黑暗中,还听得见凌乱的 (三)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修改: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2、大家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修改:大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四)句式杂糅:把两种句式或两个意思糅合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校的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 修改:学校的三个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 2、对于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是应该受到批评的。修改:不爱户公物的现象,应该受到批评 (五)前后矛盾:是指句子表述违背常理,造成前后矛盾的情况或者前后分句不对应的情况。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前后矛盾)修改:今年过节除了脑白金之外就不收礼 2、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多锻炼。(两面与一面不呼应)修改: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 在于平时有没有多锻炼。 (六)词语误用:句子中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或关联词误用而造成的病句 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贬词误用) 修改: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 废寝忘食,呕心沥血。 2、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因而我们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关联词使用不当) 修改: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 (七)歧义:指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表意不明,使听者误解 1、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修改: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张老师的许多事迹。 2、我要炒肉丝 修改:我要炒肉丝吃。(我要吃炒肉丝) (八)重复累赘:是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 1、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修改:王总和李经理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4、修改病句的方法 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病句的类型及实例: (一)成分残缺:是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缺主语) 修改:听了校长的报告,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2、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缺宾语) 修改: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二)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 修改: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 2、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动宾搭配不当) 修改: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态度。 3、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改:黑暗中,还听得见凌乱的 脚步声。 (三)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修改: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2、大家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修改:大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四)句式杂糅:把两种句式或两个意思糅合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1、个学校的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 修改:学校的三个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 2、对于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修改:不爱户公物的现象,应该受到批评。 (五)前后矛盾:是指句子表述违背常理,造成前后矛盾的情况或者前后分句不对应的情况。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前后矛盾) 修改:今年过节除了脑白金之外就不收礼。 2、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多锻炼。(两面与一面不呼应) 修改: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 在于平时有没有多锻炼。 (六)词语误用:句子中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或关联词误用而造成的病句. 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贬词误用) 修改: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 废寝忘食,呕心沥血。 2、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因而我们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关联词使用不当) 修改: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 (七)歧义:指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表意不明,使听者误解。 1、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修改: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张老师的许多事迹。 2、我要炒肉丝。 修改:我要炒肉丝吃。(我要吃炒肉丝) (八)重复累赘:是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 1、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修改:王总和李经理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2、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 修改:关于这件事的具体情况,以后再告诉你 (九)并列不当:句子中出现交叉包含的关系。 1、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 修改:这个商店出售汽水和啤酒等各种饮料 2、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修改:我们的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辨析、及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语感法 (二)、紧缩法: (三)、词语聚焦法: 看介词:“通过(或经过等介词)……,使……”。可能主语残缺 看表两面性的判断词:“能否”、“是否”、“高低”、“成败”等。可能前后不一致。 看否定词:“防止(杜绝、避免、禁止等)+不”。可能否定不当 看介词“对”:可能是主客位置颠倒。 看谦辞与敬词:可能用错对象。 看褒义词、贬义词:可能感情色彩使用不当。 实战演练: 1、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B、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C、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东方歌舞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B、英法帝国主义联军烧毁并洗劫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C、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难免犯错误。 D、管教人员对犯罪青少年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使自己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觉悟 3、没有语病的是 A、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B、天空中飞扬的尘沙污染了路上行人的衣服 C、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D、我把成功的经验,向他做了介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C、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D、小张明天要去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知识竞赛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A、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行径
2、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修改:关于这件事的具体情况,以后再告诉你。 (九)并列不当 :句子中出现交叉包含的关系。 1、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 修改:这个商店出售汽水和啤酒等各种饮料。 2、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修改:我们的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辨析、及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辨析 (一)、语感法: (二)、紧缩法: (三)、词语聚焦法: 看介词:“通过(或经过等介词)……,使……”。可能主语残缺。 看表两面性的判断词:“能否”、“是否”、“高低”、“成败”等。可能前后不一致。 看否定词:“防止(杜绝、避免、禁止等)+不”。可能否定不当。 看介词“对”:可能是主客位置颠倒。 看谦辞与敬词:可能用错对象。 看褒义词、贬义词:可能感情色彩使用不当。 实战演练: 1、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 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B、 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C、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东方歌舞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B、英法帝国主义联军烧毁并洗劫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C、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难免犯错误。 D、管教人员对犯罪青少年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使自己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觉悟。 3、没有语病的是 ( ) A、 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 B、 天空中飞扬的尘沙污染了路上行人的衣服。 C、 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D、 我把成功的经验,向他做了介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C、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D、小张明天要去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知识竞赛。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