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谈论“早” 1、教师板书:早2 设问: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 、初读课文,了解“早”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 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词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段 2.着重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以及鲁迅先生事事早,时时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选读课文,感悟“早”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一般 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 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 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16
- 16 - 三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谈论“早” 1、 教师板书:早 2 、 设问:想到什么? 3、 揭示课题,齐读 4、 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 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 二、 初读课文,了解“早” 1、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 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 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 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 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 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段。 2.着重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以及鲁迅先生事事早,时时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 选读课文,感悟“早” 1、 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 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一般 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三、 精读课文,品悟“早” 1、 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 小节) 2、 精读 5~8 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 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 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 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 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 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 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 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学生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 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 四、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五、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一一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一一要珍惜时 间,学做梅花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试对教室练说 六、总结课文,升华“早”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 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板书设计 3.早 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 以花喻人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17
- 17 - d、 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e、 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 学生汇报第六节: a、 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 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 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 交流、讨论。 f、 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 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 一生。 四、联系实际,深化“早” 1、 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 “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 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五、图文对照,联系“早” 1、 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 间,学做梅花 2、 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 自由练说,指名说。 4、 试对教室练说。 六、总结课文,升华“早” 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 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板书设计 3.早 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 以花喻人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意 境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 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游园不值》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晢理意趣,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游园不值》。 教学准备 图片、挂图及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 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 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初读指导 白渎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 (1)指名读占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游园不值 绝句 应怜/屐齿//印苍苔 古木/阴中//系短篷 小扣/柴扉//久不开。杖藜/扶我//过桥东。 春色/满园//关不住,沾衣/欲湿//杏花雨 枝/红杏//出墙来。吹面/不寒//杨柳风。 、复习学占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济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 18 -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 4 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意 境。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 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游园不值》。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哲理意趣,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游园不值》。 教学准备 图片、挂图及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 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 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白渎两首古诗,要求渎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 (1)指名读占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游园不值 绝句 应怜/屐齿//印苍苔, 古木/阴中//系短篷, 小扣/柴扉//久不开。 杖藜/扶我//过桥东。 春色/满园//关不住, 沾衣/欲湿//杏花雨, 一枝/红杏//出墙来。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复习学占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济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课堂交流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 ②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 ③齐渎,; 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⑤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 不住的,-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十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 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涛句 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 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 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厂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五、配乐齐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 19 -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课堂交流。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 ②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 ③齐渎,; 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⑤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也关 不住的,-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㈠十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 出墙来。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涛句。 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 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 么? 诗人正是采用丁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厂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五、配乐齐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 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 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 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 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 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 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 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 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 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 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一指句说一一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 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 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 20 -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 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 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 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 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 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 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 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 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 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 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 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 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