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砂浆相度测定 建筑砂浆 砂浆分层度测定 实验 混合砂浆配合比设 设计 必做 李春妮 4.砂浆试件成型 L.混凝土、砂浆的抗压 湿凝十 砂 浆强度测 强度测定 结果数据处理与分 验证 必做 4 李春妮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摆写,实验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完整、清楚。做到一 内容完整 字迹工整、 图表规范 分析详尽 寸论深刻 关规范的要求。数据记录要真实可靠,有效数字应符合仪器的精度,相应表格中 数据的小数位要符合规范要求。学生实验中获取的原始数据,必须填写在报告中 指定位置,并由指导教师当场检查确认签字及注明检查日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 内交付实验报告,如无任何理由拖延不交,视为放弃该实验项目。 2)考核方式 实验成绩:实验预习占10%、课堂实际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占60%、仪器操 作及原理问答考试占30%,总成绩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同时,要求每 个实验项目必须合格,否则取消该门课程成绩。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李春妮编写.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大连大学校内印刷,2009. (2)主要参考书: 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编。土木工程材料.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2. 李维红、 王玉木 刘晓洲
21 5 建筑砂浆 实验 1.砂浆稠度测定 2.砂浆分层度测定 3. 混合砂浆配合比设 计 4. 砂浆试件成型 3 专业 基础 设计 必做 3 李春妮 6 混凝土、砂 浆强度测 定 1. 混凝土、砂浆的抗压 强度测定 2. 结果数据处理与分 析 2 专业 基础 验证 必做 4 李春妮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由实验者本人撰写,实验基本情况的信息应填写完整、清楚。做到 内容完整、文理通顺、字迹工整、图表规范、分析详尽、讨论深刻、符合国家有 关规范的要求。数据记录要真实可靠,有效数字应符合仪器的精度,相应表格中 数据的小数位要符合规范要求。学生实验中获取的原始数据,必须填写在报告中 指定位置,并由指导教师当场检查确认签字及注明检查日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 内交付实验报告,如无任何理由拖延不交,视为放弃该实验项目。 (2)考核方式: 实验成绩:实验预习占 10%、课堂实际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占 60%、仪器操 作及原理问答考试占 30%,总成绩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同时,要求每 个实验项目必须合格,否则取消该门课程成绩。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李春妮编写.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大连大学校内印刷,2009. (2)主要参考书: 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编.土木工程材料.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2. 撰写人: 李春妮 审核人: 白会人、 李维红、 王玉杰、 刘晓洲
《理论力学B》教学大纲 理程举别.学科堪州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Theoretical Mechanics B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64 学分: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力学部分) 适用专业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 务于实践,既抽象又紧密结合实际,研究的问题涉及面广,而且系统性和逻辑性 很强。本课程是士木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 动力学, 是各门力学的基础 ,更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并在许多工 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以及各种力系的简化 方法和平衡条件,并能求解各种静定结构的静力学问题: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 体的运动描述方法和分析运动,能求解刚体系的运动学问题:针对质点系包括刚 体研究 掌握作 用力与其运动之间的关系,能应用力与 运动之间的关系求解 动力学问燃。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能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 有关的工程实际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结合本科程的特点,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内容及其木要求 绪论 (0.5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了解学习理论 力学的目的。 授课方式:讲授与工程实例教学相结合。 第一篇静力学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 (3.5学时) 教学内容:静力学公理 约束和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教学要求:了解静力学的研究对象: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平衡、刚体 力等:理解静力学公理:熟练掌握常见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的确定,并能通过受力 分析正确的出出受力图。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4学时) 教学内容: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 解析法: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平面力偶。 教学要求: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掌握力在轴上投影的计 算方法:熟练掌握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问题的解析法:熟练掌握力对点 之矩和力偶矩的概念、性质及其计算。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8学时)
22 《理论力学 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Theoretical Mechanics B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64 学分: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C(力学部分)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 务于实践,既抽象又紧密结合实际,研究的问题涉及面广,而且系统性和逻辑性 很强。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 动力学,是各门力学的基础,更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并在许多工 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以及各种力系的简化 方法和平衡条件,并能求解各种静定结构的静力学问题;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 体的运动描述方法和分析运动,能求解刚体系的运动学问题;针对质点系包括刚 体研究对象,掌握作用力与其运动之间的关系,能应用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求解 动力学问题。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能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 有关的工程实际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结合本科程的特点,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0.5 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了解学习理论 力学的目的。 授课方式:讲授与工程实例教学相结合。 第一篇 静力学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 (3.5 学时) 教学内容: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教学要求:了解静力学的研究对象;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平衡、刚体、 力等;理解静力学公理;熟练掌握常见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的确定,并能通过受力 分析正确的画出受力图。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4 学时) 教学内容: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 解析法;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平面力偶。 教学要求: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掌握力在轴上投影的计 算方法;熟练掌握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问题的解析法;熟练掌握力对点 之矩和力偶矩的概念、性质及其计算。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8 学时)
教学内容: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 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静定与超静定问题: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数学要求」 了解一般力系简化的方法及其简化 ±里 力的 平移定理、力 系的主矢和主矩的概念:掌握平面简单桁架内力计算的结点法和截面法:掌握斗 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及其应用条件,并能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物 体和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 第四章:空间力系 (6学时) 教学内容: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任意 力系向一点的简化,主矢和主矩: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重心。 教学要求:了解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及结果:了解空间任意力系的平 衡方程并能求解简单的问题:了解平行力系中心和重心的概念,掌握求解物体重 心的方法:掌握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的概念:熟练掌握求解空间汇交力系的 合成与平衡问题。 授课方式:以数师通讨讲授为主,铺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五贲:塞擦 (4学时) 致学内容:滑动摩擦:摩擦角和自锁现象: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滚 动摩阻的概念。 教学要求: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了解摩擦角和自锁的概念: 了解滚动摩阻的概念:掌握用平衡方程求解考虑摩擦时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篇运动学 第一章:点的运动学 (2学时) 教学内容: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教学要求: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掌握运动方 程的建立,孰练堂求点的速度和加速谚的古角坐标法与白然法,并正确理解切 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刚体的简单运动 (2学时) 教学内容:刚体的平行移动:刚体绕定轴的转动: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 加速度:轮系的传动比:以矢量表示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矢积表示点的速度利 加速度。 教学要求: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及刚体内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 理解并掌握刚体平行移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熟练计算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 度、角加速度以及利体内各占的速度和加速度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 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章:点的合成运动 (6学时) 教学内容: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 度合成定理。 3
23 教学内容: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 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静定与超静定问题;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一般力系简化的方法及其简化结果;理解力的平移定理、力 系的主矢和主矩的概念;掌握平面简单桁架内力计算的结点法和截面法;掌握平 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及其应用条件,并能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物 体和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章:空间力系 (6 学时) 教学内容: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任意 力系向一点的简化,主矢和主矩;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重心。 教学要求:了解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及结果;了解空间任意力系的平 衡方程并能求解简单的问题;了解平行力系中心和重心的概念,掌握求解物体重 心的方法;掌握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的概念;熟练掌握求解空间汇交力系的 合成与平衡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五章:摩擦 (4 学时) 教学内容:滑动摩擦;摩擦角和自锁现象;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滚 动摩阻的概念。 教学要求: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征;了解摩擦角和自锁的概念; 了解滚动摩阻的概念;掌握用平衡方程求解考虑摩擦时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篇 运动学 第一章:点的运动学 (2 学时) 教学内容: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教学要求: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掌握运动方 程的建立;熟练掌握求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直角坐标法与自然法,并正确理解切 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刚体的简单运动 (2 学时) 教学内容:刚体的平行移动;刚体绕定轴的转动;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 加速度;轮系的传动比;以矢量表示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矢积表示点的速度和 加速度。 教学要求:了解角速度、角加速度及刚体内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 理解并掌握刚体平行移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熟练计算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 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章:点的合成运动 (6 学时) 教学内容: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 度合成定理
教学要求: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具体问题能正确选取 动点和动系,能进行运动分析、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能熟练应用速度合成定 理求解速度问题了解加速度合成定理,并能求解简单的加速度问题。 授课 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 第四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6学时) 教学内容,体平面坛动的概和云动分翠,求平面图形内各占速度的堪占 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 教学要求: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定义,能正确判别机构中作平面运动的构件 熟练掌握求平面图形上一点速度的三种方法:能用基点法加速度公式求解简单构 件上的加速度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篇动力学 第一章: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2学时) 教学内容: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建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能利用质点运动微分方 程正确求解 点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授课方 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动量定理 (3学时) 教学内容:动量与冲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教学要求 掌握动量 冲量和质心的概念及其计算:熟练掌握动量定理、质 心运动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能熟练应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质点系的动力学 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章:动量矩定理 (5学时) 教学内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 程: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的平面运动微 分方程。 教学要求:堂据动量矩和转动惯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能应用动量矩定理解有 关的动力学问题:能熟练应用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题。 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 第四章:动能定理 (8学时) 教学内容:力的功: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动能定理:功率、功率方程、机 械效率: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常见力的功和物体动能的计算:了解理想约束的概念 能判断一些常见的理想约束: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有关的 动力学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五章:达朗贝尔原理 (4学时)
24 教学要求: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具体问题能正确选取 动点和动系,能进行运动分析、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能熟练应用速度合成定 理求解速度问题;了解加速度合成定理,并能求解简单的加速度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6 学时) 教学内容: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 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 教学要求: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定义,能正确判别机构中作平面运动的构件; 熟练掌握求平面图形上一点速度的三种方法;能用基点法加速度公式求解简单构 件上的加速度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篇 动力学 第一章: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2 学时) 教学内容: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建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能利用质点运动微分方 程正确求解质点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动量定理 (3 学时) 教学内容:动量与冲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教学要求:掌握动量、冲量和质心的概念及其计算;熟练掌握动量定理、质 心运动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能熟练应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质点系的动力学 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章:动量矩定理 (5 学时) 教学内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 程;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的平面运动微 分方程。 教学要求:掌握动量矩和转动惯量的概念及其计算;能应用动量矩定理解有 关的动力学问题;能熟练应用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求解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章:动能定理 (8 学时) 教学内容:力的功;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动能定理;功率、功率方程、机 械效率;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常见力的功和物体动能的计算;了解理想约束的概念, 能判断一些常见的理想约束;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有关的 动力学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第五章:达朗贝尔原理 (4 学时)
教学内容:惯性力、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刚体惯 性力系的简化 致学要求:理解惯性力的概念:熟练学握刚体惯性力系简化的结果正确理 解达朗贝尔原理和动静法,并能应用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苴他数学不节安排 ()教学中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尤其是大学物理等课程的相关重要内 容要进行简单的复习,以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 (2)教学中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适当介绍工程中的常见机构,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3)结合有关章节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安排14学时的习题课,以讲、练 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做更 深一步的理解 (4)学生课后习题作业量平均每次课(2学时)布置4道题,类型包括概 念题、简单证明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 (5)铺导答疑比例为每周一次。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30% 基础分100。旷课一次扣5分,迟到一次扣3分,病、事假扣1分:作业每 缺一次扣5分,作业成绩为D的扣5分,作业成绩为C的扣3分。作业成绩为B 的扣1.0分。 (2)期末考核:70% 闭卷考试按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主要参考书: 郝桐生.理论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范钦珊.工程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撰写人:李涛 审核人:吴寅、王旭华、肖丽萍
25 教学内容:惯性力、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刚体惯 性力系的简化。 教学要求:理解惯性力的概念;熟练掌握刚体惯性力系简化的结果;正确理 解达朗贝尔原理和动静法,并能应用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授课方式:以教师通过讲授为主,辅以课后习题和课堂讨论,完成相应的计 算,理论联系实际。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教学中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尤其是大学物理等课程的相关重要内 容要进行简单的复习,以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 (2)教学中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适当介绍工程中的常见机构,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3)结合有关章节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安排 14 学时的习题课,以讲、练、 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做更 深一步的理解; (4)学生课后习题作业量平均每次课(2 学时)布置 4 道题,类型包括概 念题、简单证明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 (5)辅导答疑比例为每周一次。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30% 基础分 100。旷课一次扣 5 分,迟到一次扣 3 分,病、事假扣 1 分;作业每 缺一次扣 5 分,作业成绩为 D 的扣 5 分,作业成绩为 C 的扣 3 分。作业成绩为 B 的扣 1.0 分。 (2)期末考核:70% 闭卷考试按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编. 理论力学(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主要参考书: 郝桐生. 理论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范钦珊. 工程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撰写人:李荣涛 审核人:吴寅、王旭华、肖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