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第五单元 、积累·运用 1.指出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组(3分) A.请献十金 胡不见我于王 B.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C.乡为身死而不受 惠子相梁 D.入则无法家拂土 故患有所不辟也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释义相同的一组(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也 人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C.人恒过然后能改 鸫鹕过之 D.已持臣守圉之器 是亦不可以已乎 3、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5、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宋何罪之有——《公输》——《墨子》一一墨家 B、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孟子》一—儒家 C、舍生而取义者也一—《鱼我所欲也》——《论语》一一儒家 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 《庄子》一一道家 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释义。(8分) ①公输盘诎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文学常识填空、默写。(20分) ①墨子是时期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孟子》是 家经典之一,孟子,名 ,战国时期邹人 ③庄周 时宋国人,是 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④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只有这样,才能“ 造就人 才的主观条件是“ ⑤《惠子相梁》一文中腐鼠比喻什么? 这篇短文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感情? 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 ”思想
1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第五单元 一、积累·运用 1.指出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组(3 分) ( ) A.请献.十金 胡不见.我于王 B.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C.乡.为身死而不受 惠子相.梁 D.入则无法家拂.土 故患有所不辟.也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释义相同的一组(3 分) (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也 人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C.人恒过.然后能改 鵷鶵过.之 D.已.持臣守圉之器 是亦不可以已.乎 3、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5、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宋何罪之有——《公输》——《墨子》——墨家 B、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儒家 C、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论语》——儒家 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庄子》——道家 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释义。(8 分) ①公输盘诎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文学常识填空、默写。(20 分) ①墨子是 时期 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孟子》是 家经典之一,孟子,名 ,战国时期邹人。 ③庄周, 时宋国人,是 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④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 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惠子相梁》一文中腐鼠比喻什么? ; 这篇短文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感情? 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 子的“_________”思想
8.读下面的文字,从中归纳出一个论点。(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晈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 、阅读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曰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 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 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 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 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9.指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才美不外见于是见公输盘B.以牒为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子墨子九距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D.楚王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6分) ①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1.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4分) 12.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3 分) 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 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3.选出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2 8.读下面的文字,从中归纳出一个论点。(4 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市。 二、阅读 (一)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曰。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 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 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 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 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9.指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才美不外见. 于是见.公输盘 B.以.牒为械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子墨子九距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楚王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6 分) ①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1.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4 分) 12.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3 分) (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 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3.选出用法不同的一项。(3 分) ( )
A.之:多助之至寡助之至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不以物喜 C.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必:战必胜矣必为有窃疾矣 14.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5.下列短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兵革之利一一武器装备的锋利 B.封疆之界一一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C.寡助之至一一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D.山溪之险一一高山河流的险要 1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第一段紧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了论题。 B.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天时不如地利 C.第三段中的一组排比句,主要是列举事实来证明观点。 D.第四段更进一步论述了“人和”的实质 (三)鱼我所欲也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 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8.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3分) A.令:今为宫室之美 今天下三分 B.与:呼尔而手之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历三世 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或异二者之为 19.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3分) () A.此:此之谓失其本心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生:得之则生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由是先主遂诣亮 D.身:乡为身死而不受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乞人不屑()②于我何加( ③失其本心()④行道之人 2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3 A.之: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物喜 C.者: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D.必:战必胜矣 必为有窃疾矣 14.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3 分) (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5.下列短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 A.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锋利 B.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C.寡助之至——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D.山溪之险——高山河流的险要 16.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 )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3 分) ( ) A.第一段紧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了论题。 B.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天时不如地利”。 C.第三段中的一组排比句,主要是列举事实来证明观点。 D.第四段更进一步论述了“人和”的实质。 (三)鱼我所欲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 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8.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3 分) ( ) A.令:今为宫室之美 今天下三分 B.与:呼尔而手之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历三世 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 19.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3 分) ( ) A.此: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生:得之则生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 由是先主遂诣亮 D.身:乡为身死而不受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 分) ①乞人不屑..( ) ②于我何加..( )③失其本心..( ) ④行道..之人( ) 21.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22.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 (3分) 23.这一段文字所证明的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第六单元 、积累·运用(22分)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小信未孚()②形貌昳()丽③孀()妻④始龀() ⑤谤()讥⑥穷匮() ⑦溯()洄⑧好述()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小惠求徧.民弗从也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③甚矣.汝之不惠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明日徐公来 5.文学常识填空、默写 ①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 部分,其中,成就最高的是 ②《愚公移山》选自 作者相传是时期的,他是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夫战, 鼓作气, 。(《曹刿论战左传》) 7.古诗鉴赏 关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请写出诗中起兴的句子。 ②用“这首诗美在……”的句式写两句品读本诗的句子 三、自主阅读(44分)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 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4 22.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_____________。(3 分) 23.这一段文字所证明的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 分) 第六单元 一、积累·运用 (22 分)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小信未孚.( ) ②形貌昳.( )丽 ③孀.( )妻 ④始龀.( ) ⑤谤.( )讥 ⑥穷匮.( ) ⑦溯.( )洄 ⑧好述.(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小惠求徧.民弗从也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③甚矣.汝之不惠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明日..徐公来 5.文学常识填空、默写。 ①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 、 、 三部分,其中,成就最高的是 。 ②《愚公移山》选自 ,作者相传是 时期的,他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夫战, ,一鼓作气, , 。(《曹刿论战左传》) 7.古诗鉴赏。 关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请写出诗中起兴的句子。 ②用“这首诗美在……”的句式写两句品读本诗的句子。 三、自主阅读(44 分)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 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美我者,私我 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下面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孰: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吾孰与徐公美 B.朝: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美: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15.下面加点的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A.以:皆以美于徐公 自以为不如 B.于:欲有求于我 皆朝于齐 C.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闻寡人之耳者 D.者:吾妻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④虽欲 言,无可进者(进谏) 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①② C、①④D、②⑤ 1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9对两段文字所表送的月,理解不正额的是(D9② 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D、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1邹忌是怎样巧妙地说服齐王纳谏除蔽的?你认为邻忌成功地说服齐王的原因是什有亲, 3、C(提示:②句“莫”意为“没有谁”;③句“面”意为“当面”。)14、B(提示:①句“于是”表因果关 意为因此”:③句“地方”意为“土地方圆”。)15、B(提示:“关心民众疾苦”一点在文中没 18.齐王接受邹忌的劝谏后,齐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19.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5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美我者,私我 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下面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孰: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吾孰.与徐公美 B.朝: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C.美: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15.下面加点的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皆以美于徐公 自以为不如 B.于:欲有求于我 皆朝于齐 C.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闻寡人之耳者 D.者:吾妻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 ④虽欲 言,无可进.者(进谏) 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1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 ② ③ B、② ④ ⑤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⑤ 15、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D、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13、C(提示:②句“莫”意为“没有谁”;③句“面”意为“当面”。)14、B(提示:①句“于是”表因果关系, 意为“因此”;③句“地方”意为“土地方圆”。) 15、B(提示:“关心民众疾苦”一点在文中没有体现。) 17.邹忌是怎样巧妙地说服齐王纳谏除蔽的?你认为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的原因是什么? 18.齐王接受邹忌的劝谏后,齐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19.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