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知识积累(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惘然(wang)嗤笑(chi)阴晦(hui)B.恣睢( zi sui)胆怯(qie)给予(j) C.狗吠(fei)戳穿(cuo)妒忌(dj)D.诧异(cha)过瘾(yin)拮据(jie) 2.下列词语中解释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事渲染(作)相时而动(看、观察)B.狼狈不堪(不能忍受)缄默(封口) C.莫名其妙(没有人)与日俱增(一起)D.弄性尚气(注重)动辄(就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修改其中的病句。(标明序号并写出修改后的句子)(6分) 写日记的一个好处是能留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②我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己 经八年,③这厚厚的一摞日记本是我的财富。④偶尔翻看以前的旧日记,⑤我感慨很多。⑥ 虽然日记里不乏无病呻吟,⑦.有不少狂妄的长篇大论,⑧并且更多的是对平凡生活的感受, ⑨对自我的更省和鼓励 ABC 4.下面一个长单句不便于广播,请将它改成适合广播的一段话。(6分) 要求:①分成四个短句;②每句包含一个要点;③句与句之间要连贯 座缩短了从淮南市到淮北市几百公里路程的淮河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今天在省委领导同 志参加下举行了通车典礼。 与下面的文字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个句子是()(3分) 惜正月过去了,闫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敢出门 但父亲终于带走了他。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D.但他终于随他父亲走了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17分) (1)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 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2)“三月三,砍枣儿千…”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 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 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3)“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 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 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 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4)“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知识积累(21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惘.然(wǎng)嗤.笑(chī)阴晦.(huì) B.恣睢..(zì suī) 胆怯.(qiè) 给.予(jǐ) C.狗吠.(feī) 戳.穿(cuó)妒忌..(dù jī) D.诧.异(chà) 过瘾.(yǐn)拮.据(jié) 2.下列词语中解释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大事渲染(作) 相时而动(看、观察) B.狼狈不堪(不能忍受) 缄默(封口) C.莫名其妙(没有人) 与日俱增(一起) D.弄性尚气(注重) 动辄(就)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修改其中的病句。(标明序号并写出修改后的句子)(6 分) ①写日记的一个好处是能留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②我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已 经八年,③这厚厚的一摞日记本是我的财富。④偶尔翻看以前的旧日记,⑤我感慨很多。⑥ 虽然日记里不乏无病呻吟,⑦.有不少狂妄的长篇大论,⑧并且更多的是对平凡生活的感受, ⑨对自我的更省和鼓励。 A. B. C. 4.下面一个长单句不便于广播,请将它改成适合广播的一段话。(6 分) 要求:①分成四个短句;②每句包含一个要点;③句与句之间要连贯。 一座缩短了从淮南市到淮北市几百公里路程的淮河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今天在省委领导同 志参加下举行了通车典礼。 5.与下面的文字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个句子是( )(3 分) 可惜正月过去了,闫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敢出门, 。 A.但父亲终于带走了他。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D.但他终于随他父亲走了。 二、阅读理解(49 分) (一) (17 分) ⑴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 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 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 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 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 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 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
刀又一刀… (5)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 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 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 句 (6)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 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7)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 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 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 地砍 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 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8)“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 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 晓的那个谜底 (9)“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 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0“那有什么不好呢? D“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 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 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①2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3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 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 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 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 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040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05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 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 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6.根据文意,在文中空白处填入一个选择恰当的词。(2分) 7.第(7)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 其 作用是 。(2分) 8.第(8)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 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4分) 底 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2分)
一刀又一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 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 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 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 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 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________地砍 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 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 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 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 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 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 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 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 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 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 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 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 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6.根据文意,在文中空白处填入一个选择恰当的词。(2 分) 答:___________ 7.第⑺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8.第⑻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 么?(每句话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答:谜: 底: 9.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2 分)
10.根据语境,解释第③3段中加点词“芬芳”的意思。(2分) 芬芳 11.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2分) 12.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将它写在横线上。(3分) (二)(10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 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 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3.下边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其中哪一句同文中画线的句子有相同的表达作 用?()(2分)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 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D.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14.在给于勒十个铜子小费这件事情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 论。(4分) 15.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 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4分) (三)99分的苦恼(22分)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 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 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更是 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的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几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
10.根据语境,解释第⒀段中加点词“芬芳”的意思。(2 分) 芬芳: 11.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将它写在横线上。(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0 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 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 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3.下边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其中哪一句同文中画线的句子有相同的表达作 用?( )(2 分)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 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D.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14.在给于勒十个铜子小费这件事情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 论。(4 分) 15.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 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4 分) (三) 99 分的苦恼(22 分)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 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 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的。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几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
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 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 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到94、 95分回来,他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80几分,于是就有(甲)一场暴风骤 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 拿出来数落一番。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相救。可是 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无可奈何,但她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 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 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 的矛头便立刻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 等。怎么办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 孩子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乙)进门来了:“爸 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示意孩子把试卷奉上 我看到子脫上一微笑κ没来得及闪烁就逍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 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这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顸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 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 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个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花了眼;拣了半天,拣了 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了。她妈也忍不住笑了 16.给下列加点字注意。(1分) A.“暴风骤雨”的“骤”,注音: “一瘫”的“瘫”,注音: 17.结合原文,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2分) A.“坎坷” “顿悟 18.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各部分内容的话语,分别填人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字母)。(3分)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B.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 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 90 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 100 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 96、97 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到 94、 95 分回来,他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 80 几分,于是就有(甲)一场暴风骤 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 拿出来数落一番。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相救。可是 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无可奈何,但她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 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 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 的矛头便立刻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 等。怎么办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 孩子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乙)进门来了:“爸—— 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 果然带回来一个 99 分。 我大喜。待她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示意孩子把试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 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这最后 1 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顸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 100 分?我看连 90 分都难得。”但是我知 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 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个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花了眼;拣了半天,拣了 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了。她妈也忍不住笑了。 16.给下列加点字注意。(1 分) A.“暴风骤雨”的“骤”,注音: ;B.“一瘫”的“瘫”,注音: 17.结合原文,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2 分) A.“坎坷”: ;B.“顿悟”: 。 18.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各部分内容的话语,分别填人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字母)。(3 分)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起因()发展()高潮()结果() 19.文中开头画横线句子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 。(3分) 20.文中(甲)(乙)两处的横线上,分别填人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2分) A.于是就有(甲)(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B.老远就喊着(乙)(走冲迈)进门来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继而是 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 (3分) 22.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不超过15个字 来简要回答。(6分) 孩子苦恼的是: 妈妈苦恼的是: “我”苦恼的是 23.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B.矛盾未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三、表达交流(30分)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 时,你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为题,写 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在题目橫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 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 分所引起的风波。 起因( ) 发展( ) 高潮( ) 结果( ) 19.文中开头画横线句子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 。(3 分) 20.文中(甲)(乙)两处的横线上,分别填人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2 分) A.于是就有(甲) (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B.老远就喊着(乙) (走 冲 迈)进门来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 ,继而是 ,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 。(3 分) 22.面对 99 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不超过 15 个字 来简要回答。(6 分) 孩子苦恼的是: 妈妈苦恼的是: “我”苦恼的是: 23.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未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三、表达交流(30 分)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 时,你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 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在题目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 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