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土先秦文献与古史传说· 禹生发于背…谓契母吞玄鸟卵生契,契先〈生?〉发于 胸。…谓后稷母姜原履天之迹而生后稷。”⑩《准南 子·脩务》“禹生于石,契生于卵”高诱注:“禹母脩己,感 石而生禹,拆胸而生。契母,有城氏之女简翟(‘翟’‘狄’ 通)也,吞燕卵而生契,偪(副)背而出。《诗》云‘天命玄 鸟,降而生商’是也。”®《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注引 《帝王世纪》:“鲧纳有莘氏女曰志,是为修己,上山行,见 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臆圯(他书引作‘薏苡'), 胸坼而生禹于石纽。”®《太平御览》卷371引《帝王世纪》: “简翟浴玄丘之水,燕遗卵吞之,剖背生契。”®《史记·楚 世家》“陆终生子六人,拆剖而产焉”句,《集解》引干宝曰: “若夫前志所传,修已背拆而生禹,简狄胸剖而生契。”高 诱和《帝王世纪》以出自母胸属禹,生自母背属契,与上引 简文、《春秋繁露》和干宝所据“前志”所说的相倒。这是 神话流传过程中的变化。《子羔》篇的出土,证明见于上 引汉以后书的说禹、契生自母背、母胸的降生神话,有颇 为古老的来源。《诗·大雅·生民》说姜嫄生后稷十分顺 利,“不坼不副(坼’‘拆’可通,但本应作‘坼’。‘副’,《说 文》训‘剖’。‘剖’‘副’音义皆近),无菑(灾)无害”⑧,应该 就是以“修己背坼而生禹,简狄胸剖而生契”这类神话为 背景的®。《帝王世纪》叙述禹出自母胸的神话时,以禹 《帝王世 母为鲧之妻,显然是牵合大一统帝王世系的后起附会之 纪》叙述禹出自 母胸的神话时, 说。这跟《史记·周本纪》叙述后稷降生神话时,以姜嫄 以高母为鲧之 为帝喾元妃,《商本纪》叙述契降生神话时,以简狄为帝喾 妻,显然是率合 大一统帝王世 次妃@,是同类的情况。 系的后起附会 从《子羔》篇可以看出,在此篇写作的时代,作为大一 之说。 29
·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 统帝王世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契和后稷皆为帝喾之子以 及禹为颛顼之孙鲧之子等说法尚未兴起。在此篇中,孔 子完全是从禹、契、后稷都是天帝之子的角度,来叙述他 们的降生神话的。从中一点也看不到上举那些说法的影 响。子羔提问时,对禹、契、后稷的出身只说了其父为天 帝或为“贱不足称”的凡人这两种可能,从中也看不到那 些说法的痕迹。 《子羔》篇 《子羔》篇不像是子羔跟孔子问答的实录,应该是作 的写作时代当 属战国早期或 者借孔子之口鼓吹尚贤和禅让的一篇作品。它的写作时 中期。所以至 代当属战国早期或中期。所以至少在战国早期,契和后 少在战国早期, 契和后稷皆为 稷皆为帝喾之子、禹为颛顼之孙鲧之子的说法尚未兴起。 帝喾之子、禹为 退一步说,即使把《子羔》篇当作子羔跟孔子问答的实录, 额顼之孙嵊之 子的说法尚未 也可以得出在春秋晚期这些说法尚未兴起的推论。总 兴起。 之,这些说法应该是在进入战国时代以后才兴起的®。 大一统帝王世系的最后形成当然更晚,大概不会早于战 国晚期。 顾顿刚关 从上面的讨论来看,顾颉刚关于大一统帝王世系的 于大一统帝王 世系的见解,应 见解,应该是相当接近事实的。 该是相当接近 讲古史的《容成氏》,讲尧之前历史的部分,竹简残损 事实的。 较严重,但可以看出并不存在《五帝德》所说的那种五帝 系统。这也是对顾说有利的。 四、关于禅让传说 顾颉刚深受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的影响。他虽然没 有采用禅让说造自孔子的说法,但在讨论古史之初就认 为“禅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戟,在想像中构 30
·新出土先秦文献与古史传说· 成的乌托邦”细,“是儒家本了尊贤的主义鼓吹出来的”®。 后来,他转而主张禅让说为墨子所创,由墨家传入儒 家①。1936年,他发表《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以下简称 “《禅让考》”),详细阐述了这一主张®。 《禅让考》写得很长,这里只能简单介绍其要点。顾 氏指出,在春秋以前实行“世宫制度”的贵族社会里,“各 阶级的人各有他们的本分,逾越就是罪恶”⑧;到了战国 时代,随着形势的变化,国家组织趋于严密,“侯王们就不 得不在平民中选拔真才以应时势的需要,原来的阶级制 度的基础渐渐动摇”;“墨子就站在时代的前面,倡导澈底 的尚贤说”,主张“某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完全与这个人 的能力成正比例”,例如最贤的人就应该做天子⑧。顾氏 认为,《论语·尧曰》讲尧、舜、禹禅让的那一章后出®,古 书中最早讲尧、舜禅让的是《墨子》;尧因舜贤把他从平民 中选拔出来,并把天子之位让给他的禅让故事,就是墨子 创造出来支持他的尚贤说的;不过墨子只讲尧、舜禅让, 舜、禹禅让等故事是其后发展出来的;儒家既主张“尊 贤”,又主张“亲亲、贵贵”,禅让说本与他们的学说不合, 但是由于禅让说很流行,“儒家不能不屈伏于这横流的下 面,所以孟子便想出曲解的方法(引者按:指《孟子·万章 上》所记孟子对万章所提的关于禅让的问题的解 答),…荀子则…迳斥禅让说为‘虚言’”;可是后来的 儒家,如《尧典》和《论语》“尧曰”章的作者等,“对孟荀之 说毫不理会”,依然采用墨家的说法来讲禅让,“于是禅让 说在儒家经典里筑下了坚不可拔的基础”⑧。 在我们介绍的四种新出土文献中,《唐虞之道》、《子 31
·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 羔》和《容成氏》都是竭力推崇禅让的。它们的作者还都 认为,在夏代之前曾经相当普遍地实行过禅让制。《容成 氏》开头就说:“…〔尊〕卢氏、赫胥氏、乔结氏、仓颉氏、 轩辕氏、神农氏、口口氏、塘運氏之有天下也,皆不授其子 而授贤。”⑦后面又讲了尧让舜、舜让禹、禹让皋陶和益等 事⑧。《子羔》记子羔问孔子,舜“何故以得为帝”,孔子回 答说:“昔者而弗世也(“世”指父子世代相继),善与善相 授也,故能治天下…”⑧《唐虞之道》说:“…孝,仁之 冕(?)也。禅,义之至也。六帝兴于古,皆由此也。”⑧“六 帝”当指夏代之前的六个圣王,但难以落实究竟是哪些 人,简文的意思是说,这六位古帝王都是靠仁孝和禅让而 兴起的。 我们在“绪言”中已经指出,上举三篇竹书都应该是 在燕王哙禅让失败事件之前写成的。所以它们的作者的 时代大概早于孟子,最晚也应与孟子同时。《容成氏》采 用叙述历史的体裁,所属学派尚难确定①。《子羔》记子 羔与孔子的问答,显然是儒家作品。《唐虞之道》经多位 由此可知 学者论证,也已确定为儒家作品®。由此可知在早于孟 在早于孟子或 与孟子同时的 子或与孟子同时的战国儒家中,有些人是非常推崇禅让 战国儒家中,有 制的,他们重视尚贤和禅让的程度并不逊于墨家。《孟子 些人是非常推 崇祥让制的,他·万章上》所记的孟子回答万章关于禅让的问题的话,以 们重视尚贤和 “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作结。 禅让的程度并 不逊于墨家。 这句话是否真的出自孔子,难于肯定。但这句话的确很 好地表达了孟子想缓和甚至取消禅让跟传子的对立的意 图。他对禅让的态度以及荀子斥禅让为“虚言”的态度, 跟《子羔》和《唐虞之道》的作者对禅让的态度截然不同。 32
·新出土先秦文献与古史传说· 顾颉刚以为孟子、荀子对禅让的态度可以代表战国时代 整个儒家的态度,并且认为儒家著作中完全肯定禅让的 内容,都只能出自荀子之后受墨家影响的儒家之手。《唐 虞之道》和《子羔》的出土,证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在传世儒家著作中,对禅让的看法跟《唐虞之道》和 《子羔》最相近的,是《礼记·礼运》中关于“大同”、“小康” 的那段话。现将这段话节引于下: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郑玄注:大道,谓五帝时也。)。大道之行 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脩睦(郑注:公犹共也, 祥位授圣,不家之。)…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 下为家(郑注:传位于子。)…是谓小康。 郑玄注以大道行于世之时为五帝时,其实作者之意大概 是泛指三代之前的上古时代的。郑注释“天下为公”为禅 让,释“天下为家”为传子,则完全正确。此文认为传子的 三代之前有一个禅让时代,并肯定它是大同盛世。这跟 《唐虞之道》、《子羔》以及《容成氏》相当一致,其写作时代 很可能也不晚于战国中期。《禅让考》“结论”节讲墨家对 儒家的影响的时候,把《中庸》和《礼运》列于孟、荀之后, 认为《中庸》说“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礼运》 讲“大同”,都是取墨家的话⑧,显然把这两篇也看成了战 国末期以后才出现的,受墨家影响的作品。这是不正确 的。《中庸》的问题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详说了。 顾颉刚在《禅让考》篇末的案语中说: 民国二十年秋,我在燕京大学担任“《尚书》研 究”一课,因讲《尧典》,联带讨论到祥让的故事,我觉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