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管理学》教案
马工程《管理学》 教 案
第一章管理导论一、教学目的任何人类活动,特别是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都需要管理。本章旨在让学生理解管理的内涵与本质,熟悉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种,使学生了解管理者应依循的原理、借助的方法和工具。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4个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理解组织与管理的内涵。2.认识组织的特征、企业的特征。3.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4.理解管理的本质。5.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6.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工具。7.认识理性分析与直觉判断的关系。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介绍了管理的内涵与本质。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管理是对人或对人的行为的管理,管理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第二节介绍了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的基本原理是管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的实践中必须依循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以及适度原理。管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大量的方法。抽象地看,这些方法或者以理性分析为基础,或者以直觉判断为依据。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可以借助许多工具,既需要运用权力直接规范被管理者在组织中必须表现的行为,并对其进行追踪和控制,也需要借助组织文化引导组织成员在参与组织活动过程中不同时空的行为选择。第三节分析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重要特征。作为新兴的经济大国,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市场化因此逐渐成为
第一章 管理导论 一、教学目的 任何人类活动,特别是人类有组织的群体活动都需要管理。本章旨在让学生理解管理的 内涵与本质,熟悉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种,使学生了解管理者应依循的原理、 借助的方法和工具。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4 个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组织与管理的内涵。 2.认识组织的特征、企业的特征。 3.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4.理解管理的本质。 5.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6.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工具。 7.认识理性分析与直觉判断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第一节介绍了管理的内涵与本质。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 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管理是对 人或对人的行为的管理,管理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 第二节介绍了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的基本原理是管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的实践 中必须依循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以及适度原理。管 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大量的方法。抽象地看,这些方法或者以理性分析 为基础,或者以直觉判断为依据。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可以借助许多工具,既需要运用权力 直接规范被管理者在组织中必须表现的行为,并对其进行追踪和控制,也需要借助组织文化 引导组织成员在参与组织活动过程中不同时空的行为选择。 第三节分析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重要特征。作为新 兴的经济大国,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市场化因此逐渐成为
中国经济生活的主旋律。2.基本概念组织,企业,管理,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适度原理,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3. 基本理论(1)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组织的特征:第一,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构成的。第二,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第三,组织有特殊的活动。第四,任何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独立存在的。(2)管理的基本特征:第一,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第二,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方法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第三,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第四,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3)管理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等一系列工作。(4)人本原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理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5)系统原理。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6)效益原理。效益是指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实现组织目标所付代价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追求组织活动的效益就是尽量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去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7)适度原理。组织在业务活动范围的选择上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在管理幅度的选择上,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在权力的分配上,既不能完全集中,也不能绝对分散必须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最恰当的点,进行适度管理,实现适度组合。4.课堂讨论《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一章习题的案例一《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一章习题的案例二
中国经济生活的主旋律。 2.基本概念 组织,企业,管理,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适度原理,全球化,信息化,市 场化。 3.基本理论 (1)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组织的特 征:第一,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构成的。第二,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第三,组 织有特殊的活动。第四,任何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独立存在的。 (2)管理的基本特征:第一,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第二,管理 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方法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第三,管理的客体 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第四,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3)管理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等一系列工作。 (4)人本原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理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 也是“为了人的管理”。 (5)系统原理。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具有 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6)效益原理。效益是指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实现组织目标所付代价之间的一种比例关 系。追求组织活动的效益就是尽量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去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7)适度原理。组织在业务活动范围的选择上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在管理幅度 的选择上,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在权力的分配上,既不能完全集中,也不能绝对分散, 必须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最恰当的点,进行适度管理,实现适度组合。 4.课堂讨论 《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一章习题的案例一 《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一章习题的案例二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一、 教学目的管理理论是在思考和总结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对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抽象和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历史演变有基本了解,熟悉管理学的经典理论。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2个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理解泰勒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2.理解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3.理解韦伯组织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4.组织协调机制主要有哪些形式?5.理解组织合法性的内涵以及对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6.现代系统与权变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7.理解西蒙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介绍了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系统形成,主要标志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问题涉及科学管理、一般管理以及科层组织。第二节介绍了现代管理流派。主要从三个方面予以归纳:(1)管理思维的系统与权变研究。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根据权变学派的观点,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管理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2)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西蒙的决策理论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明茨伯格讨论了组织的协调机制、组织的基本构成部分以及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3)管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在孔茨所称的管理科学学派看来,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第三节介绍了当代管理理论。分别从制度视角和技术视角进行研究:制度视角的研究,新制度学派从制度环境的影响这个角度剖析了组织的趋同现象;技术视角的研究应用企业再造理论,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业务流程再造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一、教学目的 管理理论是在思考和总结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对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抽象和总结。通过本 章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历史演变有基本了解,熟悉管理学的经典理论。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2 个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泰勒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 2.理解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3.理解韦伯组织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 4.组织协调机制主要有哪些形式? 5.理解组织合法性的内涵以及对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 6.现代系统与权变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7.理解西蒙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第一节介绍了古典管理理论。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开始系统形成,主要标志是泰勒的 《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问 题涉及科学管理、一般管理以及科层组织。 第二节介绍了现代管理流派。主要从三个方面予以归纳:(1)管理思维的系统与权变研 究。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根据权变学派的观点,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因素之 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管理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2)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西蒙的决策理论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明茨伯格讨论了组织的协调机制、组织的基本构成部分 以及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3)管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在孔茨所称的管理科学学派看 来,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 第三节介绍了当代管理理论。分别从制度视角和技术视角进行研究:制度视角的研究, 新制度学派从制度环境的影响这个角度剖析了组织的趋同现象;技术视角的研究应用企业再 造理论,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业务流程再造
2.基本概念统一指挥,例外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程序化决策,机械型组织,多角化组织,创新型组织,组织趋同,合法性机制,流程再造。3.基本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②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③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2)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管理职能;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以及会计职能。法约尔关于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方面的内容。(3)韦伯认为合法权力有三种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4)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沟通。(5)根据权变学派的观点,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管理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影响比较大的权变学派的管理学家及其理论观点有:莫尔斯和洛什的“超Y理论”,费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等。(6)西蒙的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①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②决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的工作:情报活动,设计活动,快择活动,审查活动:③决策的准则: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④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7)合法性导致组织趋同有三种不同的机制:强迫性机制:模仿机制:社会规范机制。(8)业务流程再造由观念再造、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试点和切换、实现愿景目标五个关键阶段组成。4.课堂讨论《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二章习题的案例一《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二章习题的案例二
2.基本概念 统一指挥,例外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 程序化决策,机械型组织,多角化组织,创新型组织,组织趋同,合法性机制,流程再造。 3.基本理论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 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根 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②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 加强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 行例外管理。 (2)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管理职能;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以 及会计职能。法约尔关于一般管理的 14 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 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方 面的内容。 (3)韦伯认为合法权力有三种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 (4)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协作的意愿、共 同的目标和信息的沟通。 (5)根据权变学派的观点,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 管理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影响比较大的权变学派的管理学家及其理论观点有:莫尔斯和 洛什的“超 Y 理论”,费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等。 (6)西蒙的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①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②决 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的工作: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决策的准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④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7)合法性导致组织趋同有三种不同的机制:强迫性机制;模仿机制;社会规范机制。 (8)业务流程再造由观念再造、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试点和切换、实现愿景目标五 个关键阶段组成。 4.课堂讨论 《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二章习题的案例一 《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二章习题的案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