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性状数学模型二、可控的地区、场、季节等表型值分0:表型值(P)=遗传效应(G)+环境效应(E)/+遗环互作IGE加性效应(A)+系统环境效应(E)三十显性效应(D)随机环境效应(ER)±上位效应()持久随环:育成期营养不良、疾病等造成。暂时随环是成牛后引起的P=G
二、数量性状数学模型 表型值剖分0: P = G 表型值(P)=遗传效应(G)+环境效应(E)+遗环互作IGE =加性效应(A)+系统环境效应(Es) +显性效应(D)+随机环境效应(ER) +上位效应(I) 可控的地区、 场、季节等 持久随环:育成期营养 不良、疾病等造成。暂 时随环是成牛后引起的
A一加性效应32,也叫独立的基因效应,其效应可以累加、可以遗传?可D一显性效应32,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其遗传效应不可累加、不可遗传?I一上位效应32,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不独立的基因效应(非加性效应)。其遗传效应不可累加、不可遗传?遗传效应A、D、的解释0NMMN等位基因间的非等位基因间互作效应D的互作效应I1W可以遗传不能遗传
A—加性效应32,也叫独立的基因效应,其效应可以累加、 可以遗传?。 D-显性效应32,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其遗传效应不可 累加、不可遗传?。 I -上位效应32,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不独立的基因 效应(非加性效应),其遗传效应不可累加、不可遗传? • 遗传效应A、D、I的解释0: M N M N 等位基因间的 互作效应D 非等位基因间 的互作效应I 可以遗传 不能遗传
三、育种值0-74亲本传递给后代的是基因还是基因型?因此子代的平均基因型值决定于它们的亲本的基因平均效应:由后代的平均基因型值也可以判断上代个体所携带的基因平均效应的总和,这个值称为该个体的育种值。也就是亲本的加性效应值
三、育种值0-74 : 因此子代的平均基因型值决定于它们的亲 本的基因平均效应;由后代的平均基因型值也 可以判断上代个体所携带的基因平均效应的总 和,这个值称为该个体的育种值。也就是亲本 的加性效应值。 亲本传递给后代的是 基因还是基因型?
四、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o: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选择原理是不同的质量性状侧重于个别基因的选择,而数量性状则侧重于多基因联合效应的选择,因为数量性状主要是由多数微效基因所决定的,因此不能简单地依据表型值进行选择,而必须根据能真来选择。实遗传的加性效应值(育种值)
四、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0: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选择原理是不同的, 质量性状侧重于个别基因的选择,而数量性状 则侧重于多基因联合效应的选择,因为数量性 状主要是由多数微效基因所决定的,因此不能 简单地依据表型值进行选择,而必须根据能真 实遗传的加性效应值(育种值)来选择
一代遗传进展、遗传选第二节进展、选择进展一、相关概念:1、选择反应44一通过选择在下一代得到的遗传改进量,即子代与亲代均数之差就叫作选择反应R=P-P2、世代间隔44一畜禽每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或种用子女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G)。3、改良速度44一选择反应与世代间隔之比。Ry=R/GI
第二节 选择反应44 一、相关概念: 1、选择反应44—通过选择在下一代得到的遗传改 进量,即子代与亲代均数之差就叫作选择反应。 2、世代间隔44—畜禽每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或种用子女 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GI) 。 3、改良速度44—选择反应与世代间隔之比。Ry=R/GI 一代遗传进展、遗传 进展、选择进展 ↓ − − R = P0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