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 主讲人:陈利昌 单位:经贸学院 时间:2003.0224
统计学原理 主讲人:陈利昌 单 位:经贸学院 时 间:2003.02.24
第一章绪论 第—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实践的起源和发展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统计学的产 生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产生和发 展以16世纪中叶~20世纪初产生的著名的 统计学四大学派为代表 三、“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 资料和统计科学(或统计学
第一章 绪论 • 第—节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一、统计实践的起源和发展 • 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统计学的产 生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产生和发 展以16世纪中叶~20世纪初产生的著名的 统计学四大学派为代表。 • 三、 “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 资料和统计科学(或统计学)
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研究对象 1.自然现象:称为科技统计,如天文、地质、 生物和物理统计等; 2社会现象:称为社会经济统计,通常分为两 种 (1)社会统计:含自然环境、人口家庭、劳 动工资、人民生活、文教卫统计等; (2)经济统计:含工业、农业、建筑业、交 运、商业、财政金融统计等
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一、研究对象 • 1.自然现象:称为科技统计,如天文、地质、 生物和物理统计等; • 2.社会现象:称为社会经济统计,通常分为两 种。 • (1)社会统计:含自然环境、人口家庭、劳 动工资、人民生活、文教卫统计等; • (2)经济统计:含工业、农业、建筑业、交 运、商业、财政金融统计等
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 数量性: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是定量 认识,是研究对象的数量方面; 总体性:研究对象不是个体现象的数量方面, 而是由许多个体现象构成的总体的数量方面; 具体性:是研究对象的具体的数量,不是抽象 的量,这是统计与数学的重要区别; 社会性:统计研究的数量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 量,具有社会性。一是指研究对象有社会性, 二是认识主体(组织和个人)也有社会性
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 数量性: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是定量 认识,是研究对象的数量方面; • 总体性:研究对象不是个体现象的数量方面, 而是由许多个体现象构成的总体的数量方面; • 具体性:是研究对象的具体的数量,不是抽象 的量,这是统计与数学的重要区别; • 社会性:统计研究的数量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 量,具有社会性。一是指研究对象有社会性, 二是认识主体(组织和个人)也有社会性
第三节统计的研究程序 和基本方法 、研究程序:统计设计→统计调 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 测→统计决策 二、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 分组法、综合分析法和归纳推断法
第三节 统计的研究程序 和基本方法 • 一、研究程序:统计设计→统计调 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 测→统计决策 • 二、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 分组法、综合分析法和归纳推断法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