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09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积累与运用(26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2) ,化作春泥更护花。 (3)羌管悠悠霜满地 (4)黑云压城城欲摧, (5)中国人都喜欢用《爱莲说》中的“ 作为激 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6)美国一些政客把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其目的 无非是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逃避责任。这真是“ ”。(用《醉翁亭记》中的 语句回答 2.下列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狡黠 追溯(shuo) 一泄千里 忍俊不禁(jin) B.狼籍 针砭(bian) 眼花缭乱 锐不可当(dang) C.休憩 挑衅(xin) 毛骨悚然 气冲斗牛(d6u) D.干涸 哽咽(ye) 名符其实 孜孜不倦(zhi)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像拓宽了几尺。 B.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怖,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C.他仍是教练眼中一个遵守纪律的队员,是山东大学老师眼中一个不耻下问的学生。 D.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的中西部就业,两地学生已蠢蠢 欲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B.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C.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D.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逝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 1 - 江西省南昌市 2009 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4 小题,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 分,每空 1 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 (2) ,化作春泥更护花。 (3)羌管悠悠霜满地, , 。 (4)黑云压城城欲摧, 。 (5)中国人都喜欢用《爱莲说》中的“ , ”作为激 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6)美国一些政客把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其目的 无非是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逃避责任。这真是“ ”。(用《醉翁亭记》中的 语句回答。 2.下列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狡黠 追溯.(shuò) 一泄千里 忍俊不禁.(jīn) B.狼籍 针砭.(biān) 眼花缭乱 锐不可当.(dǎng) C.休憩 挑衅.(xìn) 毛骨悚然 气冲斗.牛(dǒu) D.干涸 哽咽.(yè) 名符其实 孜.孜不倦(zhī)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 ....,像拓宽了几尺。 B.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 ....的恐怖,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C.他仍是教练眼中一个遵守纪律的队员,是山东大学老师眼中一个不耻下问 ....的学生。 D.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的中西部就业,两地学生已蠢蠢.. 欲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B.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C.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D.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逝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②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 ③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 ④人们运用前三个部位功能的机会多,而应用想象区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应用了自己想象 力的15% ⑤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需的。 A.②④③①⑤B.⑤③②①④C.③⑤②④①D.④⑤①②③ 6.在不增删文字的前提下按要求改写句子。(2分) (1)突出和强调“孤孤单单”:我仍然感到,我只是一个孤孤单单的人 (2)突出和强调“不止一次”:节日的礼花不止一次地点燃起我心中的火种。 7.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4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 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试题。(6分) (1)“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 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1分) (2)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一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列举 部战争题材小说及其中一位军事人物或一场战役。(2分) (3)下面图片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 赠送给联合国的。请用精彩的语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这座雕塑,体现你对这座雕塑的理解。(3 分) 古诗文阅读(18分)
- 2 -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②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 ③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 ④人们运用前三个部位功能的机会多,而应用想象区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应用了自己想象 力的 15%。 ⑤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需的。 A.②④③①⑤ B. ⑤③②①④ C.③⑤②④① D.④⑤①②③ 6.在不增删文字 .....的前提下按要求改写句子。(2 分) (1)突出和强调“孤孤单单”:我仍然感到,我只是一个孤孤单单的人。 (2)突出和强调“不止一次”:节日的礼花不止一次地点燃起我心中的火种。 7.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4 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 与和平”为主题的 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试题。(6 分) (1)“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 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1 分) (2)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一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列举一 部战争题材小说及其中一位军事人物或一场战役。(2 分) (3)下面图片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 1988 年 赠送给联合国的。请用精彩的语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这座雕塑,体现你对这座雕塑的理解。(3 分) 二.古诗文阅读(18 分)
(一)阅读陶渊明《饮酒(其五)》,完成第8-—9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语是 (2分) A.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 1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2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仼于败军 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 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 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 3 - (一)阅读陶渊明《饮酒(其五)》,完成第 8—9 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语是 , 。(2 分) A.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1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2 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 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 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 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 分)
臣不胜受恩感激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 躬( 损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共17分)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 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 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 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 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 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
- 4 - 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 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 分) 躬.( ) 损.( ) 零.(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 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 (共 3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8 题。 (共 17 分)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 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 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 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 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 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
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 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 家,两袖清风,将一生献给了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 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 人家,只是在小舅家读到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 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毎次站到他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 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 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 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 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 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 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 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 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枝挺千。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 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 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 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 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
- 5 - 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 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 家,两袖清风,将一生献给了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 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 人家,只是在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 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他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 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 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 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 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 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 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 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 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枝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 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 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 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 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