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湖区2017届初中毕业年级中考模拟测试卷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爷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 则不给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纠葛(ge)债券(judn)亲昵(ni)侃侃(kan)而谈 B.静谧(mi)饶怒(shu)蹉(cuo)跎良莠(xiu)不齐 C.惬意(xia)贮臧(zh)磨挲(suo)拈(nian)轻怕重 D.匀称(chen)造诣(yi)湮(yan)没危言耸(s6ng)听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 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 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 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一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
青山湖区 2017 届初中毕业年级中考模拟测试卷 语 文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2 小题,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 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 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纠葛.(gé) 债券.(juàn) 亲昵.(nì) 侃.侃(kǎn)而谈 B.静谧.(mì) 饶怒.(shù) 蹉.(cuō)跎 良莠. (xiù)不齐 C.惬.意(xiá) 贮.藏(zhù) 磨挲.(suō) 拈.(niān)轻怕重 D.匀称.(chèn) 造诣.(yì) 湮.(yān)没 危言耸.(sǒng)听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 ... 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 ....地撑着筏子,唯 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 人忍俊不禁 ....。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 ....;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 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
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②⑤④C.⑤③④②①D.⑤④②③① 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A.原句:阳光透明的政府要把政府行为纳入制度规范。 改句:政府行为要被阳光透明的政府纳入制度规范 B.原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改句:我们不能不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C.原句: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改句:难道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D.原句:你真是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优雅的人 改句:你真是一个优雅的人,有知识,有修养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渡。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佘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與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①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②苍翠:深绿 色。③潺湲( chan yuan):水流动的样子。④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⑤渡 头:渡口。⑧墟里:村落。孤烟:炊烟。⑦接舆:春秋时代楚国狂士。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⑧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自比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 B.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 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C.颔联和尾联写人,这两联对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形象的刻画是孤立进行的。 D.倚仗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人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描绘山景。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 而写出它的动态 B.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抒写出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 分) A.原句:阳光透明的政府要把政府行为纳入制度规范。 改句:政府行为要被阳光透明的政府纳入制度规范。 B.原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改句:我们不能不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C.原句: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改句:难道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D.原句:你真是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优雅的人。 改句:你真是一个优雅的人,有知识,有修养。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 6-7 题。(4 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寒山转苍翠②,秋水日潺湲③。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④。 渡头余落日⑤,墟里上孤烟⑥。 复值接舆醉⑦,狂歌五柳前⑧。 【注释】①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②苍翠:深绿 色。③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动的样子。④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⑤渡 头:渡口。⑥墟里:村落。孤烟:炊烟。⑦接舆:春秋时代楚国狂士。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⑧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自比。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 B.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 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C.颔联和尾联写人,这两联对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形象的刻画是孤立进行的。 D.倚仗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诗人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描绘山景。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 而写出它的动态。 B.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抒写出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C.诗人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着一“上”字,不仅写出 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D.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也表明了诗 人对其放荡行为的不满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太宗①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日:“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 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 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日:“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 尔。”G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C.公/乃释罪D.岂/忘之邪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晏子请数其罪云( (2)必轻吾国()(3)陛下尝读书见此事()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2)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1.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一分) (1)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述而》) (2) ,弹琴复长啸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男有分,女有归 (4)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不汲汲于富贵 (5)惶恐滩头说惶恐 (6)了却君王天下事, (7) ,村南村北响缲车
C.诗人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着一“上”字,不仅写出 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D.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也表明了诗 人对其放荡行为的不满。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第 8-11 题。(12 分) 太宗①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 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 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 尔。”(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无病/而暴死 B.太宗怒/养马宫人 C.公/乃释罪 D.岂/忘之邪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 (1)晏子请数.其罪云( ) (2)必轻.吾国 ( ) (3)陛下尝.读书见此事(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 分) (1)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2)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1.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3 分) (三)古诗文积累。(8 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一分) (1)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述而》) (2) ,弹琴复长啸。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男有分,女有归。 (4)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不汲汲于富贵。 ” (5)惶恐滩头说惶恐, 。 (6)了却君王天下事, 。 (7) ,村南村北响缲车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16题。(17分) 乡情 陈德才 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 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刂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 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甲)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 种本能。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 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的爱。一个人暍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 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一个 在 。从家乡的日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 秘而广袤的世界。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 自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 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焰印。天地间走来一个刂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 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 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 儿时对陌生世界的那种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因此,人们怀念 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 无比珍贵的时光。 ④〔乙)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对故乡的 爱,是(丙),是对生命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其实,什么叫祖国 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 都是“中国者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
(8)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3-16 题。(17 分) 乡 情 陈德才 ①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 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 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甲)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 种本能。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 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的爱。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 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一个人 , , 在 。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 秘而广袤的世界。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 ③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 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 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 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 儿时对陌生世界的那种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因此,人们怀念 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 无比珍贵的时光。 ④(乙)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对故乡的 爱,是(丙),是对生命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其实,什么叫祖国, 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 都是“中国老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
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丁)的难得 体验。但是,如果经过苦心筹划,有一天你真的回到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故乡,在夙愿得 偿、感叹唏嘘之余,也一定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 熟悉的杨树林,小河也不再那样宽阔、那样富有生气。其实是一切中年之后回乡的人都会 产生的一种典型心境。这不仅仅是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咳孩已长成大 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 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 ⑥乡情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如果经常地品一品,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 乡父者殷切的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 13.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括号里应引用的句子各是(填序号,2分) 甲( )乙( )丙( )丁(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鬃毛衰。”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③“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④“绿叶对根的情意。” 14.在第②段的横线处再续上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式相似、内容相吻合。(6分) 15.人为什么会怀念故乡?根据文意,谈谈你的认识。(3分) 16.(1)第④段划线句子中的“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换个表述法,你怎么说?(3 分) (2)第⑤段中说:“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为什 么这样说?(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20题。(13分)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 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1日4时30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 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 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丁)的难得 体验。但是,如果经过苦心筹划,有一天你真的回到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故乡,在夙愿得 偿、感叹唏嘘之余,也一定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 熟悉的杨树林,小河也不再那样宽阔、那样富有生气。其实是一切中年之后回乡的人都会 产生的一种典型心境。这不仅仅是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孩已长成大 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 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 ⑥乡情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 酒。如果经常地品一品,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 乡父老殷切的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 心。 13.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括号里应引用的句子各是(填序号,2 分) 甲( ) 乙( ) 丙( ) 丁( )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鬃毛衰。” 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③“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④“绿叶对根的情意。” 14.在第②段的横线处再续上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式相似、内容相吻合。(6 分) 15.人为什么会怀念故乡?根据文意,谈谈你的认识。(3 分) 16.(1)第④段划线句子中的“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换个表述法,你怎么说?(3 分) (2)第⑤段中说:“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为什 么这样说?(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7-20 题。(13 分) 小 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 5 月 20 日至 22 日之间,24 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 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 月 21 日 4 时 30 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 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 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