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样卷试题卷(一)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6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地:A.恪尽职守(ke) 弥幔 山巅(dion) 润如油糕 B.如花似锦(jn) 讪笑 窒息(zh) 惴惴不安 C.怒不可遏(he) 勾当 吞噬(sh) 心有成竹 D.难辞其咎(j0) 泛滥 战栗(su) 杉杉有礼 称;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B.只见非常勇敢地纵身追辅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通W禁地捧腹大笑。 C.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举止文雅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但我却要大声 赞美。 D.这部侦探小说内容丰富惊险,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不少年轻读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培拉里奥在这封信中介绍了年轻有学问的一位博士来出席我们的法庭 B.他知道,能否不被这令人窒息的疲倦所淹没,关键是要刚强地打起精神,战胜困难。 C.龙应台辞官的声明写得也如其文章一样精巧动人,在华人世界传阅。 D.当今,中国富人阶层的金钱与道德、行为与思想、外貌与礼仪,无一成为新闻标题中吸引 眼球的内容。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2②有了兴趣就会去勤学苦练,就会对一个人的成就发生作用 ③兴趣爱好有助于天才的形成 ④产生兴趣同自身条件有关,一个人哪方面的资质好,就可能叶哪方面感兴趣。 ⑤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A.③⑤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⑤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⑤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处表达悲叹之情最深的一项是()(2分) !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刷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 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 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A.民族的一个悲剧出现了 B.这是一个让人心痛的悲剧 C.这是一个悲剧 D.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文样卷试题卷(一)第1页(共6页)
6.下列对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生物体摄入的铅会与多种酶结合,从而干扰有机体多方面的生理活动,并对全身脏器 产生危害。最主要是对神经系统、肾脏、造血系统和血管等的影响。铅中毒表现为贫血、腹 痛、高血压等。低剂量的铅接触可以对人体的红细胞、肾脏、免疫系统、骨髓和中枢神经的 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而所有这些影响发生前都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铅中毒会影响婴 幼儿最初站立、行走和说话的年龄,也可能引起孩子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 及学习困难等问题。孕妇在怀孕期间不慎铅中毒,会造成流产、死胎或出生的婴儿畸形。 铅穿透至脑,可直接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引起孩子身材矮小、性早熟、肥胖等症状。 A.铅的摄入将干扰有机体多方面的生理活动。 B.铅的摄入会造成贫血、腹痛、高血压等,并对人体的红细胞、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的功能 产生不良影响。 C.铅的摄入将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肾脏、造血系统和血管等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D.铅的摄入对全身脏器产生危害。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7-8题。(4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睛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释】①杜鹃:又名子规、杜字,叫声似“不如归去”。因其叫声,历代诗家的吟咏颇多。 ②取次;随意。③争奈:泰何,无奈 7.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上片一二句,词人通过“翠微”“百花”,写出了“杜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B.下片写“行人”闻“杜鹃啼”的心理变化。 C.“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与杜鹃在花丛中不断叫唤,但仍然比不上流莺的 随意飞落更让词人关注。 D.“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写“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一声声的“不如 归去”的杜鹃叫声,心中烦躁不安。 8.下列对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词中采用拟人手法写杜鹃,并把它与流莺形成对比。 B.词中通过写“翠微“百花”等美丽景色,衬托杜鹃的撩人叫声。 C.“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是自言自语,也是对杜鹃的回答。表达委婉曲折, 而内容显现直白 D.这首词是对浪迹在外、有家难归之人的叹息之言。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越妇言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3,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一旦,去妻言 于买臣之近侍曰:“吾乘箕帝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 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着 子果通达矣。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锦以昼之。,斯亦极矣。而向所言者,蔑然无闻。岂四方 无事使之然耶?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 语文样卷试题卷(-)第2页(共6页)
又食气 (节选自唐·罗隐《谗书》) 【注释】①越妇:越地(会稽)妇人,为朱买臣前妻。②贵:身价提高,做了会稽太守。③去 要:离异的妻子,即前妻。④翁子:指朱买臣。⑤心期:心志,内心向往。⑥“天子”两句:天子 赐予爵禄任命他为太守,他白天身穿官服荣耀故里。①⑦蔑然:销声匿迹的样子。③未假 度(du0):没时间思考。“假”通“暇”。⑨“矜于一妇人”三句:(他)只能在一个妇人面前夸 ,至于其他就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分衣食以活之 A分/衣食以活之B.分衣食/以活之C.分衣食以/活之D.分衣食以活/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极( (2)向(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12.根据越妇之言,概括朱买臣“通达”前后的表现有何不同。(2分) 13.根据选文,说说越妇的性格特征。(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 ,愁云惨淡万里凝。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3)见贤思齐焉, (4)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送东阳马生序》中叙述求学之时,越是面对严师叱责越是显得虔诚恭敬的语句是 (6)追梦,实现中国梦,我们在路上。只要坚持,我们必将 ”。(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填写)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7分) 胃里藏着乡愁 黄磊 朋友间聚餐,常会有人吃到一道菜,或喝到一盅汤,就意犹未尽地说起故乡的味道。每当 这时,我都很美慕,一边听人家讲,一边暗想着,故乡的味道究竟是什么? 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尤其是中国人,故乡概念更是强烈。无论相隔多远,离别多久,思乡 是中国人永远的情结。随着经济生活的巨变,人们不断向更为发达的地区迁移(打工、经商 求学等),在离开熟悉的家园时,会或多或少带些熟悉的东西远行,几张照片(现在更多是在手 机相册中),用惯了的物件,改不彻底或彻底不改的乡音,在以前的颠沛流离中,总有人带上 捧泥土或几块石子,这在许多诗与歌中不乏表现。他们带上这些去往异乡,求索、挣扎、奋斗 再混入无奈、隐忍、失落。如果最终都没有选择放弃,换来的会是什么?稳定地活着也许就已 经足够令人满足。在这过程中,支撑着异乡客的又是什么呢?梦想,对于未来美好期待的梦 语文样卷试题卷(一)第3页(共6页)
想,甚至只是梦。无论梦或梦想,都只能暂时充当一下抚慰剂,毕竟还是会有太多睁开眼醒过 神来的现实围绕在周围;乡音,遇到同乡可以痛快一下,平时还是要尽力掩藏起来。 味道,口中的味道,从小到大每天都会遇到的那种味道,不用思索出处与构成,更不用像 某些“美食家们”东说西指故弄玄虚地摇头抿嘴长吁短叹。只需要将热悉的味道放入口中,说 不清是哪种滋味,也不需要说清楚。这时故乡就会出现在口中,浮现在心底。这时乡思也好 乡愁也罢,都化成了味蕾的记忆,这记忆中有美妙感,还有烟火气。或许吧,他们孤独在外时 的那一道家乡莱,甚至连菜都不算,而只是一款调味品、一颗茶叶蛋、一包牛肉干,这一切都会 是身处他乡的人们最温暖最贴心的抚慰 所以,故乡的味道是永远带在身上的,不用刻意而为,不用精心呵护,它就在那里 记忆中我从来没有过关于故乡味道的感悟,这和家庭的构成与成长环境有关。我祖籍江 苏,生在江西,成长于北京,儿时常常住在湖南的外公外婆家。父母都会做饭,但系统不一,而 我在各处的生活又不算长,北京算久,6岁便来了。可说实话因为生活在大院,又在家吃饭,很 少出门下馆子,加上父亲又不吃羊肉,所以北京涮羊肉和烤鸭都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别 说被北京人津津乐道的北京小吃了一一父母极少让我们尝试,所以我们的味蕾并没有对某 种菜式的故乡感的记忆。一切对于我都可以算是新鲜,这新鲜是件好事情,却也让我少了 份依托。看到四川朋友带回的自制香肠謄肉,江浙朋友拿出的醉蟹虾黄泥螺,东北朋友烛耀 的秋林里道斯红肠干肠,广州朋友离不开的汤料点心叉烧包,我总会想,我的那一份特殊的味 道在哪儿呢?似乎没有,因为我没有真正意义的、生与长的那一片故土。有几次到国外旅行 倒是体会了这种感觉,吃了几次面包夹牛肉饼后冲进一家带洋味的中餐馆,顿时有了一种温 暖和安全。吃完,几个朋友还会一起感叹口味真是永远改不掉哇,可这样的体验又有些少,而 且体验的范围也太宽泛。其实还真是有些遗憾,在饭桌上少了谈资,更在路途中缺了支点。 前几月,我妈打电话说她算错了日期,所以提前一个月准备了端午节的饭菜,叫我们回去 吃。那天父亲照例做了个扣肉,母亲包了碱水粽,我吃着吃着忽然想起儿时的一个端午,父母 出差,外公从湖南来北京带我们姐弟俩,他没有包粽子,我哭闹着说全世界都吃粽子就我没有 吃到,后来这成为家人聚会的笑谈。还有扣肉,儿时吃扣肉这种整块五花肉的消费还是有一 定难度的,每次父母提前预告说今晚有扣肉,我们就会很兴奋。写完作业就跑到院子里玩,爬 树上房,然后就听见妈妈在门口喊吃饭啦,平日三次五次都不应,有扣肉的日子喊一声便下树 往家跑。 也许吧,我没有故乡的味道,可冲进小小的家,闻到肉香、米香、煤火味、两样青菜爆出的 菜油味,以及看到父母的身影,这一切就是我故乡的味道。 (节选自《中外书摘)2014年11月) 15.当朋友相聚意犹未尽地说起故乡的味道,“我”为什么会”很羡慕”?(3分) 16.作者指出,在人们不断向更为发达的地区迁移的过程中,始终在支撑他们的是什么?(3分) 17.结合具体语境,品读下列句子。(4分) (1)所以,故乡的味道是永远带在身上的,不用刻意而为,不用精心呵护,它就在那里。 (2)一切对于我都可以算是新鲜,这新鲜是件好事情,却也让我少了一份依托。 语文样卷试题卷(一)第4页(共6页)
18.联系前后文,说说文中写儿时故事的作用。(4分) 19.文章最后说“我没有故乡的味道”,又说“这一切就是我故乡的味道”,这是否矛盾?请说 明理由。(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3分) 没有什么比盲目的反思更为有害 周小平 如今的互联网上有太多拐弯抹角或阴阳怪气地丑化和矮化中国人的段子在日夜不停地流 传,似乎“中国人有劣根性”“中国很差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共识。有些人对污蔑中国人的舆论 基调不以为意,认为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但对中国人的丑化和矮化宣传是一件小事吗? 很多“故事”正在日益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力,让我们开始对自己的政府、体制、国家、民族 甚至是文化和基因产生自我怀疑,进而自渐形秽,卑躬屈膝,对西方人所说所讲言听计从,不 敢怀疑,只顾反思。可是没有什么比盲目的反思更为有害,因为它会诱骗我们背弃自己的历 史,背弃自己的文化,背弃自己的希望,背弃自己的民族,背弃自己的信仰,最终导致我们变成 个自暴自弃的民族。 诚然,我们有如此之多的人口,我们当中的确会出现一些素质低、品性差、人格低的垃圾 和败类。但和炼钢的道理一样,中华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炼钢炉,无论有多少垃圾败类,有多 少贪官污吏,有多少鸡鸣狗盗之徒,都会在它这烧得通红的炉火里面被淬炼,其中的杂质会被 挤出,而其中的铁质就会被锻造成为精钢。因此败类绝对代表不了中国,因此请不要把少数 人的不端视作这个民族的污点。 每每我站出来为中国和中国人正名,谈起中国这几十年的进步时,总有一群人跳出来指 着我的鼻子谩骂,说我是“政府的走狗”。我就奇怪了,为何总要偏激地认为中国的进步只和 政府有美?难道中国的进步不是我们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结果?中国之所以有今天,除了政 府,功劳难道不属于那些舍身救灾的解放军?不属于那些日夜奋战的工程师和施工队员?不 属于那些深夜还在加班的程序员和产品经理?不属于彻夜执勤的警察叔叔?不属于辛苦耕 种的农民伯伯?不属于彻夜苦读的学子?不属于那些各行各业的位俊者?讲述中国的进步 又怎是单单在夸奖政府呢?难道不是在夸奖你们和认可你们的付出吗?中国是什么?中国 是我们共有的品牌,中国是一个由我们所有人的行为共同组合起来的巨大整体,我们怎样中 国就怎样啊! 然而我个人的力量毕竞是有限的,假如你们这些真正掌握了年轻人眼球的互联网人不去 传递真相,而是继续盲从西方,继续盲目反思,继续贬“中国”这块品牌的话,那么你们首先对 不起的就是你们的企业和你们自己。如果你们自己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国家品牌和民族形象 那么你们的品牌将永远无法真正站立在这个世界的巅峰。 我们对新闻事实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和态度。不能美国人做了一个巨大的巧克力,你 说那是有创意;而中国人做了一个大月饼,你说这是浪费食物的劣根性。不能美国孩子在公 交车上不说话你说是守规矩,嘻哈打闹时你又说是很活泼;而中国孩子在公交车上不说话你 说是书采子,嘻哈打闹时你又说是没教养。不能有人驾车闯白宫被击毙,你说恐怖分子真该 死;而有人拿着汽油弹驾车闯长安街被击毙,你又说都是政府通的! 我写下这些话,只愿唤醒你们心底那份对这片土地和同胞的挚爱。身为一个中国人,我 们理应做到独立思考,因为当中华文明因铺天盖地的與论丑化和污蔑而隕灭时,我们的家园 语文样卷试题卷(一)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