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1140-1207)
辛 弃 疾 (1140—1207)
、生平 辛弃疾,原子 改字幼安 弓稼轩 居士,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第一期(1140-1162)沦陷及起义期 第二期(1162-1181)南渡初期 第三期(1181-1203)闲居带湖、瓢泉时期 第四期(1203-1207)晚年再起,参予北伐时期
一、生平 辛弃疾,原字达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居士,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第一期(1140-1162)沦陷及起义期 第二期(1162—1181)南渡初期 第三期(1181—1203)闲居带湖、瓢泉时期 第四期(1203—1207)晚年再起,参予北伐时期
、稼轩词的特色 1.主观感情的浓烈、主观观念的执着 2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无意不可入,无 事不可言。” 现存600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 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 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字样式的东西,他都 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二、稼轩词的特色 1.主观感情的浓烈、主观观念的执着 2.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无意不可入,无 事不可言。 ” 现存600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 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 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字样式的东西,他都 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3语言技巧的开拓 有非常通俗雅拙的民间语言,也有夹杂许多虚词语 助的文言句式;有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乃至呼唱, 也有相当严整的对句。 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较长,大量使 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 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 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
3.语言技巧的开拓 有非常通俗雅拙的民间语言,也有夹杂许多虚词语 助的文言句式;有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乃至呼唱, 也有相当严整的对句。 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较长,大量使 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 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 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
4稼轩词的缺点 有时过分散文化 议论太多 掉书袋
4.稼轩词的缺点 有时过分散文化 议论太多 掉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