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农业信息技术(AgriculturalInformationTechnology)课程代码:131030169课程类别:拓展教育学时/学分:26/1.5(其中理论26学时,实验0学时)需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相关课程、农作学或相关课程适用专业:适用农学、种子科学等农业相关专业本科教学课程简介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农业生产活动信息为对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研究计算机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应用情况,用以揭示和把握农业生产活动信息的变化规律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多学科交叉融合而产生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包括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核心的农业空间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数据库、模拟模型、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农业信息技术是农学相关专业应当了解和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主要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掌握农业生产系统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的一般原理:掌握农业数据库的一般概念与原理;掌握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了解并掌握基本网络原理,了解并掌握农业信息网络技术。2.能力目标:熟悉信息技术的各类专业术语,掌握各类信息技术基本原理,运用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3.达成目标:使学生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应用情况、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或掌握常用的农业信息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并在一定深度上对各类主要信息技术产生适度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为农科学生在以后从事与农业信息技术有关的学习与实践奠定基础。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农业信息技术概述(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概述:2.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现代信息技术内容:3.“数字地球”,“智慧地球”,“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4.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教学要求:1.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与形成过程;2.掌握农业信息技术的定义、内涵与基本特征:3.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关键技术;4.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地位与作用。本章重点、难点:重点:现代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及其包含内容。难点:数字地球的含义。第二章农业信息采集(讲课4学时)
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农业信息技术(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课程代码:131030169 课程类别:拓展教育 学时/学分: 26/1.5(其中理论26学时,实验0学时) 需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相关课程、农作学或相关课程 适用专业:适用农学、种子科学等农业相关专业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 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农业生产活动信息为对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研究计 算机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应用情况,用以揭示和把握农业生产活动信息的变化规律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多学科交叉 融合而产生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包括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核心的农业空 间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数据库、模拟模型、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农业信息技术是农学相关专业应当了解 和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 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主要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掌握农业生产系统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的一般原 理;掌握农业数据库的一般概念与原理;掌握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了解并掌握基本网络原理,了解并掌握农业 信息网络技术。 2.能力目标:熟悉信息技术的各类专业术语,掌握各类信息技术基本原理,运用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分析和理 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达成目标:使学生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应用情况、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或掌握常用 的农业信息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并在一定深度上对各类主要信息技术产生适度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为农科学生 在以后从事与农业信息技术有关的学习与实践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2.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现代信息技术内容; 3.“数字地球”,“智慧地球”,“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 4.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教学要求: 1.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与形成过程; 2.掌握农业信息技术的定义、内涵与基本特征; 3.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关键技术; 4.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及其包含内容。 难点:数字地球的含义。 第二章 农业信息采集(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1.计算机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概述:2.农田生物信息的采集与处理;3.农田气候信息的采集与处理;4.土壤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教学要求:1.了解田间生物、气象、土壤信息采集仪器的一般原理;2.掌握田间生物、气象、土壤信息采集仪器的使用方法:3.掌握数字图像与数学信号的一般股原理与处理方法:4.了解设施农业中信息采集过程。本章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农田生物信息的特点与信息。难点:各类信息技术采集与处理的一般方法与原理。第三章农业数据库系统(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数据库系统概述: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2.数据库系统的构成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4.数据模型;5.农业数据库介绍。教学要求:1.理解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网络、农业信息系统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2.了解数据库数据与数据组织方法;了解数据库系统的构成;3.掌握世界4个大型农业数据库、AGNET、CGRIS的基本情况;4.国内外农业数据库及农业信息网络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数据库系统概述: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数据库系统的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难点:数据模型三个层次及其关系,E-R模型制作。第四章农业遥感监测(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遥感技术的概念,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的类型,遥感技术的特点2.电磁波谱与地物波谱特征,大气窗口:3.物体的电磁波反射特性:4.遥感技术发展与展望与农业领域的应用。教学要求:1.了解遥感技术发展史,应用与开发历史与现状;2.了解遥感的主要理论依据;3.理解遥感概念、分类、系统构成;4.了解农业遥感监测应用实例。本章重点、难点:重点:遥感技术的概念、类型、构成及其特点:电磁波谱与大气窗口、地物的电磁反射特性;遥感影像获取、解译与处理方法的一般过程
教学内容: 1.计算机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概述; 2.农田生物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3.农田气候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4.土壤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教学要求: 1.了解田间生物、气象、土壤信息采集仪器的一般原理; 2.掌握田间生物、气象、土壤信息采集仪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数字图像与数字信号的一般原理与处理方法; 4.了解设施农业中信息采集过程。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农田生物信息的特点与信息。 难点:各类信息技术采集与处理的一般方法与原理。 第三章 农业数据库系统(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数据库系统概述: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 2.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4.数据模型; 5.农业数据库介绍。 教学要求: 1.理解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网络、农业信息系统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了解数据库数据与数据组织方法;了解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3.掌握世界4 个大型农业数据库、AGNET、CGRIS 的基本情况; 4.国内外农业数据库及农业信息网络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数据库系统概述: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数据库系统的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难点:数据模型三个层次及其关系,E-R模型制作。 第四章 农业遥感监测(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遥感技术的概念,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的类型,遥感技术的特点; 2.电磁波谱与地物波谱特征,大气窗口; 3.物体的电磁波反射特性; 4.遥感技术发展与展望与农业领域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遥感技术发展史,应用与开发历史与现状; 2.了解遥感的主要理论依据; 3.理解遥感概念、分类、系统构成; 4.了解农业遥感监测应用实例。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遥感技术的概念、类型、构成及其特点;电磁波谱与大气窗口、地物的电磁反射特性;遥感影像获 取、解译与处理方法的一般过程
难点:遥感技术的术语理解,电磁波谱与地物波谱的概念第五章地理系统系统(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定义、产生与发展、功能;类型、主要用途:2.GIS的构成;3.GIS的基本原理:地理空间数据与地图;地图的基本原理:数字地图的存储、显示与输出;GIS的数据组织与处理方法;GIS的数据来源:4.GIS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教学要求:1.了解GIS技术发展史,应用与开发历史与现状;2.了解GIS的主要理论依据;3.了解GIS软件系统构成、常用的GIS工具软件;4.了解GIS农业应用实例,本章重点、难点:重点:GIS的概念、功能与构成:GIS的基本原理与数字地图。难点:GIS相关术语的理解,GIS数据组织与处理的常用方法。第六章GPS及精确农业技术(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精确农业技术概念、产生与发展、技术体系、关键技术;2.精确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3.GPS简介。教学要求:1.了解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2.理解精细农作与精细农业的概念:3.掌握精细农作及精细农业的技术思想及其区别。本章重点、难点:重点:精确农业的概念、技术体系与关键技术,GPS系统。难点:精确农业实施过程,GPS关键技术。第七章农业信息网络(讲课2学时)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局域网基础:Internet基础;3.农业网络信息的获取:互联网上的主要农业信息资源:农业信息资源的检索。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一般原理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理解局域网与Internet的基本原理;2.初步掌握农业网络信息的获取与农业信息资源的检索:3.了解电子商务的概念与类型;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特点。本章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原理与结构难点:计算机网络专业术语的理解与掌握。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难点:遥感技术的术语理解,电磁波谱与地物波谱的概念。 第五章 地理系统系统(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定义、产生与发展、功能;类型、主要用途; 2.GIS的构成; 3.GIS的基本原理:地理空间数据与地图;地图的基本原理;数字地图的存储、显示与输出;GIS的数据组织与 处理方法;GIS的数据来源; 4.GIS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GIS技术发展史,应用与开发历史与现状; 2.了解GIS的主要理论依据; 3.了解GIS软件系统构成、常用的GIS工具软件; 4.了解GIS农业应用实例。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GIS的概念、功能与构成;GIS的基本原理与数字地图。 难点:GIS相关术语的理解,GIS数据组织与处理的常用方法。 第六章 GPS及精确农业技术(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精确农业技术概念、产生与发展、技术体系、关键技术; 2.精确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 3.GPS简介。 教学要求: 1.了解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 2.理解精细农作与精细农业的概念; 3.掌握精细农作及精细农业的技术思想及其区别。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精确农业的概念、技术体系与关键技术,GPS系统。 难点:精确农业实施过程,GPS关键技术。 第七章 农业信息网络(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局域网基础;Internet基础; 3.农业网络信息的获取:互联网上的主要农业信息资源;农业信息资源的检索。 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一般原理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理解局域网与Internet的基本原理; 2.初步掌握农业网络信息的获取与农业信息资源的检索; 3.了解电子商务的概念与类型;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特点。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原理与结构。 难点:计算机网络专业术语的理解与掌握。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成绩将由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及课堂测验)、和期末考试成绩二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农业信息技术》第二版,李军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标准书号:ISBN978-7-03-028739-7。参考书目:《农业信息学》,曹卫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978-7-109-09539-7。《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马新明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ISBN978-7-80233-667-4
本课程的成绩将由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及课堂测验)、和期末考试成绩二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 考试成绩占6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农业信息技术》第二版,李军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标准书号:ISBN 978-7-03-028739-7。 参考书目: 《农业信息学》,曹卫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 978-7-109-09539-7。 《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马新明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ISBN 978-7-80233-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