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热点专题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一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巩固历程 本专题重点掌握重要朝代:秦、汉、三国、隋、唐、元、明、清,主要掌握重点 朝代在维护国家统一上采取措施和成就(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边疆的管辖、 港澳台问题),侧重民族关系和边疆的管辖等。 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政治制度: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理论基础:法家 思想(代表人物:韩非子) 2,经济措施及成就:①统一货币、度量衡(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 钱)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4、边疆上:北击凶奴,修筑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汉朝: 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 的侯国。 2、思想上:接受懂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 统思想。 3、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1、丝绸之 路:A、路线: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B、 重要事件:西汉时期,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作用:开辟了丝绸之路,促 进了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C、丝绸之路的作用: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 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三、三国时期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巩固历程 本专题重点掌握重要朝代:秦、汉、三国、隋、唐、元、明、清,主要掌握重点 朝代在维护国家统一上采取措施和成就(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边疆的管辖、 港澳台问题),侧重民族关系和边疆的管辖等。 一,秦 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政治制度: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理论基础:法家 思想(代表人物:韩非子) 2,经济措施及成就:①统一货币、度量衡(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 钱)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3·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 4、边疆上:北击凶奴,修筑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二、汉朝: 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 的侯国。 2、思想上:接受懂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 统思想。 3、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1、丝绸之 路:A、路线: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B、 重要事件:西汉时期,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作用:开辟了丝绸之路,促 进了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C、丝绸之路的作用: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 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三、三国时期
l、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国号魏,定都 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 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 复和发展起来。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 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四、隋朝 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1)隋炀帝时开通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 朝对全国的统治。(2)起止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3)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 的交流。 五、唐朝唐太宗1、治国思想: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 伟大,吸取隋朝的教训。2,治国措施:①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 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③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出现贞观之治。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 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 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唐玄宗措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戒奢从简,农业生产 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改进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出现“开元盛世” 4、教育:隋唐时期一一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①为改革选官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②完善——唐朝,表现:常设的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增设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以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③发展—一明朝:考试只在四书五经 范围内命题,实行八股取士④废除—一清朝末年1905年
1、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220 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国号魏,定都 洛阳,东汉结束。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 年,孙权称 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 复和发展起来。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 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四、隋朝 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1)隋炀帝时开通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 朝对全国的统治。(2)起止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3)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 的交流。 五、唐朝 唐太宗 1、治国思想: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 伟大,吸取隋朝的教训。2,治国措施:①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 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③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出现贞观之治。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 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 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唐玄宗 措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戒奢从简,农业生产. 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改进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出现“开元盛世”。 4、教育: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①为改革选官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②完善——唐朝,表现:常设的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增设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以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③发展——明朝:考试只在四书五经 范围内命题,实行八股取士 ④废除——清朝末年 1905 年
科举制度积极作用: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 艺术的发展。 5、唐朝对内的政策一一开明的政策①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松赞干布,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往,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②金城公主入吐蕃嫁给尺 丹 6、唐的对外政策一一开放性的政策 二.唐与日本的交往1、隋唐时期,日本遣唐使来华,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2、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唐招提寺,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 作出了杰出贡献。 3、玄奘西游: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六、元朝政治:元世祖创立行省制度:①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 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七、明朝 1、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①.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行中 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丞相,撤消中书省权分六部)②.设立特务机 构一一锦衣卫③.八股取士一一影响: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 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多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2、明朝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①郑和下西洋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特点:①时间早,历时长(1405 1433):②规模大,次数多;(7次)③航程远,技术高。(红海沿岸和非洲 东海岸)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 好关系。成功七下西洋的原因:①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根本)。②指南针的广 泛使用③造船技术的发达。④君主的重视。 ②戚继光抗倭
科举制度积极作用:① 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 艺术的发展。 5、 唐朝对内的政策——开明的政策①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松赞干布,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往,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②金城公主入吐蕃嫁给尺 丹 6、唐的对外政策——开放性的政策 二.唐与日本的交往 1、隋唐时期,日本遣唐使来华,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2、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唐招提寺,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 作出了杰出贡献。 3、玄奘西游: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六、元朝政治:元世祖创立行省制度:①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 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七、明朝 1、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①.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行中 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丞相,撤消中书省权分六部)②.设立特务机 构——锦衣卫③.八股取士——影响: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 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多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2、明朝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①郑和下西洋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特点:①时间早,历时长(1405 —1433);②规模大,次数多;(7 次)③航程远,技术高。(红海沿岸和非洲 东海岸)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 好关系。成功七下西洋的原因:①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根本)。②指南针的广 泛使用③造船技术的发达。④君主的重视。 ②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功绩:平息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维护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 ③16世纪开,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侵略我国。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 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七、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1.君主集权的强化①设军机处一一雍正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影响:标志着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②大兴“文字狱”目的:为加君主专制。(主要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了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严重) 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固了 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明:八股取士)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2、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杀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①这是谁给荷兰总督的招降书? 答:郑成功(1661^162年初收复台湾,其功绩是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 领土的完整) ②他为什么说“台湾一直属于中国”?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说明. 答:①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州.②隋帝曾三写派人到流 求 ③元时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流球的管理.④明末清初,荷兰侵占台湾,1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戚继光功绩:平息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维护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 ③ 16 世纪开,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侵略我国。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 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七、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1.君主集权的强化①设军机处——雍正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影响:标志着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②大兴“文字狱”目的:为加君主专制。(主要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了。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严重) 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固了 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明:八股取士)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2、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杀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①这是谁给荷兰总督的招降书? 答:郑成功 (1661~1662 年初收复台湾,其功绩是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 领土的完整) ②他为什么说“台湾一直属于中国”?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说明. 答:①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州.②隋帝曾三写派人到流 求. ③元时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流球的管理.④明末清初,荷兰侵占台湾,1662 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③l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隶属哪个省?它的设 置有何意义? 答:①台湾府②福建省③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 东南海防. ④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构想?解决了什么问题?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构想使香港,澳门得以回归祖国.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①顺治—一赐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②康熙一一赐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 ③雍正一—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④乾隆——①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②设置伊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加强对 西北的管辖。③迎接土尔扈特部(蒙古族的一支)回归祖国。 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 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5、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政策 1.原因:①自古就有重农抑商的观念。②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 人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交流。(根本原因)③清朝统 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 自己的统治。 2.影响:①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清政府闭关 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没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
⑤1684 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③1684 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隶属哪个省?它的设 置有何意义? 答:①台湾府 ②福建省 ③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 东南海防. ④80 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构想?解决了什么问题?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构想使香港,澳门得以回归祖国. 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①顺治——赐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②康熙——赐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 ③雍正——1727 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④乾隆——①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②设置伊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加强对 西北的管辖。③迎接土尔扈特部(蒙古族的一支)回归祖国。 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 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5、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政策 1.原因:①自古就有重农抑商的观念。②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 人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交流。(根本原因)③清朝统 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 自己的统治。 2.影响:①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清政府闭关 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没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