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③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为 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成长。 3.启示:①要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 取教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②坚定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4、重要朝代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秦朝一一郡县制西汉一一推恩令元朝 行省制度 专题二、改革与开放 热点: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8年我国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实施铺开。今年是改革开 放40周年,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0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 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古今中外的重要改革及思想解放运动(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 动、戊戌变法、中国改革开放、、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罗斯福新政、 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1、商鞅变法:(地主阶级改革运动)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内 容:①奖励耕战;②奖励军功(旧贵族最反对、平民欢迎);③承认土地私有(最 能体现商鞅变法的封建性质,新兴地主阶级拥护);④建立县制(对后世行政制 度影响最大)影响: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 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地主阶级改革运动)迁都洛阳;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主要措施:使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 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3、洋务辶 动:①洋务运动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口号: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 号,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②、 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军)④、兴办新式 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③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为 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成长。 3.启示:①要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 取教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②坚定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4、重要朝代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秦朝——郡县制 西汉——推恩令 元朝 ——行省制度 专题二、改革与开放 热点: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8 年我国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实施铺开。今年是改革开 放 40 周年,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0 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 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一、古今中外的重要改革及思想解放运动(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 动、戊戌变法、中国改革开放、、明治维新、俄国 1861 年改革、罗斯福新政、 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1、商鞅变法:(地主阶级改革运动)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内 容:①奖励耕战;②奖励军功(旧贵族最反对、平民欢迎);③承认土地私有(最 能体现商鞅变法的封建性质,新兴地主阶级拥护);④建立县制(对后世行政制 度影响最大)影响: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 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地主阶级改革运动)迁都洛阳;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主要措施:使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姻, 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3、洋务运 动:①洋务运动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口号: 前期(60 年代)以“自强”为口 号, 后期(70 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②、 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 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意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 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 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 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康有为、梁启超;(1)背景:1895年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思想主张:救亡 图存(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3)百日维新:(4)戊戌变法的意义:有 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5、中国的改革开放: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北京(中共领导的无产阶 级改革) ①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 ②主要内容:a、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 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上: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③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 此,我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根本目的:为了解放 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首先开始地区:安徽凤阳小岗村。(3)作用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过了四次变革: 第一次,1950-1952年土地改革;(土地农民私有)第二次,1953-1956年对 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变公有)第三次,1958-1978年的人民公社化 运动(失误)第四次,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2)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意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 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 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 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康有为、梁启超;(1)背景:1895 年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思想主张:救亡 图存(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3)百日维新: (4)戊戌变法的意义:有 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5、中国的改革开放: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 北京(中共领导的无产阶 级改革) ①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 ②主要内容:a、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 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上: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③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 此,我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根本目的:为了解放 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首先开始地区:安徽凤阳小岗村。(3)作用: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过了四次变革: 第一次,1950—1952 年土地改革;(土地农民私有)第二次,1953—1956 年对 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变公有)第三次,1958—1978 年的人民公社化 运动(失误)第四次,1978 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2)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过程:①设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主要起到了窗口 的作用:②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③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对外开放区向内 地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 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的启示:①改革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② 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 发展潮流。 6、1861年改革(资产阶级改革):A、时间人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B、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内容: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 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 金这块份地。 D、影响(意义):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 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7、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幕府的黑暗统治和严重的民族危机,随后倒幕运 动推翻了幕府统治。(1853年美国首先入侵日本;倒幕运动的主力:中下级武 士) (2)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方面:允许土 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最能体现改革性质)③社会生 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对中国借鉴作用 最大)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意义:①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 义国家;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积 极影响)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消极影响,表 现: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8、罗斯福新政(资产阶级改革):A目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 消除经济危机。B中心措施:调整工业,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C影响:经
(3)过程:①设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主要起到了窗口 的作用;②开放了 14 个沿海城市;③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对外开放区向内 地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这样一个全 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的启示:①改革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② 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 发展潮流。 6、1861 年改革(资产阶级改革):A、时间人物 :1861 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B、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内容: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 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 金这块份地。 D、影响(意义):1861 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 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7、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幕府的黑暗统治和严重的民族危机,随后倒幕运 动推翻了幕府统治。(1853 年美国首先入侵日本;倒幕运动的主力:中下级武 士) (2)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 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最能体现改革性质) ③社会生 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对中国借鉴作用 最大)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意义:①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 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积 极影响)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消极影响,表 现:1894 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8、罗斯福新政(资产阶级改革):A 目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 消除经济危机。B 中心措施:调整工业,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C 影响:经
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加强。 D特点(新的体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9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2、①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 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②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 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 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3、④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2、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乌、俄、 白、外高加索一15个)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6、①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 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 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7、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一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 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改革带来了政治制度创新(如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等; 改革实现了经济制度创新(如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 等)知识点见上 8、伟大的历史转折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1978年底,重点 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领导集体
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加强。 D 特点(新的体现):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9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2、①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 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 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 1927 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 1913 年的水平。 3、④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2、苏联的建立: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乌、俄、 白、外高加索—15 个) 5、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6、①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 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 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 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7、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 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二、改革带来了政治制度创新(如商鞅变法、俄国 1861 年改革、明治维新等;) 改革实现了经济制度创新(如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 等)知识点见上 8、伟大的历史转折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1978 年底,重点: 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领导集体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0、②、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11、③、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 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 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④、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 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 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 度 13 ⑤、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风阳小岗村;形式是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特点是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 是国有企业改革。1992年后推行公司、股份制 14、⑥、建立经济特区。(从广东、福建开始),深圳是窗口,海南最晚、最大。 浦东是国际化经济、金融中心。最终形成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开 放地区一一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15、⑦、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理论是十二大(1982) 提出的;十三大提出的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十四大 的突破是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三中全会形成了邓 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四大形成了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 专题三、屈辱、探索和抗争 热点: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今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周恩来诞辰120周年 近代列强的侵略
9、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0、 ②、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11、 ③、对外开放:从 1980 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 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 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12、 ④、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 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 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 度. 13、 ⑤、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 年,凤阳小岗村;形式是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特点是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5 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 是国有企业改革。1992 年后推行公司、股份制。 14、⑥、建立经济特区。(从广东、福建开始),深圳是窗口,海南最晚、最大。 浦东是国际化经济、金融中心。最终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 放地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15、⑦、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理论是十二大(1982) 提出的;十三大提出的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十四大 的突破是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三中全会形成了邓 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四大形成了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 专题三、屈辱、探索和抗争 热点:1898 年戊戌变法开始,今年是戊戌变法 120 周年。周恩来诞辰 120 周年 1、近代列强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