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 响(一)》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能归纳出区域的概念以及特点 2.能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对其发展方向的影响 3.能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对其发展方向的影响 4.能说出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不同影响 主要环节 知识归纳:阅读回答 区域的含义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 和 划分出来的。 分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 (气候)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 (地形)区 看教材图1.1和图.2。读两者的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情况,设问: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 因分别是什么?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 1.地理位置差异 长江三角洲:位于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 长江的附近; 松嫩平原:位于 附近,地处我国 的中部 2.气候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地处 气候区,夏季 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地处 气候区,降水较,温暖季节 设问: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 响(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能归纳出区域的概念以及特点 2.能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对其发展方向的影响 3.能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对其发展方向的影响 4.能说出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 发展的不同影响 主要环节 知识归纳:阅读回答 一、 区域的含义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 和________划分出来的。 分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______(气候)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______ _____(地形)区 看教材图 1.1 和图 1.2。读两者的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情况,设问: (1) 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 因分别是什么?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 1. 地理位置差异 长江三角洲: 位于_____N 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_____________, 长江的____ __附近; 松嫩平原: 位于___ - __N 附近,地处我国___________的中部。 2 .气候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地处_____________气候区,夏季___________,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 地处___________气候区,降水较____,温暖季节____ 设问: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3.土地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以土为主,耕地多为,较为,人均耕地面 积 全国平均水平; 松嫩平原 分布广泛,耕地多为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 面积 全国平均水平。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 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等矿产。 思考:以上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发展差异 1.农业 作类型: 长江三角洲主要农作物:主要种植、还有 等 物熟制: 较为发达 耕作类型: 松嫩平原」主要农作物:主要种植 作物熟制: 其他:西部适宜发展 2.工业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 发达。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基础发展 ,从国内外运入矿 产资源发展 ,成为我国重要的 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周围地区的 等资源发展 成为我国的 基地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但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着 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一般而言,早期,主要
3. 土地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以______土为主,耕地多为_______,较为_________,人均耕地面 积________全国平均水平; 松嫩平原: _______分布 广泛,耕地多为__________,集中连片,人均耕地 面积_________全国平均水平。 4.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_________ 松嫩平原: 有较丰富的__ __、__ _ 、 等矿产。 思考:以上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发展差异 1 . 农业: 耕作类型:_______________ 长江三角洲 主要农作物:主要种植______、还有_____、_____等 作物熟制: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 ___________较为发达 耕作类型:_______________ 松嫩平原 主要农作物:主要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作物熟制: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西部适宜发展_____________ 2 .工业 长江三角洲 :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 ,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 _____________发达。 (依托当地发达的_农业基础_基础发展_________,从国内外运入矿 产资源发展________,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基地。) 松嫩平原: 利用当地丰富的_______资源和周围地区的_____、____等资源发展 ______________,成为我国的____________基地。 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但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 着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一般而言,早期,主要
现代主要是_ 受影响 看P4,回答:1长江中下游的自然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2长江中下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有哪些不同的影响? 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及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平原上 分布较广:地势 土质 (2)不同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开发早期:耕作农业发展 ②发展时期:技术水平克服限制因素,农业发展较快 ③农业社会:成为我国的 生产基地 ④工业社会:粮仓地位让位于 和 棉花生产比不上 和 【基础知识】补充 、区域 2.特点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差异性和整体性):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 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可变性):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层次性)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2.几个典型的问题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回答。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 原因分别是什么?
受 ,现代主要是 受影响。 看 P4,回答:1 长江中下游的自然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2 长江中下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有哪些不同的影响? 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及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平原上______、______和______ 分布较广;地势__________,土质_______。 (2)不同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开发早期:耕作农业发展________。 ②发展时期:技术水平 克服 限制因素,农业发展较快 ③农业社会:成为我国的 、 、 生产基地 ④工业社会:粮仓地位让位于 和 棉花生产比不上 和 【基础知识】补充 一、区域 2.特点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差异性和整体性):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 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 800 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可变性):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层次性)。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2.几个典型的问题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回答。 (3)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 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 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 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 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3.区域比较方法: (1)区域差异的比较有多种方法,不同区域比较方法是不同的 (2)比较区域环境主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 (3)区域比较一般从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 分析 (4)自然地理环境的比较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和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 (5)经济发展的比较主要从经济发展特点、工农业生产及其布局、人口与城市等方面进行。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区域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臧高寒区 位置和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起昆仑山一阿尔金山 围高原东部边缘以东,背靠内陆高原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和长城厂祁连山线,南抵喜马 面向海洋 线以北 雅山,东起横断山脉, 西至国境 地貌单|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 元(地形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第三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内對 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青 区)梯上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汀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 噶尔盆地等 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海拔较低,大部分在海拔1000以下,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海拔最高,平均海拔4 地势东部大部分在海拔500m以下,平原刻高原、山脉、内陆盆地交00m以上,主要为山系 而广阔 大陆性突出,气候干燥。 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气候严寒。海拔高,空 汽候佟季多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大于400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气稀薄,气温低,辐射 多大风天气 强,风力大,水汽少 植被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仄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 草原 山草甸灌丛 杜壤多为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淋溶要是在荒摸、草原植被 作用强 下发育的土壤 发育程度差,土层浅薄 生物种类繁多 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同物稀少,只有少数耐 高寒物种 水文同流为外流河湖为淡水湖。地表多为内流区,河流短小。为内流区,湖泊众多 多 农业重要农耕区,以种植业为主,但需要牧业、绿洲农业为主,但以畜牧业为主,还有河 注意避免水旱灾害 俗农业,需要注意解决 需要注意解决水分问题热量不足问题 众多 很少 面积比 45% 人口比 95% 4% 1%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面积、人口
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 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 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 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3.区域比较方法: (1)区域差异的比较有 多种方法,不同区域比较方法是不同的。 (2)比较区域环境主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 (3)区域比较一般从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 分析。 (4)自然地理环境的比较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和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 (5)经济发展的比较主要从经济发展特点、工农业生产及其布局、人口与城市等方面进行。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区域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位置和 范围 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 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背靠内陆高原, 面向海洋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 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和长城 一线以北 北起昆仑山一阿尔金山 一祁连山线,南抵喜马 拉雅山,东起横断山脉, 西至国境 地貌单 元(地形 区) 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 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第三级 阶梯上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 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内蒙 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 噶尔盆地等 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青 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地势 海拔较低,大部分在海拔1 000 m以下, 东部大部分在海拔500 m以下,平原多 而广阔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高原、山脉、内陆盆地交 错 海拔最高,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主要为山系、 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普遍高温多雨, 冬季多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大于400 mm 大陆性突出,气候干燥。 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多大风天气 气候严寒。海拔高,空 气稀薄,气温低,辐射 强,风力大,水汽少 植被 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 草原 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 山草甸灌丛。 土壤 多为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淋溶 作用强 主要是在荒摸、草原植被 下发育的土壤 发育程度差,土层浅薄 生物 种类繁多 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 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 高寒物种 水文 河流为外流河,湖泊为淡水湖。地表 水以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 多为内流区,河流短小。 湖泊较多,多为咸水湖 多为内流区,湖泊众多, 多为咸水湖 农业 重要农耕区,以种植业为主,但需要 注意避免水旱灾害 牧业、绿洲农业为主,但 需要注意解决水分问题 以畜牧业为主,还有河 谷农业,需要注意解决 热量不足问题 城市 众多 较少 很少 面积比 45% 30% 25% 人口比 95% 4% 1%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面积、人口
陉济地带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辽、冀、京、津、鲁、黑、吉、内蒙古、晋、陕、甘、宁、青、新疆、川 包括的省苏、沪、浙、闽、粤、豫、皖、贛、鄂、湘9渝、贵、云、藏11个省市区 市区 桂、琼12 个省级行政区 省市区 面积比 16(小) 27(中) 57(大) 重(%) 人口比 41.1(大) 35.7(中) 23.2(小) 重(%) (2)三大地带的经济差异 经济地带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经济差异 发展水平 最发达 较发达 较落后 GDP(1999年) 最多(69%)较多(27%) 较少(13% 发展人均GDP 最多(58%)较多(28%) 较少(14%) 经济 发展速度 最快 较快 较慢 发展GDP的增长 最快 较快 速度「GP所占比重的变化十逐年增加 降低 降低 学习自评 单项选择题 1.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干湿地区B.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 2.关于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一定都有明确的界线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长江三角洲降水充沛,松嫩平原降水稀少 B.长江三角洲热量充足,松嫩平原热量不足 C.长江三角洲气候雨热同期,松嫩平原雨热不同期 D.长江三角洲光照充足,松嫩平原云量多,光照少 读下图,回答4~6题:
经济地带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包括的省 市区 辽、冀、京、津、鲁、 苏、沪、浙、闽、粤、 桂、琼 12 个省市区 黑、吉、内蒙古、晋、 豫、皖、赣、鄂、湘 9 个省级行政区 陕、甘、宁、青、新疆、川、 渝、贵、云、藏 11 个省市区 面积比 重(%) 16(小) 27(中) 57(大) 人口比 重(%) 41.1(大) 35.7(中) 23.2(小) (2)三大地带的经济差异 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 ) A.干湿地区 B.自然区 C.高原区 D.热带雨林区 2.关于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区域都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一定都有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 ) A.长江三角洲降水充沛,松嫩平原降水稀少 B.长江三角洲热量充足,松嫩平原热量不足 C.长江三角洲气候雨热同期,松嫩平原雨热不同期 D.长江三角洲光照充足,松嫩平原云量多,光照少 读下图,回答 4~6 题: 经济地带 经济差异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经济 发展 发展水平 最发达 较发达 较落后 GDP (1999 年) 最多 (59%) 较多 (27%) 较少 (13%) 人均 GDP 最多 (58%) 较多 (28%) 较少 (14%) 经济 发展 速度 发展速度 最快 较快 较慢 GDP 的增长 最快 较快 较慢 GDP 所占比重的变化 逐年增加 降低 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