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基础知识(32分,选择题每题4分,填空题每空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歼灭(qian) 驯良(xun) 干涸(he) 坚持不懈(xie) B.和煦(xu) 要塞(sdi) 炫耀(xudn)人声鼎沸(ding) C.迁徙(x) 瓦砾(1e) 迁回(y)齐心协力(xie)[来+K] D.酬和(he) 伫立(zh) 刹那(sha) 中流砥柱(di)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造型顶粱柱刻骨明心隐姓埋名 B.藉贯沉甸甸锐不可当秩序景然 C.丰硕紧箍咒疲备不堪振耳欲聋 D.憔悴逐客令家喻户晓进退维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初夏的杭州,荷花娇羞,樱桃正甜,玉兰含苞待放,空气中充斥着一股甜蜜而又醉 人的味道。 B.我国政府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腐败分子缉拿归案,绳 之以法。 C.如果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不能持有理性的态度,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 生活和工作
1 河北省邯郸市 2019 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 时间:120 分钟 分值 120 分 一、基础知识(32 分,选择题每题 4 分,填空题每空 1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歼灭(qiān) 驯良(xùn) 干涸(hé) 坚持不懈(xiè) B.和煦(xù) 要塞(sài) 炫耀(xuàn)人声鼎沸(dǐng) C.迁徙(xǐ) 瓦砾(lè) 迂回(yū) 齐心协力(xié)[来+K] D.酬和(hè) 伫立(zhù) 刹那(shà) 中流砥柱(d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造型顶粱柱刻骨明心隐姓埋名 B.藉贯沉甸甸锐不可当秩序景然 C.丰硕紧箍咒疲备不堪振耳欲聋 D.憔悴逐客令家喻户晓进退维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初夏的杭州,荷花娇羞,樱桃正甜,玉兰含苞待放,空气中充斥着一股甜蜜而又醉 人的味道。 B.我国政府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腐败分子缉拿归案,绳 之以法。 C.如果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不能持有理性的态度,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 生活和工作
D.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会忍俊不禁地感慨:“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 来的话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否则,如果不能约束自己,沉溺其中 就会后患无穷 B.自6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 C.要不要大量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工信部将加大宽带降费提速专项行动的力度,最近几天颇受关注。 5.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几个手指飞快捏弄②右手依然端杯饮酒③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④眼睛也只 瞅着桌上的酒菜⑤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A.②③④①⑤ B.④③①⑤②C.④③①②⑤D.②④③①⑤ 6.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 毁灭,毁灭呀!”(郭沫若《雷电颂》)运用排比和反复,突出表达了屈原呼唤正义力量、 摧毁黑暗势力的强烈愿望。 B.“张这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 的神色”(鲁迅《故乡》),第二个“圆规”比喻杨二嫂,表现了她的尖酸刻薄,表达了“我” 对她的厌恶之情。 C.“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 了一声”(王鼎钧《那树》),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树以人的特征,生动地描写了老树遭受砍 伐的悲惨情景
2 D.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会忍俊不禁地感慨:“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 来的话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否则,如果不能约束自己,沉溺其中, 就会后患无穷。 B.自 6 月 1 日起,我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 C.要不要大量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工信部将加大宽带降费提速专项行动的力度,最近几天颇受关注。 5.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几个手指飞快捏弄②右手依然端杯饮酒③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④眼睛也只 瞅着桌上的酒菜⑤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A.②③④①⑤ B.④③①⑤② C.④③①②⑤ D.②④③①⑤ 6.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 毁灭,毁灭呀!”(郭沫若《雷电颂》)运用排比和反复,突出表达了屈原呼唤正义力量、 摧毁黑暗势力的强烈愿望。 B.“张这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 的神色”(鲁迅《故乡》),第二个“圆规”比喻杨二嫂,表现了她的尖酸刻薄,表达了“我” 对她的厌恶之情。 C.“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 了一声”(王鼎钧《那树》),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树以人的特征,生动地描写了老树遭受砍 伐的悲惨情景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 白《行路难》),运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用具之美和酒菜之贵,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 茫和苦闷。 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孔庙之行,习近平总书记直言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中华传统 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 B.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同学们是想学习一些特长呢?还是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 动? C.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时提出“三最”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最严格的监督、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D.那条路两侧的枫叶落了一地,深红色的、浅红色的、红黄相间的、红黄莫辨的…… 或一片片贴在路上,或一叠叠铺在路旁,令人不忍落脚 8.填 (1)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上下》) (2)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阅读理解(33分) (一)综合实践(9分) 文韬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9分) 9.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2分)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10.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 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4分)
3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 白《行路难》),运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用具之美和酒菜之贵,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 茫和苦闷。 7.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庙之行,习近平总书记直言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中华传统 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 李传鹏 B.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同学们是想学习一些特长呢?还是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 动? C.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署 2014 年重点工作时提出“三最”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最严格的监督、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D.那条路两侧的枫叶落了一地,深红色的、浅红色的、红黄相间的、红黄莫辨的…… 或一片片贴在路上,或一叠叠铺在路旁,令人不忍落脚。 8.填空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上下》) (2)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阅读理解(33 分) (一)综合实践(9 分) 文韬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9 分) 9.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2 分)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10.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 6 月 20 日下午两 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4 分)
11.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 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藤野先生》 (二)现代文(16分) 中国人的山水观 ①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 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 ②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 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说是“寻幽探胜” “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 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 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 ,所以,中国人游 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③再看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与西方人有所不同。我常觉得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道家 而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庄子的 《秋水》,借河伯与海神来比喻见识的小与大,再到《渔父》,借江上渔父来象征一种不屑 世俗仪节的超然,都是用“水”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然后才对照出个人的渺小 因此,中国人游山玩水的“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文人乘月泛 舟,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用体力 ④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 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 ,游山是为了 ,玩水是为了,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旅行家徐霞客或许 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 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己
4 11.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 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分) 《阿长与〈山海经〉》____《父亲的病》_____《藤野先生》 (二)现代文(16 分) 中国人的山水观 罗 兰 ①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 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 ②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 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说是“寻幽探胜”。 “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 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 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中国人游 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③再看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与西方人有所不同。我常觉得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道家, 而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庄子的 《秋水》,借河伯与海神来比喻见识的小与大,再到《渔父》,借江上渔父来象征一种不屑 世俗仪节的超然,都是用“水”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然后才对照出个人的渺小。 因此,中国人游山玩水的“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文人乘月泛 舟,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用体力。 ④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 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 ____ ,游山是为了______,玩水是为了_____,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旅行家徐霞客或许 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 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
⑤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也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 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 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而不使人感到惊惧可畏,望而却步。这 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善意与爱惜,显现温柔敦厚之美。使人无论读诗看画, 在孤高超诣之中却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 ⑥人类有史以来,确实克服了无数自然界的阻力,创造了文明,这是值得夸耀的一面 但人类真正的成功,还是要与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因“征服”而贬损了对自然界的欣赏, 固非人类之福:因“征服”破坏了自然界运行的秩序,恐怕更是人类之祸了 12.总体说来,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什么不同?(4分) 13..请将下边三个词分别还原到第④段的空格处,(填写序号)(3分) A.赋诗 B.旷怀C.寻真 14..文章第④段把徐霞客的例子拿出来特别说明,请问在表达上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3分) 15.读完全文,你认为人对自然应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3分) 16.积累链接:请顺其思路,在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后仿写一句。(3分) (三)文言文(8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5 ⑤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也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 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 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而不使人感到惊惧可畏,望而却步。这 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善意与爱惜,显现温柔敦厚之美。使人无论读诗看画, 在孤高超诣之中却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 ⑥人类有史以来,确实克服了无数自然界的阻力,创造了文明,这是值得夸耀的一面, 但人类真正的成功,还是要与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因“征服”而贬损了对自然界的欣赏, 固非人类之福;因“征服”破坏了自然界运行的秩序,恐怕更是人类之祸了。 12.总体说来,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什么不同?(4 分) 13..请将下边三个词分别还原到第④段的空格处,(填写序号)(3 分) A.赋诗 B.旷怀 C.寻真 14..文章第④段把徐霞客的例子拿出来特别说明,请问在表达上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3 分) 15.读完全文,你认为人对自然应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3 分) 16.积累链接:请顺其思路,在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后仿写一句。(3 分) (三)文言文(8 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