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省三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鹧(zhe)鸪 咋(zhe)舌 杀手锏(jian)弱不禁(jn)风 B.着(zhuo)落供(gong)职马铃(ling)薯妄自菲(fei)薄 C.蔓(man)菁创( chuang)伤露(l如u)马脚果实累(l6i)累 D.弄(long)堂摈(bing)弃冠(guan)心病杀一儆(jing)百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我站在这空无一人的光滑滑、湿漉漉的沙滩上,向浩如烟海的江水眺望,那鱼帆点 点处,有我絮里飘飞的青葱岁月,还有那段永远找不回的激情过往 B.那个新年的早晨,我拉开百页窗时,天色几乎依然是幽暗的,尽管在漆黑的河面的 地平线上露出黎明浅浅的红晕 C.我在长河、落日、晚风的幽意里陶醉,在黑色的寂静里不得不醒来,慢慢把与落日 起溶进大河深处的心打捞上来。 D.微风轻拂时,炊烟顺风摆动,有时弯曲的像条烟河,有时轻飘飘的像浮云,有时又 像一条狭长的丝绸带子,绵绵不断,缠连不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去年相继发生的“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并导致半岛紧张局势升温,是美 日等国煽阴风点鬼火的结果,也为美国借机将舰队开进黄海创造了机会 B.房价调控总是在需求上打转转,一边号召大家租房,一边抑制多套住房,殊不知两 者是互相矛盾的,以至于在需求上所做的调控文章难免扬汤止沸。 C.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就在“富二代”“官二代”风靡网络,引发无数热议 的同时,演艺圈里的“拼爹”游戏也风生水起。 D.城镇建设既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长远方向,也要考虑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因此实际 推进过程中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去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1月1日,杭州市医保“一卡通”信息系统正式启用,有了“一卡通”,不仅满 足了医保参保人员在杭州市域范围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凭卡就医愿望,还让他们在市医保定点 医疗机构凭卡就医成为现实。 B.《2010年中国房地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房价上涨幅度仍然不小,全国 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价同比涨幅都超过20%,房价增速快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 民购房压力增大。 C.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 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D.2010年以来,国土资源局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围绕以“内树正气、外塑形象”为主 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干部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土地资源保护意识明显 增强。 5.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个字)(3分) 权威部门预测:2011年粮食、房产等重要商品的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但成本推动价格 上涨的压力明显增大,影响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不确定因素更加复杂。虽然目前国内粮食、蔬 菜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但粮食产需仍存在缺口,品种和区域结构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 2011年初,我国南方和北方已经分别出现冰冻和严重冬旱,全年的气候因素还难以确定 粮食和蔬菜的价格还存在变数。公用事业和服务类价格的上涨有可能成为推动今年居民消费
2011 年浙江省三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鹧.(zhè)鸪 咋.(zhé)舌 杀手锏.(jiǎn) 弱不禁.(jīn)风 B.着.(zhuó)落 供.(gōng)职 马铃.(líng)薯 妄自菲.(fěi)薄 C.蔓.(mán)菁 创.(chuāng)伤 露.(lòu)马脚 果实累.(léi)累 D.弄.(lòng)堂 摈.(bìng)弃 冠.(guān)心病 杀一儆.(jǐng)百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我站在这空无一人的光滑滑、湿漉漉的沙滩上,向浩如烟海的江水眺望,那鱼帆点 点处,有我絮里飘飞的青葱岁月,还有那段永远找不回的激情过往。 B.那个新年的早晨,我拉开百页窗时,天色几乎依然是幽暗的,尽管在漆黑的河面的 地平线上露出黎明浅浅的红晕。 C.我在长河、落日、晚风的幽意里陶醉,在黑色的寂静里不得不醒来,慢慢把与落日 一起溶进大河深处的心打捞上来。 D.微风轻拂时,炊烟顺风摆动,有时弯曲的像条烟河,有时轻飘飘的像浮云,有时又 像一条狭长的丝绸带子,绵绵不断,缠连不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去年相继发生的“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并导致半岛紧张局势升温,是美、 日等国煽阴风点鬼火 ......的结果,也为美国借机将舰队开进黄海创造了机会。 B.房价调控总是在需求上打转转,一边号召大家租房,一边抑制多套住房,殊不知两 者是互相矛盾的,以至于在需求上所做的调控文章难免扬汤止沸 ....。 C.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就在“富二代”“官二代”风靡网络,引发无数热议 的同时,演艺圈里的“拼爹”游戏也风生水起 ....。 D.城镇建设既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长远方向,也要考虑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因此实际 推进过程中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地去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 1 月 1 日,杭州市医保“一卡通”信息系统正式启用,有了“一卡通”,不仅满 足了医保参保人员在杭州市域范围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凭卡就医愿望,还让他们在市医保定点 医疗机构凭卡就医成为现实。 B.《2010 年中国房地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房价上涨幅度仍然不小,全国 70 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价同比涨幅都超过 20%,房价增速快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 民购房压力增大。 C.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 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D.2010 年以来,国土资源局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围绕以“内树正气、外塑形象”为主 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干部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土地资源保护意识明显 增强。 5.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观点。(不超过 20 个字)(3 分) 权威部门预测:2011 年粮食、房产等重要商品的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但成本推动价格 上涨的压力明显增大,影响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不确定因素更加复杂。虽然目前国内粮食、蔬 菜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但粮食产需仍存在缺口,品种和区域结构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 2011 年初,我国南方和北方已经分别出现冰冻和严重冬旱,全年的气候因素还难以确定, 粮食和蔬菜的价格还存在变数。公用事业和服务类价格的上涨有可能成为推动今年居民消费
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这一类价格多为政府控制,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截至2010 年12月,国家出台多项抑制物价的政策,加大力度解决物流运耗带来的涨价因素,央行也 多次提高贷款准备金率。另外,国家还重点出台抑制房价的政策,整顿和规范教育收费和医 疗服务价格秩序 6.文明就餐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下面是“某校餐厅学生文明就餐个人信息统计表” 读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A C 文明就餐情况 取用餐具情况 人手一份67.16% 偶尔多拿几份2451%抓一把83% 自觉回收餐具情况每次都会20.4% 基本上会4229% 不会37.31% 自觉排队就餐情况每次都排队473% 基本上排队23.5% 看情况29.2% 饭菜剩余情况 每次剩余284% 从来没有8% 不一定636% 「开关水龙头情况每次都会关379%不会关68% 不一定55.3% (1)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分) (2)针对就餐中的浪费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答 7.仿照下面小诗的样式,另择一种事物,写一首诗,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感受。(3分) 月夜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1)城市从发端之日起,就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 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一方面 基于—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滉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 方式和价值取向 (2)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全球 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 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 (3)多元文化同时影响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顾了
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这一类价格多为政府控制,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截至 2010 年 12 月,国家出台多项抑制物价的政策,加大力度解决物流运耗带来的涨价因素,央行也 多次提高贷款准备金率。另外,国家还重点出台抑制房价的政策,整顿和规范教育收费和医 疗服务价格秩序。 答: 。 6.文明就餐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下面是“某校餐厅学生文明就餐个人信息统计表” 读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 分) 文明就餐情况 A B C 取用餐具情况 人手一份 67.16% 偶尔多拿几份 24.51% 抓一把 8.33% 自觉回收餐具情况 每次都会 20.4% 基本上会 42.29% 不会 37.31% 自觉排队就餐情况 每次都排队 47.3% 基本上排队 23.5% 看情况 29.2% 饭菜剩余情况 每次剩余 28.4% 从来没有 8% 不一定 63.6% 开关水龙头情况 每次都会关 37.9% 不会关 6.8% 不一定 55.3% (1)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 分) 答: ① ② (2)针对就餐中的浪费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 分) 答: 7.仿照下面小诗的样式,另择一种事物,写一首诗,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感受。(3 分) 月 夜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1)城市从发端之日起,就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 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一方面 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 方式和价值取向。 (2)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全球 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 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 (3)多元文化同时影响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顾了
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之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化识别 ( cultural identification),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4)“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 之和。《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论语子路》记载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在社会学上,“和谐”是指一种社会安定平和的状态。如《左传》所言:“八年之中, 九和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社会的 图景。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 说”,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同一时期的另-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 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 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份幸福″的美好状 态。 (6)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 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的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 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 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岀的发展战略 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展开,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由此 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越来 越彰显在人们为城市的明天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⑦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形 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 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和谐城市”的理念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
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之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化识别 ( cultural identification),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4)“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 之和。《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论语·子路》记载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在社会学上,“和谐”是指一种社会安定平和的状态。如《左传》所言:“八年之中, 九和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社会的 图景。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 说”,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 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 “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 态。 (6)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 18 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的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 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 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 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展开,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由此 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越来 越彰显在人们为城市的明天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7)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形 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 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和谐城市”的理念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
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选自《上海世博主题问答》) 8.下列有关“和谐”与“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城市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 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城市和谐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 B.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 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影响着历史和未来的城市和谐 C.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就是要兼顾历史和未来 的多元文化状态,制定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并融合其中的个性 D.“和谐”与“文化”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 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数百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开始的一系 列理论、主张和模型都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等方面的平衡与和谐。 B.随着环境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 略都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展开。 C.作者强调了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建立和谐城市中的重要 性并且认为这些是建立多元文化“和谐城市”的根本。 D.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 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是和谐城市的表现形式 10.试分析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及柏拉图提出的“和谐说”内涵。(3分) 1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旨。(不超过15个字)(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穿过风雪的音乐盒(骆非翔) 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村支教,在那里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顺利地回城获 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初入校门的那一天,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排成两排,向他敬礼。那天白雪飘飘,那 双双举过头顶的手没有一双戴着手套,他们的手套就挂在脖子上。 他留了下来,教他们语文、数学、自然、生物,教他们认识山外的山,山外的城 孩子们来自不同的村落,近的就住在乡里,最远的孩子甚至要翻过一座海拔3000米的 雪山。他很熟悉那个住在最远地方的孩子,孩子的名字叫也措,黑黑的小脸,漫着两坨高原 红。据说,他是这个学校最穷的学生,学费一直都欠着。他们家里只有一匹马,是整个家惟
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选自《上海世博主题问答》) 8.下列有关“和谐”与“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城市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 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城市和谐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 B.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 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影响着历史和未来的城市和谐。 C.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就是要兼顾历史和未来 的多元文化状态,制定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并融合其中的个性。 D.“和谐”与“文化”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 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数百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开始的一系 列理论、主张和模型都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等方面的平衡与和谐。 B.随着环境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 略都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展开。 C.作者强调了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建立和谐城市中的重要 性并且认为这些是建立多元文化“和谐城市”的根本。 D.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 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是和谐城市的表现形式。 10.试分析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及柏拉图提出的“和谐说”内涵 。(3 分) 答: 1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旨。(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穿过风雪的音乐盒(骆非翔) 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村支教,在那里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顺利地回城获 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初入校门的那一天,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排成两排,向他敬礼。那天白雪飘飘,那一 双双举过头顶的手没有一双戴着手套,他们的手套就挂在脖子上。 他留了下来,教他们语文、数学、自然、生物,教他们认识山外的山,山外的城。 孩子们来自不同的村落,近的就住在乡里,最远的孩子甚至要翻过一座海拔 3000 米的 雪山。他很熟悉那个住在最远地方的孩子,孩子的名字叫也措,黑黑的小脸,漫着两坨高原 红。据说,他是这个学校最穷的学生,学费一直都欠着。他们家里只有一匹马,是整个家惟
的生活来源,为他们背负着生活的重担,春天来的时候,偶尔还能接上几个观光客 也措平日里非常沉默,但是眼神却很特别,有点怯怯的忧郁,忧郁中透着惶恐,惶恐中 又露着一丝坚定。在这个偏僻的小乡里,他见到的眼神是整齐的,老人孩子都一样,单一而 纯净,惟独这个孩子,眼中似乎有很多的内容。 雪大的时候,全世界只剩下了白,无法再找到道路。家远的孩子只能留下来,住在老师 的宿舍里。那天,他的宿舍也留下了几个孩子。 那个晚上,孩子们在他的允许下翻看他的东西,并抱着他的吉他乱弹。只有也措,那个 忧郁的小也措在翻看他的一个小小的音乐盒那是他的初恋女友大一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虽然毕业前他们已经分手,但他还是一直保存着这只好看的音乐盒,它亦是他反复拾取的快 乐。他来了之后的那些日子,总是不停地打开它听那首熟悉的《致爱丽丝》的曲子,听到 泪眼模糊,直到有一天,发条崩坏了。 此刻的也措正抚摸着那个音乐盒,眼神,是他熟悉的淡淡的忧郁。他走过去,问也措 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不。”也措的话也总是那么少。 “它叫音乐盒‘翻开盖就会唱歌。 是谁送给你的?”也措居然问了一个令他措手不及的问题 是妈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的。但是现在坏了,要不就可以让你听-听了。”对着 孩子,他还是撒了谎。 也措看了他一眼,就低着头不说话了。 那一夜的雪很大,他能听到学校后山的树木折断的声音。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看到 门前的花圃被雪盖住了,操场的树,枝干被雪压断了许多,远方除了雪还是雪,除了白还是 白。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一的生活来源,为他们背负着生活的重担,春天来的时候,偶尔还能接上几个观光客。 也措平日里非常沉默,但是眼神却很特别,有点怯怯的忧郁,忧郁中透着惶恐,惶恐中 又露着一丝坚定。在这个偏僻的小乡里,他见到的眼神是整齐的,老人孩子都一样,单一而 纯净,惟独这个孩子,眼中似乎有很多的内容。 雪大的时候,全世界只剩下了白,无法再找到道路。家远的孩子只能留下来,住在老师 的宿舍里。那天,他的宿舍也留下了几个孩子。 那个晚上,孩子们在他的允许下翻看他的东西,并抱着他的吉他乱弹。只有也措,那个 忧郁的小也措,在翻看他的一个小小的音乐盒,那是他的初恋女友大一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虽然毕业前他们已经分手,但他还是一直保存着这只好看的音乐盒,它亦是他反复拾取的快 乐。他来了之后的那些日子,总是不停地打开它,听那首熟悉的《致爱丽丝》的曲子,听到 泪眼模糊,直到有一天,发条崩坏了。 此刻的也措正抚摸着那个音乐盒,眼神,是他熟悉的淡淡的忧郁。他走过去,问也措: “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不。”也措的话也总是那么少。 “它叫音乐盒‘一翻开盖就会唱歌。” “是谁送给你的?”也措居然问了一个令他措手不及的问题。 “是妈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的。但是现在坏了,要不就可以让你听一听了。”对着 孩子,他还是撒了谎。 也措看了他一眼,就低着头不说话了。 那一夜的雪很大,他能听到学校后山的树木折断的声音。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看到 门前的花圃被雪盖住了,操场的树,枝干被雪压断了许多,远方除了雪还是雪,除了白还是 白。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