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高中毕业年级考前测试 语文(二)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1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 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诗”,到底是怎样一个东西呢?我们不愿意在一千个定义的后边再加上一条尾巴去 定义总是冷冰冰的叫人嚼不动,而且,它永远是偏颇的。 一个人自从弧呱坠地之后,他便为了他的希望和欲求哭泣或微笑。春天,烟雨朦跳中 行嫩柳、青山脚下一树桃花;夏天的云头像山峰,一声露过后,暴雨像有力的脚一样的踏了 下来;秋风肃杀,百物凋零,茫茫大野,空旷寂寥;北风如刀,寒冷在水波上结成一层厚冰。对 着这不同季候的景物,一个人的感情不也随着支换它的温度与色彩吗? 在人生不同的季候里,人类的感情也是千变万化的。当得意的时候,你高兴得想笑出声 来;当苦恼压在心头上,你便想放声大哭一场。 诗”是什么?“诗”就是一个最好的工具;“诗”就是你这复杂万端、交化不居的感情,希 望、奋斗的结晶。它就是你的微笑的颜色,它就是你的情态的狂叫,它就是你的一道希望的 “诗”不是高贵的,而是平易的;“诗”不是少数人的,而是人人的 洪荒时代的初民,就以歌唱来表现感情与希望。诗,可以说发生得最早,甚至可以说是 与生俱来的。 广义地说,一个真正的“人”始终不失赤子之心的人,就是一个诗人。广义地说,顶 顶真实的,顶顶美丽的,顶顶良好的,都可以说达到了诗的境界。我们常常说,“这是很有诗 意的”,“这简直就是诗”,“你真变成一个诗人了”,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可以给一部长篇小说冠上一个“诗”的名字,我们可以说一篇散文,一篇杂文是“诗 的”,这不就是因为充盈在它们里面的那“真实”动人的一些东西吗? 诗”,必频是真实的,感情不能杂一丝假,“真”才能感动自己,而后再去感动别人。 “诗”又必须是美的。这所谓美,是指恰好的表现配合了恰好的内容而融为一体。这包 括了音节、字句、结构,这包括了诗之所以为诗而从文学其他部门区别开来的一切条件。 诗”,更必须是善的。它必包涵着一点有益于人生、有补于生活的东西,换句话说,诗必 须领导着人类挣扎,平争,前进,一步一步领导着人类向一个伟大的目标前进 “诗”,鞭打着虚伪的社会向它要”真”! 诗”,攻击着丑悉向它要“美” 诗”,向着黑暗的、吃人的、不平的世界,要光明、良善与合理。 这样,“诗”在今天就得成为号筒,就得成为武器,就得成为斗争的一个突共了 这样,“诗”在今天就必须成为群众的东西,起先是我们的声音在细弱地响着,后来,千十 万万人一起歌唱起来,歌唱斗争,歌唱自己的欢乐、兴奋、痛苦与悲哀。 这样,“诗”在今天又必须是和时代合拍的。古老的情感和形式取消了吧,把它换上新 高三语文(二)试题卷第1页(共8页
的,新的人类诞生了,“诗”,也必须再诞生一次 诗”,从生活里萌生出来,带着生活赋予的声音、光彩和意义,它再以它的声音号召,它 再以它的光彩闪耀,它再以它的意义显示。如果“诗言志”的“志”字是包括了感情和挣扎向 上的两个含义,那么,我们就是接受下这个古老的定义也是无妨的。“诗”,这个字,是旧的, 而它在今天已经有了一个新的生命了。 1.下列关于“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摘编自减克家《诗》) A.诗就是一个最好的工具;是你复杂万端、变化不居的感情,希望、奋斗的结品。诗是 你微笑的颜色,是你愤怒的狂叫,是你的一道希望的光 B.诗是真、美、善。它鞭打着虚伪的社会,攻击着丑恶,向着黑暗的、吃人的、不平的世 界要光明、良善与合理 C.诗在今天必须成为群众的东西,必须是千千万万人一起歌唱起来,歌唱斗争,歌唱 自己的欢乐、兴奋、痛苦与悲哀 D.诗从生活里萌生出来,带着生活赋予的声音、光彩和意义,它再以生活的声音号召, 再以生活的光彩闪耀,再以生活的意义显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洪荒时代的初民,就以歌唱来表现感情与希望。诗可以说出现得最早,因此,诗是 与生俱来的。 B.诗的美是指恰好的表现配合了恰好的内容而二者融为一体。这包括了诗的音节、 字句、结构,还包括了与文学其他部门区别开来的诗所特有的一切条件 C.一部长篇小说,一篇散文,一篇杂文冠上一个“诗”的名字,是因为在它们里面充盈 着那“真实”动人的一些东西。 D.诗在今天又必须是和时代合拍的。新的人类诞生了,古老的情感和形式换上崭新 的内容和形式,诗也必须再诞生一次。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作者不愿意在已有众多的诗的定义上再给诗下定义。他认为定义总是冷冰冰的叫 人嚼不动,而且,它永远是偏颇的。 B.一个人的感情随着不同季候的景物变换它的温度与色彩。同样,在人生不同的季 候里,人类的感情也是千变万化的。 C.我们常常说,“这是很有诗意的”,“这简直就是诗”,“你真变成一个诗人了”,说明 只要不失赤子之心,你就是一个诗人,就达到了诗的境界 D.作者认为“诗言志”这一古老的定义,其中的“志”字如果包括了感情和挣扎向上的 两个含义,他建议我们接受这个定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卜式,河的人色。以田言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富羊百余,四宅对物尽与 弟。式入山牧,十余年,早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 不习宣,不愿也”使者“家岂有死,言事乎了式口“生与八文所是个莫有 恶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榆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 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上不报,数岁乃罢式 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蜡。式复持钱二十 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团前欲输其家半对 边。“是时,富牵皆争匿对,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式为中郎,赐爵左A 高三语文(二)试题卷第2页(共8页)
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半在上林中,欲今子牧之。”武既为郎,布衣草而牧早。岁 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 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缘氏令,维氏便之;迁成皋令,将滑最。上以式朴忠 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 会吕嘉反,式上书曰:“臣愿与子男及临薛习弩博昌习船者请行死之,以尽臣节。”上贤 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感。日 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往年西河岁恶,单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征式为御史大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节选自《汉书·卷五十八》) A.使者以闻 闻:使听到。 B.上不报,数岁乃罢式 报:答复 C.上识式姓名 识:认识 D.上过其羊所,善之 善:赞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卜式“朴实”和“忠诚”的一组是(3分) A.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 B.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布衣草而牧羊 C.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 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 D.上于是以式终长者 日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卜式等到弟弟长大成人,自己从家里搬出来,只要了一百多头羊,田宅房屋等全都 留给弟弟。十多年后,羊逾千头,他买了田舍。而弟弟却家产败落,卜式又多次把 家产分给弟弟。 B.汉朝与匈奴交战时,卜式上书愿捐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皇上派人问他是否想做官 卜式说不想为官。丞相认为他不原为官不合人之常情 C.后来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卜式所在的县里花费巨大,贫民迁徙,县里的官员没有 能力全部供养,卜式出资二十万来接济百姓。皇上认为卜式是长者,就拜官賜爵来 D.卜式认为治理百姓和牧羊道理相同,皇上对他的说法感到惊奇,就试着让他做地方 官,结果政绩卓著,卜式因此不断升迁,后来还做了御史大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货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6分) (2)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傍母眠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简要叙述。(5分) 9.这首诗透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2) 开荒南野际,守抽归园田。(陶渊明 高三语文(二)试题卷第3页(共8页)
归园田居》) (3) ,谁怕? (苏轼《定风波》)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接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面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探望故亲 肖锦银译 亚 要回到那里探望家族里的先们。这种探访有一种奇妙的力量,能让人的心境归于平补 先辈们的墓地全都在一座庄严醒目的砖石教堂后面。那儿的景色非常怡人,尤其是在 初夏时节。石栅篱上的野薇竞相开放,田野被雏菊染成一片白色,微醺的和风给群山抹上 淡淡的蓝色,一直向西边延伸而去。先辈们无法欣赏这些美景,真是一桩憾事。 每次走过刘易斯大叔的墓前,我都能听见这样的话,“回头到理发店来,孩子,我给你剪 剪头。”刘易斯大叔是个理发的。有一段时间他曾离开家乡,到大都市巴尔的摩谋生,但最后 还是回来了。几乎所有的人,我是说那些离开过的人们,最终都回来了,但大多数人一辈子 都呆在这里 对了,“这里”当然不是指这片墓地,而是乡间那边,离墓地二三英里或三四英里的地方。 内战结束那年,祖母就出生在树林子附近那片起伏不平的地头。她大半辈子都在离林子大 约三英里的大山边度过,如今安躺在这棵绿阴如盖的老树下也有五十年了 先辈们都不大出远门儿。就拿哈里大伯来说吧,他是祖母的二儿子,就葬在她的墓旁。 他是个木匠,一辈子87年都在这一带度过,从未抱怨过自己没去过巴黎,见识见识外面的世 界。要想让哈里大伯开口说点什么,你得向他问路才行。“去学堂走哪条路呀?”我问道,当 然声音不大。“沿那条道一直走就行,还得走好一阵子呢。”他回答说。在我儿时的记忆中, 他一直就是这个样子,总是那副好给别人指路却又指不清路的含糊口气 像这样探访刘易斯大叔、祖母和哈里大伯,感觉真好。他们既不会因为北约现状而忧心 忡,又不会因为美元疲软而牢骚满腹,同这样的人倾心交谈能使你更加明察事理。先辈们 大都看得开、想得远。当然,你并不想沉迷于用太长远的目光去看问题,但偶尔合理地用上 次却大有裨益,这样可以使你心平气和,更加理智地看待各种事物。学会适当地把目光放 开一点之后,你就会明白,在地铁里被人踹了一脚并不算是普通人所受的什么奇耻大辱。 就在这附近哪个地方埋着我的一个曾祖父。生前他依山而居,还造过枪,但我一直没能 找到他的墓。1817年他就出生在那里一一当时的总统是詹姆斯·门罗一一我极想找到他 好跟这位亲眼目睹了安德鲁·杰克逊鼎盛时期的亲人好好聊上儿句。这位曾祖父生活在杰 克逊、亚伯拉罕·林肯当政时期,又经历了内战,对时下发生的事儿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感触。 但我仍想从墓碑中听他讲上几句,哪怕他会对我这个没经历过真正危难时世的曾孙表示出 冷漠和不屑,会令我不寒而栗。遗憾的是,我始终没能找到他的墓,却碰到了祖母大儿子欧 维大伯的墓。他是个铁杆胡佛派共和党人。“孩子,把那些革且全吃了”我朝他的墓碑点头 时,听见他这么说。这可是个意外的发现:埃德加大叔的墓。他埋在这里已有好些年了,可 今天还是我第一次看见他的墓。我没敢惊动他,因为他是个大人物,棒球队经理。记得有一 次,他的两个投手一一我的哈罗德大叔和霍华德表姐夫,在报球区被对方连连安打得分,他 只得决定去找游击手,问他有没有信心上场充当投手去投球。造枪的曾祖父的墓还是没找 到,但离开墓地的时候我却发现了另一个曾祖父的墓。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只留下了 3187美元的遗产。这是我听说这桩事后第一次从这儿经过。我笑他的寒酸,却听见有个声 高三语文(二)试题卷第4页(共8页)
音在说:“从长远看,孩子,到最后我们都会跟洛克菲勒一样有钱的。 于是我钻进汽车,穿过被维菊染白了的田野,经过蔷薇飘香的石栅篱,把车开到大路上 此刻,我对这个世界又多了几许满是。 (节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读来不同于一般追思故人的悼念文章,具有独特的风格与内容,不愧是一篇优 秀的作品 B.文中回忆了哈里大伯总是好给别人指路却又指不清路的情景,流露出淡淡的遗憾 C.虽然是探访墓地,但是本文的感情基调并不沉重,而是充满了亲切感,有着活泼的 生活气息 D.文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反复提及造枪的曾祖父,表达了对这位先辈所经历的安 德鲁·杰克逊鼎盛时期的向往之情。 E.本文不仅是思念亲人,还以亲人的人生态度来再现自己的人生,揭示生活的真谛 领悟人生的哲学 2)文章第二段和结尾处都描写了蕴地間围的环境,这环境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6分) 3)文中多处写到先辈的话语,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上文两处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6分) (4)文章开头说,“这种探访有一种奇妙的力量”,请结合文章谈谈“我”探访先辈后,内 心会有怎样的变化。(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中国的钱学森博士 匈牙利]冯·卡 我的朋友钱学森是1945年我向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推荐的专家之一 钱出生在上海,在中国古老庄严的都城一一北京长大。他从那里一所专门培养高材生 的中学毕业后,又去了上海交通大学攻读机械工程。1935年,他公费赴美国留学,在麻省理 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36年,有一天他来找我,就自己进一步深造的问题征询我的意见 这是我们初次会面。我抬起头来对面前这个身材不高、神情严肃的青年打量了一下,然后向 他提了几个问题。所有问题他回答得都异常正确。顷刻之间,我就为他的才思敏捷所打动 接着我建议他到加州理工学院来继续攻读 钱同意了我的意见。开初,他跟我一起研究一些数学问题。我发觉他想象力非常丰富 既富有数学才华,又具备将自然现象转化为物理模型的高超能力,并且能把两者有效地结合 起来。他还是个年轻学生,已经在不少艰深的命题上协助我廓清了一些概念。我感到这种 天责是少见的,因此,我俩便成了亲密的同事 钱很喜欢上我家串门。由于他的见解饶有兴趣,态度直率诚恩,因此我妹妹非常欢迎 他经常会提出种种衍奇的设想。我记得,他在导弹试验初期已敏锐地感到导弹的重要 生将日益增长。他半开玩笑地提出,美国应设立一个名称叫喷气式武器部的新机构,李门研 究逃控导弹。当时他还指出,控制导弹与操纵常规武器的技米要求完全不同,因此,必须委 托军事部门的一个新团体,以崭新的作战思想和方法进行管理。后来事实证明这个设想完 全正确。他甚至还建议我们建立一个学会,以促迹噴气推进技术的发展 钱在加州理工学院不能算是最受欢迎的一位教授。因为他对待学生态度产厉、性情急 切,又显得有些高做。不过我倒认为,学生跟他接触接触,看看他志样解决技术问题是大有 益的。他一直对我很尊敬,虽然我们已经成为挚友,他还是按中国的传统方式称为“尊欲 的老师”。在中国,这个称呼火概是对别人的最佳赞词了。1947年12月,我非常乐意地推 他为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 高三语文(二)试题卷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