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芯片数目的确定(容量与字长都要扩展) 当芯片字长与单片机字长致时,芯片数目-整容量 芯片容量 芯片数目=系统容量×系统字长 当芯片字长与单片机字长不一致时, 芯片容量芯片字长 例:单片机8位,芯片2K×2,系统容量8K,则需要的芯片数为: 4片2K×2芯片可扩展成一片2K×8的芯片: 4片2K×8芯片可扩展成一片8K×8的芯片:则总共需要16片 说明:51系统设计中,外部存储器一般都是8位,不需对字长扩展(便宜、简 单) 2、线选法 就是将程序存储器的地址总线与单片机的地址线依次相连(单片机16根,存 储器少于16根),剩余的单片机的高位地址线的一部分直接与存储器芯片的片选信 号C正E相接,单片机剩余的地址总线不用。特点是简单明了,不需增加另外电路。 缺点是存储空间不连续。适用于小规模单片机系统的存储器扩展。 例:P117:图7-2(一片存储器的扩展) 例:多片扩展: P2.0 80C5 例:两片扩展
P2.7 缺点:当扩展多片时,地址空间不连续,且受不用位的影响。 例:16根地址线中,地址线用12根,片选用3根,还剩余一根的情况: ①、若最高位剩,即:*3根片选,12根地址时: I:*110000000000000~*110111111111111=(*-0时6000H~DFFFH:*=1 时EOOOH~EFFFH) IⅡ:*101000000000000~*101111111111111=(*-0时5000H~5FFFH:*-1 时D0OOH~DFFFH) Π:*011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11=(*=0时3000H~3FFFH:*=1 时BO00H~BFFFH) ②、若第四位剩,即:3根片选,*,12根地址时: I:110*000000000000~110*111111111111=(*=0时C000H~CFFFH:*=1 时D0OOH~DFFFH) II:101*000000000000~101*111111111111=(*-0时A000H~AFFFH;*-1 时B000H~BFFFH Π:011*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11=(*-0时6000H~6FFFH:*=1 时7000H~7 FFFH)
其余情况类似。 3、译码法 所谓译码法就是利用译码器对系统的高位地址进行译码,以译码器的输出作为 存储芯片的片选信号。特点是存储空间连续,适用于大容量多芯片存储器扩展。 常用的译码芯片有:74LS139(双2一4译码器)和74LS138(3一8译码 器)等,它们的CMOS型芯片分别是74HC139和74HC138.74LS138的特性如 下。 74LS138功能 A-1 16 GG8CBA输 出 100000Y0-0,其余的为1 100001Y1-0,其余的为1 100010Y2-0,其余的为1 1000111-0.其金5为1 100 余的为 其余的力 1001101=0, 其余的为] 100111Y-0,其余的为1 输入ABC的不同组合,有唯一的输出为低电平,用该低电平作为存储器的片 选信号。 利用译码器组成的存储器扩展电路如下: 74L189 VCC
83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一、RAM的分类 RAM存储器中的信息可读可写,但失电后会丢失信息。 1双极型(TTL):由TTL电路组成基本存储单元,存取速度快。 SRAM:静态RAM,只要带电信息可长期保存 DRAM:动态RAM,使用动态存储单元,需要不断刷新才能保存信息,但功 耗低,价格便宜,在单片机系统中很少用。 2、金属氧化物(MOS)RAM:集成度高,功耗低,价格便宜,但速度较慢 MOSRAM按工艺又可分为下列几种: 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入集成RAM(iRAM)、H非易 失性RAM(NVRAM) 在单片机系统中常用的静态RAM有: 6116(2K×8)、6264(8K×8)、62128(16K×8)、62256(32K×8),工作电压+ 5V,他们的控制操作如下(控制都一样,只不过地址线不一样多): 工作方式CS OE WE o0o7 001 数据输出 写 0 1 0 数据输入 禁止 高阻态 269 二、RAM的扩展 单片机与数据存储器的连接方法和程序存储器连接方法大致相同,简述如下: 1.地址线的连接,与程序存储器连法相同。 2.数据线的连接,与程序存储器连法相同。 3控制线的连接,主要有下列控制信号: 存储器输出信号和单片机读信号相连即和P3.7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