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克思的诗(录自他姐姐索菲娅的纪念册) ………… 737—808 卡·马克思的诗(录自他姐姐索菲娅的笔记本) ………… 809—814 附 录 卡尔·马克思出生证书 …………………………………………………… 817 论宗教问题作文。根据约翰福音第15章第1至14节论 信徒和基督的一致,这种一致的原因和实质,它的绝对 必要及其影响 …………………………………………………………… 818 拉丁文作文。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应不应当算是罗马国 家较幸福的时代? ……………………………………………………… 823 特利尔中学学生毕业证书 8 ………………………………………………… 27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5年11月8日) ………………… 829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5年11月18—29日)…………… 830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6年2月—3月初) ……………… 835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6年3月19日) ………………… 839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6年5—6月) …………………… 840 亨利希·马克思同意卡尔·马克思从波恩大学转入柏林 大学的证明函件 ………………………………………………………… 843 波恩大学肄业证书 ………………………………………………………… 844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6年11月9日) ………………… 846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6年12月28日)………………… 849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7年2月3日)…………………… 853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7年3月2日)…………………… 857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7年8月12日) ………………… 862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7年8月20日左右) …………… 866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7年9月16日) ………………… 868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7年11月17日)………………… 874 目 录
卡·马克思的诗(录自他姐姐索菲娅的纪念册) ………… 737—808 卡·马克思的诗(录自他姐姐索菲娅的笔记本) ………… 809—814 附 录 卡尔·马克思出生证书 …………………………………………………… 817 论宗教问题作文。根据约翰福音第15章第1至14节论 信徒和基督的一致,这种一致的原因和实质,它的绝对 必要及其影响 …………………………………………………………… 818 拉丁文作文。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应不应当算是罗马国 家较幸福的时代? ……………………………………………………… 823 特利尔中学学生毕业证书 8 ………………………………………………… 27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5年11月8日) ………………… 829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5年11月18—29日)…………… 830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6年2月—3月初) ……………… 835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6年3月19日) ………………… 839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6年5—6月) …………………… 840 亨利希·马克思同意卡尔·马克思从波恩大学转入柏林 大学的证明函件 ………………………………………………………… 843 波恩大学肄业证书 ………………………………………………………… 844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6年11月9日) ………………… 846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6年12月28日)………………… 849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7年2月3日)…………………… 853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7年3月2日)…………………… 857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7年8月12日) ………………… 862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7年8月20日左右) …………… 866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7年9月16日) ………………… 868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7年11月17日)………………… 874 目 录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7年12月9日) ………………… 877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8年2月10日) ………………… 884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8年2月16日) ………………… 887 燕妮·冯·威斯特华伦致卡尔·马克思(1838年6月24日) ………… 888 燕妮·冯·威斯特华伦致卡尔·马克思(1839—1840年)……………… 891 柏林大学毕业证书 ………………………………………………………… 896 法律系主任卡·弗·巴赫曼教授对卡尔·马克思的博士论 文的推荐书 ……………………………………………………………… 898 燕妮·冯·威斯特华伦致卡尔·马克思(1841年8月10日左右) …… 900 燕妮·冯·威斯特华伦致卡尔·马克思(1843年3月初)……………… 903 卡尔·马克思和燕妮·冯·威斯特华伦婚约 …………………………… 907 注释 ………………………………………………………………… 913—953 人名索引 …………………………………………………………… 954—979 期刊索引 …………………………………………………………… 980—982 插 图 马克思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开头……………… 4—5 耶拿大学授予马克思的哲学博士学位证书(1841年4月15日) … 228—229 马克思的诗册《爱之书》第一部的封面 …………………………………… 397 波恩大学特利尔同乡会的大学生(后排右起第四人为马克思)…… 836—83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7年12月9日) ………………… 877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8年2月10日) ………………… 884 亨利希·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1838年2月16日) ………………… 887 燕妮·冯·威斯特华伦致卡尔·马克思(1838年6月24日) ………… 888 燕妮·冯·威斯特华伦致卡尔·马克思(1839—1840年)……………… 891 柏林大学毕业证书 ………………………………………………………… 896 法律系主任卡·弗·巴赫曼教授对卡尔·马克思的博士论 文的推荐书 ……………………………………………………………… 898 燕妮·冯·威斯特华伦致卡尔·马克思(1841年8月10日左右) …… 900 燕妮·冯·威斯特华伦致卡尔·马克思(1843年3月初)……………… 903 卡尔·马克思和燕妮·冯·威斯特华伦婚约 …………………………… 907 注释 ………………………………………………………………… 913—953 人名索引 …………………………………………………………… 954—979 期刊索引 …………………………………………………………… 980—982 插 图 马克思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开头……………… 4—5 耶拿大学授予马克思的哲学博士学位证书(1841年4月15日) … 228—229 马克思的诗册《爱之书》第一部的封面 …………………………………… 397 波恩大学特利尔同乡会的大学生(后排右起第四人为马克思)…… 836—83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卡·马克思著作 (1835—1843年)
卡·马克思著作 (1835—1843年)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 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 分地在这个范围内运动,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他 什么范围存在。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 使人类和他自己 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 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得到提高的 地位。 能这样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 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 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 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 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 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 伟大的,那它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 导的人;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 但是,这声音很容易被淹没;我们认为是灵感的东西可能须臾 而生,同样可能须臾而逝。也许,我们的幻想油然而生,我们的感情 激动起来,我们的眼前浮想联翩,我们狂热地追求我们以为是神本 身给我们指出的目标;但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很快就使我们厌 恶—— 于是我们的整个存在也就毁灭了。 3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 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 分地在这个范围内运动,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他 什么范围存在。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 使人类和他自己 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 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得到提高的 地位。 能这样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 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 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 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 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 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 伟大的,那它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 导的人;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 但是,这声音很容易被淹没;我们认为是灵感的东西可能须臾 而生,同样可能须臾而逝。也许,我们的幻想油然而生,我们的感情 激动起来,我们的眼前浮想联翩,我们狂热地追求我们以为是神本 身给我们指出的目标;但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很快就使我们厌 恶—— 于是我们的整个存在也就毁灭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