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定的连续击数对整个场地的一批点 完成一个夯击过程称夯击遍数为一遍。 夯击遍数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 情况下,采用点夯2~3遍。最后再以低能 量(为前几遍能量的1/4~15,夯击次数 为2~4击)满夯两遍,以加固前几遍之间 的松土和被振松的表层土
▪ 以一定的连续击数对整个场地的一批点 完成一个夯击过程称夯击遍数为一遍。 夯击遍数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 情况下,采用点夯2~3遍。最后再以低能 量(为前几遍能量的1/4~1/5,夯击次数 为2~4击)满夯两遍,以加固前几遍之间 的松土和被振松的表层土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以 利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间隔 时间取决手士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 土的渗透性确定,对渗透性较差的粘性 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4周;对透 水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而不需要间 歇。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 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加固 处理深度的1/2~2/3,且不宜小于3m
▪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以 利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间隔 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 土的渗透性确定,对渗透性较差的粘性 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4周;对透 水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而不需要间 歇。 ▪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 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加固 处理深度的1/2~2/3,且不宜小于3m
4.施工要点 1)强夯施玉前,先平整场地,查明场地 范围内地下构筑物和各种管线的位置及 标高等,并采取必要措施,以免因强夯 施工而造成破环。填土区应清除表层腐 植土、草根等。场地挖填平整时,应在 强夯范围预留与夯沉量相当的高度。 2。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内或场地积水时, 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 度的松散性材料
▪ 4. 施工要点 ▪ 1)强夯施工前,先平整场地,查明场地 范围内地下构筑物和各种管线的位置及 标高等,并采取必要措施,以免因强夯 施工而造成破坏。填土区应清除表层腐 植土、草根等。场地挖填平整时,应在 强夯范围预留与夯沉量相当的高度。 ▪ 2)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内或场地积水时, 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 度的松散性材料
3)强夯可分段进行,从边缘夯向中央; 对厂房柱基亦可一排一排夯击。每夯完 遍,用推士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后 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4)夯击时应按设计或试验确定的技术参 数施工,落锤应保持平隐,夯位应准确 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 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回填主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 5)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工作
▪ 3)强夯可分段进行,从边缘夯向中央; 对厂房柱基亦可一排一排夯击。每夯完 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后 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 4)夯击时应按设计或试验确定的技术参 数施工,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 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 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回填土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 ▪ 5)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工作
2.1.3振冲法 振冲法对不同性质的土层分别具有置换、挤密、 振动密实等作用。按振冲法地基加固机理可分 为置换法和密实法两类。在粘性土中,振冲主 要起置换作用,由填料形成的桩体与原粘性土 构成复合地基,称为振冲置换法。在砂性土中, 振冲主要起挤密、振密作用,称振冲密实法。 对于中粗砂地基,振冲器上提后由于孔壁极易 坍落能自行填满下方的孔洞,可不必加填料, 就地振密;对于粉细砂地基,必须加填料,填 料可用粗砂、砾石、碎石、矿渣等材料科,粒径 般控制在5~50mm
▪ 2.1.3 振冲法 ▪ 振冲法对不同性质的土层分别具有置换、挤密、 振动密实等作用。按振冲法地基加固机理可分 为置换法和密实法两类。在粘性土中,振冲主 要起置换作用,由填料形成的桩体与原粘性土 构成复合地基,称为振冲置换法。在砂性土中, 振冲主要起挤密、振密作用,称振冲密实法。 对于中粗砂地基,振冲器上提后由于孔壁极易 坍落能自行填满下方的孔洞,可不必加填料, 就地振密;对于粉细砂地基,必须加填料,填 料可用粗砂、砾石、碎石、矿渣等材料,粒径 一般控制在5~50mm